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03 09:23
商业与经济

华为小米都说自己重返第一,国内手机市场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个是出货量,一个是销量,所以排名才会出现差异。华为手机出货量只比小米少了30万部,但华为手机单价要高出小米不少。所以小米虽然出货量第一,但按销售额也低于华为。
华为手机和腾讯据悉接近达成协议 不对微信实施收入分成
上林院



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第一到底是华为还是小米?这两天华为和小米都声称重回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第一位置,小米还是时隔十年重回第一。
认真看了一下,原来是两家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结果不同。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一季度出货量1330万部,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19%。华为紧随其后,出货1300万部。OPPO、vivo和苹果出货都在1000万左右。

不过Courterpoint数据显示,一季度华为销量同比增长28.5%,市场份额19.4%,vivo市场份额17%,小米只有16.6%。OPPO、苹果、荣耀都在14%左右。

两家机构的数据一个是出货量,一个是销量,所以排名才会出现差异。华为手机出货量只比小米少了30万部,但华为手机单价要高出小米不少。所以小米虽然出货量第一,但按销售额也低于华为。

华为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8.5%,小米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6.5%,这两家企业份额的大幅增长背后,OPPO一季度国内销量下滑了2.4%,VIVO销量基本持平,苹果销量下滑7.7%,而荣耀的销量则断崖式下跌了12.8%。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也从5.5%下降到4.6%。

一季度荣耀的市场份额只剩下13.7%,而2023年第三季度荣耀市场份额最高时是19.3%,位居国内手机品牌首位。2021年-2023年华为因为供应链问题退出市场,荣耀凭借与华为相似的品牌基因和技术路线,承接了大量华为原有用户。

不过华为强势回归后,荣耀的市场份额下滑很快,2024年第一季度,荣耀的市场份额降到17.1%,第四季度荣耀市场份额跌到14%以下,被挤出前五。到2025年第一季度,荣耀市场份额已经跌到第六。荣耀的问题是,直到现在,仍有35%的消费者认为荣耀是华为的低端子品牌,这显然削弱了荣耀的独立品牌价值。

华为手机强势回归

华为在被制裁前,在国内手机市场处于绝对统治地位,2019年市场份额约38%,出货量超1.4亿台,远超苹果、OPPO、VIVO、小米等竞争对手,是唯一能与三星、苹果全球抗衡的中国品牌,制裁后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一度暴跌超80%。但通过技术突破和供应链调整,华为手机市场份额目前已经逐步恢复到接近制裁前水平。

2019年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是第二名VIVO的两倍以上,苹果同期市场份额仅8.3%。华为手机通过Mate系列,P系列助攻高端市场,Nova系列和荣耀子品牌覆盖中低端市场,形成全价位布局。

2021年华为因为芯片断供,国内市场份额暴跌到9.3%,排名跌到第六,2022年进一步跌到7.9%。2023年Mate60系列发布后,华为手机触底反弹,2024年国内份额回升到16%-18.3%,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19.4%,按销量重返第一。如果加上已经独立出来的荣耀,市场份额已经接近被制裁前的水平。

小米手机出货量时隔十年重回第一

小米成立于2010年,通过互联网直销和性价比策略,手机市场份额很快就从0跃升到2014年的12.5%。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国内出货量1330万台创历史新高,市场份额达到19%,同比增长近40%,这是自2015年后时隔十年重返榜首,超越华为、苹果等竞争对手。

小米手机从2014年首次登顶,2016年陷入低谷,2025年生态驱动逆袭,呈现U型复苏曲线。

小米曾于2014年以6112万台销量,12.5%市场份额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增速高达227%。2015年出货量6490万台,市场份额15%,连续两年保持国内第一。2016年因为供应链问题和线下渠道短板,小米手机销量暴跌到4150万台,市场份额仅8.9%,排名跌到第五。

2017年到2020年,小米发力线下渠道和高端化,建设小米之家,2020年市场份额回升到10%左右。2024年底小米之家门店超1.1万家,线上线下统一定价提升了效率,补齐了线下渠道的短板。

不同于华为,小米手机海外销量占比75%,全球份额稳居前三,缓解了国内竞争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受政策红利驱动,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覆盖小米90%机型,中端机型销量增长50%。

小米汽车的超预期成功,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协同效应,带动手机销量上涨,形成人车家生态闭环。

小米实力的提升推动了研发投入的增加。2024年小米研发支出高达241亿,同比增长25.9%,国内技术实力上强于小米的企业已经屈指可数。格力电器董明珠总是鄙视小米没技术,但格力电器2024年研发费用只有69亿,都不足小米的三分之一。

AI大模型推动新一轮手机换机潮

五一之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小米港股大涨,股价接近50元。原因是小米集团官宣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Xiaomi MiMo。该模型仅用70亿的参数,在多项权威基准测试中得分超过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 和阿里通义千问320亿参数的QwQ-32B-Preview,展现了较强的性能,为AI在手机端侧的应用和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模型基础。

在AI大模型之前,智能手机的每一轮换机潮都是由技术驱动的。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以电容触摸屏取代物理键盘,搭配ios系统和APP Store生态,重新定义了手机。智能手机很快就颠覆了诺基亚、摩托罗拉主导的功能机市场,用户为体验触控操作和智能应用争相换机。

2008年谷歌推出安卓系统,通过开源策略吸引三星、HTC等厂商加入,迅速覆盖了中低端市场。消费者用更低的智能机门槛和多样化加速换机,推动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从2007年的11%跃升到2010年的29%。

2010年后,4G技术逐渐商用,带来了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催生了短视频、移动支付的普及,用户为流畅体验视频流媒体和实时社交功能换机。中国市场4G手机出货量在2015年就超过了80%。

手机厂商在屏幕分辨率、OLED材质,处理器多核CPU/GPU和摄像头、快充等领域的竞争也刺激了用户换机的冲动。例如2010年苹果推出的视网膜屏、2015年三星Galaxy系列的曲面屏都成为用户换机的重要动力。

2019年后,驱动换机的动力是5G和折叠屏。5G商用后,用户为体验超低延迟和高速率换机,尤其在工业互联网、云游戏等场景需求推动下,2024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54%,中国成为5G最大市场。

折叠屏方面,2019年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系列等折叠屏机型通过差异化设计吸引高端用户。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0%,成为低迷市场中少有的增长点。2024年华为推出的三折叠手机也引起了抢购。

2024年被称为AI手机元年。华为mate60、OPPO Find X7等机型实现了AI消除、实时翻译、影像生成等功能,用户为本地化智能服务换机。Counterpoint预测,到2028年AI手机出货量将超7.3亿部,渗透率达54%。

AI手机通过意图识别和端侧数据处理提升体验,将推动中高端市场换机需求。每一次技术跃迁,触控、4G、5G、AI都通过功能颠覆或体验升级刺激换机需求。当前AI与折叠屏技术的结合,或将成为2025年后新一轮换机潮的核心动力。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华为手机和腾讯据悉接近达成协议 不对微信实施收入分成
2025-05-03 09:23
商业与经济

华为小米都说自己重返第一,国内手机市场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个是出货量,一个是销量,所以排名才会出现差异。华为手机出货量只比小米少了30万部,但华为手机单价要高出小米不少。所以小米虽然出货量第一,但按销售额也低于华为。
上林院



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第一到底是华为还是小米?这两天华为和小米都声称重回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第一位置,小米还是时隔十年重回第一。
认真看了一下,原来是两家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结果不同。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一季度出货量1330万部,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19%。华为紧随其后,出货1300万部。OPPO、vivo和苹果出货都在1000万左右。

不过Courterpoint数据显示,一季度华为销量同比增长28.5%,市场份额19.4%,vivo市场份额17%,小米只有16.6%。OPPO、苹果、荣耀都在14%左右。

两家机构的数据一个是出货量,一个是销量,所以排名才会出现差异。华为手机出货量只比小米少了30万部,但华为手机单价要高出小米不少。所以小米虽然出货量第一,但按销售额也低于华为。

华为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8.5%,小米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6.5%,这两家企业份额的大幅增长背后,OPPO一季度国内销量下滑了2.4%,VIVO销量基本持平,苹果销量下滑7.7%,而荣耀的销量则断崖式下跌了12.8%。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也从5.5%下降到4.6%。

一季度荣耀的市场份额只剩下13.7%,而2023年第三季度荣耀市场份额最高时是19.3%,位居国内手机品牌首位。2021年-2023年华为因为供应链问题退出市场,荣耀凭借与华为相似的品牌基因和技术路线,承接了大量华为原有用户。

不过华为强势回归后,荣耀的市场份额下滑很快,2024年第一季度,荣耀的市场份额降到17.1%,第四季度荣耀市场份额跌到14%以下,被挤出前五。到2025年第一季度,荣耀市场份额已经跌到第六。荣耀的问题是,直到现在,仍有35%的消费者认为荣耀是华为的低端子品牌,这显然削弱了荣耀的独立品牌价值。

华为手机强势回归

华为在被制裁前,在国内手机市场处于绝对统治地位,2019年市场份额约38%,出货量超1.4亿台,远超苹果、OPPO、VIVO、小米等竞争对手,是唯一能与三星、苹果全球抗衡的中国品牌,制裁后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一度暴跌超80%。但通过技术突破和供应链调整,华为手机市场份额目前已经逐步恢复到接近制裁前水平。

2019年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是第二名VIVO的两倍以上,苹果同期市场份额仅8.3%。华为手机通过Mate系列,P系列助攻高端市场,Nova系列和荣耀子品牌覆盖中低端市场,形成全价位布局。

2021年华为因为芯片断供,国内市场份额暴跌到9.3%,排名跌到第六,2022年进一步跌到7.9%。2023年Mate60系列发布后,华为手机触底反弹,2024年国内份额回升到16%-18.3%,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19.4%,按销量重返第一。如果加上已经独立出来的荣耀,市场份额已经接近被制裁前的水平。

小米手机出货量时隔十年重回第一

小米成立于2010年,通过互联网直销和性价比策略,手机市场份额很快就从0跃升到2014年的12.5%。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国内出货量1330万台创历史新高,市场份额达到19%,同比增长近40%,这是自2015年后时隔十年重返榜首,超越华为、苹果等竞争对手。

小米手机从2014年首次登顶,2016年陷入低谷,2025年生态驱动逆袭,呈现U型复苏曲线。

小米曾于2014年以6112万台销量,12.5%市场份额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增速高达227%。2015年出货量6490万台,市场份额15%,连续两年保持国内第一。2016年因为供应链问题和线下渠道短板,小米手机销量暴跌到4150万台,市场份额仅8.9%,排名跌到第五。

2017年到2020年,小米发力线下渠道和高端化,建设小米之家,2020年市场份额回升到10%左右。2024年底小米之家门店超1.1万家,线上线下统一定价提升了效率,补齐了线下渠道的短板。

不同于华为,小米手机海外销量占比75%,全球份额稳居前三,缓解了国内竞争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受政策红利驱动,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覆盖小米90%机型,中端机型销量增长50%。

小米汽车的超预期成功,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协同效应,带动手机销量上涨,形成人车家生态闭环。

小米实力的提升推动了研发投入的增加。2024年小米研发支出高达241亿,同比增长25.9%,国内技术实力上强于小米的企业已经屈指可数。格力电器董明珠总是鄙视小米没技术,但格力电器2024年研发费用只有69亿,都不足小米的三分之一。

AI大模型推动新一轮手机换机潮

五一之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小米港股大涨,股价接近50元。原因是小米集团官宣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Xiaomi MiMo。该模型仅用70亿的参数,在多项权威基准测试中得分超过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 和阿里通义千问320亿参数的QwQ-32B-Preview,展现了较强的性能,为AI在手机端侧的应用和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模型基础。

在AI大模型之前,智能手机的每一轮换机潮都是由技术驱动的。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以电容触摸屏取代物理键盘,搭配ios系统和APP Store生态,重新定义了手机。智能手机很快就颠覆了诺基亚、摩托罗拉主导的功能机市场,用户为体验触控操作和智能应用争相换机。

2008年谷歌推出安卓系统,通过开源策略吸引三星、HTC等厂商加入,迅速覆盖了中低端市场。消费者用更低的智能机门槛和多样化加速换机,推动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从2007年的11%跃升到2010年的29%。

2010年后,4G技术逐渐商用,带来了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催生了短视频、移动支付的普及,用户为流畅体验视频流媒体和实时社交功能换机。中国市场4G手机出货量在2015年就超过了80%。

手机厂商在屏幕分辨率、OLED材质,处理器多核CPU/GPU和摄像头、快充等领域的竞争也刺激了用户换机的冲动。例如2010年苹果推出的视网膜屏、2015年三星Galaxy系列的曲面屏都成为用户换机的重要动力。

2019年后,驱动换机的动力是5G和折叠屏。5G商用后,用户为体验超低延迟和高速率换机,尤其在工业互联网、云游戏等场景需求推动下,2024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54%,中国成为5G最大市场。

折叠屏方面,2019年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系列等折叠屏机型通过差异化设计吸引高端用户。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0%,成为低迷市场中少有的增长点。2024年华为推出的三折叠手机也引起了抢购。

2024年被称为AI手机元年。华为mate60、OPPO Find X7等机型实现了AI消除、实时翻译、影像生成等功能,用户为本地化智能服务换机。Counterpoint预测,到2028年AI手机出货量将超7.3亿部,渗透率达54%。

AI手机通过意图识别和端侧数据处理提升体验,将推动中高端市场换机需求。每一次技术跃迁,触控、4G、5G、AI都通过功能颠覆或体验升级刺激换机需求。当前AI与折叠屏技术的结合,或将成为2025年后新一轮换机潮的核心动力。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