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6 04:51
商业与经济
世界500强背后,中美科技产业的互利共生+ 查看更多
世界500强背后,中美科技产业的互利共生
+ 查看更多
越开放的一方,越难以被淘汰。
章劢闻
■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营收达到41.7万亿美元,创历史峰值,占到全球名义GDP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这500家大公司的利润总额连续第三年增长,逼近3万亿美元大关,刷新历史第二高位。这份榜单的最大意义,正是在每年喧嚣的盛夏,当社交媒体的碎片信息如蝉鸣不绝之际,让我们能够透过最重要的数字,看清两点:行业的脉动与国家间愈加紧密的经济纽带。
过去一年,镁光灯照耀下的群体毫无疑问是全球的高科技巨擘。在34家上榜的高技术大公司中,美国企业占据了15席:它们的平均营业收入已经远超千亿美元大关,平均净利润更是高达310亿美元。而今年跻身榜单门槛、排在第500位的企业,其年销售收入为322亿美元——也就是说,一家美国高科技巨头所创造的利润,几乎足以再造出一家全新的《财富》世界500强公司。
用我们的话语体系来总结,美国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作为链主的头部科技公司。但是,美国的优势显然不是依靠脱钩或者去中国化带来的。在全球科技产业链的版图中,中国公司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枢纽。
两年前,在美国硅谷的一个会议上,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着屏幕上的中国地图说:“失去这个市场,我们没有Plan B。”英伟达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营收达到41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12.5%,成为其全球布局的关键一环。为巩固这一阵地,黄仁勋在今年7月专程访华,出席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宣布对华销售H20芯片的许可获批。这不仅是为推销产品,更是为了维护其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
苹果公司的200家核心供应商中,超过80%的公司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覆盖了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全链条。外部分析认为即便是印度、墨西哥的“替代产线”,仍然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的技术与零部件支撑。这种科技巨头与中国产业链的共生关系,是静水流深的现实。
进一步从现实眺望未来,人工智能占据了我们的全部视野。就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的前一周,我在新加坡参加《财富》人工智能头脑风暴大会。听完一整天的发言,有一个想法挥之不去: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填平”修昔底德陷阱?从技术供给侧来观察:美国为技术优势竖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拥抱开源生态,而美国则继续背靠大厂的闭源树立壁垒——这两种路径看似对立,其实可以互补并存。
如果从人工智能的应用侧来看:中国在规模化发展垂直场景,例如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美国则依托公有云生态激活了长尾用户的创造力——前者深入应用场景,后者拓开应用广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市场正态分布”。
虽然从芯片到算力,中美竞争是主线,但是这种结构性互补,还需不需要如当年雅典和斯巴达那样“一战”生死?会不会到头来变成“一帐”共谋?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过一段名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今天再读这句话,感觉它深刻揭示了人类命运的相关性。而对我们自己来说,只需要记住一个事实:越开放融入的一方,越难以被淘汰。
■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营收达到41.7万亿美元,创历史峰值,占到全球名义GDP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这500家大公司的利润总额连续第三年增长,逼近3万亿美元大关,刷新历史第二高位。这份榜单的最大意义,正是在每年喧嚣的盛夏,当社交媒体的碎片信息如蝉鸣不绝之际,让我们能够透过最重要的数字,看清两点:行业的脉动与国家间愈加紧密的经济纽带。
过去一年,镁光灯照耀下的群体毫无疑问是全球的高科技巨擘。在34家上榜的高技术大公司中,美国企业占据了15席:它们的平均营业收入已经远超千亿美元大关,平均净利润更是高达310亿美元。而今年跻身榜单门槛、排在第500位的企业,其年销售收入为322亿美元——也就是说,一家美国高科技巨头所创造的利润,几乎足以再造出一家全新的《财富》世界500强公司。
用我们的话语体系来总结,美国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作为链主的头部科技公司。但是,美国的优势显然不是依靠脱钩或者去中国化带来的。在全球科技产业链的版图中,中国公司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枢纽。
两年前,在美国硅谷的一个会议上,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着屏幕上的中国地图说:“失去这个市场,我们没有Plan B。”英伟达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营收达到41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12.5%,成为其全球布局的关键一环。为巩固这一阵地,黄仁勋在今年7月专程访华,出席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宣布对华销售H20芯片的许可获批。这不仅是为推销产品,更是为了维护其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
苹果公司的200家核心供应商中,超过80%的公司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覆盖了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全链条。外部分析认为即便是印度、墨西哥的“替代产线”,仍然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的技术与零部件支撑。这种科技巨头与中国产业链的共生关系,是静水流深的现实。
进一步从现实眺望未来,人工智能占据了我们的全部视野。就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的前一周,我在新加坡参加《财富》人工智能头脑风暴大会。听完一整天的发言,有一个想法挥之不去: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填平”修昔底德陷阱?从技术供给侧来观察:美国为技术优势竖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拥抱开源生态,而美国则继续背靠大厂的闭源树立壁垒——这两种路径看似对立,其实可以互补并存。
如果从人工智能的应用侧来看:中国在规模化发展垂直场景,例如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美国则依托公有云生态激活了长尾用户的创造力——前者深入应用场景,后者拓开应用广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市场正态分布”。
虽然从芯片到算力,中美竞争是主线,但是这种结构性互补,还需不需要如当年雅典和斯巴达那样“一战”生死?会不会到头来变成“一帐”共谋?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过一段名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今天再读这句话,感觉它深刻揭示了人类命运的相关性。而对我们自己来说,只需要记住一个事实:越开放融入的一方,越难以被淘汰。
■
相关内容+ 更多
相关内容
+ 更多
章劢闻
■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营收达到41.7万亿美元,创历史峰值,占到全球名义GDP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这500家大公司的利润总额连续第三年增长,逼近3万亿美元大关,刷新历史第二高位。这份榜单的最大意义,正是在每年喧嚣的盛夏,当社交媒体的碎片信息如蝉鸣不绝之际,让我们能够透过最重要的数字,看清两点:行业的脉动与国家间愈加紧密的经济纽带。
过去一年,镁光灯照耀下的群体毫无疑问是全球的高科技巨擘。在34家上榜的高技术大公司中,美国企业占据了15席:它们的平均营业收入已经远超千亿美元大关,平均净利润更是高达310亿美元。而今年跻身榜单门槛、排在第500位的企业,其年销售收入为322亿美元——也就是说,一家美国高科技巨头所创造的利润,几乎足以再造出一家全新的《财富》世界500强公司。
用我们的话语体系来总结,美国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作为链主的头部科技公司。但是,美国的优势显然不是依靠脱钩或者去中国化带来的。在全球科技产业链的版图中,中国公司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枢纽。
两年前,在美国硅谷的一个会议上,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着屏幕上的中国地图说:“失去这个市场,我们没有Plan B。”英伟达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营收达到41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12.5%,成为其全球布局的关键一环。为巩固这一阵地,黄仁勋在今年7月专程访华,出席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宣布对华销售H20芯片的许可获批。这不仅是为推销产品,更是为了维护其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
苹果公司的200家核心供应商中,超过80%的公司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覆盖了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全链条。外部分析认为即便是印度、墨西哥的“替代产线”,仍然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的技术与零部件支撑。这种科技巨头与中国产业链的共生关系,是静水流深的现实。
进一步从现实眺望未来,人工智能占据了我们的全部视野。就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的前一周,我在新加坡参加《财富》人工智能头脑风暴大会。听完一整天的发言,有一个想法挥之不去: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填平”修昔底德陷阱?从技术供给侧来观察:美国为技术优势竖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拥抱开源生态,而美国则继续背靠大厂的闭源树立壁垒——这两种路径看似对立,其实可以互补并存。
如果从人工智能的应用侧来看:中国在规模化发展垂直场景,例如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美国则依托公有云生态激活了长尾用户的创造力——前者深入应用场景,后者拓开应用广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市场正态分布”。
虽然从芯片到算力,中美竞争是主线,但是这种结构性互补,还需不需要如当年雅典和斯巴达那样“一战”生死?会不会到头来变成“一帐”共谋?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过一段名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今天再读这句话,感觉它深刻揭示了人类命运的相关性。而对我们自己来说,只需要记住一个事实:越开放融入的一方,越难以被淘汰。
■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营收达到41.7万亿美元,创历史峰值,占到全球名义GDP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这500家大公司的利润总额连续第三年增长,逼近3万亿美元大关,刷新历史第二高位。这份榜单的最大意义,正是在每年喧嚣的盛夏,当社交媒体的碎片信息如蝉鸣不绝之际,让我们能够透过最重要的数字,看清两点:行业的脉动与国家间愈加紧密的经济纽带。
过去一年,镁光灯照耀下的群体毫无疑问是全球的高科技巨擘。在34家上榜的高技术大公司中,美国企业占据了15席:它们的平均营业收入已经远超千亿美元大关,平均净利润更是高达310亿美元。而今年跻身榜单门槛、排在第500位的企业,其年销售收入为322亿美元——也就是说,一家美国高科技巨头所创造的利润,几乎足以再造出一家全新的《财富》世界500强公司。
用我们的话语体系来总结,美国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作为链主的头部科技公司。但是,美国的优势显然不是依靠脱钩或者去中国化带来的。在全球科技产业链的版图中,中国公司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枢纽。
两年前,在美国硅谷的一个会议上,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着屏幕上的中国地图说:“失去这个市场,我们没有Plan B。”英伟达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营收达到41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12.5%,成为其全球布局的关键一环。为巩固这一阵地,黄仁勋在今年7月专程访华,出席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宣布对华销售H20芯片的许可获批。这不仅是为推销产品,更是为了维护其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
苹果公司的200家核心供应商中,超过80%的公司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覆盖了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全链条。外部分析认为即便是印度、墨西哥的“替代产线”,仍然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的技术与零部件支撑。这种科技巨头与中国产业链的共生关系,是静水流深的现实。
进一步从现实眺望未来,人工智能占据了我们的全部视野。就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的前一周,我在新加坡参加《财富》人工智能头脑风暴大会。听完一整天的发言,有一个想法挥之不去: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填平”修昔底德陷阱?从技术供给侧来观察:美国为技术优势竖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拥抱开源生态,而美国则继续背靠大厂的闭源树立壁垒——这两种路径看似对立,其实可以互补并存。
如果从人工智能的应用侧来看:中国在规模化发展垂直场景,例如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美国则依托公有云生态激活了长尾用户的创造力——前者深入应用场景,后者拓开应用广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市场正态分布”。
虽然从芯片到算力,中美竞争是主线,但是这种结构性互补,还需不需要如当年雅典和斯巴达那样“一战”生死?会不会到头来变成“一帐”共谋?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过一段名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今天再读这句话,感觉它深刻揭示了人类命运的相关性。而对我们自己来说,只需要记住一个事实:越开放融入的一方,越难以被淘汰。
■
相关内容+ 更多
相关内容
+ 更多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特别报道+ 更多
特别报道
+ 更多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