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11-07 17:50
商业与经济

如何通过创新增进人类健康福祉?

人工智能已必不可少。
生物医药科技美媒:中美脱钩给药企带来供应链风险
岳巍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不仅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效率,也极大地丰富了预防保健的手段。例如,数字化医疗、远程和AI辅助诊断等创新技术,正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可负担性和效率。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创新实践最有效地提升了公众健康福祉?如何平衡创新与现有医疗体系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如何确保医疗创新成果惠及所有社会阶层?

10月17日于上海举办的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峰会上,在“以创新增进健康福祉”圆桌讨论环节,联想创投集团董事总经理、联想创投加速器总经理梁颖,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吴淳和欧姆龙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耀与《财富》中国高级编辑岳巍一起探讨了以上问题。

以下为经过编辑的对话实录。

岳巍:讨论目前医疗健康领域创新的时候,往往需要给它先下一个定义,或者描摹一个基本的样貌,那么医疗健康领域的实质是什么?源头是什么?

吴淳:无论是药厂、器械公司、大健康服务公司,包括医院、医生,谈到创新——医疗总是在创新的——源头和实质还是去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和健康需求。

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新的药物成分、新的器械、新的耗材,总要解决目前在临床方面不论是未被治疗的疾病,还是有效性能够更好、使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长,或者是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或者是可及性更高——无论是自己服用方便,还是价格成本可控,能让更多人能够使用,这些都能够代表医疗的价值。

很多创新,不论科技方面的创新,还是商业方面的创新,如果不能转化成在健康和医疗方面的对患者的实际价值,那这块就是很难定价的,创新也很难成为一个可实现的有价值的创新。

岳巍:刚刚提到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真正的价值。从实践角度再观察和解读一下。张黎刚先生,院外体检中心在解决未被满足的需求方面有哪些优势?

张黎刚:绝大多数外资企业跟民营企业的员工体检都在院外的体检中心。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很多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会在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和办公室,因此这些公司希望能够有专业的平台帮助他们一站式解决员工体检的问题。由于公立医院的体检中心大多是独立运营,很难满足跨区域的中大型企业服务需求。2004年,爱康网正式成立,我们开始向外资企业及多家大型公司提供一站式体检外包服务的业务。几乎同一时期,线下独立于医院体系的体检中心开始出现,不仅环境和服务更为贴心,也为体检者免去了以往在医院拍胸部CT排队的烦恼。于是在众多社会办医疗机构中,爱康成为了从线上走到线下较为典型、也是最为先行的一个,与上海国宾健检合并,正式成立了爱康国宾集团。

第二,中国诚信联合沙利文的统计数据显示,一般三甲医院的体检门市单价在 2000 - 5000 元/次,换成三甲头部医院,5000元可能只是门槛。因此相比于价格刚性的公立医院,私营体检机构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更加具备性价比。

行业发展至今,院外体检中心从20年前只是行业的配角,正在逐步成为预防医疗的“主角”。北京市卫健委每一年统计到的体检人数是500多万人,而爱康每年正在为其中的160多万人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北京人体检,每十个人中有三个是在爱康做的。我们提供更为便捷、高性价比的服务,对于预防医疗还是发挥了很大价值的。

岳巍:预防医疗里面有一项是慢病的管理,这方面欧姆龙有很多非常好的实践,赵耀先生来自欧姆龙,院内慢病管理服务的核心是什么?

赵耀:从我们角度来看,院内慢病管理最主要的是尽快、最早发现患者的病,也就是早期发现和诊断、管理。目前院内管理的一些难点,还是院内管理的效率问题。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三甲医院排大队,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到患者全面的数据,把这个数据快速完整提供给医生,甚至提出一些解决方案、随访方案,然后来管理患者。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慢病管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依从性的问题。慢病患者有很长的周期,患者从医院诊断以后回到家里,管理可能就触达不到,所以如何触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岳巍:相关的医疗器械的便捷性,其实是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这样理解吗?

赵耀:是的,如何提高依从性是个问题,包括很好的三甲医院随访率也不是很高的。对于企业来讲,肯定是从硬件上想办法,提供更多的参数,更简便的测试以及很好的传输手段。这时候也需要一个很好的互联网工具,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来进行探索。

岳巍:梁颖女士,作为投资人怎么理解医疗领域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我们知道这个领域当前遇到非常大的挑战,在当前这种挑战重重情况之下,必然性和必要性仍然是存在的吗?

梁颖:大家一直在说人工智能机器人赋能行业,我发现医疗行业是典型的未被满足的市场。这个市场人类可以上天入地,但是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远远不足。我们现在希望人类能够长寿,比如我们希望人能活到超过150岁,但我们不知道人为什么会得病,包括有一些癌症还不能治愈,所以医疗领域的创新是大家追求的,人的追求可能是永生。

我经常和我们的团队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硅基智能的爆发,就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发。另外就是碳基,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地进化。过去一些年人的进化还是偏慢了一些,未来一定是硅基和碳基融合,马斯克说硅基要替代人,我觉得硅基和碳基融合,让人活得更久,我觉得医疗领域创新是必须的。而医疗领域创新跟很多领域不太一样,这个领域首先相对来说偏封闭保守的,一方面因为这个领域是强监管的,要关注政策\要关注拿证、创新性的审核、伦理、社会价值、社会意义等等方面,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个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个领域未被满足的需求很多。在很多领域,不管是机器替代人还是自动化,我们发现可以解决百分之八九十的问题,但是医疗领域可能是百分之八九十还没被满足,这个领域的应用场景是非常多的,这是第二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这个领域特别需要有创新性突破。

第四,这个领域创新非常复杂,复杂性来自技术和实验方案。医疗需要除了生理、生化医疗背景,还需要了解计算机、人工智能、工程、机器,是个跨学科融合,去解决现在未被满足的要求,所以会导致它本身也会非常复杂。

最后,这个领域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它是非常长周期的,我们很多行业可能不需要资本,可能有一定的收入,可以先活下来。医疗行业生物医药要拿证,长时间内五年、十年不可能有收入,创新性风险会极高。医药研发里面经常说十年十亿美金投入,但是不一定成功,有可能就打水漂了。这个领域是长周期、高风险,但又是高回报的,高回报因为高投入和高壁垒,如果一旦做成了,壁垒一方面来自技术,一方面来自时间,这方面很难被人追赶,所以相应带来高回报。

岳巍: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谈到源头、实质、实践过程以及回报的问题。后面要关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怎么最后落到人的身上,吴淳女士您的看法呢?

吴淳:最后一公里对产品和服务来说,是对病患未被满足的医疗价值的实现。

回到企业,我们看到很多创新,医药行业里面用me-better、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来描述创新的程度有多少,是一个源头创新,还是一个仿创。这里它的价值实现最后都还是在临床方面,这里对健康的指数带来多少提高?刚才包括张总、赵总谈到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疾病预防,都体现在大家体征指标变得更好,或者是及时预防、能够把这个疾病管控得更好,最后都还是在一个病患或一个健康人使用方面,在健康疾病管理方面能够得到体现。

其实我想说对于创新来说,对于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说,最后一公里可能是商业价值的体现。不仅是投资人在什么时候看到回报,更多对企业、企业家,对一个集体来说,是不是一个产品能够上市,是不是有支付,这个支付是不是能够回本,能够反哺下一代的创新,这一块是目前整个行业创新面临的一个难题。

之前我跟业内的同事在讨论,中国从2015年在医疗领域大谈创新的时候,也推出了很多在审批方面的政策,当时资金也积极涌入。我们说中国什么时候赶上日本的创新?因为日本过去20年几乎每年都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今天,如果从有多少大厂购买创新企业的临床创新管线来看,中国和日本的差距没有那么大了。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商业化方面能够有多少企业把药做上市之后,能够反哺到刚才谈到的10亿美金这么一个投入来做下一代的创新还是举步维艰的。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或者作为一个行业来说,最后一公里是在临床价值体现之后的商业价值体现,从而才能够进入正循环,进入到下一个创新的源头。

岳巍:现在有非常多新的技术被运用到体检、疾病预防的过程当中。面对消费者的检测、检验当中,创新有哪些是特别让我们感到兴奋的?

张黎刚:现在有很多新技术正在被爱康引进并应用到体检中,一方面是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进行癌症的早筛,另外一方面是通过AI进行全身健康评估。

目前,客户在爱康做体检时,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新服务和新产品直观感受到,有些项目客户可能还未感知,实际上已经被应用了新科技。比如在爱康体检做胸部CT,如今每张CT 片子都是交由AI先读,如果客户不幸有肺炎,他的手机马上会收到信息提示“你可能患肺炎,感染面积目前有多大”。2021年开始爱康就把整个系统搬到云端,我们用了3,500M带宽支持近100家医疗机构数据的实时传输,配备了几千台服务器支持这个系统。随着爱康自建“医疗云”完成部署,爱康建立了中国体检行业第一个千万级用户云平台,迄今已汇聚近7,000万体检大数据,由体检云、影像云、心电云、检验云组成,可一站式覆盖检前项目智能推荐、检中实时精准建议、检后专业健康管理全环节。如今,客户在爱康体检拍过的除了上述提到的CT片,每一张X光、磁共振、心电图的数据都将传至云端,部署在云端的AI软件将对信息进行初筛和分类,再举个例子,在爱康体检,如果做了心电图发现客户可能有房颤,那么客户手机即刻就能收到提示信息。不仅能够实现实时查看体检结果、通过AI阅片增加精准度、智能化预测健康风险,如需进一步检查,医生也能通过这些数据有的放矢地判断病变。

通过 AI 进行全身健康评估,我们以鹰瞳Airdoc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技术为例。眼底能反映很多疾病,通过基于眼底的血管与神经连接全身系统,判断有没有可能心梗,有没有可能有脑瘤,这在以前通过医生肉眼是很难判断的。

在过往已经使用这项服务的客户中,有几个既是不幸又是万幸的案例:有两位不到30岁的脑瘤患者就是通过眼底拍照发现的,临床上一部分的脑瘤患者会出现压迫视神经,引起视乳头水肿,这两位患者拍完片子很快就被图像识别并提示有可能有脑瘤风险。

后来两位分别去了北京两家顶级脑科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确诊颅内脑瘤,并及时做了手术,而事实上当时她们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可以说,新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传统体检的边界。

岳巍: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倾向于颠覆某个行业,或者说极大或者是跨越式推动某一个领域诊断的治疗,是这个理解吗?

张黎刚:说到体检,有些人说有用,有些人说没用。我国每一年有480万人不幸得癌症,也就是说1,000个人当中有3-4个人可能得癌症;第二,我国每一年约有250万人死于心梗、230万人死于癌症、220万人死于脑梗,这些数据切切实实都在发生,所以不要忽视它。

AI+体检,下一步如何做的更多?我认为,在很多异常指标出来以后,如何帮他做更好的分析,让他知道原来这些症状有70%可能性跟心脏病有关,因为现阶段没有其他更多临床症状,,一些异常指标可能会被忽视掉。因此我觉得AI接下来能做到的,就是把异常指标分析以后,明确告诉你90%的可能性与某些疾病相关?70%、50%的可能性会是什么病?然后提示客户进行下一步有针对性的筛查排除这些风险,另外还可以帮助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动态管理。

岳巍:做完这样一个检测之后,获知自己健康哪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就要过渡到医疗设备能够做的院内慢病的闭环服务管理体系里面去了,这里核心环节是什么?

赵耀:欧姆龙公司在全球范围都是聚焦在高血压、糖尿病和呼吸系统三大慢病上。其实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进行探索,企业的发展肯定是靠创新的,特别在大环境整体不好的情况下,发现一些常规的业务都在下降,但是创新的产品,创新的业务还是有很好的上升趋势。对于我们来讲,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的。

第一,产品上。张总提到现在比较流行的AI眼底图片,快速在医疗领域扩展,基本上十几秒钟可以很精准读取视网膜病变的情况然后传递给医生和患者,这确实是AI企业做出的很大贡献。欧姆龙公司最近一年推出了房颤血压计,测血压的时候推测出有没有房颤,还推出了心电血压计,测血压的时候能描绘心电图。

岳巍: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吗?

赵耀: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做慢病管理首先需要技术的创新,包括AI技术和硬件技术。特别是我们能夜间睡觉的时候量血压,包括小孩有哮喘,现在是哮喘高发季节,在家里就能测量他有没有哮喘,东西虽然不大,却是划时代产品,企业也做了很长时间的开发,普及以后一定对几大慢病管理有一定的贡献。

这倒也不是说能够快速有巨大的效果管理好慢病,管理模式上这几年也在和专家及医学会合作,包括和药厂合作。考虑能不能以检测硬件为抓手的同时建立互联网平台。比如说管理糖尿病的时候,我们和上海瑞金医院的宁光院士合作,在宁院士带领下推动了代谢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现在已经有2000家公立医院加入进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在内分泌科里建了一个糖尿病和并发症专科的一个诊所,一是使患者分流,高效进行快速的检测,一台机器多个参数快速检测。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把数据汇总起来给医生,给患者,后续可以持续跟踪患者的数据。

岳巍:回到最关键的问题,讨论人工智能,但必须要说,医药健康是一个特别特殊的行业,它的周期很长,风险很大,刚才也提到十亿美元十年,最后还可能扑街了。

请问梁颖女士和吴淳女士,就你们来看怎么提高相关企业的耐受度,以及怎么样让这个创新具有可持续性?

梁颖:我觉得大家比较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赋能医疗行业,我们来看它的时候,一类我们把它叫赋能者,一类叫颠覆者,颠覆者是新物种,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所有的人工智能进入行业就能成为颠覆者。尤其在医疗行业,因为伦理的问题,医生永远是主导,医疗机构永远是主导,所以大部分来说都是赋能者。我们会发现个别领域有可能会出现颠覆者。作为我们投资肯定最好能碰到颠覆者,但我们也关注赋能者。

刚才提到的我可以举一些案例,商业的创业最核心要找准应用场景,解决临床的痛点。张总那边我们有一个项目——长木谷是和他们合作的,最早是骨科的关节置换工作的术前规划,术中方案制定和辅助医生去做手术。

他们跟爱康合作,从医院医疗端到了体检端,这是一个全链条打通的,骨科领域全链条打通。体检端做什么?实际上做早筛,骨科发现关节有问题,发现有手术的征兆推荐你去医院,所以这个商业就闭环了。赋能者我们希望选择这样一些项目。

颠覆者也可以举个例子,我们比较看好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突破,今年看到诺贝尔的化学奖给了大卫·贝克,整个化学行业的人士说化学、物理不存在了,生物行业说感觉我这个专业的时代来了。我们也非常看好这个领域,就是生物计算。

这个领域过去我们看到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早从信到不信,大家怀疑是不是真的能够优化出小分子药、化药、多肽药、蛋白药。我们发现这个行业在做很多的转变,我们发现这类可能会是颠覆者,我们发现很多创业公司能够做很好的管线。而且我们发现中国在这个领域并不比欧美差,我们一直说大健康中国和欧美差距比较大,这个领域我们看到中国其实还是蛮强的。

岳巍:让我们对他们抱有信心、充满期待。

梁颖:对,因为他们已经work出很多很好的管线。而且我觉得大家可能关注了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有很多管线被国外顶尖药企收购了,一方面我们觉得蛮可惜的,这个领域刚才已经提到了周期长,需要资本不断助力。从我们来说做耐心资本要熬十年,但是我觉得还需要政策很多方面来激励中国创新药的发展,否则我们会觉得非常可惜,很好的技术最终被别人买了。

吴淳:我们在医疗行业当中几乎与所有赛道里面的龙头合作,我觉得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是必须动作、必备动作。几乎所有企业,不论是研发、生产、营销方面都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提效,这个提效一般在每个部门里面大概在10%-30%不等。但到颠覆型这块,进入到核心的领域,医疗行业里面的确目前用得最多的是研发,研发不论是在早期产品的发现设计,还是临床试验过程当中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如果全球不同地方做多中心临床,用人工智能来做可以节省90%的时间。这方面在省时、提效方面就做得很好,我们觉得是颠覆式的。将来不会是人工和人工智能的对比,而是一个有人工智能加持的企业和一个没有人工智能使用企业的对比。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英伟达黄仁勋财经早餐 | 2024年6月3日
    英伟达CEO黄仁勋是如何避税80亿美元的

    通过把个人财富转化为金融工具、利用慈善基金会捐款等操作,黄仁勋和家人预计可以省下约80亿美元税金。这些规避遗产税的措施凸显出极富阶层如何操控美国税收系统。


  • 乐高
    视频:全球最赚钱的玩具公司 - 乐高

    乐高,毫无疑问是地球上最成功、最赚钱的玩具公司。 每年都能卖出上亿套玩具,2023年它的营收高达98亿美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电子游戏盛行、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它是如何做到靠卖积木玩具风靡全球的呢?


  • 玩具制造商泡泡玛特,结束收入高增长周期
    “盲盒”出海增势喜人, 泡泡玛特股价水涨船高

    泡泡玛特是低迷的中国股票中一个罕见的亮点,这家香港上市公司将盲盒玩具打造成了摇钱树,至少目前而言是如此。


  • 视频:波司登为何越来越贵?
    波司登赢在一个“贵”字

    波司登赢在一个“贵”字。


生物医药科技美媒:中美脱钩给药企带来供应链风险
2024-11-07 17:50
商业与经济

如何通过创新增进人类健康福祉?

人工智能已必不可少。
岳巍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不仅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效率,也极大地丰富了预防保健的手段。例如,数字化医疗、远程和AI辅助诊断等创新技术,正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可负担性和效率。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创新实践最有效地提升了公众健康福祉?如何平衡创新与现有医疗体系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如何确保医疗创新成果惠及所有社会阶层?

10月17日于上海举办的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峰会上,在“以创新增进健康福祉”圆桌讨论环节,联想创投集团董事总经理、联想创投加速器总经理梁颖,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吴淳和欧姆龙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耀与《财富》中国高级编辑岳巍一起探讨了以上问题。

以下为经过编辑的对话实录。

岳巍:讨论目前医疗健康领域创新的时候,往往需要给它先下一个定义,或者描摹一个基本的样貌,那么医疗健康领域的实质是什么?源头是什么?

吴淳:无论是药厂、器械公司、大健康服务公司,包括医院、医生,谈到创新——医疗总是在创新的——源头和实质还是去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和健康需求。

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新的药物成分、新的器械、新的耗材,总要解决目前在临床方面不论是未被治疗的疾病,还是有效性能够更好、使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长,或者是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或者是可及性更高——无论是自己服用方便,还是价格成本可控,能让更多人能够使用,这些都能够代表医疗的价值。

很多创新,不论科技方面的创新,还是商业方面的创新,如果不能转化成在健康和医疗方面的对患者的实际价值,那这块就是很难定价的,创新也很难成为一个可实现的有价值的创新。

岳巍:刚刚提到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真正的价值。从实践角度再观察和解读一下。张黎刚先生,院外体检中心在解决未被满足的需求方面有哪些优势?

张黎刚:绝大多数外资企业跟民营企业的员工体检都在院外的体检中心。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很多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会在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和办公室,因此这些公司希望能够有专业的平台帮助他们一站式解决员工体检的问题。由于公立医院的体检中心大多是独立运营,很难满足跨区域的中大型企业服务需求。2004年,爱康网正式成立,我们开始向外资企业及多家大型公司提供一站式体检外包服务的业务。几乎同一时期,线下独立于医院体系的体检中心开始出现,不仅环境和服务更为贴心,也为体检者免去了以往在医院拍胸部CT排队的烦恼。于是在众多社会办医疗机构中,爱康成为了从线上走到线下较为典型、也是最为先行的一个,与上海国宾健检合并,正式成立了爱康国宾集团。

第二,中国诚信联合沙利文的统计数据显示,一般三甲医院的体检门市单价在 2000 - 5000 元/次,换成三甲头部医院,5000元可能只是门槛。因此相比于价格刚性的公立医院,私营体检机构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更加具备性价比。

行业发展至今,院外体检中心从20年前只是行业的配角,正在逐步成为预防医疗的“主角”。北京市卫健委每一年统计到的体检人数是500多万人,而爱康每年正在为其中的160多万人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北京人体检,每十个人中有三个是在爱康做的。我们提供更为便捷、高性价比的服务,对于预防医疗还是发挥了很大价值的。

岳巍:预防医疗里面有一项是慢病的管理,这方面欧姆龙有很多非常好的实践,赵耀先生来自欧姆龙,院内慢病管理服务的核心是什么?

赵耀:从我们角度来看,院内慢病管理最主要的是尽快、最早发现患者的病,也就是早期发现和诊断、管理。目前院内管理的一些难点,还是院内管理的效率问题。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三甲医院排大队,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到患者全面的数据,把这个数据快速完整提供给医生,甚至提出一些解决方案、随访方案,然后来管理患者。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慢病管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依从性的问题。慢病患者有很长的周期,患者从医院诊断以后回到家里,管理可能就触达不到,所以如何触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岳巍:相关的医疗器械的便捷性,其实是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这样理解吗?

赵耀:是的,如何提高依从性是个问题,包括很好的三甲医院随访率也不是很高的。对于企业来讲,肯定是从硬件上想办法,提供更多的参数,更简便的测试以及很好的传输手段。这时候也需要一个很好的互联网工具,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来进行探索。

岳巍:梁颖女士,作为投资人怎么理解医疗领域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我们知道这个领域当前遇到非常大的挑战,在当前这种挑战重重情况之下,必然性和必要性仍然是存在的吗?

梁颖:大家一直在说人工智能机器人赋能行业,我发现医疗行业是典型的未被满足的市场。这个市场人类可以上天入地,但是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远远不足。我们现在希望人类能够长寿,比如我们希望人能活到超过150岁,但我们不知道人为什么会得病,包括有一些癌症还不能治愈,所以医疗领域的创新是大家追求的,人的追求可能是永生。

我经常和我们的团队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硅基智能的爆发,就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发。另外就是碳基,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地进化。过去一些年人的进化还是偏慢了一些,未来一定是硅基和碳基融合,马斯克说硅基要替代人,我觉得硅基和碳基融合,让人活得更久,我觉得医疗领域创新是必须的。而医疗领域创新跟很多领域不太一样,这个领域首先相对来说偏封闭保守的,一方面因为这个领域是强监管的,要关注政策\要关注拿证、创新性的审核、伦理、社会价值、社会意义等等方面,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个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个领域未被满足的需求很多。在很多领域,不管是机器替代人还是自动化,我们发现可以解决百分之八九十的问题,但是医疗领域可能是百分之八九十还没被满足,这个领域的应用场景是非常多的,这是第二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这个领域特别需要有创新性突破。

第四,这个领域创新非常复杂,复杂性来自技术和实验方案。医疗需要除了生理、生化医疗背景,还需要了解计算机、人工智能、工程、机器,是个跨学科融合,去解决现在未被满足的要求,所以会导致它本身也会非常复杂。

最后,这个领域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它是非常长周期的,我们很多行业可能不需要资本,可能有一定的收入,可以先活下来。医疗行业生物医药要拿证,长时间内五年、十年不可能有收入,创新性风险会极高。医药研发里面经常说十年十亿美金投入,但是不一定成功,有可能就打水漂了。这个领域是长周期、高风险,但又是高回报的,高回报因为高投入和高壁垒,如果一旦做成了,壁垒一方面来自技术,一方面来自时间,这方面很难被人追赶,所以相应带来高回报。

岳巍: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谈到源头、实质、实践过程以及回报的问题。后面要关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怎么最后落到人的身上,吴淳女士您的看法呢?

吴淳:最后一公里对产品和服务来说,是对病患未被满足的医疗价值的实现。

回到企业,我们看到很多创新,医药行业里面用me-better、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来描述创新的程度有多少,是一个源头创新,还是一个仿创。这里它的价值实现最后都还是在临床方面,这里对健康的指数带来多少提高?刚才包括张总、赵总谈到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疾病预防,都体现在大家体征指标变得更好,或者是及时预防、能够把这个疾病管控得更好,最后都还是在一个病患或一个健康人使用方面,在健康疾病管理方面能够得到体现。

其实我想说对于创新来说,对于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说,最后一公里可能是商业价值的体现。不仅是投资人在什么时候看到回报,更多对企业、企业家,对一个集体来说,是不是一个产品能够上市,是不是有支付,这个支付是不是能够回本,能够反哺下一代的创新,这一块是目前整个行业创新面临的一个难题。

之前我跟业内的同事在讨论,中国从2015年在医疗领域大谈创新的时候,也推出了很多在审批方面的政策,当时资金也积极涌入。我们说中国什么时候赶上日本的创新?因为日本过去20年几乎每年都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今天,如果从有多少大厂购买创新企业的临床创新管线来看,中国和日本的差距没有那么大了。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商业化方面能够有多少企业把药做上市之后,能够反哺到刚才谈到的10亿美金这么一个投入来做下一代的创新还是举步维艰的。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或者作为一个行业来说,最后一公里是在临床价值体现之后的商业价值体现,从而才能够进入正循环,进入到下一个创新的源头。

岳巍:现在有非常多新的技术被运用到体检、疾病预防的过程当中。面对消费者的检测、检验当中,创新有哪些是特别让我们感到兴奋的?

张黎刚:现在有很多新技术正在被爱康引进并应用到体检中,一方面是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进行癌症的早筛,另外一方面是通过AI进行全身健康评估。

目前,客户在爱康做体检时,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新服务和新产品直观感受到,有些项目客户可能还未感知,实际上已经被应用了新科技。比如在爱康体检做胸部CT,如今每张CT 片子都是交由AI先读,如果客户不幸有肺炎,他的手机马上会收到信息提示“你可能患肺炎,感染面积目前有多大”。2021年开始爱康就把整个系统搬到云端,我们用了3,500M带宽支持近100家医疗机构数据的实时传输,配备了几千台服务器支持这个系统。随着爱康自建“医疗云”完成部署,爱康建立了中国体检行业第一个千万级用户云平台,迄今已汇聚近7,000万体检大数据,由体检云、影像云、心电云、检验云组成,可一站式覆盖检前项目智能推荐、检中实时精准建议、检后专业健康管理全环节。如今,客户在爱康体检拍过的除了上述提到的CT片,每一张X光、磁共振、心电图的数据都将传至云端,部署在云端的AI软件将对信息进行初筛和分类,再举个例子,在爱康体检,如果做了心电图发现客户可能有房颤,那么客户手机即刻就能收到提示信息。不仅能够实现实时查看体检结果、通过AI阅片增加精准度、智能化预测健康风险,如需进一步检查,医生也能通过这些数据有的放矢地判断病变。

通过 AI 进行全身健康评估,我们以鹰瞳Airdoc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技术为例。眼底能反映很多疾病,通过基于眼底的血管与神经连接全身系统,判断有没有可能心梗,有没有可能有脑瘤,这在以前通过医生肉眼是很难判断的。

在过往已经使用这项服务的客户中,有几个既是不幸又是万幸的案例:有两位不到30岁的脑瘤患者就是通过眼底拍照发现的,临床上一部分的脑瘤患者会出现压迫视神经,引起视乳头水肿,这两位患者拍完片子很快就被图像识别并提示有可能有脑瘤风险。

后来两位分别去了北京两家顶级脑科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确诊颅内脑瘤,并及时做了手术,而事实上当时她们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可以说,新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传统体检的边界。

岳巍: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倾向于颠覆某个行业,或者说极大或者是跨越式推动某一个领域诊断的治疗,是这个理解吗?

张黎刚:说到体检,有些人说有用,有些人说没用。我国每一年有480万人不幸得癌症,也就是说1,000个人当中有3-4个人可能得癌症;第二,我国每一年约有250万人死于心梗、230万人死于癌症、220万人死于脑梗,这些数据切切实实都在发生,所以不要忽视它。

AI+体检,下一步如何做的更多?我认为,在很多异常指标出来以后,如何帮他做更好的分析,让他知道原来这些症状有70%可能性跟心脏病有关,因为现阶段没有其他更多临床症状,,一些异常指标可能会被忽视掉。因此我觉得AI接下来能做到的,就是把异常指标分析以后,明确告诉你90%的可能性与某些疾病相关?70%、50%的可能性会是什么病?然后提示客户进行下一步有针对性的筛查排除这些风险,另外还可以帮助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动态管理。

岳巍:做完这样一个检测之后,获知自己健康哪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就要过渡到医疗设备能够做的院内慢病的闭环服务管理体系里面去了,这里核心环节是什么?

赵耀:欧姆龙公司在全球范围都是聚焦在高血压、糖尿病和呼吸系统三大慢病上。其实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进行探索,企业的发展肯定是靠创新的,特别在大环境整体不好的情况下,发现一些常规的业务都在下降,但是创新的产品,创新的业务还是有很好的上升趋势。对于我们来讲,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的。

第一,产品上。张总提到现在比较流行的AI眼底图片,快速在医疗领域扩展,基本上十几秒钟可以很精准读取视网膜病变的情况然后传递给医生和患者,这确实是AI企业做出的很大贡献。欧姆龙公司最近一年推出了房颤血压计,测血压的时候推测出有没有房颤,还推出了心电血压计,测血压的时候能描绘心电图。

岳巍: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吗?

赵耀: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做慢病管理首先需要技术的创新,包括AI技术和硬件技术。特别是我们能夜间睡觉的时候量血压,包括小孩有哮喘,现在是哮喘高发季节,在家里就能测量他有没有哮喘,东西虽然不大,却是划时代产品,企业也做了很长时间的开发,普及以后一定对几大慢病管理有一定的贡献。

这倒也不是说能够快速有巨大的效果管理好慢病,管理模式上这几年也在和专家及医学会合作,包括和药厂合作。考虑能不能以检测硬件为抓手的同时建立互联网平台。比如说管理糖尿病的时候,我们和上海瑞金医院的宁光院士合作,在宁院士带领下推动了代谢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现在已经有2000家公立医院加入进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在内分泌科里建了一个糖尿病和并发症专科的一个诊所,一是使患者分流,高效进行快速的检测,一台机器多个参数快速检测。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把数据汇总起来给医生,给患者,后续可以持续跟踪患者的数据。

岳巍:回到最关键的问题,讨论人工智能,但必须要说,医药健康是一个特别特殊的行业,它的周期很长,风险很大,刚才也提到十亿美元十年,最后还可能扑街了。

请问梁颖女士和吴淳女士,就你们来看怎么提高相关企业的耐受度,以及怎么样让这个创新具有可持续性?

梁颖:我觉得大家比较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赋能医疗行业,我们来看它的时候,一类我们把它叫赋能者,一类叫颠覆者,颠覆者是新物种,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所有的人工智能进入行业就能成为颠覆者。尤其在医疗行业,因为伦理的问题,医生永远是主导,医疗机构永远是主导,所以大部分来说都是赋能者。我们会发现个别领域有可能会出现颠覆者。作为我们投资肯定最好能碰到颠覆者,但我们也关注赋能者。

刚才提到的我可以举一些案例,商业的创业最核心要找准应用场景,解决临床的痛点。张总那边我们有一个项目——长木谷是和他们合作的,最早是骨科的关节置换工作的术前规划,术中方案制定和辅助医生去做手术。

他们跟爱康合作,从医院医疗端到了体检端,这是一个全链条打通的,骨科领域全链条打通。体检端做什么?实际上做早筛,骨科发现关节有问题,发现有手术的征兆推荐你去医院,所以这个商业就闭环了。赋能者我们希望选择这样一些项目。

颠覆者也可以举个例子,我们比较看好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突破,今年看到诺贝尔的化学奖给了大卫·贝克,整个化学行业的人士说化学、物理不存在了,生物行业说感觉我这个专业的时代来了。我们也非常看好这个领域,就是生物计算。

这个领域过去我们看到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早从信到不信,大家怀疑是不是真的能够优化出小分子药、化药、多肽药、蛋白药。我们发现这个行业在做很多的转变,我们发现这类可能会是颠覆者,我们发现很多创业公司能够做很好的管线。而且我们发现中国在这个领域并不比欧美差,我们一直说大健康中国和欧美差距比较大,这个领域我们看到中国其实还是蛮强的。

岳巍:让我们对他们抱有信心、充满期待。

梁颖:对,因为他们已经work出很多很好的管线。而且我觉得大家可能关注了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有很多管线被国外顶尖药企收购了,一方面我们觉得蛮可惜的,这个领域刚才已经提到了周期长,需要资本不断助力。从我们来说做耐心资本要熬十年,但是我觉得还需要政策很多方面来激励中国创新药的发展,否则我们会觉得非常可惜,很好的技术最终被别人买了。

吴淳:我们在医疗行业当中几乎与所有赛道里面的龙头合作,我觉得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是必须动作、必备动作。几乎所有企业,不论是研发、生产、营销方面都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提效,这个提效一般在每个部门里面大概在10%-30%不等。但到颠覆型这块,进入到核心的领域,医疗行业里面的确目前用得最多的是研发,研发不论是在早期产品的发现设计,还是临床试验过程当中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如果全球不同地方做多中心临床,用人工智能来做可以节省90%的时间。这方面在省时、提效方面就做得很好,我们觉得是颠覆式的。将来不会是人工和人工智能的对比,而是一个有人工智能加持的企业和一个没有人工智能使用企业的对比。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