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备制造商将持续受益于整体芯片行业扩张。对寻求更广泛半导体敞口并关注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者而言,这些公司可能是隐藏在英伟达阴影下的真正投资机会。
2022-09-29 14:01
商业与经济
“好学生”旭辉该不该救?+ 查看更多
“好学生”旭辉该不该救?
+ 查看更多
中国的民营房企真的到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自救的地步了吗?如果连龙湖、旭辉这样积极自救的“好学生”都难免悲剧的下场,是不是会让人寒心?
陈方勇
■中国的民营房企真的到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自救的地步了吗?如果连龙湖、旭辉这样积极自救的“好学生”都难免悲剧的下场,是不是会让人寒心?难道让更多的人选择“躺平”、“摆烂”,把烂摊子直接丢给地方政府,丢给金融机构,统统变成不良资产才对?显然这不应该是监管层想要的结果。
这年头,房企暴雷的消息本该早已麻木,但昨天一家被业内视为“模范生”的民营房企旭辉的暴跌还是令人不禁扼腕叹息!资本市场是如此无情,就在昨天旭辉的董事局主席林中还在发表一封慷慨激昂内部动员信,今天股市却是以夺路狂抛的态势加以回应,一天股价狂泻32.28%,跌破1元,市值仅剩81.26亿元。
根据其披露的2022年中期财务报告,其目前尚未偿还的借款总额约1141.4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务193.46亿元,公司账面持有现金为312.45亿元(这应该就是林中在内部信里说的“虽然账面仍有逾300亿现金,但绝大部分无法满足企业的合理按需使用”)。这样的现金负债关系在以往正常的年份应该说是相当健康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财务危机?为何会让投资人如惊弓之鸟般的抛盘逃命?
看一下这次危机的导火索。据相关报道,是因为“未能按期偿付天津项目相关非标债务”,对应的是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一个住宅开发项目,相应的债权人是平安(穿透来看,平安不动产及平安科创是该项目公司持40%股权的小股东,按照平安不动产过往操作惯例,这应该就是平安系做的一单联合拿地,明股实债)。而据说这单会传出违约的消息也是因为信托方在销售不及预期的情况下,要求进行提前清算。
站在资方角度,发现风险预警,出于对投资人利益的保护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采取措施,似乎无可厚非。站在房企角度,“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整体市场销售不畅,各地为“保交付”资金监管又尤其严格的情况下,挨个这么清算下去,真的是神仙难救!
中国的民营房企真的到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自救的地步了吗?如果连龙湖、旭辉这样积极自救的“好学生”都难免悲剧的下场,是不是会让人寒心?难道让更多的人选择“躺平”、“摆烂”,把烂摊子直接丢给地方政府,丢给金融机构,统统变成不良资产才对?显然这不应该是监管层想要的结果,此前旭辉还和碧桂园、龙湖等8家被列入“示范民营房企”,也在积极鼓励他们发行人民币债券来冲抵外债风险。如今,保护这样积极行动的“好房企”才是稳定市场信心、平稳化解行业性债务危机的良策。
之于企业自身,经历过这一年的腥风血雨,倘若能幸存,也是应该好好检讨自己的经营策略,是否过于冒进,过于相信惯性了?就以目前出现兑付问题的这些项目来说,为何会出现滞销?为何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出现反映?为何发生“断供潮”的会是它们?是不是还是市场定位不清,根本还就是投机心理作祟?当城市化放缓、人口红利消失的警钟一再敲响,仍一意孤行去做逆行的“孤勇者”是否也是应该接受市场的教训?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些城市,有些区位,有些产品,有些房企,真的是不能再错判了,错付也许就是一辈子的悔恨!
相信旭辉终究还是对得起自己的名声,能顺利度过这一劫。不是已经有很多先烈(比如万达、华夏幸福等)已经走出困局,开启了自己真正的下半场了吗?只要能捱到不死,一切就还有机会卷土重来!相信行业性的至暗时刻已过,一切正在向着修复的方向发展,曙光在前,一定不能倒在黎明前!加油,所有努力自救的人们,只要心存希望,天不弃你。■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陈方勇
■中国的民营房企真的到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自救的地步了吗?如果连龙湖、旭辉这样积极自救的“好学生”都难免悲剧的下场,是不是会让人寒心?难道让更多的人选择“躺平”、“摆烂”,把烂摊子直接丢给地方政府,丢给金融机构,统统变成不良资产才对?显然这不应该是监管层想要的结果。
这年头,房企暴雷的消息本该早已麻木,但昨天一家被业内视为“模范生”的民营房企旭辉的暴跌还是令人不禁扼腕叹息!资本市场是如此无情,就在昨天旭辉的董事局主席林中还在发表一封慷慨激昂内部动员信,今天股市却是以夺路狂抛的态势加以回应,一天股价狂泻32.28%,跌破1元,市值仅剩81.26亿元。
根据其披露的2022年中期财务报告,其目前尚未偿还的借款总额约1141.4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务193.46亿元,公司账面持有现金为312.45亿元(这应该就是林中在内部信里说的“虽然账面仍有逾300亿现金,但绝大部分无法满足企业的合理按需使用”)。这样的现金负债关系在以往正常的年份应该说是相当健康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财务危机?为何会让投资人如惊弓之鸟般的抛盘逃命?
看一下这次危机的导火索。据相关报道,是因为“未能按期偿付天津项目相关非标债务”,对应的是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一个住宅开发项目,相应的债权人是平安(穿透来看,平安不动产及平安科创是该项目公司持40%股权的小股东,按照平安不动产过往操作惯例,这应该就是平安系做的一单联合拿地,明股实债)。而据说这单会传出违约的消息也是因为信托方在销售不及预期的情况下,要求进行提前清算。
站在资方角度,发现风险预警,出于对投资人利益的保护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采取措施,似乎无可厚非。站在房企角度,“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整体市场销售不畅,各地为“保交付”资金监管又尤其严格的情况下,挨个这么清算下去,真的是神仙难救!
中国的民营房企真的到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自救的地步了吗?如果连龙湖、旭辉这样积极自救的“好学生”都难免悲剧的下场,是不是会让人寒心?难道让更多的人选择“躺平”、“摆烂”,把烂摊子直接丢给地方政府,丢给金融机构,统统变成不良资产才对?显然这不应该是监管层想要的结果,此前旭辉还和碧桂园、龙湖等8家被列入“示范民营房企”,也在积极鼓励他们发行人民币债券来冲抵外债风险。如今,保护这样积极行动的“好房企”才是稳定市场信心、平稳化解行业性债务危机的良策。
之于企业自身,经历过这一年的腥风血雨,倘若能幸存,也是应该好好检讨自己的经营策略,是否过于冒进,过于相信惯性了?就以目前出现兑付问题的这些项目来说,为何会出现滞销?为何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出现反映?为何发生“断供潮”的会是它们?是不是还是市场定位不清,根本还就是投机心理作祟?当城市化放缓、人口红利消失的警钟一再敲响,仍一意孤行去做逆行的“孤勇者”是否也是应该接受市场的教训?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些城市,有些区位,有些产品,有些房企,真的是不能再错判了,错付也许就是一辈子的悔恨!
相信旭辉终究还是对得起自己的名声,能顺利度过这一劫。不是已经有很多先烈(比如万达、华夏幸福等)已经走出困局,开启了自己真正的下半场了吗?只要能捱到不死,一切就还有机会卷土重来!相信行业性的至暗时刻已过,一切正在向着修复的方向发展,曙光在前,一定不能倒在黎明前!加油,所有努力自救的人们,只要心存希望,天不弃你。■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