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11 06:50
金融

美元的“超额特权”还能维持多久?

伍治坚:从1971年“尼克松冲击”到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体系经历了两次剧烈震荡,如今特朗普时代政策波动加剧,新的“美元冲击”正在逼近。
美元中国或抛美债、贬人民币及管制关键矿物以非对称工具迎接新贸易战
伍治坚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美元一直稳坐世界货币霸主的宝座。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任何霸权地位是永恒的。从1971年“尼克松冲击”到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体系经历了两次剧烈震荡,深刻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如今,特朗普时代政策波动加剧,新的“美元冲击”似乎正在逼近。

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这一“尼克松冲击”直接推动全球货币走向自由浮动,同时也为随后十年的滞胀和金融动荡埋下伏笔。

1985年,为应对过度强势的美元带来的贸易赤字和出口困境,美国联合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签署“广场协议”,集体干预汇市,推动美元贬值。结果日元快速升值,日本被迫金融自由化,最终导致资产泡沫破裂,陷入“失落的三十年”。

这两次冲击的共同点在于:美国为了解决国内经济问题,采取了对外输出成本的方式,迫使他国承担美元体系调整的代价。而后果则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元信任度下降,以及美国主导权的阶段性削弱。

当前,美国面临的经济压力与上世纪70、80年代如出一辙。庞大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张的债务、对外贸易赤字的加剧,加上越来越频繁的制裁手段,使得美国对美元的“滥用”达到了新高度。

特朗普时代的政策加剧了这一趋势。首先,特朗普对中国、欧盟等国家频繁加征关税,意在减少贸易赤字。但这种关税逻辑削弱了其他国家以美元稳定汇率的动机,因为对美出口不再那么重要,因此其实际效果是重创全球贸易流动性,削弱美元需求基础。

其次,美国对俄罗斯、伊朗等国实施资产冻结、SWIFT限制等措施,直接侵蚀他国对持有美元资产的信任,引发很多国家对自己持有的美元资产的担心。比如目前中国持有价值约2万亿美元美元储备。一旦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升级,美国政府会不会像对俄罗斯和伊朗那样冻结这些美元资产?像印度和巴西等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担忧。

再次,特朗普的经济顾问甚至提出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建议将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强制转换为不可交易的百年期债券。这种举措若实施,无异于变相违约,将彻底摧毁外国对美元资产的信任。这种政策思路忽视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所依赖的核心基础:信任与开放。一旦他国普遍担忧美元资产的安全性,不再愿意将外汇储备集中于美元,全球资金配置将出现剧烈重构。

最后,美国国会和政府通过批准大规模减税法案,其赤字刺激政策引发通胀压力,逼迫美联储政策维持利率高位。但同时总统频繁干涉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导致市场对美国通货膨胀与债务信心崩塌,使美元吸引力下降。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罗格夫在近期接受《金融时报》采访中指出,特朗普主动阻断全球金融一体化渠道,拒绝承认美元信任与开放性基础,其力主的高关税政策削弱国际贸易、金融制裁破坏信任,使外资减少持有美元资产的意愿。同时,总统干预美联储的决策独立性,导致外界对美元的信心降低。因此罗格夫认为特朗普在全球体系中所做的策略,正在削弱美国从全球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超额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并形象地称其为“出卖美国”(Sell America Out)。

国际货币市场似乎认同罗格夫的判断,从2025年1月初算起到7月底,美元指数(DXY)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下跌了9%左右。这说明货币市场对美元持谨慎态度:一方面是对美联储利率政策能否保持独立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也是对特朗普政府造成的政策不确定性产生担忧。

罗格夫教授同时指出,事实上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可能在2015年就达到了顶峰,并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举例来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比重约66%左右,欧元约占20%,人民币微乎其微。而到了2025年,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比重下跌到57%左右,其他主要货币在储备中的比重基本都有所上升,或者保持不变。

罗格夫想要强调的核心是:2015年美元霸权最为耀眼,而此后开始发生结构性削弱。这个过程虽然比较缓慢,但正逐步积累成冲击今天格局的基础力量。

那么站在今天展望未来,美元将何去何从?首先,在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中,美元仍占主导,但正在减弱。其次,美元指数的跌势反映了市场对于美元的信心变弱。最后,多极货币体系趋势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欧盟金融自主创新、加密货币地下市场扩张,正在蚕食美元地位。

若美国政府继续政策失误、财政恶化,美元可能步70年代后期滞涨路径或80年代泡沫破裂的后尘。市场将面临更高的债券收益率、更碎片化的金融体系、以及更剧烈的汇率波动。简而言之,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将显著提升。

英语里有句老话,历史不会简单复制,但总会押韵。“尼克松冲击”与“广场协议”曾是美元霸权结构的震荡前奏。2025年的美元地位,也正处在可能重构的边缘。尤其在特朗普政府主导的“美国优先”的政策指导下,美元体系已然出现裂缝。当然,辩证的来看,裂缝扩大之日,也可能是全球金融新时代开启之时。

对世界其他各国而言,这是重新评估外储结构、推动本币国际化的时机。对美国而言,则是一次必须警醒的自我检讨:继续滥用霸权,可能最终失去全球信任的基石。未来世界的货币格局,将在震荡与博弈中缓缓成型,而这一切正由我们这一代人决定。


相关内容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最受欢迎(图文左右滑动)
OR
+
美元中国或抛美债、贬人民币及管制关键矿物以非对称工具迎接新贸易战
2025-08-11 06:50
金融

美元的“超额特权”还能维持多久?

伍治坚:从1971年“尼克松冲击”到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体系经历了两次剧烈震荡,如今特朗普时代政策波动加剧,新的“美元冲击”正在逼近。
伍治坚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美元一直稳坐世界货币霸主的宝座。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任何霸权地位是永恒的。从1971年“尼克松冲击”到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体系经历了两次剧烈震荡,深刻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如今,特朗普时代政策波动加剧,新的“美元冲击”似乎正在逼近。

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这一“尼克松冲击”直接推动全球货币走向自由浮动,同时也为随后十年的滞胀和金融动荡埋下伏笔。

1985年,为应对过度强势的美元带来的贸易赤字和出口困境,美国联合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签署“广场协议”,集体干预汇市,推动美元贬值。结果日元快速升值,日本被迫金融自由化,最终导致资产泡沫破裂,陷入“失落的三十年”。

这两次冲击的共同点在于:美国为了解决国内经济问题,采取了对外输出成本的方式,迫使他国承担美元体系调整的代价。而后果则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元信任度下降,以及美国主导权的阶段性削弱。

当前,美国面临的经济压力与上世纪70、80年代如出一辙。庞大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张的债务、对外贸易赤字的加剧,加上越来越频繁的制裁手段,使得美国对美元的“滥用”达到了新高度。

特朗普时代的政策加剧了这一趋势。首先,特朗普对中国、欧盟等国家频繁加征关税,意在减少贸易赤字。但这种关税逻辑削弱了其他国家以美元稳定汇率的动机,因为对美出口不再那么重要,因此其实际效果是重创全球贸易流动性,削弱美元需求基础。

其次,美国对俄罗斯、伊朗等国实施资产冻结、SWIFT限制等措施,直接侵蚀他国对持有美元资产的信任,引发很多国家对自己持有的美元资产的担心。比如目前中国持有价值约2万亿美元美元储备。一旦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升级,美国政府会不会像对俄罗斯和伊朗那样冻结这些美元资产?像印度和巴西等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担忧。

再次,特朗普的经济顾问甚至提出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建议将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强制转换为不可交易的百年期债券。这种举措若实施,无异于变相违约,将彻底摧毁外国对美元资产的信任。这种政策思路忽视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所依赖的核心基础:信任与开放。一旦他国普遍担忧美元资产的安全性,不再愿意将外汇储备集中于美元,全球资金配置将出现剧烈重构。

最后,美国国会和政府通过批准大规模减税法案,其赤字刺激政策引发通胀压力,逼迫美联储政策维持利率高位。但同时总统频繁干涉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导致市场对美国通货膨胀与债务信心崩塌,使美元吸引力下降。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罗格夫在近期接受《金融时报》采访中指出,特朗普主动阻断全球金融一体化渠道,拒绝承认美元信任与开放性基础,其力主的高关税政策削弱国际贸易、金融制裁破坏信任,使外资减少持有美元资产的意愿。同时,总统干预美联储的决策独立性,导致外界对美元的信心降低。因此罗格夫认为特朗普在全球体系中所做的策略,正在削弱美国从全球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超额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并形象地称其为“出卖美国”(Sell America Out)。

国际货币市场似乎认同罗格夫的判断,从2025年1月初算起到7月底,美元指数(DXY)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下跌了9%左右。这说明货币市场对美元持谨慎态度:一方面是对美联储利率政策能否保持独立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也是对特朗普政府造成的政策不确定性产生担忧。

罗格夫教授同时指出,事实上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可能在2015年就达到了顶峰,并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举例来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比重约66%左右,欧元约占20%,人民币微乎其微。而到了2025年,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比重下跌到57%左右,其他主要货币在储备中的比重基本都有所上升,或者保持不变。

罗格夫想要强调的核心是:2015年美元霸权最为耀眼,而此后开始发生结构性削弱。这个过程虽然比较缓慢,但正逐步积累成冲击今天格局的基础力量。

那么站在今天展望未来,美元将何去何从?首先,在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中,美元仍占主导,但正在减弱。其次,美元指数的跌势反映了市场对于美元的信心变弱。最后,多极货币体系趋势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欧盟金融自主创新、加密货币地下市场扩张,正在蚕食美元地位。

若美国政府继续政策失误、财政恶化,美元可能步70年代后期滞涨路径或80年代泡沫破裂的后尘。市场将面临更高的债券收益率、更碎片化的金融体系、以及更剧烈的汇率波动。简而言之,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将显著提升。

英语里有句老话,历史不会简单复制,但总会押韵。“尼克松冲击”与“广场协议”曾是美元霸权结构的震荡前奏。2025年的美元地位,也正处在可能重构的边缘。尤其在特朗普政府主导的“美国优先”的政策指导下,美元体系已然出现裂缝。当然,辩证的来看,裂缝扩大之日,也可能是全球金融新时代开启之时。

对世界其他各国而言,这是重新评估外储结构、推动本币国际化的时机。对美国而言,则是一次必须警醒的自我检讨:继续滥用霸权,可能最终失去全球信任的基石。未来世界的货币格局,将在震荡与博弈中缓缓成型,而这一切正由我们这一代人决定。


相关内容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