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2-11 08:27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欧互信恐已受侵蚀

曹辛:本年度中欧峰会成果有限,谈不上有什么突破,但鉴于中欧双方事实上已经谁都无法与对方脱钩,这种关系也只能维持下去。
中国欧盟每周时事分析:中国借助欧洲应对美俄接近
曹辛

■上周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本年度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几乎世界主要媒体都进行了重点报道。这是中欧经贸关系的体量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使然,也是在当前微妙的中美关系背景下,中欧政经关系对世界格局的意义使然。

如笔者上周的判断一样:本年度中欧峰会成果有限,谈不上有什么突破,但鉴于中欧双方事实上已经谁都无法与对方脱钩,这种关系也只能维持下去;而且,本次中欧领导人峰会也不是一无是处,事实上还有一些成果,欧盟也不能宣布本轮峰会一无是处。

峰会如预料般无突破

就总体而言,本年度中欧峰会基本上没有突破性成果,它的一大背景就是去年中欧贸易中欧方出现了4000亿欧元贸易逆差;但另一方面,贸易逆差问题已经在本次峰会上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了,同时中欧也就双边关系的部分基础性问题达成了共识。

据介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开场白中就对习近平说,“结束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至关重要”。她还表示,中欧双方必须解决贸易上的“明显不平衡和差异”。

根据国际媒体的介绍,中欧贸易逆差问题成为此次中欧峰会的核心问题之一。媒体介绍说:欧盟提出了去年中欧贸易欧方4000亿欧元贸易逆差的问题,冯德莱恩在峰会后对媒体表示,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欧洲企业缺乏中国市场准入,北京方面对国内企业的优待以及中国产能过剩。

而中方的一贯立场是:中国销往欧洲的商品,很多甚至首先是来自日本、韩国甚至来自欧洲的组件。如果对实际不平衡进行重新计算,中国自产产品数量将数倍减少。

而且,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在峰会后的吹风会上表示: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已经在收窄。中国海关总署报告称,今年前11个月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为1.4万亿元人民币(合1830亿美元),同比下降17%。

不过峰会上中国仍然愿意与欧盟讨论贸易逆差问题。国际媒体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自己成功说服习近平主席同意讨论减少欧盟与其最大经济伙伴之间贸易逆差的必要性表示满意,甚至认为这是自己的成绩。

峰会上的另一大问题就是俄罗斯问题。国际媒体透露:欧洲领导人敦促中国利用其对俄罗斯的影响力结束俄乌战争并让俄罗斯撤军。他们还向中国施压,要求其帮助阻止俄罗斯规避制裁。

但王鲁彤称:有时候欧洲政界人士会对中国说,要劝劝俄罗斯,劝普京总统撤走他们的士兵,但俄罗斯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主权国家,普京总统根据他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安全考量做出决定。

王鲁彤还说:对于西方以中国企业向俄罗斯供货为由实施的新制裁,中方感到失望。他补充说,欧洲不应一方面要求中国帮忙,另一方面又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如果中国企业受到单方面制裁,中方一定会做出相应的回应。

不过峰会上还是达成了一些成果。据介绍:欧洲官员在总结峰会成果时指出,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是双方的合作领域。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透露,中欧已就有效利用出口监管达成了共识。各方将研究建立关键原材料领域预警机制、供应链稳定与可靠伙伴支持机制的可能性。

国际媒体认为:习近平与欧洲官员的交流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双方就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问题达成了共识,尽管严重缺失政治上的信任。这不仅对中国和欧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目前的世界局势也是重要的。显然,双方能否将共识落实到具体内容上,将是四年多来中欧领导人首次会晤能否成功的主要标志。

另外,两名欧洲领导人都承认,此次峰会达成了一项协议,那就是建立一个机制,让中国提供更明确的说明,以便欧洲企业了解把数据传输到国外时如何遵守更严格的规则。

总之,中欧双方在峰会上双方讨论了贸易分歧、气候变化合作、乌克兰和加沙战争等问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但与此同时,双方的关系还在维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国际媒体介绍说: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表示,欧盟正在努力与中国建立“稳定和互利”的关系。

法新社援引米歇尔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上的发言指出:“我们团结一致,致力于与中国建立稳定和互利的关系。”

米歇尔补充指出,欧盟希望在“透明、可预测和互惠原则”的基础上与中国建立关系。

中欧未来有不确定因素

总体来看,本年度中欧领导人峰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当下欧盟手里没牌,这种状况是乌克兰战争引发的能源缺乏和俄罗斯市场丢失等因素使然,它使得欧盟经济不景气。但在未来几周,欧盟也可能会对中国有所反弹,这取决于欧盟内部因素如何发展。

欧盟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表示:“我们(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是失衡的。去年我们有近400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但欧盟的问题是,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的立场各不相同;特别是欧盟强调:它希望与中国就贸易分歧达成妥协,而不是诉诸单边措施。东罗夫斯基斯表示,“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25%的关税。我们已经看到印度和土耳其出台了关税,现在欧盟是最大的仍然保持开放的市场。”

据国际媒体介绍,中欧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欧洲企业表示,贸易逆差部分源于中国的政府补贴和对外国企业的壁垒。欧盟今年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但上个周三,欧盟宣布提供30亿欧元补贴,鼓励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此外,还有一个俄乌战争问题,欧洲对在此背景下中俄经贸的发展颇有微词。

未来一段时间,欧盟内部仍然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包括可能会有象征性的对华经贸反制动作、或者针对少数与俄罗斯产生经贸关系的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等,这一切取决于欧盟内部和社会舆论反弹是否强烈。

无论如何,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信任已经受到侵蚀。■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欧盟每周时事分析:中国借助欧洲应对美俄接近
2023-12-11 08:27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欧互信恐已受侵蚀

曹辛:本年度中欧峰会成果有限,谈不上有什么突破,但鉴于中欧双方事实上已经谁都无法与对方脱钩,这种关系也只能维持下去。
曹辛

■上周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本年度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几乎世界主要媒体都进行了重点报道。这是中欧经贸关系的体量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使然,也是在当前微妙的中美关系背景下,中欧政经关系对世界格局的意义使然。

如笔者上周的判断一样:本年度中欧峰会成果有限,谈不上有什么突破,但鉴于中欧双方事实上已经谁都无法与对方脱钩,这种关系也只能维持下去;而且,本次中欧领导人峰会也不是一无是处,事实上还有一些成果,欧盟也不能宣布本轮峰会一无是处。

峰会如预料般无突破

就总体而言,本年度中欧峰会基本上没有突破性成果,它的一大背景就是去年中欧贸易中欧方出现了4000亿欧元贸易逆差;但另一方面,贸易逆差问题已经在本次峰会上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了,同时中欧也就双边关系的部分基础性问题达成了共识。

据介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开场白中就对习近平说,“结束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至关重要”。她还表示,中欧双方必须解决贸易上的“明显不平衡和差异”。

根据国际媒体的介绍,中欧贸易逆差问题成为此次中欧峰会的核心问题之一。媒体介绍说:欧盟提出了去年中欧贸易欧方4000亿欧元贸易逆差的问题,冯德莱恩在峰会后对媒体表示,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欧洲企业缺乏中国市场准入,北京方面对国内企业的优待以及中国产能过剩。

而中方的一贯立场是:中国销往欧洲的商品,很多甚至首先是来自日本、韩国甚至来自欧洲的组件。如果对实际不平衡进行重新计算,中国自产产品数量将数倍减少。

而且,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在峰会后的吹风会上表示: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已经在收窄。中国海关总署报告称,今年前11个月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为1.4万亿元人民币(合1830亿美元),同比下降17%。

不过峰会上中国仍然愿意与欧盟讨论贸易逆差问题。国际媒体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自己成功说服习近平主席同意讨论减少欧盟与其最大经济伙伴之间贸易逆差的必要性表示满意,甚至认为这是自己的成绩。

峰会上的另一大问题就是俄罗斯问题。国际媒体透露:欧洲领导人敦促中国利用其对俄罗斯的影响力结束俄乌战争并让俄罗斯撤军。他们还向中国施压,要求其帮助阻止俄罗斯规避制裁。

但王鲁彤称:有时候欧洲政界人士会对中国说,要劝劝俄罗斯,劝普京总统撤走他们的士兵,但俄罗斯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主权国家,普京总统根据他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安全考量做出决定。

王鲁彤还说:对于西方以中国企业向俄罗斯供货为由实施的新制裁,中方感到失望。他补充说,欧洲不应一方面要求中国帮忙,另一方面又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如果中国企业受到单方面制裁,中方一定会做出相应的回应。

不过峰会上还是达成了一些成果。据介绍:欧洲官员在总结峰会成果时指出,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是双方的合作领域。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透露,中欧已就有效利用出口监管达成了共识。各方将研究建立关键原材料领域预警机制、供应链稳定与可靠伙伴支持机制的可能性。

国际媒体认为:习近平与欧洲官员的交流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双方就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问题达成了共识,尽管严重缺失政治上的信任。这不仅对中国和欧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目前的世界局势也是重要的。显然,双方能否将共识落实到具体内容上,将是四年多来中欧领导人首次会晤能否成功的主要标志。

另外,两名欧洲领导人都承认,此次峰会达成了一项协议,那就是建立一个机制,让中国提供更明确的说明,以便欧洲企业了解把数据传输到国外时如何遵守更严格的规则。

总之,中欧双方在峰会上双方讨论了贸易分歧、气候变化合作、乌克兰和加沙战争等问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但与此同时,双方的关系还在维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国际媒体介绍说: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表示,欧盟正在努力与中国建立“稳定和互利”的关系。

法新社援引米歇尔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上的发言指出:“我们团结一致,致力于与中国建立稳定和互利的关系。”

米歇尔补充指出,欧盟希望在“透明、可预测和互惠原则”的基础上与中国建立关系。

中欧未来有不确定因素

总体来看,本年度中欧领导人峰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当下欧盟手里没牌,这种状况是乌克兰战争引发的能源缺乏和俄罗斯市场丢失等因素使然,它使得欧盟经济不景气。但在未来几周,欧盟也可能会对中国有所反弹,这取决于欧盟内部因素如何发展。

欧盟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表示:“我们(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是失衡的。去年我们有近400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但欧盟的问题是,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的立场各不相同;特别是欧盟强调:它希望与中国就贸易分歧达成妥协,而不是诉诸单边措施。东罗夫斯基斯表示,“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25%的关税。我们已经看到印度和土耳其出台了关税,现在欧盟是最大的仍然保持开放的市场。”

据国际媒体介绍,中欧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欧洲企业表示,贸易逆差部分源于中国的政府补贴和对外国企业的壁垒。欧盟今年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但上个周三,欧盟宣布提供30亿欧元补贴,鼓励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此外,还有一个俄乌战争问题,欧洲对在此背景下中俄经贸的发展颇有微词。

未来一段时间,欧盟内部仍然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包括可能会有象征性的对华经贸反制动作、或者针对少数与俄罗斯产生经贸关系的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等,这一切取决于欧盟内部和社会舆论反弹是否强烈。

无论如何,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信任已经受到侵蚀。■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