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9-08 07:24
商业与经济

牛津大学的伊恩·戈尔丁解释全球化在亚洲为何“生机勃勃”

教授兼前世界银行官员表示,受美国政策影响,全球化将“更加亚洲化”,中国将成为潜在领导者。
牛津大学的伊恩·戈尔丁解释全球化在亚洲为何“生机勃勃”
Ji Siqi



伊恩·戈尔丁是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学教授。在从事学术工作之前,他曾在多家发展贷款机构工作,其中包括世界银行,并担任发展政策主管和副行长。


您认为全球化将走向何方?全球化已经消亡了吗?

全球化并未消亡。它在亚洲依然生机勃勃。亚洲地区已经展现了全球化的成功。如果没有全球化,亚洲就不会取得如今的成就——年均5%的经济增长,消除了极端贫困。

全球化正变得更加碎片化,更加区域化。挑战在于,由于美国试图脱离全球化,全球化正变得更加亚洲化。非洲和拉丁美洲继续融入全球经济至关重要。

全球化正在迅速转型,不仅体现在最大的参与者在哪里(主要在亚洲),也体现在它未来发展的方向。全球化将由更少的制造业、更少的低价值产业、更多的服务业、更多的数字化和更多的科技产业构成。

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好东西(疫苗、汽车等等)跨越国界的流动,也意味着随之而来的风险。新冠疫情就是全球化的一个体现。风险与好处一同增长。

这种结构转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的开放和增长意义非凡,而全球化正是中国在国内减贫和快速发展方面取得如此成功的原因。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它不再是一个低成本的制造业中心。其经济正日益由更多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产品和更多服务构成。这很好,因为它反映了经济的结构和人口结构变化。

其他国家将从中受益,因为它们将成为低成本制造业中心:印度、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等。但越来越多的低成本制造和服务业正在由自动化完成。有了自动化服务,未来将不再需要呼叫中心。行政办公室将完全数字化。机器人设备正在执行大量重复性的制造任务。因此,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获得收益的速度将会更慢,而且会有所不同。

中国很幸运,能够在低技能劳动力和重复性工作需求仍然旺盛的时期,从低技能、低薪劳动力发展到高技能、高薪劳动力。但随着自动化的发展,未来情况将不再如此。

中国似乎还无法 完全 从制造业强国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国家。您认为中国在价值链的上升过程中会走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不同的路径吗?

中国仍将存在制造业,但与过去相比将截然不同。它需要更高附加值、更自动化、更科技化,并更多地使用机器人。因此,人类在制造业中将做什么与机器将做什么的问题将发生巨大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正在加速这一变革。因此,制造业仍将存在。但问题是,它是什么类型的制造业?

随着自动化的进步,熟练劳动力的价格和资本的价格变得比低成本劳动力的价格更重要,因为机器就是资本。这对于确定高附加值制造业的选址至关重要。因此,如果中国想要参与竞争,就需要确保拥有可用的熟练劳动力和廉价资本,并进行大量投资。而且,中国的投资将越来越多地面向亚洲市场和国内市场,而不是出口到美国。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小……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这可能会导致一体化进程加速
 
您如何看待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 关税政策?最终结果如何?

首先,特朗普的所作所为难以预测。这对美国经济非常不利。中期来看,美国将感受到最严重的影响。这将导致通货膨胀、利率下降放缓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对穷人来说也是不利的。这将增加进口成本,而穷人将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购买这些进口产品。因此,这将加剧美国的不平等。这还会压低美元汇率,削弱消费者信心,减少投资。

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我们将看到其对与美国整合的供应链的依赖减少。这意味着将转向其他市场。亚洲将变得更加一体化。中国将刺激国内需求,并更加依赖国内市场。欧洲在贸易、投资和技术方面将越来越多地转向亚洲,而不是美国。

因此,我认为美国在全球供应链、全球增值投资、全球贸易和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将越来越小。但从中期来看,这不仅不会减缓,反而可能加速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反应。我希望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尽管如果美国单方面提高关税,它们完全有权与美国实行“互惠关税”——但重要的是,它们不要对其他国家也采取同样的措施。无论如何,它们应该降低关税,刺激贸易。如果各国决定采取这种做法,我们可能会看到世界其他国家享受更低的关税。

您认为 中国和其他被针对的国家 应该如何应对特朗普的所作所为?

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明白,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难以预测,而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至少在未来四年,这意味着美国在任何方面都无法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这将增强我们实现多元化、远离美国的需求。

但重要的是,基本原则仍是核心,其他国家也应加强对构建安全和可持续世界的承诺。换句话说,对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多边主义、净零排放、世界卫生组织以及遏制流行病的承诺,都需要得到加强。

为了减少全球贫困、减缓气候变化、减少冲突、流行病和其他风险,世界其他国家需要在这次考验中变得更加强大。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国可以展现领导力——应该证明,美国的所作所为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因为解决全球问题对全人类的利益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世界,也关乎中国的未来。中国已经认识到需要阻止流行病。中国知道必须尽其所能减缓气候变化。中国知道必须保护知识产权,因为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产权生产国。中国知道必须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解决重大问题。

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尽管美国不断升级关税,且缺乏协调与合作,但其他国家解决共同问题的决心却得到了加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美国退出的损失。希望在未来某个时候,美国能够回归,在解决我们共同的世界问题中发挥其作用。

您认为 特朗普政府及之后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将如何发展?

欧洲需要认识到,亚洲占世界经济的一半,并且正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长。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并未增长,美国也不会。为了发展欧洲经济,促进贸易投资、技术转让,并创造一个安全可持续的世界,欧洲需要与亚洲合作。

在亚洲,中国和印度是最重要的国家。中国比印度富裕得多,而且中国正在克服极端贫困,但也极易受到流行病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我希望中国愿意与欧洲合作。即使美国不是其中的一员,与印度合作建设、改革和改善国际体系也非常重要。

我们看到美国坚持要求欧洲不要使用华为技术设备。但这并没有阻止华为,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是全球性的,而不仅仅是欧洲。迫使欧洲国家选边站队加速了美国软实力的丧失。

某种程度上,特朗普正在把欧洲推向亚洲和中国。特朗普政府一直说:“我们不能继续救助欧洲。” 这完全是对世界运作方式的误解。我们是一个相互联系、错综复杂的世界。

美国应该从金融危机和疫情中认识到,我们是相互依存的,欧洲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一个繁荣的世界秩序——减少气候变化、疫情以及欧洲和其他地区冲突的威胁——不仅对其他国家有利,而且对美国也有利。

全球风险加剧,美国民众生命安全面临风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受到削弱,增加了疫情和疾病传入美国的可能性。

中国减少对美国依赖的一个方法是转向新兴市场,例如通过 “一带一路”倡议。但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重要且积极的进展。批评往往针对某些方面。所有大型项目都存在风险。它们的成本都可能超出预期。如何支付这些项目的费用、债务以及项目成本都存在一个重大问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承认,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解决,并通过与世界银行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其他机构合作来解决和改进。

但中国向更多国家大规模转移资源和技术诀窍是件好事。美国和欧洲过去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只是现在其他国家也开始这样做,而且规模更大。因此,这引发了一些担忧。

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美国当前局势不会像10年或20年前那样对中国造成严重影响的原因之一。美国在中国贸易或投资中的占比现在要低得多,因为中国一直支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经济能否维持增长一直备受质疑。有人质疑中国能否实现“5%左右”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您认为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内部挑战还是外部挑战?

就增长而言,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就风险而言,主要来自外部,包括疫情、气候变化和其他冲击。但其内部挑战是从制造业、低成本劳动力向高技能、高附加值、科技型社会转型。这一转型需要谨慎管理,因为它影响深远。

一是新工作岗位与旧工作岗位的地点不同。因此,人们住在哪里以及如何获得经济适用房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这与人口结构转型同时发生。中国正在迅速老龄化,劳动力正在迅速萎缩。这意味着需要进行公共财政转型,包括重新考虑退休年龄。

尽管中国女性的预期寿命更长,但女性的退休年龄甚至低于男性。因此,女性的退休年龄应该提高,或许可以达到与男性相似的水平,因为人们的健康寿命更长。而人工智能将加速这种健康状况的改善。

与此同时,由于青年失业率高企,需要刺激国内需求。中国有能力也应该有能力增加需求、消费和社会福利,提高养老金水平,改善分配制度,以支持有需要的民众。

中国经济增速为5%。以全球历史标准来看,这仍然非常高。欧洲从未达到过5%的增速。美国也从未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5%的增速。你读西方媒体报道,会认为中国经济陷入危机,因为它的增速只有5%——而它过去的增速是12%或10%。现在只有5%。我希望英国和欧洲也经历这样的“危机”。我们连2%的增速都达不到。

如今,中国人口呈现负增长,这意味着收入的每一次增长都意味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这与印度或其他快速增长的国家截然不同,因为大多数其他高增长国家也存在人口增长。因此,从历史和全球视角看待中国面临的挑战至关重要。这样一来,挑战就没那么大了。

日本能够先富起来,后老龄化。日本现在仍然是一个富裕国家,人民生活水平高,预期寿命也高。经济增长缓慢,但已处于较高水平。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它会不会先富起来,后老起来?

我认为科技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这种叙事。过去的想法是,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来养活老龄人口,从而推动GDP增长,最终实现致富。而当日本逐渐富裕起来时,人们的预期寿命最初相对较短,但现在预期寿命已经大幅提高。

所以中国需要做两件事。一是确保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其他变革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通过投资提高生产率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养活老龄人口。

第二是提高老年人的生产力。我提到退休年龄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健康问题。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都很重要。老年人在年老时对护理、医院和其他人的依赖程度有多大?锻炼、融入社会、不孤立、不孤独——这些都很重要。

尤其是在那些孩子很少可以互动的国家,很多老年人感到孤独。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长。女性经常照顾生病的男性,而男性则感到孤独。这对社会不利。

少抽烟、少喝酒、多运动——大有可为。即使老龄化加剧,国家的财富也能增长。这与过去不同,过去老龄化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现在和将来情况并非一定如此,主要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如何才能拥有更长寿、更健康的人生。

日本随着日益富裕和老龄化,失去了竞争力。美国也遏制了被视为与其制造业竞争的日本出口。我认为美国现在无法遏制中国。2020年代或2030年代的世界与20世纪90年代及之前的世界截然不同。由于全球化的成功,亚洲其他地区变得更大。世界其他地区也变得更大。在那个世界里,有一个“一国集团”(G1)——美国。美国越来越不像G1国家了。

中国需要做的一件事是让外商在华投资更加便捷。交易中国股票仍然非常困难,尽管可以通过香港进行。如果你看看世界各国经济体的规模,再看看人们在证券交易所的投资,你会发现美国虽然只占世界经济的20%,但其在证券交易所的投资却占全球投资的70%左右。而中国虽然也占世界经济的20%左右,但在国际交易的股票中却只占很小的份额。

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都想在中国投资,但这并非易事。这是应对挑战的转型路径的一部分。市场上资本充足是好事,但需要加以管理,以降低不稳定风险。但从中期来看,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是必要措施之一。

科学家越来越不愿意去美国参加会议……许多欧洲人和其他地方的人的签证被取消或离开……所有这些都将减缓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 对中国进行科技遏制可能带来什么结果?

这行不通。在某些领域,这给中国带来了更多困难。例如,[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DeepSeek 使用了英伟达的芯片,这些芯片是他们在英伟达被禁止向中国出口之前获得的。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开发出具有同等能力的竞争性芯片?

如果你看看科学家、工程师、专利和其他表现的数量,就会发现中国专利的原创性正在迅速增长。过去,中国专利要么是模仿者,要么更注重技术的传播或扩展,而不是创造新技术。我们现在通过专利数量看到的是,中国正在变得更加创新,包括在技术的根本性改进方面。

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合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与欧洲,以及亚洲其他地区。这种合作将带来突破。当然,也需要更多的资金。

中国政府在研发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正在增加。而美国却在削减研发预算。美国削减了对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还削减了大学经费,并限制合作。

由于签证问题,科学家们越来越不愿意去美国参加会议,而且自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他们经常在边境被拦截。此外,许多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工作的人,要么签证被取消,要么因为感觉不受欢迎而离开。

由于预算大幅削减,一些美国科学家也纷纷离职。因此,欧洲正在大力招募美国科学家。所有这些都将减缓美国经济增长,并加速其他地区的增长。

很多中国人认为 提高退休年龄 和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存在冲突。您怎么看?

过去,中国可以依靠数亿人走出农村,到城市和制造业就业。但这一机会正在枯竭。

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提高生产力,但它不会做所有的工作——特别是那些更聪明、年长、更有经验和技能的人所做的工作。

中国要致富,就需要更多人口参与生产,贡献税收和其他资源。而当这些人老去时,他们得到的回报也会更多——他们的养老金必须更高。

您认为中国会成为 世界最大经济体吗?什么时候?

是的,毫无疑问。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目前以2%的速度增长,而现在却在损害自身。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速为5%,这是可持续的,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非常接近美国。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按名义汇率计算,中国也一定会是世界最大经济体。

问题在于何时。我认为中国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自身遭受的损害程度。但我希望他们能够以快速增长给我带来惊喜,因为这对世界经济有利。

因此,中国现在需要做的是国内结构转型,以加速增长,包括发展更多高价值制造业,减少对低价值出口的依赖,并加大对科技的投资。这正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国还需要思考劳动力市场和财富再分配,这将有助于提振需求、刺激消费,并加速增长。



相关内容

  • 贸易关税港口中国出口7月份加速增长,持续打破预期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牛津大学的伊恩·戈尔丁解释全球化在亚洲为何“生机勃勃”
2025-09-08 07:24
商业与经济

牛津大学的伊恩·戈尔丁解释全球化在亚洲为何“生机勃勃”

教授兼前世界银行官员表示,受美国政策影响,全球化将“更加亚洲化”,中国将成为潜在领导者。
Ji Siqi



伊恩·戈尔丁是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学教授。在从事学术工作之前,他曾在多家发展贷款机构工作,其中包括世界银行,并担任发展政策主管和副行长。


您认为全球化将走向何方?全球化已经消亡了吗?

全球化并未消亡。它在亚洲依然生机勃勃。亚洲地区已经展现了全球化的成功。如果没有全球化,亚洲就不会取得如今的成就——年均5%的经济增长,消除了极端贫困。

全球化正变得更加碎片化,更加区域化。挑战在于,由于美国试图脱离全球化,全球化正变得更加亚洲化。非洲和拉丁美洲继续融入全球经济至关重要。

全球化正在迅速转型,不仅体现在最大的参与者在哪里(主要在亚洲),也体现在它未来发展的方向。全球化将由更少的制造业、更少的低价值产业、更多的服务业、更多的数字化和更多的科技产业构成。

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好东西(疫苗、汽车等等)跨越国界的流动,也意味着随之而来的风险。新冠疫情就是全球化的一个体现。风险与好处一同增长。

这种结构转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的开放和增长意义非凡,而全球化正是中国在国内减贫和快速发展方面取得如此成功的原因。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它不再是一个低成本的制造业中心。其经济正日益由更多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产品和更多服务构成。这很好,因为它反映了经济的结构和人口结构变化。

其他国家将从中受益,因为它们将成为低成本制造业中心:印度、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等。但越来越多的低成本制造和服务业正在由自动化完成。有了自动化服务,未来将不再需要呼叫中心。行政办公室将完全数字化。机器人设备正在执行大量重复性的制造任务。因此,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获得收益的速度将会更慢,而且会有所不同。

中国很幸运,能够在低技能劳动力和重复性工作需求仍然旺盛的时期,从低技能、低薪劳动力发展到高技能、高薪劳动力。但随着自动化的发展,未来情况将不再如此。

中国似乎还无法 完全 从制造业强国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国家。您认为中国在价值链的上升过程中会走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不同的路径吗?

中国仍将存在制造业,但与过去相比将截然不同。它需要更高附加值、更自动化、更科技化,并更多地使用机器人。因此,人类在制造业中将做什么与机器将做什么的问题将发生巨大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正在加速这一变革。因此,制造业仍将存在。但问题是,它是什么类型的制造业?

随着自动化的进步,熟练劳动力的价格和资本的价格变得比低成本劳动力的价格更重要,因为机器就是资本。这对于确定高附加值制造业的选址至关重要。因此,如果中国想要参与竞争,就需要确保拥有可用的熟练劳动力和廉价资本,并进行大量投资。而且,中国的投资将越来越多地面向亚洲市场和国内市场,而不是出口到美国。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小……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这可能会导致一体化进程加速
 
您如何看待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 关税政策?最终结果如何?

首先,特朗普的所作所为难以预测。这对美国经济非常不利。中期来看,美国将感受到最严重的影响。这将导致通货膨胀、利率下降放缓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对穷人来说也是不利的。这将增加进口成本,而穷人将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购买这些进口产品。因此,这将加剧美国的不平等。这还会压低美元汇率,削弱消费者信心,减少投资。

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我们将看到其对与美国整合的供应链的依赖减少。这意味着将转向其他市场。亚洲将变得更加一体化。中国将刺激国内需求,并更加依赖国内市场。欧洲在贸易、投资和技术方面将越来越多地转向亚洲,而不是美国。

因此,我认为美国在全球供应链、全球增值投资、全球贸易和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将越来越小。但从中期来看,这不仅不会减缓,反而可能加速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反应。我希望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尽管如果美国单方面提高关税,它们完全有权与美国实行“互惠关税”——但重要的是,它们不要对其他国家也采取同样的措施。无论如何,它们应该降低关税,刺激贸易。如果各国决定采取这种做法,我们可能会看到世界其他国家享受更低的关税。

您认为 中国和其他被针对的国家 应该如何应对特朗普的所作所为?

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明白,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难以预测,而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至少在未来四年,这意味着美国在任何方面都无法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这将增强我们实现多元化、远离美国的需求。

但重要的是,基本原则仍是核心,其他国家也应加强对构建安全和可持续世界的承诺。换句话说,对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多边主义、净零排放、世界卫生组织以及遏制流行病的承诺,都需要得到加强。

为了减少全球贫困、减缓气候变化、减少冲突、流行病和其他风险,世界其他国家需要在这次考验中变得更加强大。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国可以展现领导力——应该证明,美国的所作所为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因为解决全球问题对全人类的利益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世界,也关乎中国的未来。中国已经认识到需要阻止流行病。中国知道必须尽其所能减缓气候变化。中国知道必须保护知识产权,因为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产权生产国。中国知道必须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解决重大问题。

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尽管美国不断升级关税,且缺乏协调与合作,但其他国家解决共同问题的决心却得到了加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美国退出的损失。希望在未来某个时候,美国能够回归,在解决我们共同的世界问题中发挥其作用。

您认为 特朗普政府及之后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将如何发展?

欧洲需要认识到,亚洲占世界经济的一半,并且正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长。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并未增长,美国也不会。为了发展欧洲经济,促进贸易投资、技术转让,并创造一个安全可持续的世界,欧洲需要与亚洲合作。

在亚洲,中国和印度是最重要的国家。中国比印度富裕得多,而且中国正在克服极端贫困,但也极易受到流行病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我希望中国愿意与欧洲合作。即使美国不是其中的一员,与印度合作建设、改革和改善国际体系也非常重要。

我们看到美国坚持要求欧洲不要使用华为技术设备。但这并没有阻止华为,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是全球性的,而不仅仅是欧洲。迫使欧洲国家选边站队加速了美国软实力的丧失。

某种程度上,特朗普正在把欧洲推向亚洲和中国。特朗普政府一直说:“我们不能继续救助欧洲。” 这完全是对世界运作方式的误解。我们是一个相互联系、错综复杂的世界。

美国应该从金融危机和疫情中认识到,我们是相互依存的,欧洲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一个繁荣的世界秩序——减少气候变化、疫情以及欧洲和其他地区冲突的威胁——不仅对其他国家有利,而且对美国也有利。

全球风险加剧,美国民众生命安全面临风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受到削弱,增加了疫情和疾病传入美国的可能性。

中国减少对美国依赖的一个方法是转向新兴市场,例如通过 “一带一路”倡议。但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重要且积极的进展。批评往往针对某些方面。所有大型项目都存在风险。它们的成本都可能超出预期。如何支付这些项目的费用、债务以及项目成本都存在一个重大问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承认,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解决,并通过与世界银行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其他机构合作来解决和改进。

但中国向更多国家大规模转移资源和技术诀窍是件好事。美国和欧洲过去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只是现在其他国家也开始这样做,而且规模更大。因此,这引发了一些担忧。

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美国当前局势不会像10年或20年前那样对中国造成严重影响的原因之一。美国在中国贸易或投资中的占比现在要低得多,因为中国一直支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经济能否维持增长一直备受质疑。有人质疑中国能否实现“5%左右”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您认为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内部挑战还是外部挑战?

就增长而言,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就风险而言,主要来自外部,包括疫情、气候变化和其他冲击。但其内部挑战是从制造业、低成本劳动力向高技能、高附加值、科技型社会转型。这一转型需要谨慎管理,因为它影响深远。

一是新工作岗位与旧工作岗位的地点不同。因此,人们住在哪里以及如何获得经济适用房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这与人口结构转型同时发生。中国正在迅速老龄化,劳动力正在迅速萎缩。这意味着需要进行公共财政转型,包括重新考虑退休年龄。

尽管中国女性的预期寿命更长,但女性的退休年龄甚至低于男性。因此,女性的退休年龄应该提高,或许可以达到与男性相似的水平,因为人们的健康寿命更长。而人工智能将加速这种健康状况的改善。

与此同时,由于青年失业率高企,需要刺激国内需求。中国有能力也应该有能力增加需求、消费和社会福利,提高养老金水平,改善分配制度,以支持有需要的民众。

中国经济增速为5%。以全球历史标准来看,这仍然非常高。欧洲从未达到过5%的增速。美国也从未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5%的增速。你读西方媒体报道,会认为中国经济陷入危机,因为它的增速只有5%——而它过去的增速是12%或10%。现在只有5%。我希望英国和欧洲也经历这样的“危机”。我们连2%的增速都达不到。

如今,中国人口呈现负增长,这意味着收入的每一次增长都意味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这与印度或其他快速增长的国家截然不同,因为大多数其他高增长国家也存在人口增长。因此,从历史和全球视角看待中国面临的挑战至关重要。这样一来,挑战就没那么大了。

日本能够先富起来,后老龄化。日本现在仍然是一个富裕国家,人民生活水平高,预期寿命也高。经济增长缓慢,但已处于较高水平。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它会不会先富起来,后老起来?

我认为科技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这种叙事。过去的想法是,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来养活老龄人口,从而推动GDP增长,最终实现致富。而当日本逐渐富裕起来时,人们的预期寿命最初相对较短,但现在预期寿命已经大幅提高。

所以中国需要做两件事。一是确保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其他变革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通过投资提高生产率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养活老龄人口。

第二是提高老年人的生产力。我提到退休年龄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健康问题。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都很重要。老年人在年老时对护理、医院和其他人的依赖程度有多大?锻炼、融入社会、不孤立、不孤独——这些都很重要。

尤其是在那些孩子很少可以互动的国家,很多老年人感到孤独。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长。女性经常照顾生病的男性,而男性则感到孤独。这对社会不利。

少抽烟、少喝酒、多运动——大有可为。即使老龄化加剧,国家的财富也能增长。这与过去不同,过去老龄化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现在和将来情况并非一定如此,主要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如何才能拥有更长寿、更健康的人生。

日本随着日益富裕和老龄化,失去了竞争力。美国也遏制了被视为与其制造业竞争的日本出口。我认为美国现在无法遏制中国。2020年代或2030年代的世界与20世纪90年代及之前的世界截然不同。由于全球化的成功,亚洲其他地区变得更大。世界其他地区也变得更大。在那个世界里,有一个“一国集团”(G1)——美国。美国越来越不像G1国家了。

中国需要做的一件事是让外商在华投资更加便捷。交易中国股票仍然非常困难,尽管可以通过香港进行。如果你看看世界各国经济体的规模,再看看人们在证券交易所的投资,你会发现美国虽然只占世界经济的20%,但其在证券交易所的投资却占全球投资的70%左右。而中国虽然也占世界经济的20%左右,但在国际交易的股票中却只占很小的份额。

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都想在中国投资,但这并非易事。这是应对挑战的转型路径的一部分。市场上资本充足是好事,但需要加以管理,以降低不稳定风险。但从中期来看,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是必要措施之一。

科学家越来越不愿意去美国参加会议……许多欧洲人和其他地方的人的签证被取消或离开……所有这些都将减缓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 对中国进行科技遏制可能带来什么结果?

这行不通。在某些领域,这给中国带来了更多困难。例如,[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DeepSeek 使用了英伟达的芯片,这些芯片是他们在英伟达被禁止向中国出口之前获得的。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开发出具有同等能力的竞争性芯片?

如果你看看科学家、工程师、专利和其他表现的数量,就会发现中国专利的原创性正在迅速增长。过去,中国专利要么是模仿者,要么更注重技术的传播或扩展,而不是创造新技术。我们现在通过专利数量看到的是,中国正在变得更加创新,包括在技术的根本性改进方面。

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合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与欧洲,以及亚洲其他地区。这种合作将带来突破。当然,也需要更多的资金。

中国政府在研发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正在增加。而美国却在削减研发预算。美国削减了对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还削减了大学经费,并限制合作。

由于签证问题,科学家们越来越不愿意去美国参加会议,而且自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他们经常在边境被拦截。此外,许多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工作的人,要么签证被取消,要么因为感觉不受欢迎而离开。

由于预算大幅削减,一些美国科学家也纷纷离职。因此,欧洲正在大力招募美国科学家。所有这些都将减缓美国经济增长,并加速其他地区的增长。

很多中国人认为 提高退休年龄 和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存在冲突。您怎么看?

过去,中国可以依靠数亿人走出农村,到城市和制造业就业。但这一机会正在枯竭。

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提高生产力,但它不会做所有的工作——特别是那些更聪明、年长、更有经验和技能的人所做的工作。

中国要致富,就需要更多人口参与生产,贡献税收和其他资源。而当这些人老去时,他们得到的回报也会更多——他们的养老金必须更高。

您认为中国会成为 世界最大经济体吗?什么时候?

是的,毫无疑问。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目前以2%的速度增长,而现在却在损害自身。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速为5%,这是可持续的,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非常接近美国。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按名义汇率计算,中国也一定会是世界最大经济体。

问题在于何时。我认为中国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自身遭受的损害程度。但我希望他们能够以快速增长给我带来惊喜,因为这对世界经济有利。

因此,中国现在需要做的是国内结构转型,以加速增长,包括发展更多高价值制造业,减少对低价值出口的依赖,并加大对科技的投资。这正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国还需要思考劳动力市场和财富再分配,这将有助于提振需求、刺激消费,并加速增长。



相关内容

  • 贸易关税港口中国出口7月份加速增长,持续打破预期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