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01 07:54
商业与经济

万喆:“反内卷”开启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时代

当竞争不再创造价值,而是吞噬价值时,反思与变革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中国的‘反内卷’并非只是治理表象,而是对结构性矛盾的一次深刻触及。这场变革考验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与魄力。
天安门毛泽东万喆:“反内卷”开启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时代
万喆



20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本次政治局会议召开时间节点及战略定位意义尤其引人关注。从时间看,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十五五”规划制定的关键衔接期,同时也是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十年中期评估节点。

在此背景下,会议的工作布置更加耐人寻味,尤其是一些重点工作和新提法。如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等表述是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而其中,“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等,都明确指向了近期的热词“反内卷”。

2024 年 7 月,“反内卷” 成为中国政策重点。从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到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举措不断落实落细,在反“内卷”上动真格。5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将从创新驱动、行业自律等四个方面系统整治当前多个重点产业中出现的“内卷式竞争”问题。7月1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内卷”是整治重点,会议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部署指明方向。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部分,明确六大工作方针,其中首要方针为,“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进一步明确后续“反内卷”政策路径。《反不正当竞争法》亦将于今年10月15日执行。围绕“如何破内卷”,更多新讨论与新动作正在涌现。

这意味着,“反内卷”不仅其来有自,已经有一系列部署,而且成为当前及接续的重点工作,在深化改革和未来规划中,都具有其重要性。

如何定义恶性内卷?过度与无效

据说,“内卷”的“热门”首先出现在一些有名知名著名的高校,名校学霸们间流传着一些不分昼夜不分场合不假思索坚定不移进行学习的“模范带头”照,有的人床边就是文山书海,有的人骑着自行车还不忘读书,最终,“边骑车边用电脑写论文”的“清华卷王”成为公认的“赢家”,甚至被制作成表情包流传于世、风靡一时。

但如今,“内卷”几乎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内卷”在社会的普及程度,以及大家感触的深度,都是相当有基础的。大学生“卷”凭证,小学生“卷”才艺。人人都觉得‘我必须卷’,而且很焦虑地“卷”,“卷”出来的结果到底是不是我想达到的,甚至都不清楚了。有的人卷学习,有的人卷工作,有的人卷企业,有的人卷产业,有的人问,怎么叫“内卷”?

要定义恶性“内卷”,两大特征或为“过度”与“无效”。所谓过度,即过载、过分、过线。轻的恶性“内卷”肯定“过载”,学生学习从十点睡觉刀十二点到夜里两点,身体过载,打工人从节假日到双休日到天天加班,时间过载,企业产业产品价格一再降低,价值承受过载。于是中度的“过份”必然产生。迷迷糊糊马马虎虎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弥补过载。继续拖延,必然会到重度的“过线”,生产安全事故、产品质量不合格等,或踩踏法律法规红线,危及消费者和上下游乃至整个产业与社会受害。

同时,又是无效的。没有效率也没有效益,人不再给社会创新更多新价值,是为无效率,社会不再给个体更优的价格,是为无效益。多熬的夜、多加的班、多让的利,都成了社会和自己共同的重担,不产生新的价值,还将本来正常应有的价格空间给消耗殆尽。

内卷化曾用来解释社会衰败

“内卷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nvolutum,原意是“转或卷起来”。康德区分了“演化”和“内卷化”。戈登威泽用它来表述这样一类文化模式,即当达到某种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1963年,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农业内卷化》一书中运用了“内卷化”概念来描述印尼爪哇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领域,并提出“农业内卷化”。格尔茨的内卷化概念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此后,“内卷化”概念也被应用于中国研究中。

有些学者从“内卷化”角度来分析明清时代的中国社会,以解释为何中国发达成熟的农业经济没有孕育出工业革命,而欧洲的低地国家和英国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奇迹,具有相当的理论解释力。

在上世纪20年代的相关研究中,基于“内卷化”理论,有人提出基层治理的“经纪模式”,非常具有启发性意义。“经纪模式”强调,乡村干部居于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在完成国家治理目标的同时,也借此实现自身利益目标。在华北农村的研究发现,受西方入侵等多方面影响,国家竭尽全力加强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尤其是从乡村社会汲取财源用于政治现代化建设,然而,国家在基层进行权力扩张,却缺乏相应的官僚化能力和治理水平,在征税和地方治安等方面只能启用吏役作为代理,强力管制和能力低下加成,形成了非常畸形的国家政权“内卷化”困境,一帮黑社会性质的贪腐吏治出现,对上中饱私囊、对下敲诈勒索。基层政权进一步受到腐蚀,从而最终对国家政权稳定造成威胁。

竞争是对的,但不能缺乏议价能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内卷”究竟来自何处呢?

不找到真问题,就不能解决真问题。

有人说,是一部分企业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和价格。有人说,是一些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靠低价生存,拉低了整体市场质量和价格水平。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就是喜欢“卷”。

中国人喜欢“卷”吗?如果说激烈的竞争就是“卷”,那么中国人的确并不抗拒、还很努力。但这也不是中国人的问题,而且是优点。从地区发展看,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韩等国和地区也相当“卷”,从历史沿革看,欧美高速发展时期也非常“卷”。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速的经济发展、幸福的美好生活,都是十几亿人在全球激烈竞争中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这种“卷”,是正当竞争,不是过剩输出,恰恰是市场化的竞争结果。中国人不必为此自责,也坚决不接受自己无法建立平衡产能国家地区的指责。

但必须看到,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升级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需要解决。

首先,“内卷”是一种恶性竞争和缺乏议价能力的体现。通常而言,大众会以为价格低是件好事,说明更便宜。然而,消费者事实上多少也是市场上的供给方,如果市场开始缺乏普遍性的议价能力,企业收入下降、劳动者工资下降,会形成螺旋形下降紧缩。“内卷”如果给予市场普遍缺乏议价能力,需要.的不是只对个别企业和产业进行整治,而是要加大宏观政策促进力度,提升市场需求和提振预期,是市场消费能力、消费愿望都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促使整体价格和经济发展都进入温和通胀的良性循环。

需要转型升级的不仅是企业,还有政策制定者

内卷另外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对接不畅,才会发生定价扭曲的现象。

许多企业抱怨行业价格过低,一些企业低价倾销,导致整个行业逝去活力和竞争力。这种抱怨相当普遍,也相当有趣。因为,通常我们会认为“内卷”和“低价”是龙头企业垄断价格造成的。但低价倾销又通常是实力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会操作的。试想,如果龙头企业能垄断行业价格,何不将价格抬高获取超额利润呢?

所以,其中最关键的恐怕还是机制扭曲问题。充分市场化交易时,价格能够充分体现供需关系,低价倾销能够暂时存在,不可能有持续性,恶性内卷导致的低利润即无效益肯定会将这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出清,从而重新恢复正常交易和价格水平。但有些行业的有些企业,长期“僵而不死”,背后其实有深刻原因,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对本地一些企业的支持、补贴等,致使一些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变得“大而不能倒”,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另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因为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定价。

一方面大家抱怨低价内卷导致没有利润再去进行研发投入,以致于阻碍了创新。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一个一体两面的恶性循环,即内卷本身也是因为创新不足,只能卷价格。而创新不足作为“因”的时候,有着更加深刻的创新环境和动力不足的宏观问题。

这个问题反映的是当前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问题。即中国在短短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已经到了创新升级的新阶段,在许多领域,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爆发。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转型意识恐怕还没有跟上。在构建营商环境时,服务意识还不强,对于企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仅仅规模效应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用路径打通的机制上推动不足,与当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差距加大。

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或补贴支持上,往往有规模保护过度的嫌疑,但在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意识不足。最后看起来保护了整个的工业规模,其实牺牲了整体产业的未来。

因此,需要的不仅是企业本身,而是需要政策制定者们的产业与宏观经济和治理理念都要转型升级。

“反内卷”背后是系统性改革

事实上,中央对“内卷”已经有深刻的认识,在积极推进 “反内卷”背后,是系统性的、有前瞻性的在进行改革的深化和转型升级的推动。

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需“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当前,从国内看,经济运行虽稳中有进,但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仍需破解。从国际环境看,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中美科技竞争持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提振内需和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是重要方向。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可以更好为市场化理顺机制、解决落后产能和企业出清问题,而“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等则为科创型企业融资等进一步创造更好环境,才能更好鼓励“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

会议明确,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已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方向,改革部署也将细化为“十五五”规划的具体举措,此次会议也是在确保改革与发展的系统性衔接。四中全会将聚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延续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

这一时间窗口的选择,体现了对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系统谋划,这既是政策预演,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为“十五五”规划的政策框架提供实践检验,为规划中的宏观调控思路定调。也是共识凝聚,“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规划将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突出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核心目标。而“反内卷”这个“小命题”,正在此时成为了背后这些宏大命题的一个“题眼”。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天安门毛泽东万喆:“反内卷”开启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时代
2025-08-01 07:54
商业与经济

万喆:“反内卷”开启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时代

当竞争不再创造价值,而是吞噬价值时,反思与变革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中国的‘反内卷’并非只是治理表象,而是对结构性矛盾的一次深刻触及。这场变革考验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与魄力。
万喆



20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本次政治局会议召开时间节点及战略定位意义尤其引人关注。从时间看,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十五五”规划制定的关键衔接期,同时也是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十年中期评估节点。

在此背景下,会议的工作布置更加耐人寻味,尤其是一些重点工作和新提法。如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等表述是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而其中,“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等,都明确指向了近期的热词“反内卷”。

2024 年 7 月,“反内卷” 成为中国政策重点。从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到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举措不断落实落细,在反“内卷”上动真格。5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将从创新驱动、行业自律等四个方面系统整治当前多个重点产业中出现的“内卷式竞争”问题。7月1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内卷”是整治重点,会议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部署指明方向。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部分,明确六大工作方针,其中首要方针为,“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进一步明确后续“反内卷”政策路径。《反不正当竞争法》亦将于今年10月15日执行。围绕“如何破内卷”,更多新讨论与新动作正在涌现。

这意味着,“反内卷”不仅其来有自,已经有一系列部署,而且成为当前及接续的重点工作,在深化改革和未来规划中,都具有其重要性。

如何定义恶性内卷?过度与无效

据说,“内卷”的“热门”首先出现在一些有名知名著名的高校,名校学霸们间流传着一些不分昼夜不分场合不假思索坚定不移进行学习的“模范带头”照,有的人床边就是文山书海,有的人骑着自行车还不忘读书,最终,“边骑车边用电脑写论文”的“清华卷王”成为公认的“赢家”,甚至被制作成表情包流传于世、风靡一时。

但如今,“内卷”几乎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内卷”在社会的普及程度,以及大家感触的深度,都是相当有基础的。大学生“卷”凭证,小学生“卷”才艺。人人都觉得‘我必须卷’,而且很焦虑地“卷”,“卷”出来的结果到底是不是我想达到的,甚至都不清楚了。有的人卷学习,有的人卷工作,有的人卷企业,有的人卷产业,有的人问,怎么叫“内卷”?

要定义恶性“内卷”,两大特征或为“过度”与“无效”。所谓过度,即过载、过分、过线。轻的恶性“内卷”肯定“过载”,学生学习从十点睡觉刀十二点到夜里两点,身体过载,打工人从节假日到双休日到天天加班,时间过载,企业产业产品价格一再降低,价值承受过载。于是中度的“过份”必然产生。迷迷糊糊马马虎虎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弥补过载。继续拖延,必然会到重度的“过线”,生产安全事故、产品质量不合格等,或踩踏法律法规红线,危及消费者和上下游乃至整个产业与社会受害。

同时,又是无效的。没有效率也没有效益,人不再给社会创新更多新价值,是为无效率,社会不再给个体更优的价格,是为无效益。多熬的夜、多加的班、多让的利,都成了社会和自己共同的重担,不产生新的价值,还将本来正常应有的价格空间给消耗殆尽。

内卷化曾用来解释社会衰败

“内卷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nvolutum,原意是“转或卷起来”。康德区分了“演化”和“内卷化”。戈登威泽用它来表述这样一类文化模式,即当达到某种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1963年,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农业内卷化》一书中运用了“内卷化”概念来描述印尼爪哇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领域,并提出“农业内卷化”。格尔茨的内卷化概念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此后,“内卷化”概念也被应用于中国研究中。

有些学者从“内卷化”角度来分析明清时代的中国社会,以解释为何中国发达成熟的农业经济没有孕育出工业革命,而欧洲的低地国家和英国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奇迹,具有相当的理论解释力。

在上世纪20年代的相关研究中,基于“内卷化”理论,有人提出基层治理的“经纪模式”,非常具有启发性意义。“经纪模式”强调,乡村干部居于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在完成国家治理目标的同时,也借此实现自身利益目标。在华北农村的研究发现,受西方入侵等多方面影响,国家竭尽全力加强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尤其是从乡村社会汲取财源用于政治现代化建设,然而,国家在基层进行权力扩张,却缺乏相应的官僚化能力和治理水平,在征税和地方治安等方面只能启用吏役作为代理,强力管制和能力低下加成,形成了非常畸形的国家政权“内卷化”困境,一帮黑社会性质的贪腐吏治出现,对上中饱私囊、对下敲诈勒索。基层政权进一步受到腐蚀,从而最终对国家政权稳定造成威胁。

竞争是对的,但不能缺乏议价能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内卷”究竟来自何处呢?

不找到真问题,就不能解决真问题。

有人说,是一部分企业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和价格。有人说,是一些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靠低价生存,拉低了整体市场质量和价格水平。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就是喜欢“卷”。

中国人喜欢“卷”吗?如果说激烈的竞争就是“卷”,那么中国人的确并不抗拒、还很努力。但这也不是中国人的问题,而且是优点。从地区发展看,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韩等国和地区也相当“卷”,从历史沿革看,欧美高速发展时期也非常“卷”。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速的经济发展、幸福的美好生活,都是十几亿人在全球激烈竞争中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这种“卷”,是正当竞争,不是过剩输出,恰恰是市场化的竞争结果。中国人不必为此自责,也坚决不接受自己无法建立平衡产能国家地区的指责。

但必须看到,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升级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需要解决。

首先,“内卷”是一种恶性竞争和缺乏议价能力的体现。通常而言,大众会以为价格低是件好事,说明更便宜。然而,消费者事实上多少也是市场上的供给方,如果市场开始缺乏普遍性的议价能力,企业收入下降、劳动者工资下降,会形成螺旋形下降紧缩。“内卷”如果给予市场普遍缺乏议价能力,需要.的不是只对个别企业和产业进行整治,而是要加大宏观政策促进力度,提升市场需求和提振预期,是市场消费能力、消费愿望都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促使整体价格和经济发展都进入温和通胀的良性循环。

需要转型升级的不仅是企业,还有政策制定者

内卷另外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对接不畅,才会发生定价扭曲的现象。

许多企业抱怨行业价格过低,一些企业低价倾销,导致整个行业逝去活力和竞争力。这种抱怨相当普遍,也相当有趣。因为,通常我们会认为“内卷”和“低价”是龙头企业垄断价格造成的。但低价倾销又通常是实力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会操作的。试想,如果龙头企业能垄断行业价格,何不将价格抬高获取超额利润呢?

所以,其中最关键的恐怕还是机制扭曲问题。充分市场化交易时,价格能够充分体现供需关系,低价倾销能够暂时存在,不可能有持续性,恶性内卷导致的低利润即无效益肯定会将这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出清,从而重新恢复正常交易和价格水平。但有些行业的有些企业,长期“僵而不死”,背后其实有深刻原因,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对本地一些企业的支持、补贴等,致使一些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变得“大而不能倒”,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另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因为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定价。

一方面大家抱怨低价内卷导致没有利润再去进行研发投入,以致于阻碍了创新。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一个一体两面的恶性循环,即内卷本身也是因为创新不足,只能卷价格。而创新不足作为“因”的时候,有着更加深刻的创新环境和动力不足的宏观问题。

这个问题反映的是当前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问题。即中国在短短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已经到了创新升级的新阶段,在许多领域,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爆发。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转型意识恐怕还没有跟上。在构建营商环境时,服务意识还不强,对于企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仅仅规模效应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用路径打通的机制上推动不足,与当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差距加大。

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或补贴支持上,往往有规模保护过度的嫌疑,但在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意识不足。最后看起来保护了整个的工业规模,其实牺牲了整体产业的未来。

因此,需要的不仅是企业本身,而是需要政策制定者们的产业与宏观经济和治理理念都要转型升级。

“反内卷”背后是系统性改革

事实上,中央对“内卷”已经有深刻的认识,在积极推进 “反内卷”背后,是系统性的、有前瞻性的在进行改革的深化和转型升级的推动。

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需“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当前,从国内看,经济运行虽稳中有进,但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仍需破解。从国际环境看,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中美科技竞争持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提振内需和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是重要方向。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可以更好为市场化理顺机制、解决落后产能和企业出清问题,而“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等则为科创型企业融资等进一步创造更好环境,才能更好鼓励“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

会议明确,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已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方向,改革部署也将细化为“十五五”规划的具体举措,此次会议也是在确保改革与发展的系统性衔接。四中全会将聚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延续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

这一时间窗口的选择,体现了对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系统谋划,这既是政策预演,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为“十五五”规划的政策框架提供实践检验,为规划中的宏观调控思路定调。也是共识凝聚,“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规划将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突出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核心目标。而“反内卷”这个“小命题”,正在此时成为了背后这些宏大命题的一个“题眼”。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今日头条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