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11-23 14:42
时政

军事|中国研究人员模拟了针对埃隆·马斯克星链的大规模电子战

研究结果表明,在台湾地区范围内干扰星链网络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大规模部署,例如至少需要1000架无人机。
军事|中国研究人员模拟了针对埃隆·马斯克星链的大规模电子战
Stephen Chen in Beijing

2022年初,俄罗斯军队入侵乌克兰,基辅方面采取的首批行动之一就是向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乌克兰需要卫星互联网。

几天之内,数千个星链终端抵达战场,尽管俄罗斯竭尽全力切断通信,但战场上的指挥和控制仍然恢复了。

莫斯科最初试图干扰这些信号,据报道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当SpaceX悄悄更新软件并重新配置星座后,许多俄罗斯干扰器便停止了工作。战场优势发生了转变。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各地的军界,尤其是在北京。

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为可能发生的台湾战役做准备意味着要回答一个紧迫的问题:当敌人可以访问由 10,000 多颗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卫星能够实时跳跃、适应和抵抗干扰时,如何才能取得电磁优势?

中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突破性模拟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公开分析,揭示了解放军可能如何试图压制有史以来最具韧性的通信系统之一。

他们的研究结果于 11 月 5 日发表在中国同行评审期刊《系统工程与电子》上。研究表明,在台湾这样大的地区干扰星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 1000 到 2000 架电子战无人机才能实现。
这篇题为“分布式干扰器对抗巨型星座下行链路通信传输的仿真研究”的同行评审论文,是由浙江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国防研究领域的顶尖院校)的一个团队撰写的。

由北京信息技术大学国防研究员杨卓领导的团队写道:“星链的轨道平面不是固定的,星座的运动轨迹非常复杂,进入可见区域的卫星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这种时空不确定性对任何试图监测或对抗星链星座的第三方都构成了重大挑战。”

传统卫星通信依赖于少数固定在赤道上空的大型地球静止卫星。要屏蔽这些卫星,中国军方只需从地面压制它们的信号即可。

但星链有所不同。它的卫星位置低、速度快、数量多。单个用户终端并非连接到单个卫星,而是在多个卫星之间快速切换,从而在空中形成网状网络。研究人员表示,即使你设法阻挡了一个信号,连接也会在几秒钟内切换到另一个卫星。

此外,星链采用先进的相控阵天线和跳频技术,能够实时适应,其中大部分由美国 SpaceX 工程师远程控制。

杨教授的团队认为,只有采用分布式干扰策略才能对抗星链。与其依赖少数几个强大的地面站,不如在空中部署成百上千个小型同步干扰器——安装在无人机、气球或飞机上——在战场上空形成电磁屏蔽。

研究团队利用实际的星链卫星数据,模拟了中国东部上空卫星在 12 小时内的动态定位。

他们模拟了星链卫星的下行信号强度、用户终端的接收模式、干扰从地面到天空和从天空到地面的传播,以及多个干扰器从不同角度攻击同一终端的累积效应。

然后,他们引入了一个虚拟干扰器网格,这些干扰器在 20 公里(12 英里)的高度飞行,彼此间隔 5 到 9 公里(3 到 5.6 英里),就像天空中的棋盘一样。

每个干扰器都会发出不同功率级别的噪声,模拟真实的电子战有效载荷。

我们测试了两种类型的天线——一种是波束较宽的天线,覆盖范围更广,但能量分布较稀疏;另一种是波束较窄的天线,聚焦性强,功率高,但需要精确控制。

该模拟计算了地面上每个点的 Starlink 终端是否能够保持可用信号。

在最佳条件下——使用功率强大但成本高昂的 26 分贝瓦 (dBW)(400 瓦)干扰源、窄波束天线和 7 公里的间隔——每个干扰节点抑制了平均 38.5 平方公里(14.8 平方英里)范围内的 Starlink 接收。

台湾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

要用可靠的星链抑制技术覆盖整个岛屿,至少需要 935 个协调的干扰节点,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故障冗余、补偿阻挡信号的山脉等地形以及应对星链未来抗干扰升级所需的节点数量。

使用功率较弱但价格更实惠的 23 dBW 电源,间隔 5 公里,无人机部署规模将翻一番,达到约 2000 台。

杨的团队表示,由于星链对一些关键技术保密,因此结果只是初步的。

他们补充说:“如果未来能够获得星链用户终端辐射模式数据的实际测量值,并获得这些终端抑制系数的经验测量值,这将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北京视台湾为中国的一部分,必要时将以武力统一。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不承认台湾为独立国家,但华盛顿反对任何以武力夺取这个自治岛屿的企图,并承诺向其提供武器。



相关内容

  • 军事美国F-35战斗机
军事|中国研究人员模拟了针对埃隆·马斯克星链的大规模电子战
2025-11-23 14:42
时政

军事|中国研究人员模拟了针对埃隆·马斯克星链的大规模电子战

研究结果表明,在台湾地区范围内干扰星链网络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大规模部署,例如至少需要1000架无人机。
Stephen Chen in Beijing

2022年初,俄罗斯军队入侵乌克兰,基辅方面采取的首批行动之一就是向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乌克兰需要卫星互联网。

几天之内,数千个星链终端抵达战场,尽管俄罗斯竭尽全力切断通信,但战场上的指挥和控制仍然恢复了。

莫斯科最初试图干扰这些信号,据报道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当SpaceX悄悄更新软件并重新配置星座后,许多俄罗斯干扰器便停止了工作。战场优势发生了转变。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各地的军界,尤其是在北京。

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为可能发生的台湾战役做准备意味着要回答一个紧迫的问题:当敌人可以访问由 10,000 多颗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卫星能够实时跳跃、适应和抵抗干扰时,如何才能取得电磁优势?

中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突破性模拟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公开分析,揭示了解放军可能如何试图压制有史以来最具韧性的通信系统之一。

他们的研究结果于 11 月 5 日发表在中国同行评审期刊《系统工程与电子》上。研究表明,在台湾这样大的地区干扰星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 1000 到 2000 架电子战无人机才能实现。
这篇题为“分布式干扰器对抗巨型星座下行链路通信传输的仿真研究”的同行评审论文,是由浙江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国防研究领域的顶尖院校)的一个团队撰写的。

由北京信息技术大学国防研究员杨卓领导的团队写道:“星链的轨道平面不是固定的,星座的运动轨迹非常复杂,进入可见区域的卫星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这种时空不确定性对任何试图监测或对抗星链星座的第三方都构成了重大挑战。”

传统卫星通信依赖于少数固定在赤道上空的大型地球静止卫星。要屏蔽这些卫星,中国军方只需从地面压制它们的信号即可。

但星链有所不同。它的卫星位置低、速度快、数量多。单个用户终端并非连接到单个卫星,而是在多个卫星之间快速切换,从而在空中形成网状网络。研究人员表示,即使你设法阻挡了一个信号,连接也会在几秒钟内切换到另一个卫星。

此外,星链采用先进的相控阵天线和跳频技术,能够实时适应,其中大部分由美国 SpaceX 工程师远程控制。

杨教授的团队认为,只有采用分布式干扰策略才能对抗星链。与其依赖少数几个强大的地面站,不如在空中部署成百上千个小型同步干扰器——安装在无人机、气球或飞机上——在战场上空形成电磁屏蔽。

研究团队利用实际的星链卫星数据,模拟了中国东部上空卫星在 12 小时内的动态定位。

他们模拟了星链卫星的下行信号强度、用户终端的接收模式、干扰从地面到天空和从天空到地面的传播,以及多个干扰器从不同角度攻击同一终端的累积效应。

然后,他们引入了一个虚拟干扰器网格,这些干扰器在 20 公里(12 英里)的高度飞行,彼此间隔 5 到 9 公里(3 到 5.6 英里),就像天空中的棋盘一样。

每个干扰器都会发出不同功率级别的噪声,模拟真实的电子战有效载荷。

我们测试了两种类型的天线——一种是波束较宽的天线,覆盖范围更广,但能量分布较稀疏;另一种是波束较窄的天线,聚焦性强,功率高,但需要精确控制。

该模拟计算了地面上每个点的 Starlink 终端是否能够保持可用信号。

在最佳条件下——使用功率强大但成本高昂的 26 分贝瓦 (dBW)(400 瓦)干扰源、窄波束天线和 7 公里的间隔——每个干扰节点抑制了平均 38.5 平方公里(14.8 平方英里)范围内的 Starlink 接收。

台湾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

要用可靠的星链抑制技术覆盖整个岛屿,至少需要 935 个协调的干扰节点,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故障冗余、补偿阻挡信号的山脉等地形以及应对星链未来抗干扰升级所需的节点数量。

使用功率较弱但价格更实惠的 23 dBW 电源,间隔 5 公里,无人机部署规模将翻一番,达到约 2000 台。

杨的团队表示,由于星链对一些关键技术保密,因此结果只是初步的。

他们补充说:“如果未来能够获得星链用户终端辐射模式数据的实际测量值,并获得这些终端抑制系数的经验测量值,这将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北京视台湾为中国的一部分,必要时将以武力统一。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不承认台湾为独立国家,但华盛顿反对任何以武力夺取这个自治岛屿的企图,并承诺向其提供武器。



相关内容

  • 军事美国F-35战斗机
 

读者评论
OR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新媒体是聚焦政经、商业与科技领域的权威数字媒体。我们以深度内容和专业洞察系统解读全球趋势,提供高价值资讯,打造财经领域“必读”平台。
■ 平台官网 oror.vip 支持全终端访问,无论您使用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或手机,均可提供流畅优质的无缝阅读体验。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