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2-12 07:26
商业与经济

民企已成创新“顶梁柱”,九成企业研发下降怎么办?

滕泰、张海冰:每当经济陷入困境时,往往是创新带领走出低谷。不仅大企业和国家攻关“卡脖子”是创新,中小民营企业创新也值得鼓励。
比亚迪民企已成创新“顶梁柱”,九成企业研发下降怎么办?
滕泰、张海冰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已经站在了创新和全球竞争的最前线:在通信、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走在创新前列并与国际巨头展开竞争的是华为公司、科大讯飞等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与特斯拉在全球抢占市场份额的是比亚迪和蔚来、理想、小鹏等民营“造车新势力”;在锂电池领域,民营企业宁德时代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6%;在光伏领域,隆基绿能等中国民营企业保持着全球两大主要赛道的电池效率冠军地位;在互联网领域,Temu,、CapCut、TikTok、Shein等来自中国的APP常年占据美国下载排行榜前列;在生活服务领域,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发展出来的O2O模式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与此同时,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意愿却处于低谷,超过95%的民营企业反映研发强度同比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全社会对创新和创新报酬的定价偏低,对除了芯片等卡脖子技术之外的其余各种创新认可度不高,甚至对商业模式创新持否定态度等社会舆论氛围,也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全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创新贡献有更充分的认识,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创新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提高创新报酬,才能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地投入创新活动,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一、中国民营企业已经站在创新和全球竞争的最前线

201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开展持续打压,给中国相关企业和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然而,短短的三年时间,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及其背后诸多先进技术,显示出中国民营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极大地鼓舞了国内相关产业的信心。

构成民营企业强大创新动力的,既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也有民营企业家建功立业的内在驱动力,更有中国民营企业家“产业报国”的情怀和理想。在这些力量的共同驱动下,中国民营企业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从模仿到原创的创新之路,部分领域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少数中国民企已经处于全球领跑地位,开始进入“无人之境”。阿里云、华为云已经成为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同台竞争的全球前五大云计算平台;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大模型、混元AI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正紧追国际先进水平;而华为、百度、理想等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进入独自探索阶段。

除了新经济领域,很多传统产业的民企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能力。在非常传统的服装加工行业,从一根纱到一件衣服通常需要三个月,而申洲国际只需要15天。此外,生产工程机械的三一重工、从事有色金属冶炼的魏桥创业、从事钢铁冶炼加工的德龙钢铁等传统行业民营企业,也都已经成为年研发投入过亿元的创新型民营企业。

服务业民企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能力,微信已经成为数亿人离不开的沟通平台、生活平台和工作平台,美团、饿了么、顺丰、“四通一达”等企业对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不仅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为超过8400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中国游戏公司开发的《王者荣耀》、《原神》、《PUBG Mobile》等游戏受到全世界玩家追捧,成为全球收入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产品。

二、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意愿处于低潮

虽然数不清的中小民营企业也曾发挥灵活的优势,在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场景创新和体验创新等方面层出不穷,但是近几年在总体研发创新投入的强度上却呈现下降趋势,研发投入占比更是逐渐降低,中小民营企业创新处于低潮。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2022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24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40.14%,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1.75%,同比增长14.37%,复合年均增长率23.41%,大型民营企业表现出很强的研发投入意愿和投入能力。与此同时,中小型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中小民营企业对于研发投入更为谨慎,长三角民营企业中超过95%的企业反映研发强度同比下降,创新意愿处于低谷。

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意愿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无力承担研发创新所需要的巨大资金投入。当然,还有数字经济时代,创新所需要的数据库、知识产权成本越来越高。最后,研发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不能掌握“创新函数”等软价值创造的新规律,创新的不确定性也让民营企业望而却步。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之外,造成中小企业创新意愿下降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全社会对创新报酬的定价偏低,很多民营企业因为商业模式创新而获得的高额回报被认为与芯片等“硬科技”创新不同而遭到社会舆论批评,大量中小企业在产品功能改进、外观设计提高、服务模式等方面的“轻创新”成果不但更容易被抄袭、模仿,而且不被社会尊重和承认,反而被否定、被嫉妒,挫伤了民营企业的创新热情,也是造成民营企业创新意愿处于低谷的重要原因。

从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创新主体不能只靠少数大型企业,也不是仅仅芯片和卡脖子技术创新才是创新,中小企业的各种微创新每天同样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很多大型创新都是从中小企业的微创新开始的,只有为大中小民营企业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才能让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带来新的增长和繁荣。

三、营造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民企创新潮

创新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活动,美国企业研发的成功率是20%-30%,快速消费品行业只有6%的新品带来了新消费者,而新药研发成功率平均为7.9%。虽然创新成功的确能带来企业超额利润,要比其失败的概率和创新为社会带来的财富增量相比,创新企业所获得的创新报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需要从人才、资金、法律、资源和社会舆论等方面入手,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成本,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

在人才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入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鼓励民营企业为创新人才提供普通薪资之外的股权、期权等激励,吸引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人才参与民企创新;在资金方面,应当进一步发展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为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提供适配的融资服务;在法律方面,应当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加大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消除民营经济人士获得创新报酬的各种阻碍;在资源方面,应当推动政府部门加快数据共享步伐,鼓励平台企业通过市场化渠道开放数据资源,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数据成本;在社会舆论方面,应该全面鼓励各种创新活动,大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

历史证明,每当经济陷入低速增长的困境时,往往是创新带领经济走出低谷。当前,中国经济不仅面临着增速长期下行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内需不足等新的困难挑战,只有改革和创新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不仅大企业和国家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创新是创新,中小民营企业的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验价值创新、场景创新等都是值得鼓励的创新方向。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企业创新动力,推动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国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才能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比亚迪民企已成创新“顶梁柱”,九成企业研发下降怎么办?
2023-12-12 07:26
商业与经济

民企已成创新“顶梁柱”,九成企业研发下降怎么办?

滕泰、张海冰:每当经济陷入困境时,往往是创新带领走出低谷。不仅大企业和国家攻关“卡脖子”是创新,中小民营企业创新也值得鼓励。
滕泰、张海冰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已经站在了创新和全球竞争的最前线:在通信、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走在创新前列并与国际巨头展开竞争的是华为公司、科大讯飞等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与特斯拉在全球抢占市场份额的是比亚迪和蔚来、理想、小鹏等民营“造车新势力”;在锂电池领域,民营企业宁德时代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6%;在光伏领域,隆基绿能等中国民营企业保持着全球两大主要赛道的电池效率冠军地位;在互联网领域,Temu,、CapCut、TikTok、Shein等来自中国的APP常年占据美国下载排行榜前列;在生活服务领域,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发展出来的O2O模式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与此同时,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意愿却处于低谷,超过95%的民营企业反映研发强度同比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全社会对创新和创新报酬的定价偏低,对除了芯片等卡脖子技术之外的其余各种创新认可度不高,甚至对商业模式创新持否定态度等社会舆论氛围,也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全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创新贡献有更充分的认识,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创新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提高创新报酬,才能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地投入创新活动,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一、中国民营企业已经站在创新和全球竞争的最前线

201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开展持续打压,给中国相关企业和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然而,短短的三年时间,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及其背后诸多先进技术,显示出中国民营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极大地鼓舞了国内相关产业的信心。

构成民营企业强大创新动力的,既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也有民营企业家建功立业的内在驱动力,更有中国民营企业家“产业报国”的情怀和理想。在这些力量的共同驱动下,中国民营企业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从模仿到原创的创新之路,部分领域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少数中国民企已经处于全球领跑地位,开始进入“无人之境”。阿里云、华为云已经成为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同台竞争的全球前五大云计算平台;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大模型、混元AI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正紧追国际先进水平;而华为、百度、理想等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进入独自探索阶段。

除了新经济领域,很多传统产业的民企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能力。在非常传统的服装加工行业,从一根纱到一件衣服通常需要三个月,而申洲国际只需要15天。此外,生产工程机械的三一重工、从事有色金属冶炼的魏桥创业、从事钢铁冶炼加工的德龙钢铁等传统行业民营企业,也都已经成为年研发投入过亿元的创新型民营企业。

服务业民企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能力,微信已经成为数亿人离不开的沟通平台、生活平台和工作平台,美团、饿了么、顺丰、“四通一达”等企业对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不仅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为超过8400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中国游戏公司开发的《王者荣耀》、《原神》、《PUBG Mobile》等游戏受到全世界玩家追捧,成为全球收入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产品。

二、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意愿处于低潮

虽然数不清的中小民营企业也曾发挥灵活的优势,在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场景创新和体验创新等方面层出不穷,但是近几年在总体研发创新投入的强度上却呈现下降趋势,研发投入占比更是逐渐降低,中小民营企业创新处于低潮。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2022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24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40.14%,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1.75%,同比增长14.37%,复合年均增长率23.41%,大型民营企业表现出很强的研发投入意愿和投入能力。与此同时,中小型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中小民营企业对于研发投入更为谨慎,长三角民营企业中超过95%的企业反映研发强度同比下降,创新意愿处于低谷。

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意愿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无力承担研发创新所需要的巨大资金投入。当然,还有数字经济时代,创新所需要的数据库、知识产权成本越来越高。最后,研发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不能掌握“创新函数”等软价值创造的新规律,创新的不确定性也让民营企业望而却步。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之外,造成中小企业创新意愿下降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全社会对创新报酬的定价偏低,很多民营企业因为商业模式创新而获得的高额回报被认为与芯片等“硬科技”创新不同而遭到社会舆论批评,大量中小企业在产品功能改进、外观设计提高、服务模式等方面的“轻创新”成果不但更容易被抄袭、模仿,而且不被社会尊重和承认,反而被否定、被嫉妒,挫伤了民营企业的创新热情,也是造成民营企业创新意愿处于低谷的重要原因。

从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创新主体不能只靠少数大型企业,也不是仅仅芯片和卡脖子技术创新才是创新,中小企业的各种微创新每天同样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很多大型创新都是从中小企业的微创新开始的,只有为大中小民营企业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才能让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带来新的增长和繁荣。

三、营造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民企创新潮

创新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活动,美国企业研发的成功率是20%-30%,快速消费品行业只有6%的新品带来了新消费者,而新药研发成功率平均为7.9%。虽然创新成功的确能带来企业超额利润,要比其失败的概率和创新为社会带来的财富增量相比,创新企业所获得的创新报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需要从人才、资金、法律、资源和社会舆论等方面入手,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成本,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

在人才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入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鼓励民营企业为创新人才提供普通薪资之外的股权、期权等激励,吸引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人才参与民企创新;在资金方面,应当进一步发展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为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提供适配的融资服务;在法律方面,应当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加大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消除民营经济人士获得创新报酬的各种阻碍;在资源方面,应当推动政府部门加快数据共享步伐,鼓励平台企业通过市场化渠道开放数据资源,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数据成本;在社会舆论方面,应该全面鼓励各种创新活动,大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

历史证明,每当经济陷入低速增长的困境时,往往是创新带领经济走出低谷。当前,中国经济不仅面临着增速长期下行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内需不足等新的困难挑战,只有改革和创新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不仅大企业和国家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创新是创新,中小民营企业的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验价值创新、场景创新等都是值得鼓励的创新方向。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企业创新动力,推动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国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才能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