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10-15 14:15
商业与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鲍威尔时刻”

内外部形势愈发错综复杂,政策制定者的决心展现以及预期管理正在成为金融市场和经济政策中的一个核心要义。
经济北京太古里美媒:中国采取行动缓解债务担忧,但未宣布大规模刺激措施
刘兰香


今年10月12日,在万众瞩目中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可能是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距离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最近的一次:谈及具体的财政刺激规模,他表示“已经制定了方案,规模是近年来力度最大,但是需要走法定程序”,获得了市场人士对其预期管理水平堪比鲍威尔的评价。

但其实在此之前,央行已经打造了一个预期管理的范本。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组合拳”,包括降准降息、降低房贷利率及首付比例、设立股市支持工具等,尤其是对股市几乎不限量支持的表态,推动中国股市大反攻,但此后又剧烈回调,当此之际,财政大招能否为股市再添动力也变得更加关键。

在发布会上,蓝佛安宣布了财政方面的四项增量政策,并称关于地方化债的一项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发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尽管这一前所未有的表态广受市场人士的好评,但他在最受关注的消费民生方面着墨不多,也给市场留下一些悬念。

但无论如何,在经济和市场信心持续疲弱的2024年,这场发布会都会是关键的转折点。

楼市“止跌回稳”已成核心政策目标

除了力度较弱的消费民生方面,蓝佛安宣布的其它三项政策力度都堪称超预期。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而为地方腾出财力空间,促进发展和保障民生;其次,政府计划发行特别国债,以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一级核心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第三,政策将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以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蓝佛安强调,这些政策已经进入决策程序,并且还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并罕见地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天风证券的宏观研究团队称,从此次发布会宣布的政策内容来看,几乎是财政部权限内能够给出的顶格政策支持,最重要的不是具体规模有几万亿,而是确立了从收缩性财政重新转变为扩张性财政的信号。

信号意义层面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各项增量政策里,房地产被单列一项,且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同时透露了三项旨在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新举措,包括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住房以加大保障房供给,以及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这是继央行等金融三部委在9月24日联合出招以及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楼市再度迎来重磅利好,也表明楼市“止跌回稳”已经成为最高层的核心政策目标。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有形之手终于下场,对房地产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通过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能够更加灵活地安排土地供应节奏和规模,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支持收购存量房不仅有助于缓解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也有助于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同时,明确和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政策,有望降低购房者和开发商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更好地发挥税收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作用,促进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另外,发行特别国债以补充商业银行一级核心资本金的措施,虽然不是直接面向房地产,但也利好房地产。银行资本金的增加,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空间来扩大信贷规模,这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房地产市场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增加其融资渠道,从而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银行增加的流动性也有助于房贷成本降低,提高购房者的购买力,进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

显而易见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不仅限于供给端,需求端的复苏也同样关键,因此更广泛的购房刺激或支持政策未来可期。而与各项具体措施相比,更重要的是,政府在这一轮政策调控中展现出对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的空前决心。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和行业有望持续得到政策的呵护,从而形成中长期稳定发展的态势——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和行业低迷对近两年居民收入和财富增长及宏观经济稳定所产生的深刻冲击,这一态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预期管理、经济政策与结构性改革

实际上,在宏观经济整体调控层面,与具体措施相比,更重要的也是决策层所展现的决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济转型也不会一蹴而就,但在内外部形势愈发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这种决心的展现以及建基于此的预期管理正在成为金融市场和经济政策中的一个核心要义。

在金融市场中,如果市场参与者相信政府和中央银行有能力并且决心实现经济目标,他们就更有可能保持投资和消费,从而支持经济增长。相反,如果市场预期不稳定,就会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进而影响经济活动,反过来又打压市场。政策制定者通过言论和行动传达出的决心,能够强化市场对政策效果的信心,甚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也是成熟市场屡试不爽的预期管理操作,例如美联储无论拯救经济还是抗通胀的时候都会直接表示,“必要时,将不惜一切代价”,而蓝佛安所述“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为财政刺激规模打开了空间,也是一种类似的预期管理方式。

高金智库研究员肖蕾近期撰文称,对中国而言,当前的政策组合为稳定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要避免政策效果短期化,中国需要更加重视预期管理,及时跟进结构性改革措施,确保政策的长期有效性。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安倍三箭”的经验教训,制定更加务实有效的经济政策,并通过有效的预期管理,引导市场和民众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保持信心。

“安倍三箭”包括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以及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在肖蕾看来,这对中国政策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启示:首先,应当注重结构性改革,因为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短期刺激,难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只有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才能增强市场和民众信心;第二,强化预期管理,政策沟通和宣传需更加透明有效,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引导市场预期,避免出现过度乐观或悲观情绪;第三,政策制定需要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刺激短期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政策调整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以增强市场可预测性。

毫无疑问,财政和金融政策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只有两方面相互配合,同时辅以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股票市场健康的“慢牛”。结构性改革也是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强调“惠民生”的题中之义,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兴证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张忆东认为,这其中有很大一块内容就是兜底工程,其中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惠民生恰恰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起发力,而它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能够促消费的。当然一些细枝末节,比如能不能发消费券、带薪休假等等一揽子惠民生的措施,都是财政政策发力的方向,也是货币政策可以加大力度的方向。”他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股市、楼市、实体经济最终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打破原来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居民资产负债表和企业资产负债表轮番向下收缩的恶性循环,这就是政策方向性转向的价值,也是资本市场反转的价值。

再回到10月12日这场有转折性意义的发布会,如果说财政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底层运行逻辑,那么不容忽视的是,财政也并非万能,同样关键的还有市场建设和分配机制改革,只有尽量减少市场干预,增加劳动者收入分配比例,让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或许才是治本之策。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经济北京太古里美媒:中国采取行动缓解债务担忧,但未宣布大规模刺激措施
2024-10-15 14:15
商业与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鲍威尔时刻”

内外部形势愈发错综复杂,政策制定者的决心展现以及预期管理正在成为金融市场和经济政策中的一个核心要义。
刘兰香


今年10月12日,在万众瞩目中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可能是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距离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最近的一次:谈及具体的财政刺激规模,他表示“已经制定了方案,规模是近年来力度最大,但是需要走法定程序”,获得了市场人士对其预期管理水平堪比鲍威尔的评价。

但其实在此之前,央行已经打造了一个预期管理的范本。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组合拳”,包括降准降息、降低房贷利率及首付比例、设立股市支持工具等,尤其是对股市几乎不限量支持的表态,推动中国股市大反攻,但此后又剧烈回调,当此之际,财政大招能否为股市再添动力也变得更加关键。

在发布会上,蓝佛安宣布了财政方面的四项增量政策,并称关于地方化债的一项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发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尽管这一前所未有的表态广受市场人士的好评,但他在最受关注的消费民生方面着墨不多,也给市场留下一些悬念。

但无论如何,在经济和市场信心持续疲弱的2024年,这场发布会都会是关键的转折点。

楼市“止跌回稳”已成核心政策目标

除了力度较弱的消费民生方面,蓝佛安宣布的其它三项政策力度都堪称超预期。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而为地方腾出财力空间,促进发展和保障民生;其次,政府计划发行特别国债,以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一级核心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第三,政策将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以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蓝佛安强调,这些政策已经进入决策程序,并且还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并罕见地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天风证券的宏观研究团队称,从此次发布会宣布的政策内容来看,几乎是财政部权限内能够给出的顶格政策支持,最重要的不是具体规模有几万亿,而是确立了从收缩性财政重新转变为扩张性财政的信号。

信号意义层面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各项增量政策里,房地产被单列一项,且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同时透露了三项旨在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新举措,包括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住房以加大保障房供给,以及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这是继央行等金融三部委在9月24日联合出招以及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楼市再度迎来重磅利好,也表明楼市“止跌回稳”已经成为最高层的核心政策目标。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有形之手终于下场,对房地产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通过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能够更加灵活地安排土地供应节奏和规模,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支持收购存量房不仅有助于缓解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也有助于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同时,明确和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政策,有望降低购房者和开发商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更好地发挥税收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作用,促进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另外,发行特别国债以补充商业银行一级核心资本金的措施,虽然不是直接面向房地产,但也利好房地产。银行资本金的增加,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空间来扩大信贷规模,这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房地产市场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增加其融资渠道,从而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银行增加的流动性也有助于房贷成本降低,提高购房者的购买力,进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

显而易见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不仅限于供给端,需求端的复苏也同样关键,因此更广泛的购房刺激或支持政策未来可期。而与各项具体措施相比,更重要的是,政府在这一轮政策调控中展现出对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的空前决心。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和行业有望持续得到政策的呵护,从而形成中长期稳定发展的态势——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和行业低迷对近两年居民收入和财富增长及宏观经济稳定所产生的深刻冲击,这一态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预期管理、经济政策与结构性改革

实际上,在宏观经济整体调控层面,与具体措施相比,更重要的也是决策层所展现的决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济转型也不会一蹴而就,但在内外部形势愈发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这种决心的展现以及建基于此的预期管理正在成为金融市场和经济政策中的一个核心要义。

在金融市场中,如果市场参与者相信政府和中央银行有能力并且决心实现经济目标,他们就更有可能保持投资和消费,从而支持经济增长。相反,如果市场预期不稳定,就会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进而影响经济活动,反过来又打压市场。政策制定者通过言论和行动传达出的决心,能够强化市场对政策效果的信心,甚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也是成熟市场屡试不爽的预期管理操作,例如美联储无论拯救经济还是抗通胀的时候都会直接表示,“必要时,将不惜一切代价”,而蓝佛安所述“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为财政刺激规模打开了空间,也是一种类似的预期管理方式。

高金智库研究员肖蕾近期撰文称,对中国而言,当前的政策组合为稳定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要避免政策效果短期化,中国需要更加重视预期管理,及时跟进结构性改革措施,确保政策的长期有效性。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安倍三箭”的经验教训,制定更加务实有效的经济政策,并通过有效的预期管理,引导市场和民众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保持信心。

“安倍三箭”包括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以及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在肖蕾看来,这对中国政策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启示:首先,应当注重结构性改革,因为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短期刺激,难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只有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才能增强市场和民众信心;第二,强化预期管理,政策沟通和宣传需更加透明有效,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引导市场预期,避免出现过度乐观或悲观情绪;第三,政策制定需要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刺激短期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政策调整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以增强市场可预测性。

毫无疑问,财政和金融政策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只有两方面相互配合,同时辅以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股票市场健康的“慢牛”。结构性改革也是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强调“惠民生”的题中之义,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兴证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张忆东认为,这其中有很大一块内容就是兜底工程,其中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惠民生恰恰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起发力,而它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能够促消费的。当然一些细枝末节,比如能不能发消费券、带薪休假等等一揽子惠民生的措施,都是财政政策发力的方向,也是货币政策可以加大力度的方向。”他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股市、楼市、实体经济最终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打破原来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居民资产负债表和企业资产负债表轮番向下收缩的恶性循环,这就是政策方向性转向的价值,也是资本市场反转的价值。

再回到10月12日这场有转折性意义的发布会,如果说财政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底层运行逻辑,那么不容忽视的是,财政也并非万能,同样关键的还有市场建设和分配机制改革,只有尽量减少市场干预,增加劳动者收入分配比例,让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或许才是治本之策。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