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10-09 11:40
社会与生活

健康|打司美格鲁肽的中年男人,困在“减肥羞耻”里

每次打司美格鲁肽的时候,他都想着:“下次不打了,还是得靠运动来获得结果。”但这种无痛的减肥方式,奇迹般的效果,又总是诱惑着他再来一针。
“减肥利器”诺和泰证明:肥胖原因是生物学,而非意志力
徐晴

怎么会不付出努力,就能减肥成功呢?他总是隐隐地担心,担心自己会为此付出代价,只是代价此时此刻还没有显现出来。以及,那是一种很无能的感觉,自己是靠打针变瘦的,“或者说,我依赖药物,是个瘾君子。”

再之后,每次打司美格鲁肽的时候,他都想着:“下次不打了,还是得靠运动来获得结果。”但这种无痛的减肥方式,奇迹般的效果,又总是诱惑着他再来一针。惊喜、惶恐、懊悔,都掺杂在一起,于京和很多男性一样,困在“减肥神药”的羞耻中。

 
两个答案
 
于京掌握着一个让自己在饭局上成为话题中心的秘诀。

 
这个40岁的中年男人,只要面带微笑,平静地说出“我15天瘦了20斤”,桌面上就会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我靠”——代表着惊讶和羡慕,以及随之而来的疑问: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这个问题,于京心里有两个答案。有一次,一个关系一般的同事问他,他很自然地回答说:“减肥最基本的两个点,少吃,多动,很简单。”另一次,是几个相识多年的好哥们问起,于京这才坦白,自己是打了司美格鲁肽——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这种药物后,人可以长时间保持饱腹感,不想进食,体重迅速减轻,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少吃”。

 
之所以有两个答案,是源于于京有一种微妙的羞耻感。

 
跟女性相比,男性很少因为外表被“审判”,至少在社会语境里,“胖”并不是男人的致命缺点,因此,“减肥”对许多男性而言是陌生的。另一位正在打司美格鲁肽的中年男性王朝阳总结过,男人不会说自己在“减肥”,而是喜欢使用“健身”“体重管理”这样的字眼。男性也很少在朋友圈晒自己在减肥,“一般是偷偷摸摸去做这个事,然后瘦身出来,晃瞎别人的双眼”。

 
赵明利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减重代谢外科的主治医生,十几年的从医生涯里,他见证了减重从一个很小的治疗需求到逐渐变得普遍。

 
根据他的观察,在数据统计上,“男性无论是超重还是肥胖的发病率,都比女性要高,但真正走到医院,把肥胖当作病来认真治疗的,还是以女性为主,男性只占大约1/4。”如果是5年前,走进医院治疗肥胖的男性只能占1/10。

 
减肥的男性少,打司美格鲁肽的男性相对更罕见。在医学角度,司美格鲁肽需要病人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使用,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只有符合任意以下一种情况才能使用:一是BMI大于30,二是已经有肥胖相关的合并症,例如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痛风、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等,同时BMI大于27时。

 
假如没有达到用药指征,也没有得到医生的专业建议,像于京和许多私下打司美格鲁肽的男性那样,事实上属于“滥用”。

 
滥用药物带来羞耻和不安,在这一点上,男性比女性的感受更加强烈。

 
于京还记得第一次打司美格鲁肽的那天,他注射了大约0.4mg,没有太多的作用,第二次自己加量到了1mg左右,“一下子出现了非常大的反应”。连续三天,于京严重拉肚子,拉到人濒临脱水,只能补充电解质。后面几天,他吃不下饭,即便少吃几口,也消化不了,肠胃似乎停止了蠕动,吃下去的食物都积蓄在胃里,怎么都不舒服。

 
很多减肥的女性在漫长的身材焦虑期里,喝过三无减肥茶、酵素,试过催吐,或是坚持常年不吃晚饭——本质上,减肥是在伤害自己的身体,是对自己身体的不接纳、不认可。没有经历过这些的男性,对伤害自己身体的动作更加敏感。

 
司美格鲁肽是针剂,一根细细的针刺破皮肤,将药物注入,于京感到惊慌、不安,甚至有负罪感:“像一个重症患者,要靠打针来让自己的生命苟延残喘。”

 
但好处非常明显。只用了半个月,他从208斤瘦到了182斤,从前走进商场,XXL的衣服都穿不上,现在能选到合适自己的尺码。从前健身、运动,累死累活几个月,才能减掉这些体重,现在,不经历运动的痛苦,也可以瘦下来。

 
瘦下来的惊喜跟复杂的情绪一起涌来。工作后的16年里,于京一路在职场摸爬滚打,做到过大型国企的副总,如今独立创业,有了自己的事业版图。他不相信运气,坚信“努力才有收获”“付出才能成功”“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司美格鲁肽的存在,打破了他的信念。

 
怎么会不付出努力,就能减肥成功呢?他总是隐隐地担心,自己会为此付出代价,只是代价此时此刻还没有显现出来,以及,那是一种很无能的感觉,自己是靠打针变瘦,“或者说我依赖药物,是个瘾君子”。

 
再之后,每次打司美格鲁肽的时候,他都想着:“下次不打了,还是得靠运动来获得结果。”但这种无痛的减肥方式,奇迹般的效果,又总是诱惑着他再来一针。惊喜、惶恐、懊悔,都掺杂在一起,于京和很多男性一样,困在“神药”的羞耻中。

 
正因为如此,15天瘦20斤才是需要分情况袒露的事实。如果是不熟悉的人,说出去没有必要;如果是亲近的朋友,把带着羞耻感的秘密分享出去,能迅速拉近两个人的关系。于京深谙男性之间的心理,“就是有种,哎呀,你连这个都敢告诉我,肯定是好哥们”。

中年男人,也有容貌焦虑

 
或许正是因为羞耻,在社交媒体上,很少看到男性分享自己打司美格鲁肽的经历。但在我们的访谈中,这样的男性数量并不少。他们有相似的画像,大多是人到中年,中产,负担得起每月几百到上千块的打针费用;在公司里是中高层,需要得体的外表参与社会活动,跟客户社交。

 
中年男性减肥的需求,也许比中年女性要高。赵明利告诉每日人物,由于激素水平以及种种生理上的差异,男性的肥胖发病率在40岁以前就会达到高峰,但女性是随着年龄增加逐步发胖,可能到60、70岁才迎来发病率高峰。

 
中年男性,往往是通过熟人介绍才开始使用司美格鲁肽,比如王朝阳,是通过药企的朋友。当时司美格鲁肽还没有获批在中国上市,对方已经向他预言:这两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明星莫名其妙地瘦下来。

 
又或者是像于京一样——他的妻子先是在过去的一年靠司美格鲁肽瘦了几十斤,剩下的一针司美格鲁肽没用完,害怕浪费,她提议让于京试一试。在减肥这件事上,男人比女人更保守,也就更需要信任关系的背书。

 
赵明利观察到,女性减重,相比于健康,有时会更在意体重数值的下降,以及外形的改善,但男性减肥的驱动力,主要是肥胖带来的并发症,“经常要到出现一些这种实质性的代谢异常,比如说高血脂、高血糖之后,才认识到原来这些是和肥胖有关”。

 
张元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是一家药企的销售经理,身高169cm,当时已经有180斤,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已经出了问题,血脂和尿酸都高,肝功能连带着受影响。

 
张元大学时学医,又在医药行业工作,他知道,肥胖是很多基础疾病的源头,长期下去,心脑血管会出问题。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他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孩子那么小,如果我长时间地不控制,哪一天倒下了怎么办?”

 
不过,男性的减肥动机,也更丰富。

 
打司美格鲁肽的男人们,似乎都有一个决定性时刻。王朝阳在工作多年后创业,他曾经在企业里工作,只负责一块业务,接触的人有限,体重也在工作多年里循序渐进地增长。他170cm左右的身高,最高体重是180斤。但创业之后,他见的人变多,接触的圈层越来越广泛,他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身材健康,甚至很完美,至少穿上西装合影时,是人群中看起来很体面的一个。“逻辑是这样的,一个连自己体重都管理不好的人,谈什么去管别人?”

 
有一次,他约见一位明星,其中有一位在电视上看起来已经非常胖了,但线下见面时,他发现对方“身材保持得相当好”,至少比自己要好。那个瞬间的冲击,让王朝阳决定减肥。

 
另一位男性豆豆的决定性瞬间,发生在职场。

 
豆豆是好几年前胖到200斤的,当时他肚子突出,弯腰系鞋带都有点儿费劲。他遇到过一个喜欢的女孩,对方没说别的,只是说“你太胖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拒绝了他。他没有因此自卑,只是觉得,找个不介意的女孩就可以了。后来,他遇见了自己的爱人。

 
再后来,恰逢一个重要的活动举办,豆豆的直属领导选择带另一位同事一起参加并上台发言,而不是豆豆——他觉得那位同事的能力根本比不上他。他猜测原因:“领导肯定要带一个相对匀称一些的人,最起码能代表这个公司的形象。”

 
除此之外,中产及以上的阶层,正在重塑一种审美。于京回想:“20年前,我们说一个人很富态是夸奖,但现在,没有人会说这个人挺瘦的,一定很穷。”身材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扭转到了以“瘦”“匀称”“健美”为美的时代,大家追求的是健身房里训练出的精致肌肉,沙滩上晒得微黑发亮的皮肤,穿上衣服后看起来空荡轻飘的气质。“现在,反而是瘦或者体态漂亮的人,才代表他们有钱、有时间,意味着ta的生活一定是非常均衡、放松、舒适的。”

 
而社交媒体高度发展和舆论变化,当男性也被一定程度地“观赏”和“凝视”时,他们也终于有了一点体重和容貌焦虑。

 
于京的爱人几年前也有140斤,打司美格鲁肽的同时,配合高强度运动,她的体重被控制在90斤左右。有时候一起出门,看着商场橱窗里两个人的倒影,爱人会调侃他,“中年油腻男”。

 
这一措辞,是当下的女性们对于男性凝视、男性主导的审美的一种反击。尽管只是一个语言上的表达,却刺痛了很多男性的心,包括于京,“有时候自己也觉得自己挺油腻的”。在那之后,他才决定打一针。

 
人到中年,减不起肥
 
 
每一个最终拿起司美格鲁肽给自己来一针的中年男人,都曾反复减肥,然后反复反弹。

 
张元曾经在2020年的夏天减肥成功过。那时他狠下心来,每周去健身房三次。即便白天的工作已经非常疲惫,他还是会跟教练约时间,做力量训练。他每天跑5公里,时间久了,10公里花1小时也能跑下来,体重从180斤逐渐往下掉,但掉到150斤的时候,他的体重不变了。

 
中年男人减肥,有种孤注一掷的绝望,需要调动全部的身体机能,来对抗逐渐老化的器官和关节。每跑一次10公里,张元都要休养两三天,这两三天只要一走路,“膝关节嘎嘣嘎嘣响”。吃得也少,“跟兔子似的”,水煮鸡胸肉,没有一点儿油花,只加点酱油,塞进嘴里,干巴得像中年的生活。到了这时候,体重还不掉,“心情非常沮丧”。那次减肥,停在了在140斤,虽然没达到预期,但也算是成功。

 
最近两年,各行各业都在卷,工作强度加大,以前,张元一个月拜访一次客户,如今是三四次,晚上吃饭,不仅摄入更多食物,还占用了健身的时间。

 
“我的运动不是一下停掉的,是慢慢地,工作量上来了,侵占了运动的时间,然后工作一忙,吃饭容易不规律,也容易吃得多。”近两年过去,他反弹了二十几斤。

 
人到中年,到了职场中相应的层级,工作已然是体力和脑力的结合,“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组织一些活动,或者会议,需要做会议支持的工作,有时候还需要跟客户一起出差,这个时候如果是饥饿的状态,你是没有体力去跟踪这些事的。要是说今天不上班,饿着没问题。”在高强度工作中保持饥饿感是中年人的妄想。

 
前段时间,张元去云南出差,下午5点多赶到机场,飞3个小时到云南,出机场,再打车2小时到酒店,一路颠簸,还有点儿晕车,等安顿下来,已经快12点。第二天一大早,还不到8点,合作伙伴给他发来健身房的照片,说有能训练的地方。张元赶紧回复:“不去了,不去了,我多睡一会儿,命要紧。”

 
现有的社交模版里,男性普遍在工作之外的应酬多,而增进感情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喝酒。
 
上一段创业结束后,王朝阳进入企业工作,职位是中高层,原本保持了三年的稳定体重,在那之后像开了闸门,“没时间健身,大量的时间要去喝酒”。孩子出生后,他还成了家里的剩饭、剩菜、剩零食消化器,孩子吃不了的东西都让爸爸吃。

 
今年4月,他跟朋友喝了顿酒,第二天早晨量体重,飙升到168斤,“太可怕了,我又回到好几年前的状态了”。

 
赵明利也在临床中发觉,“在减肥这件事上,男性的自律性比女性要差一点”。

 
这或许是因为,男性愿意付出努力的前提是,有相应的价值激励。于京有几次去上海出差,看到一群男性金融从业者下了班,西装革履地拎着健身包往健身房跑,“他们每天都累得要死了,还要健身,因为他们需要向客户或者甲方证明自己是有控制能力、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他们有动力把锻炼转化作成果和收入。”

 
相比金融从业者,他觉得自己的体重跟工作成果的联系没有那么紧密,动力就有点不足。

 
无底洞
 

 
打司美格鲁肽的男人,在瘦下来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虚荣的快乐。

 
减到180斤之后,于京跟爱人去云南旅行,走在路上,“感觉自己走路都轻了,飘着走的,自己内心的那种满足和愉悦,从来没有过”。豆豆瘦下来之后,再坐地铁、公交车,终于不用一个人占两个位置。张元照镜子的频率比以前更高,有一天洗漱,抬头看镜子里的自己,下颌的线条清晰,连锁骨都能看到,他盯着多看了好几秒,再出门见朋友,对方说:“好长时间不见,怎么瘦了这么多?年轻了不少。”他意识到:“不管男人还是女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对很多中年男性而言,外表的变化带来外界的夸赞、认可,是种新奇的人生体验。

 
王朝阳记得,自己在2016年左右购买过一个定制男士衣服的服务,那家公司根据他的身材定期寄衣服礼盒过来,家里有一大堆衣服是那时候买的。现在,他瘦了,很多从前的衣服都穿不上。他反复在家里把旧衣服拿出来试穿,“当时可能要穿到30、35、36这样的,但是现在我可以穿到30、31了。”

 
司美格鲁肽诱惑着每一个想要瘦的人。跟过去几年相比,它的价格一直在下降,购买的方式也越来越便捷。

2021年,药企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司美格鲁肽仅在国内获批为针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产品“诺和泰”2mg剂量的官方定价为1120元。2022年初,诺和泰进入医保,2mg剂量降价为478.8元。2024年医保续约,进一步降价为421.34元——不管是什么价格,诺和泰都需要处方才能购买。2024年6月,诺和诺德推出了针对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打开电商平台,不需要严格的处方,700块左右就能买一支2mg剂量的注射液。也就是说,3年里,司美格鲁肽的价格不断下降,购买的界限也在放宽。

 
连针尖刺破皮肤的心理障碍,药企也想到了。2025年1月,诺和诺德宣布,全球首个口服司美格鲁肽片“诺和忻”在中国全面上市——不需要打针,吃下一片药,就可以获得一样的效果。

 
唯一的代价是,司美格鲁肽可能会逐渐失效。张元最初只打0.25mg,他每天在家称体重,App会记录这些数据,看着下降的折线图,他感觉非常满足。但越往后,那种饱腹感越弱,体重又在缓慢增加,尤其是,他发现,喝酒会影响药效,只要出门应酬一次,不管打多少剂量,都会感到饥饿,想吃东西。

 
半年过去,他的剂量涨到了1mg。到这个月,他一次得打到2mg才能抑制住食欲。打针时,他不断按动注射笔的后端,按上十几下,在细微却持久的疼痛里,药液全部注射进体内。因为剂量较大,每个月,他花在打针上的钱有3000元左右。

 
于京也在停药后迅速反弹,又胖了10斤,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打呢?

 
时代的变化,人性的弱点,共从促成了“减肥神药”的成功。这几年,更多的“减肥神药”接连被研发出来,每一个都宣称自己比上一代更有效、副作用更小。比如,替尔泊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注射液。其中,替尔泊肽的使用门槛更低,宣称“尤其适合对司美格鲁肽减重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它的价格,也比司美格鲁肽更昂贵。

 
据医药自媒体赛柏蓝不完全统计,仅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就有20余家企业布局,包括九源基因、齐鲁制药、正大天晴、华润双鹤等,更多中国药企也加入了这场混战。假如“减肥神药”们攻克了实效、副作用等问题,在未来,很可能人的胖瘦,跟阶层和财富会更直接地挂钩。

 
作为专业医生,赵利明依然持有谨慎的态度。“这些比较新的药,都是最近几年上市,在安全性上有3-5年的使用数据,但是10-20年的数据是没有的,如果长期用药,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及定期做相应的检查。”

 
所有的减肥,都应该以饮食和运动管理为基础,“如果说你又要减得有效,又要健康,但是不去做饮食运动管控的话,那是不现实的。”

 
只是,这对中年男性来说,实在太困难了。高速运转的社会里,生活方式很难调整,肥胖成了一种他们的“时代病”。

 
虽然不知道现在的体重还能维持多久,司美格鲁肽已然是于京手里的最后一张牌了。在自责和不安中,有时,他会开导自己:“司美格鲁肽的作用机制是让人少吃,我就想,是因为我坚持少吃了,才瘦了,而不是打针让我瘦了。”

 
(文中讲述者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 口服版“减肥神药”即将问世,前景如何?
“减肥利器”诺和泰证明:肥胖原因是生物学,而非意志力
2025-10-09 11:40
社会与生活

健康|打司美格鲁肽的中年男人,困在“减肥羞耻”里

每次打司美格鲁肽的时候,他都想着:“下次不打了,还是得靠运动来获得结果。”但这种无痛的减肥方式,奇迹般的效果,又总是诱惑着他再来一针。
徐晴

怎么会不付出努力,就能减肥成功呢?他总是隐隐地担心,担心自己会为此付出代价,只是代价此时此刻还没有显现出来。以及,那是一种很无能的感觉,自己是靠打针变瘦的,“或者说,我依赖药物,是个瘾君子。”

再之后,每次打司美格鲁肽的时候,他都想着:“下次不打了,还是得靠运动来获得结果。”但这种无痛的减肥方式,奇迹般的效果,又总是诱惑着他再来一针。惊喜、惶恐、懊悔,都掺杂在一起,于京和很多男性一样,困在“减肥神药”的羞耻中。

 
两个答案
 
于京掌握着一个让自己在饭局上成为话题中心的秘诀。

 
这个40岁的中年男人,只要面带微笑,平静地说出“我15天瘦了20斤”,桌面上就会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我靠”——代表着惊讶和羡慕,以及随之而来的疑问: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这个问题,于京心里有两个答案。有一次,一个关系一般的同事问他,他很自然地回答说:“减肥最基本的两个点,少吃,多动,很简单。”另一次,是几个相识多年的好哥们问起,于京这才坦白,自己是打了司美格鲁肽——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这种药物后,人可以长时间保持饱腹感,不想进食,体重迅速减轻,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少吃”。

 
之所以有两个答案,是源于于京有一种微妙的羞耻感。

 
跟女性相比,男性很少因为外表被“审判”,至少在社会语境里,“胖”并不是男人的致命缺点,因此,“减肥”对许多男性而言是陌生的。另一位正在打司美格鲁肽的中年男性王朝阳总结过,男人不会说自己在“减肥”,而是喜欢使用“健身”“体重管理”这样的字眼。男性也很少在朋友圈晒自己在减肥,“一般是偷偷摸摸去做这个事,然后瘦身出来,晃瞎别人的双眼”。

 
赵明利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减重代谢外科的主治医生,十几年的从医生涯里,他见证了减重从一个很小的治疗需求到逐渐变得普遍。

 
根据他的观察,在数据统计上,“男性无论是超重还是肥胖的发病率,都比女性要高,但真正走到医院,把肥胖当作病来认真治疗的,还是以女性为主,男性只占大约1/4。”如果是5年前,走进医院治疗肥胖的男性只能占1/10。

 
减肥的男性少,打司美格鲁肽的男性相对更罕见。在医学角度,司美格鲁肽需要病人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使用,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只有符合任意以下一种情况才能使用:一是BMI大于30,二是已经有肥胖相关的合并症,例如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痛风、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等,同时BMI大于27时。

 
假如没有达到用药指征,也没有得到医生的专业建议,像于京和许多私下打司美格鲁肽的男性那样,事实上属于“滥用”。

 
滥用药物带来羞耻和不安,在这一点上,男性比女性的感受更加强烈。

 
于京还记得第一次打司美格鲁肽的那天,他注射了大约0.4mg,没有太多的作用,第二次自己加量到了1mg左右,“一下子出现了非常大的反应”。连续三天,于京严重拉肚子,拉到人濒临脱水,只能补充电解质。后面几天,他吃不下饭,即便少吃几口,也消化不了,肠胃似乎停止了蠕动,吃下去的食物都积蓄在胃里,怎么都不舒服。

 
很多减肥的女性在漫长的身材焦虑期里,喝过三无减肥茶、酵素,试过催吐,或是坚持常年不吃晚饭——本质上,减肥是在伤害自己的身体,是对自己身体的不接纳、不认可。没有经历过这些的男性,对伤害自己身体的动作更加敏感。

 
司美格鲁肽是针剂,一根细细的针刺破皮肤,将药物注入,于京感到惊慌、不安,甚至有负罪感:“像一个重症患者,要靠打针来让自己的生命苟延残喘。”

 
但好处非常明显。只用了半个月,他从208斤瘦到了182斤,从前走进商场,XXL的衣服都穿不上,现在能选到合适自己的尺码。从前健身、运动,累死累活几个月,才能减掉这些体重,现在,不经历运动的痛苦,也可以瘦下来。

 
瘦下来的惊喜跟复杂的情绪一起涌来。工作后的16年里,于京一路在职场摸爬滚打,做到过大型国企的副总,如今独立创业,有了自己的事业版图。他不相信运气,坚信“努力才有收获”“付出才能成功”“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司美格鲁肽的存在,打破了他的信念。

 
怎么会不付出努力,就能减肥成功呢?他总是隐隐地担心,自己会为此付出代价,只是代价此时此刻还没有显现出来,以及,那是一种很无能的感觉,自己是靠打针变瘦,“或者说我依赖药物,是个瘾君子”。

 
再之后,每次打司美格鲁肽的时候,他都想着:“下次不打了,还是得靠运动来获得结果。”但这种无痛的减肥方式,奇迹般的效果,又总是诱惑着他再来一针。惊喜、惶恐、懊悔,都掺杂在一起,于京和很多男性一样,困在“神药”的羞耻中。

 
正因为如此,15天瘦20斤才是需要分情况袒露的事实。如果是不熟悉的人,说出去没有必要;如果是亲近的朋友,把带着羞耻感的秘密分享出去,能迅速拉近两个人的关系。于京深谙男性之间的心理,“就是有种,哎呀,你连这个都敢告诉我,肯定是好哥们”。

中年男人,也有容貌焦虑

 
或许正是因为羞耻,在社交媒体上,很少看到男性分享自己打司美格鲁肽的经历。但在我们的访谈中,这样的男性数量并不少。他们有相似的画像,大多是人到中年,中产,负担得起每月几百到上千块的打针费用;在公司里是中高层,需要得体的外表参与社会活动,跟客户社交。

 
中年男性减肥的需求,也许比中年女性要高。赵明利告诉每日人物,由于激素水平以及种种生理上的差异,男性的肥胖发病率在40岁以前就会达到高峰,但女性是随着年龄增加逐步发胖,可能到60、70岁才迎来发病率高峰。

 
中年男性,往往是通过熟人介绍才开始使用司美格鲁肽,比如王朝阳,是通过药企的朋友。当时司美格鲁肽还没有获批在中国上市,对方已经向他预言:这两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明星莫名其妙地瘦下来。

 
又或者是像于京一样——他的妻子先是在过去的一年靠司美格鲁肽瘦了几十斤,剩下的一针司美格鲁肽没用完,害怕浪费,她提议让于京试一试。在减肥这件事上,男人比女人更保守,也就更需要信任关系的背书。

 
赵明利观察到,女性减重,相比于健康,有时会更在意体重数值的下降,以及外形的改善,但男性减肥的驱动力,主要是肥胖带来的并发症,“经常要到出现一些这种实质性的代谢异常,比如说高血脂、高血糖之后,才认识到原来这些是和肥胖有关”。

 
张元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是一家药企的销售经理,身高169cm,当时已经有180斤,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已经出了问题,血脂和尿酸都高,肝功能连带着受影响。

 
张元大学时学医,又在医药行业工作,他知道,肥胖是很多基础疾病的源头,长期下去,心脑血管会出问题。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他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孩子那么小,如果我长时间地不控制,哪一天倒下了怎么办?”

 
不过,男性的减肥动机,也更丰富。

 
打司美格鲁肽的男人们,似乎都有一个决定性时刻。王朝阳在工作多年后创业,他曾经在企业里工作,只负责一块业务,接触的人有限,体重也在工作多年里循序渐进地增长。他170cm左右的身高,最高体重是180斤。但创业之后,他见的人变多,接触的圈层越来越广泛,他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身材健康,甚至很完美,至少穿上西装合影时,是人群中看起来很体面的一个。“逻辑是这样的,一个连自己体重都管理不好的人,谈什么去管别人?”

 
有一次,他约见一位明星,其中有一位在电视上看起来已经非常胖了,但线下见面时,他发现对方“身材保持得相当好”,至少比自己要好。那个瞬间的冲击,让王朝阳决定减肥。

 
另一位男性豆豆的决定性瞬间,发生在职场。

 
豆豆是好几年前胖到200斤的,当时他肚子突出,弯腰系鞋带都有点儿费劲。他遇到过一个喜欢的女孩,对方没说别的,只是说“你太胖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拒绝了他。他没有因此自卑,只是觉得,找个不介意的女孩就可以了。后来,他遇见了自己的爱人。

 
再后来,恰逢一个重要的活动举办,豆豆的直属领导选择带另一位同事一起参加并上台发言,而不是豆豆——他觉得那位同事的能力根本比不上他。他猜测原因:“领导肯定要带一个相对匀称一些的人,最起码能代表这个公司的形象。”

 
除此之外,中产及以上的阶层,正在重塑一种审美。于京回想:“20年前,我们说一个人很富态是夸奖,但现在,没有人会说这个人挺瘦的,一定很穷。”身材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扭转到了以“瘦”“匀称”“健美”为美的时代,大家追求的是健身房里训练出的精致肌肉,沙滩上晒得微黑发亮的皮肤,穿上衣服后看起来空荡轻飘的气质。“现在,反而是瘦或者体态漂亮的人,才代表他们有钱、有时间,意味着ta的生活一定是非常均衡、放松、舒适的。”

 
而社交媒体高度发展和舆论变化,当男性也被一定程度地“观赏”和“凝视”时,他们也终于有了一点体重和容貌焦虑。

 
于京的爱人几年前也有140斤,打司美格鲁肽的同时,配合高强度运动,她的体重被控制在90斤左右。有时候一起出门,看着商场橱窗里两个人的倒影,爱人会调侃他,“中年油腻男”。

 
这一措辞,是当下的女性们对于男性凝视、男性主导的审美的一种反击。尽管只是一个语言上的表达,却刺痛了很多男性的心,包括于京,“有时候自己也觉得自己挺油腻的”。在那之后,他才决定打一针。

 
人到中年,减不起肥
 
 
每一个最终拿起司美格鲁肽给自己来一针的中年男人,都曾反复减肥,然后反复反弹。

 
张元曾经在2020年的夏天减肥成功过。那时他狠下心来,每周去健身房三次。即便白天的工作已经非常疲惫,他还是会跟教练约时间,做力量训练。他每天跑5公里,时间久了,10公里花1小时也能跑下来,体重从180斤逐渐往下掉,但掉到150斤的时候,他的体重不变了。

 
中年男人减肥,有种孤注一掷的绝望,需要调动全部的身体机能,来对抗逐渐老化的器官和关节。每跑一次10公里,张元都要休养两三天,这两三天只要一走路,“膝关节嘎嘣嘎嘣响”。吃得也少,“跟兔子似的”,水煮鸡胸肉,没有一点儿油花,只加点酱油,塞进嘴里,干巴得像中年的生活。到了这时候,体重还不掉,“心情非常沮丧”。那次减肥,停在了在140斤,虽然没达到预期,但也算是成功。

 
最近两年,各行各业都在卷,工作强度加大,以前,张元一个月拜访一次客户,如今是三四次,晚上吃饭,不仅摄入更多食物,还占用了健身的时间。

 
“我的运动不是一下停掉的,是慢慢地,工作量上来了,侵占了运动的时间,然后工作一忙,吃饭容易不规律,也容易吃得多。”近两年过去,他反弹了二十几斤。

 
人到中年,到了职场中相应的层级,工作已然是体力和脑力的结合,“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组织一些活动,或者会议,需要做会议支持的工作,有时候还需要跟客户一起出差,这个时候如果是饥饿的状态,你是没有体力去跟踪这些事的。要是说今天不上班,饿着没问题。”在高强度工作中保持饥饿感是中年人的妄想。

 
前段时间,张元去云南出差,下午5点多赶到机场,飞3个小时到云南,出机场,再打车2小时到酒店,一路颠簸,还有点儿晕车,等安顿下来,已经快12点。第二天一大早,还不到8点,合作伙伴给他发来健身房的照片,说有能训练的地方。张元赶紧回复:“不去了,不去了,我多睡一会儿,命要紧。”

 
现有的社交模版里,男性普遍在工作之外的应酬多,而增进感情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喝酒。
 
上一段创业结束后,王朝阳进入企业工作,职位是中高层,原本保持了三年的稳定体重,在那之后像开了闸门,“没时间健身,大量的时间要去喝酒”。孩子出生后,他还成了家里的剩饭、剩菜、剩零食消化器,孩子吃不了的东西都让爸爸吃。

 
今年4月,他跟朋友喝了顿酒,第二天早晨量体重,飙升到168斤,“太可怕了,我又回到好几年前的状态了”。

 
赵明利也在临床中发觉,“在减肥这件事上,男性的自律性比女性要差一点”。

 
这或许是因为,男性愿意付出努力的前提是,有相应的价值激励。于京有几次去上海出差,看到一群男性金融从业者下了班,西装革履地拎着健身包往健身房跑,“他们每天都累得要死了,还要健身,因为他们需要向客户或者甲方证明自己是有控制能力、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他们有动力把锻炼转化作成果和收入。”

 
相比金融从业者,他觉得自己的体重跟工作成果的联系没有那么紧密,动力就有点不足。

 
无底洞
 

 
打司美格鲁肽的男人,在瘦下来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虚荣的快乐。

 
减到180斤之后,于京跟爱人去云南旅行,走在路上,“感觉自己走路都轻了,飘着走的,自己内心的那种满足和愉悦,从来没有过”。豆豆瘦下来之后,再坐地铁、公交车,终于不用一个人占两个位置。张元照镜子的频率比以前更高,有一天洗漱,抬头看镜子里的自己,下颌的线条清晰,连锁骨都能看到,他盯着多看了好几秒,再出门见朋友,对方说:“好长时间不见,怎么瘦了这么多?年轻了不少。”他意识到:“不管男人还是女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对很多中年男性而言,外表的变化带来外界的夸赞、认可,是种新奇的人生体验。

 
王朝阳记得,自己在2016年左右购买过一个定制男士衣服的服务,那家公司根据他的身材定期寄衣服礼盒过来,家里有一大堆衣服是那时候买的。现在,他瘦了,很多从前的衣服都穿不上。他反复在家里把旧衣服拿出来试穿,“当时可能要穿到30、35、36这样的,但是现在我可以穿到30、31了。”

 
司美格鲁肽诱惑着每一个想要瘦的人。跟过去几年相比,它的价格一直在下降,购买的方式也越来越便捷。

2021年,药企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司美格鲁肽仅在国内获批为针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产品“诺和泰”2mg剂量的官方定价为1120元。2022年初,诺和泰进入医保,2mg剂量降价为478.8元。2024年医保续约,进一步降价为421.34元——不管是什么价格,诺和泰都需要处方才能购买。2024年6月,诺和诺德推出了针对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打开电商平台,不需要严格的处方,700块左右就能买一支2mg剂量的注射液。也就是说,3年里,司美格鲁肽的价格不断下降,购买的界限也在放宽。

 
连针尖刺破皮肤的心理障碍,药企也想到了。2025年1月,诺和诺德宣布,全球首个口服司美格鲁肽片“诺和忻”在中国全面上市——不需要打针,吃下一片药,就可以获得一样的效果。

 
唯一的代价是,司美格鲁肽可能会逐渐失效。张元最初只打0.25mg,他每天在家称体重,App会记录这些数据,看着下降的折线图,他感觉非常满足。但越往后,那种饱腹感越弱,体重又在缓慢增加,尤其是,他发现,喝酒会影响药效,只要出门应酬一次,不管打多少剂量,都会感到饥饿,想吃东西。

 
半年过去,他的剂量涨到了1mg。到这个月,他一次得打到2mg才能抑制住食欲。打针时,他不断按动注射笔的后端,按上十几下,在细微却持久的疼痛里,药液全部注射进体内。因为剂量较大,每个月,他花在打针上的钱有3000元左右。

 
于京也在停药后迅速反弹,又胖了10斤,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打呢?

 
时代的变化,人性的弱点,共从促成了“减肥神药”的成功。这几年,更多的“减肥神药”接连被研发出来,每一个都宣称自己比上一代更有效、副作用更小。比如,替尔泊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注射液。其中,替尔泊肽的使用门槛更低,宣称“尤其适合对司美格鲁肽减重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它的价格,也比司美格鲁肽更昂贵。

 
据医药自媒体赛柏蓝不完全统计,仅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就有20余家企业布局,包括九源基因、齐鲁制药、正大天晴、华润双鹤等,更多中国药企也加入了这场混战。假如“减肥神药”们攻克了实效、副作用等问题,在未来,很可能人的胖瘦,跟阶层和财富会更直接地挂钩。

 
作为专业医生,赵利明依然持有谨慎的态度。“这些比较新的药,都是最近几年上市,在安全性上有3-5年的使用数据,但是10-20年的数据是没有的,如果长期用药,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及定期做相应的检查。”

 
所有的减肥,都应该以饮食和运动管理为基础,“如果说你又要减得有效,又要健康,但是不去做饮食运动管控的话,那是不现实的。”

 
只是,这对中年男性来说,实在太困难了。高速运转的社会里,生活方式很难调整,肥胖成了一种他们的“时代病”。

 
虽然不知道现在的体重还能维持多久,司美格鲁肽已然是于京手里的最后一张牌了。在自责和不安中,有时,他会开导自己:“司美格鲁肽的作用机制是让人少吃,我就想,是因为我坚持少吃了,才瘦了,而不是打针让我瘦了。”

 
(文中讲述者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 口服版“减肥神药”即将问世,前景如何?
 

读者评论
OR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