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7-30 19:45
商业与经济

解析《财富》世界 500 强:美国优势离不开中国产业链

越开放,越难以被替代。
解析《财富》世界 500 强:美国优势离不开中国产业链
王志乐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了。和过去一样,我们对上榜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进行横向对比,同时也与上榜中国企业历年的经营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从历史纵向和全球横向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可以了解中国企业的进步以及与其他国家企业还存在的差距,从而促进中国企业不断提升,走向世界一流。

《财富》世界500强经营稳中有进

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的是企业2024年度的经营数据。与上年相比,《财富》世界500强的经营状况稳中有进。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的营业总收入达到417,327亿美元,超过上年近1万亿美元,达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建立以来的新高峰。盈利总额达到29,771亿美元,接近《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建立以来的最高值。

由于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导致进入排行榜企业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今年新排行榜最末一家上榜企业的销售收入接近323亿美元,成为跨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新门槛。(未来更多榜单和深度商业报道请关注“财富中文网”官方网站和微信,并下载安装财富Plus App,第一时间获得通知。)

美国企业带动全球企业发展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的经营业绩发展稳中有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经济向好发展的趋势。

2025年,有138家美国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138家美国上榜企业数量占到《财富》世界500强的27.6%。上榜美国公司145,99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占到全部500家上榜企业的35%,上榜美国企业的盈利总额为13,374亿美元,达到《财富》世界500强全部盈利的45%,每家美国公司平均盈利96.9亿美元。其他362家非美国公司的盈利额为16,396亿美元,平均盈利45.3亿美元,不到美国企业盈利的一半。上榜美国企业数量众多,盈利高企,给《财富》世界500强整体业绩的提升注入了推动力。近年来全球经济动荡之中,美国企业率先进行全球产业链重构、改善经营状态,在全球企业稳步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全球多数国家的企业一样,2020年度的上榜美国企业经营处于低潮。这一年,上榜美国企业的数量为122家,少于上榜中国企业。上榜美国企业平均营业收入791亿美元,平均盈利51亿美元。从2021年度起,上榜美国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连续四年增长。2025年,上榜美国企业的营业收入平均达到1,058亿美元,盈利平均达到近100亿美元。2023年的上榜美国企业数量反超中国企业,重新回到上榜企业数量第一的地位。今年排行榜上的美国企业数量达到138家,超过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企业14家。

进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高技术企业一共34家。这些上榜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大幅度提升。2024年排行榜上每家高技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882亿美元,盈利146亿美元。2025年全球上榜高技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967亿美元,盈利高达1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9.6%和24%。

在今年排行榜上的34家高技术企业中,美国高技术企业有15家。它们是苹果、Alphabet、微软、Meta、英伟达、戴尔、IBM、思科、惠普、英特尔、甲骨文、博通、Uber、高通、赛富时。15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平均营业收入1,217亿美元(2024年平均营业收入1,071亿美元),盈利310亿美元(2024年平均盈利251亿美元)。上榜美国15家高科技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9%,平均盈利则增加31%。

2024年度是全球高科技公司高速发展的一年,更是美国高科技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一年。美国高科技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是《财富》世界500强这一年发展的亮点。美国高科技公司以及其他一些行业美国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了2024年度全球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提升。

在肯定美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球企业以及全球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其全球产业链的强大与坚韧,而不仅仅来自美国企业自身。138家上榜美国企业往往都是全球产业链的链主,它们组织和建立了全球产业链,甚至建立了全球产业网络。这些全球产业的头部企业借助全球产业链而取得了全球领先的竞争实力。其中,高科技企业之所以高速发展更是得到全球产业链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往往是美国高科技企业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以苹果公司为例,据2025年7月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商促进博览会的信息,苹果公司有200家主要供应商,其中80%在中国设有工厂,承担iPhone、iPad、Mac等产品的生产任务。中国不仅拥有美国高科技公司大量生产供应商,而且也拥有美国高科技公司重要的销售商。以著名的高科技公司英伟达为例,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销售收入41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到12.5%。今年7月,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造访中国,加大推销其产品,实际是维护和加强其全球产业链。

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韩欧洲企业也深度参与了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全球产业链。苹果公司是全球科技龙头,主营消费电子和软件服务;微软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核心服务商,以云计算、操作系统等业务为主;英伟达的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占率超过80%,专注于GPU芯片和数据中心算力;谷歌以搜索引擎、广告和云计算业务闻名;博通是半导体垂直整合龙头,业务涉及通信芯片和数据中心硬件等。这些公司使用的高端芯片往往由台积电加工。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加工高端芯片所使用设备——光刻机的来源,人所共知其主要供应商位于欧洲荷兰的阿斯麦公司。

总之,美国高科技公司带动了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发展,同时,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迅速和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全球产业链以及产业链上的全球企业的支撑。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经贸规则博弈加强之际,苹果、英伟达等美国高科技公司维护和加强其全球产业链的努力值得肯定。

上榜中国企业数量继续居于世界前列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仅有11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迅速融入全球经济。经过20年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2019年到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数量连续三年,领先于其他国家企业而居于第一位。《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数量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崛起。

今年有包含台湾地区企业在内的130家中国企业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其中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124家。今年中国大陆(含香港)重返或新登企业是:山东黄金、新华人寿、中国通用技术和碧桂园控股等。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美国企业有138家,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为124家。美国企业数量再次超过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上榜数量仍然远远超过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与美国企业一起形成双头领先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榜中国企业不仅数量稳居前列,而且经营质量明显提升。

2025年,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823.6亿美元,与上年上榜中国企业829.5亿美元营收持平。今年上榜的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平均利润达到42亿美元,同比增加7.4%。美国和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上榜企业年平均利润比上年明显下跌,从上年的53亿美元下跌到47亿美元,跌幅达到11%。

今年的榜单数据表明,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营业收入从2024年的820亿美元增加到835亿美元,平均利润为5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企业的2025年平均利润则逆势提升,从39亿美元提高到42亿美元。

中国企业发展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与中国企业的过去相比,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跻身世界最大企业之列,经营业绩也不断提升。在看到中国企业提升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同全球企业进行比较,与其他企业比较,寻找自己的短板,从而继续提升和不断进步。

自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贸易战全面开展,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大幅提高关税。贸易战发展成为科技战,美国加大对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监管,欧盟、日本等国家跟进,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2022年2月,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俄乌战争开始。这场战争不但加剧了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也加快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际,中国企业正面临新挑战之时。如果说,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现代企业“从无到有”,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到2021年则是中国现代企业“从小到大”。现在,中国企业面临“从大到强”的严峻挑战。企业从大到强,不仅意味着技术、产品等硬实力的增强,而且意味着战略管理、合规管理等软实力的增强。不仅意味着企业个体实力增强,而且意味着企业群体乃至企业全产业链实力的增强。

外部面临不利的经营环境与内部面临的“从大到强”新挑战同时到来,这些负面因素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进入排行榜的中国企业。

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并且与美国形成双强领先世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年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上榜中国企业数量已经连续第四年下降。2021年上榜企业136家,从那以来,上榜中国(含香港)企业数量四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已经减少到124家,与上榜美国企业数量的差距扩大到14家。

与此同时,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质量提升也面临挑战。近年来,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到《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水平,有的年份甚至高于《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数。但是,经营收益和销售收益率一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的2024年度销售收益率比上年提高,从4.7%提高到5.1%,虽然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大大低于《财富》世界500强7%的销售收益率,更不要说低于上榜美国企业9.2%的销售收益率了。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及全榜平均水平,这一情况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在上榜中国企业所在的15个行业中,汽车行业发展较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产量和销量均领先世界。一共有10家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2025年和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值得注意的是,这10家企业与2024年相比有3家2025年在排行榜名次上升,其他7家的排位则都有下降。10家上榜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销售收入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6,787亿美元和6,732亿美元,基本持平。2025年,这10家企业的利润总额为147亿美元,比2024年的177亿美元下跌30亿美元。2025年,这10家上榜企业的销售收益率仅有2.2%,比2024年的2.6%销售收益率还要低,也大大低于上榜124家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销售收益率的平均水平。

与世界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相比,中国汽车的经营效率堪忧。德国有7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它们的销售收益率为3.9%;日本有6家汽车企业上榜,它们的销售收益率为5.9%;美国有4家汽车企业上榜,它们的销售收益率为4.6%。2025年,日本丰田汽车的销售额为3,151亿美元,利润312.6亿美元,销售收益率高达10%。其一家企业的利润竟然达到上榜中国10家企业利润的两倍之多。全球共有35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这35家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达到4.3%,几乎是中国企业的两倍。

中国汽车业有了快速发展,但是体现企业发展质量的销售收益率都不及德日美这三个汽车业大国。中国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增长领先世界,但反映发展质量的销售收益率却还在降低。

同样,中国高科技企业也存在汽车产业类似的问题,即企业经济效益大大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

与上年相比,2025年中国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所提升。2025年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高技术企业有6家,平均营业收入为677亿美元,比上年营收规模增加了95亿美元;这6家企业平均盈利73.6亿美元,同比增加31%。和自己相比,中国高技术企业无论营业额还是利润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但与上榜的全球高技术企业相比,中国上榜高科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增加还是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2025年上榜全球高科技企业34家平均营业收入967亿美元,高于中国企业近300亿美元;全球上榜高科技企业平均盈利181亿美元,同比增加44%。

与上榜美国高科技企业相比,差距更大。2025年上榜15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平均销售收入从2024年的1,071亿美元增加到1,217亿美元,平均每家高科技企业盈利从2024年的251亿美元增加到310亿美元,其增幅竟然达到24%。

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与美国高科技企业规模和效益的距离还在拉大。这个局面的形成与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限制、打压分不开。中国高科技企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高科技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寻找摆脱美国对中国企业限制打压的路径,从而在全球竞争中促使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共同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健康发展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反映了美国企业、特别是美国高科技企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并带动全球企业走出困境的事实,也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迅速崛起的事实。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潮流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美国企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产生了全球最多的全球型企业,美国企业成为《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遥遥领先最大的企业群体。这个国家在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销售产品,在全球最有效率的地区设立制造工厂,在全球最有创造力的地方开展研究与开发,美国的金融企业织就全球最有效率的金融网络,其高科技公司营造了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美国通过企业输出了资本、技术和产品,从而极大地推进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发展壮大。

美国企业通过全球产业链带动了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发展和提升,也促进了包括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企业的崛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其中最大的成果是把14亿人口的中国带进经济现代化。中国企业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融入了全球产业链。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企业了解了国际经贸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现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推动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壮大事实上延伸了美国企业的全球产业链,推动了美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恰恰在这个时期,俄乌战争持续导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政治冲突延伸到经贸领域。一些人力图通过重构全球产业链来实现其政治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做法难以实现。美国企业规模做大和竞争力加强得益于其打造的全球产业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众多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企业为美国的飞机和汽车等制造业提供了必需的稀土等核心原材料,中国企业成为美国芯片最大的买家。如果中美企业脱钩,当然会伤害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同时也必然伤害美国相关企业和产业。英伟达、特斯拉和苹果等著名美国高科技企业不断强化在中国的存在,积极推进与中国政府改善关系的行动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相信,以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美国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全球型企业能够在地缘政治冲突中继续完善和改进其全球产业链,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带动更多企业发展以及经济繁荣。

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将适应国际局势新变化,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衔接而形成的合规机制,不断提升包括合规竞争力在内的软实力,实现“从大到强”的新跨越。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英伟达市值登顶,令人想起世纪初的互联网热潮
    中国就H20芯片安全风险问题约谈英伟达

    国家网信办发布声明称,于7月31日约谈了英伟达;英伟达此前表示将恢复部分AI芯片对华销售。


  • 美团财经早餐 | 2024年4月25日
    美团Keeta如何重塑香港外卖市场

    面对国内经济放缓和消费紧缩,中国品牌正在出海寻求新商机。美团将香港作为试水地点,其海外品牌Keeta在那里快速发展。


  • 英伟达涉足云计算让科技巨头乱了阵脚
    英伟达与中国正实现双赢

    能重获中国市场需求对英伟达而言是业绩提升的推动因素。


  • 微软2025.7
    云计算子公司提振微软第四财季业绩

    在人工智能巨大需求的支撑下,微软的云计算子公司推动这家科技巨头又实现了一个强劲的财季。该公司第四财季实现收入764亿美元,高于华尔街的预期。


解析《财富》世界 500 强:美国优势离不开中国产业链
2025-07-30 19:45
商业与经济

解析《财富》世界 500 强:美国优势离不开中国产业链

越开放,越难以被替代。
广告
OR
+
王志乐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了。和过去一样,我们对上榜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进行横向对比,同时也与上榜中国企业历年的经营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从历史纵向和全球横向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可以了解中国企业的进步以及与其他国家企业还存在的差距,从而促进中国企业不断提升,走向世界一流。

《财富》世界500强经营稳中有进

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的是企业2024年度的经营数据。与上年相比,《财富》世界500强的经营状况稳中有进。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的营业总收入达到417,327亿美元,超过上年近1万亿美元,达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建立以来的新高峰。盈利总额达到29,771亿美元,接近《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建立以来的最高值。

由于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导致进入排行榜企业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今年新排行榜最末一家上榜企业的销售收入接近323亿美元,成为跨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新门槛。(未来更多榜单和深度商业报道请关注“财富中文网”官方网站和微信,并下载安装财富Plus App,第一时间获得通知。)

美国企业带动全球企业发展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的经营业绩发展稳中有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经济向好发展的趋势。

2025年,有138家美国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138家美国上榜企业数量占到《财富》世界500强的27.6%。上榜美国公司145,99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占到全部500家上榜企业的35%,上榜美国企业的盈利总额为13,374亿美元,达到《财富》世界500强全部盈利的45%,每家美国公司平均盈利96.9亿美元。其他362家非美国公司的盈利额为16,396亿美元,平均盈利45.3亿美元,不到美国企业盈利的一半。上榜美国企业数量众多,盈利高企,给《财富》世界500强整体业绩的提升注入了推动力。近年来全球经济动荡之中,美国企业率先进行全球产业链重构、改善经营状态,在全球企业稳步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全球多数国家的企业一样,2020年度的上榜美国企业经营处于低潮。这一年,上榜美国企业的数量为122家,少于上榜中国企业。上榜美国企业平均营业收入791亿美元,平均盈利51亿美元。从2021年度起,上榜美国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连续四年增长。2025年,上榜美国企业的营业收入平均达到1,058亿美元,盈利平均达到近100亿美元。2023年的上榜美国企业数量反超中国企业,重新回到上榜企业数量第一的地位。今年排行榜上的美国企业数量达到138家,超过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企业14家。

进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高技术企业一共34家。这些上榜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大幅度提升。2024年排行榜上每家高技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882亿美元,盈利146亿美元。2025年全球上榜高技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967亿美元,盈利高达1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9.6%和24%。

在今年排行榜上的34家高技术企业中,美国高技术企业有15家。它们是苹果、Alphabet、微软、Meta、英伟达、戴尔、IBM、思科、惠普、英特尔、甲骨文、博通、Uber、高通、赛富时。15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平均营业收入1,217亿美元(2024年平均营业收入1,071亿美元),盈利310亿美元(2024年平均盈利251亿美元)。上榜美国15家高科技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9%,平均盈利则增加31%。

2024年度是全球高科技公司高速发展的一年,更是美国高科技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一年。美国高科技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是《财富》世界500强这一年发展的亮点。美国高科技公司以及其他一些行业美国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了2024年度全球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提升。

在肯定美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球企业以及全球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其全球产业链的强大与坚韧,而不仅仅来自美国企业自身。138家上榜美国企业往往都是全球产业链的链主,它们组织和建立了全球产业链,甚至建立了全球产业网络。这些全球产业的头部企业借助全球产业链而取得了全球领先的竞争实力。其中,高科技企业之所以高速发展更是得到全球产业链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往往是美国高科技企业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以苹果公司为例,据2025年7月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商促进博览会的信息,苹果公司有200家主要供应商,其中80%在中国设有工厂,承担iPhone、iPad、Mac等产品的生产任务。中国不仅拥有美国高科技公司大量生产供应商,而且也拥有美国高科技公司重要的销售商。以著名的高科技公司英伟达为例,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销售收入41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到12.5%。今年7月,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造访中国,加大推销其产品,实际是维护和加强其全球产业链。

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韩欧洲企业也深度参与了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全球产业链。苹果公司是全球科技龙头,主营消费电子和软件服务;微软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核心服务商,以云计算、操作系统等业务为主;英伟达的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占率超过80%,专注于GPU芯片和数据中心算力;谷歌以搜索引擎、广告和云计算业务闻名;博通是半导体垂直整合龙头,业务涉及通信芯片和数据中心硬件等。这些公司使用的高端芯片往往由台积电加工。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加工高端芯片所使用设备——光刻机的来源,人所共知其主要供应商位于欧洲荷兰的阿斯麦公司。

总之,美国高科技公司带动了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发展,同时,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迅速和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全球产业链以及产业链上的全球企业的支撑。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经贸规则博弈加强之际,苹果、英伟达等美国高科技公司维护和加强其全球产业链的努力值得肯定。

上榜中国企业数量继续居于世界前列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仅有11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迅速融入全球经济。经过20年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2019年到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数量连续三年,领先于其他国家企业而居于第一位。《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数量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崛起。

今年有包含台湾地区企业在内的130家中国企业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其中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124家。今年中国大陆(含香港)重返或新登企业是:山东黄金、新华人寿、中国通用技术和碧桂园控股等。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美国企业有138家,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为124家。美国企业数量再次超过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上榜数量仍然远远超过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与美国企业一起形成双头领先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榜中国企业不仅数量稳居前列,而且经营质量明显提升。

2025年,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823.6亿美元,与上年上榜中国企业829.5亿美元营收持平。今年上榜的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平均利润达到42亿美元,同比增加7.4%。美国和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上榜企业年平均利润比上年明显下跌,从上年的53亿美元下跌到47亿美元,跌幅达到11%。

今年的榜单数据表明,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营业收入从2024年的820亿美元增加到835亿美元,平均利润为5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企业的2025年平均利润则逆势提升,从39亿美元提高到42亿美元。

中国企业发展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与中国企业的过去相比,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跻身世界最大企业之列,经营业绩也不断提升。在看到中国企业提升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同全球企业进行比较,与其他企业比较,寻找自己的短板,从而继续提升和不断进步。

自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贸易战全面开展,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大幅提高关税。贸易战发展成为科技战,美国加大对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监管,欧盟、日本等国家跟进,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2022年2月,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俄乌战争开始。这场战争不但加剧了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也加快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际,中国企业正面临新挑战之时。如果说,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现代企业“从无到有”,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到2021年则是中国现代企业“从小到大”。现在,中国企业面临“从大到强”的严峻挑战。企业从大到强,不仅意味着技术、产品等硬实力的增强,而且意味着战略管理、合规管理等软实力的增强。不仅意味着企业个体实力增强,而且意味着企业群体乃至企业全产业链实力的增强。

外部面临不利的经营环境与内部面临的“从大到强”新挑战同时到来,这些负面因素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进入排行榜的中国企业。

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并且与美国形成双强领先世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年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上榜中国企业数量已经连续第四年下降。2021年上榜企业136家,从那以来,上榜中国(含香港)企业数量四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已经减少到124家,与上榜美国企业数量的差距扩大到14家。

与此同时,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质量提升也面临挑战。近年来,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到《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水平,有的年份甚至高于《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数。但是,经营收益和销售收益率一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的2024年度销售收益率比上年提高,从4.7%提高到5.1%,虽然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大大低于《财富》世界500强7%的销售收益率,更不要说低于上榜美国企业9.2%的销售收益率了。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及全榜平均水平,这一情况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在上榜中国企业所在的15个行业中,汽车行业发展较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产量和销量均领先世界。一共有10家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2025年和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值得注意的是,这10家企业与2024年相比有3家2025年在排行榜名次上升,其他7家的排位则都有下降。10家上榜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销售收入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6,787亿美元和6,732亿美元,基本持平。2025年,这10家企业的利润总额为147亿美元,比2024年的177亿美元下跌30亿美元。2025年,这10家上榜企业的销售收益率仅有2.2%,比2024年的2.6%销售收益率还要低,也大大低于上榜124家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销售收益率的平均水平。

与世界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相比,中国汽车的经营效率堪忧。德国有7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它们的销售收益率为3.9%;日本有6家汽车企业上榜,它们的销售收益率为5.9%;美国有4家汽车企业上榜,它们的销售收益率为4.6%。2025年,日本丰田汽车的销售额为3,151亿美元,利润312.6亿美元,销售收益率高达10%。其一家企业的利润竟然达到上榜中国10家企业利润的两倍之多。全球共有35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这35家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达到4.3%,几乎是中国企业的两倍。

中国汽车业有了快速发展,但是体现企业发展质量的销售收益率都不及德日美这三个汽车业大国。中国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增长领先世界,但反映发展质量的销售收益率却还在降低。

同样,中国高科技企业也存在汽车产业类似的问题,即企业经济效益大大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

与上年相比,2025年中国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所提升。2025年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高技术企业有6家,平均营业收入为677亿美元,比上年营收规模增加了95亿美元;这6家企业平均盈利73.6亿美元,同比增加31%。和自己相比,中国高技术企业无论营业额还是利润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但与上榜的全球高技术企业相比,中国上榜高科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增加还是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2025年上榜全球高科技企业34家平均营业收入967亿美元,高于中国企业近300亿美元;全球上榜高科技企业平均盈利181亿美元,同比增加44%。

与上榜美国高科技企业相比,差距更大。2025年上榜15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平均销售收入从2024年的1,071亿美元增加到1,217亿美元,平均每家高科技企业盈利从2024年的251亿美元增加到310亿美元,其增幅竟然达到24%。

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与美国高科技企业规模和效益的距离还在拉大。这个局面的形成与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限制、打压分不开。中国高科技企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高科技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寻找摆脱美国对中国企业限制打压的路径,从而在全球竞争中促使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共同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健康发展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反映了美国企业、特别是美国高科技企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并带动全球企业走出困境的事实,也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迅速崛起的事实。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潮流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美国企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产生了全球最多的全球型企业,美国企业成为《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遥遥领先最大的企业群体。这个国家在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销售产品,在全球最有效率的地区设立制造工厂,在全球最有创造力的地方开展研究与开发,美国的金融企业织就全球最有效率的金融网络,其高科技公司营造了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美国通过企业输出了资本、技术和产品,从而极大地推进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发展壮大。

美国企业通过全球产业链带动了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发展和提升,也促进了包括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企业的崛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其中最大的成果是把14亿人口的中国带进经济现代化。中国企业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融入了全球产业链。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企业了解了国际经贸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现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推动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壮大事实上延伸了美国企业的全球产业链,推动了美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恰恰在这个时期,俄乌战争持续导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政治冲突延伸到经贸领域。一些人力图通过重构全球产业链来实现其政治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做法难以实现。美国企业规模做大和竞争力加强得益于其打造的全球产业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众多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企业为美国的飞机和汽车等制造业提供了必需的稀土等核心原材料,中国企业成为美国芯片最大的买家。如果中美企业脱钩,当然会伤害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同时也必然伤害美国相关企业和产业。英伟达、特斯拉和苹果等著名美国高科技企业不断强化在中国的存在,积极推进与中国政府改善关系的行动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相信,以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美国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全球型企业能够在地缘政治冲突中继续完善和改进其全球产业链,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带动更多企业发展以及经济繁荣。

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将适应国际局势新变化,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衔接而形成的合规机制,不断提升包括合规竞争力在内的软实力,实现“从大到强”的新跨越。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每日头条
OR
+
最受欢迎
OR
+
最新资讯
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