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28 04:24
金融

国产算力突围战中,“寒王”寒武纪一度登顶A股

高估值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国产算力突围战中,“寒王”寒武纪一度登顶A股
刘兰香



2024年,股价与市值持续暴涨的寒武纪,获得了“寒王”这一称号。2024年底其市值突破3000亿元、2025年1月股价摸高777.77元时,市场以为这是“寒王”能触达的极限——直到今年8月21日,其股价罕见涨停且突破1200元关口,次日盘中又涨近14%,总市值近5000亿元首次超过中芯国际而跃居科创板市值第一,市场才再次刷新对“寒王”的认知。



在这一历史性突破过去五天后,寒武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不仅营收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更首次证明了其盈利能力。这推动其股价盘中跨越1400元关口,最高触及1464元,超过贵州茅台而短暂登顶成为A股市场单价最贵的个股,但收盘回落至1372.10元,贵州茅台则收于1448元,维持其“股王”的地位不变。

作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在连续多年因研发投入而巨额亏损后,寒武纪今年上半年营收达28.81亿元,同比增长约4倍,归母净利润录得10.38亿元,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扣非净利润率大幅跃升至约32%,远超2024年全年8%的水平,显示盈利质量出现结构性改善。此外,截至上半年末,其现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约35亿元,资金面也明显缓解,为后续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提供了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纪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探索处理器架构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10人学术团队,而作为寒武纪创始人和技术灵魂的中科院博士陈天石,自2016年创立公司之初就几乎倾尽所有投入研发,走上长周期、高风险的硬科技创业之路。2020年寒武纪登陆科创板后曾经历长时间的市场冷遇,但他始终坚守高端AI芯片的自主研发路线。随着国产替代浪潮奔涌,寒武纪股价自2023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超25倍,也凸显出陈天石在国产算力突围进程中的贡献。

在8月26日这份半年报出炉三天前,高盛已将寒武纪的目标价从1223元上调50%至1835元,并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宣布包括中国电信、华为和寒武纪等8家公司通过了DeepSeek适配测试,再次印证了对寒武纪强大研发能力的积极看法。这进一步刺激了市场交易活跃度,而寒武纪的业绩爆发性兑现更是成功将市场AI投资主线从“故事叙事”推向“盈利验证”阶段,彻底激活了国产算力板块的资金配置热情,也为A股这一轮的牛市行情按下加速键。

寒武纪股价今年年内累计涨幅已超120%。显然,推动其股价和业绩爆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美国对华高端AI芯片出口限制的持续收紧,导致英伟达特供中国的H20/B30系列芯片交付受阻,据研究机构Bernstein测算,这留下了高达183亿美元的市场空白。国产芯片厂商若能获取其中30%至40%的份额,就意味着50亿至70亿美元的增量空间。这一替代逻辑正从预期加速走向现实,寒武纪作为国内少数具备云端AI芯片量产能力的厂商,也因此被视为国产替代的核心标的。

此外,8月21日,DeepSeek正式推出V3.1版本,宣布采用自研UE8M0 FP8精度标准,称该精度参数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这种低精度格式通过压缩数据位宽,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并降低了对显存带宽的依赖,使国产芯片在制程限制下仍能高效运行千亿级模型。平安证券研报称,DeepSeek-V3.1与国产AI芯片的协同进一步加深,将加快推动中国大模型产业链软硬件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国产AI芯片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将此视为DeepSeek为国产芯片定制“生态燃料”,直接绑定了寒武纪与国产算力生态的协同关系,也以此作为业绩的重要支撑。从半年报披露的订单和产能布局来看,寒武纪的预付账款达到8.28亿元,存货增至26.9亿元,这些指标指引第三季度单季收入有望突破20亿元,全年收入向80亿元靠拢。有机构推演,若2026年产能按计划落地,公司年收入可能上看350至400亿元区间,并对应约30%的净利润率,意味着利润规模或达到100至120亿元。但这一乐观预期属于市场远期测算,并非公司官方指引,且高度依赖产能假设和订单的实际兑现。

产品层面,寒武纪已实现7纳米MLU-590芯片的量产,其FP16峰值算力达到512TOPS,公司官方表态称其“已追平英伟达A100的训练性能”。而市场高度关注的下一代MLU-690,尽管有传言称其将直接对标H100,但公司已发布公告提示“网传信息不实”,显示出在技术宣传方面的审慎态度。

资金层面,寒武纪新一轮49.8亿元的定增计划已获批准,累计募资金额接近140亿元,将主要用于流片、封测和软件栈的扩充,显示出其为远期产能做准备的努力。

综合来看,市场当前对寒武纪的高估值充分反映了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二的行业地位,而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多数仍处于上市辅导阶段,短期内难以对其形成挑战。但在高估值的背后,风险也不容忽视。寒武纪当前的市盈率包含了市场对其2026年甚至更远期利润的百倍假设,任何不及预期的情况都可能引发股价剧烈波动。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未来业绩高度依赖于供应链的稳定与产能的顺利扩张,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等公司为其主要的代工厂商,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若再度升级,或者流片良率不及预期,都可能影响其技术迭代和产能释放。

无论如何,寒武纪都用一份扎实的半年报首次向市场证明了盈利潜力,叠加外部限制性政策所带来的百亿美元级市场真空,AI芯片国产替代已从概念阶段进入订单与业绩的验证时期,其近期的股价表现正是这种预期和情绪的共同反映。但前方迷雾并未完全散去,对于押注寒武纪及中国AI的投资者而言,这既是一场关于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的信仰之跃,也是一次需谨慎权衡风险与回报的理性决策。


相关内容
OR

相关内容
OR

读者评论
MORE +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国产算力突围战中,“寒王”寒武纪一度登顶A股
2025-08-28 04:24
金融

国产算力突围战中,“寒王”寒武纪一度登顶A股

高估值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刘兰香



2024年,股价与市值持续暴涨的寒武纪,获得了“寒王”这一称号。2024年底其市值突破3000亿元、2025年1月股价摸高777.77元时,市场以为这是“寒王”能触达的极限——直到今年8月21日,其股价罕见涨停且突破1200元关口,次日盘中又涨近14%,总市值近5000亿元首次超过中芯国际而跃居科创板市值第一,市场才再次刷新对“寒王”的认知。



在这一历史性突破过去五天后,寒武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不仅营收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更首次证明了其盈利能力。这推动其股价盘中跨越1400元关口,最高触及1464元,超过贵州茅台而短暂登顶成为A股市场单价最贵的个股,但收盘回落至1372.10元,贵州茅台则收于1448元,维持其“股王”的地位不变。

作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在连续多年因研发投入而巨额亏损后,寒武纪今年上半年营收达28.81亿元,同比增长约4倍,归母净利润录得10.38亿元,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扣非净利润率大幅跃升至约32%,远超2024年全年8%的水平,显示盈利质量出现结构性改善。此外,截至上半年末,其现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约35亿元,资金面也明显缓解,为后续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提供了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纪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探索处理器架构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10人学术团队,而作为寒武纪创始人和技术灵魂的中科院博士陈天石,自2016年创立公司之初就几乎倾尽所有投入研发,走上长周期、高风险的硬科技创业之路。2020年寒武纪登陆科创板后曾经历长时间的市场冷遇,但他始终坚守高端AI芯片的自主研发路线。随着国产替代浪潮奔涌,寒武纪股价自2023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超25倍,也凸显出陈天石在国产算力突围进程中的贡献。

在8月26日这份半年报出炉三天前,高盛已将寒武纪的目标价从1223元上调50%至1835元,并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宣布包括中国电信、华为和寒武纪等8家公司通过了DeepSeek适配测试,再次印证了对寒武纪强大研发能力的积极看法。这进一步刺激了市场交易活跃度,而寒武纪的业绩爆发性兑现更是成功将市场AI投资主线从“故事叙事”推向“盈利验证”阶段,彻底激活了国产算力板块的资金配置热情,也为A股这一轮的牛市行情按下加速键。

寒武纪股价今年年内累计涨幅已超120%。显然,推动其股价和业绩爆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美国对华高端AI芯片出口限制的持续收紧,导致英伟达特供中国的H20/B30系列芯片交付受阻,据研究机构Bernstein测算,这留下了高达183亿美元的市场空白。国产芯片厂商若能获取其中30%至40%的份额,就意味着50亿至70亿美元的增量空间。这一替代逻辑正从预期加速走向现实,寒武纪作为国内少数具备云端AI芯片量产能力的厂商,也因此被视为国产替代的核心标的。

此外,8月21日,DeepSeek正式推出V3.1版本,宣布采用自研UE8M0 FP8精度标准,称该精度参数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这种低精度格式通过压缩数据位宽,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并降低了对显存带宽的依赖,使国产芯片在制程限制下仍能高效运行千亿级模型。平安证券研报称,DeepSeek-V3.1与国产AI芯片的协同进一步加深,将加快推动中国大模型产业链软硬件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国产AI芯片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将此视为DeepSeek为国产芯片定制“生态燃料”,直接绑定了寒武纪与国产算力生态的协同关系,也以此作为业绩的重要支撑。从半年报披露的订单和产能布局来看,寒武纪的预付账款达到8.28亿元,存货增至26.9亿元,这些指标指引第三季度单季收入有望突破20亿元,全年收入向80亿元靠拢。有机构推演,若2026年产能按计划落地,公司年收入可能上看350至400亿元区间,并对应约30%的净利润率,意味着利润规模或达到100至120亿元。但这一乐观预期属于市场远期测算,并非公司官方指引,且高度依赖产能假设和订单的实际兑现。

产品层面,寒武纪已实现7纳米MLU-590芯片的量产,其FP16峰值算力达到512TOPS,公司官方表态称其“已追平英伟达A100的训练性能”。而市场高度关注的下一代MLU-690,尽管有传言称其将直接对标H100,但公司已发布公告提示“网传信息不实”,显示出在技术宣传方面的审慎态度。

资金层面,寒武纪新一轮49.8亿元的定增计划已获批准,累计募资金额接近140亿元,将主要用于流片、封测和软件栈的扩充,显示出其为远期产能做准备的努力。

综合来看,市场当前对寒武纪的高估值充分反映了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二的行业地位,而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多数仍处于上市辅导阶段,短期内难以对其形成挑战。但在高估值的背后,风险也不容忽视。寒武纪当前的市盈率包含了市场对其2026年甚至更远期利润的百倍假设,任何不及预期的情况都可能引发股价剧烈波动。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未来业绩高度依赖于供应链的稳定与产能的顺利扩张,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等公司为其主要的代工厂商,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若再度升级,或者流片良率不及预期,都可能影响其技术迭代和产能释放。

无论如何,寒武纪都用一份扎实的半年报首次向市场证明了盈利潜力,叠加外部限制性政策所带来的百亿美元级市场真空,AI芯片国产替代已从概念阶段进入订单与业绩的验证时期,其近期的股价表现正是这种预期和情绪的共同反映。但前方迷雾并未完全散去,对于押注寒武纪及中国AI的投资者而言,这既是一场关于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的信仰之跃,也是一次需谨慎权衡风险与回报的理性决策。


相关内容
OR

相关内容
OR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移动设备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