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6-23 14:51
时政

世界秩序不断变化,或导致核武俱乐部扩大

乌克兰和伊朗的战争,加上对美国可靠性的疑虑与日俱增,正让许多国家思考,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是否是生存的关键。
每周时事分析:中国周边会否将被核武所包围?
Yaroslav Trofimov



在核武器问题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有两个优先目标。一个是确保新独立的乌克兰将庞大的武库移交给俄罗斯。另一个是阻止朝鲜开发出自己的核武器。

第一个目标取得了成功。但如今,许多人认为乌克兰放弃核武是一个战略失误,使其面对俄罗斯入侵处于弱势地位,俄罗斯的入侵引发了欧洲几代人以来最血腥的战争。第二个目标则以失败告终:平壤方面巧妙地利用了美国不愿动用武力的心态,成为了一个能够挑战全球安全的拥核国家。

如今,随着以色列声称伊朗可能取得类似核突破,并发动军事打击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这些案例正在全球范围内被各方仔细研究。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是面临生存威胁的国家需要核武器才能自保?还是追求这些武器太过危险,反而会促使对手先发制人?

过去,试图获得核武器的大多是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拉克等“流氓国家”。如今,韩国、日本、波兰、德国和土耳其等美国的盟友正在认真考虑这一选项,这些国家担心自己无法再依赖华盛顿的保护。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质疑北约(NATO)价值、一度切断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以及考虑从韩国撤出美军,这些情况都加剧了这种生存恐惧。

与此同时,朝鲜摆脱了孤立状态,与俄罗斯结成正式军事同盟,派兵到欧洲土地上作战,并向乌克兰城市试射弹道导弹。朝鲜之所以能这么做而不受惩罚,是因为与伊朗的神权政体不同,平壤的极权政权拥有不断壮大的核武库,并且不惧怕军事威胁。

“现在很多国家会认为,核武器意味着主权保障,”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担任乌克兰问题特使的前美国驻北约大使库尔特·沃尔克(Kurt Volker)说。“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行为,20年后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有许多拥核国家,而我也不指望我们会做出改变。”

一个残酷的新世界

核武器技术已有大约80年历史,对于任何决心开发核武的工业化国家,这一技术并非遥不可及。然而,核俱乐部的国家数量一直不多。1968年《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承认的五个拥核国家— —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 —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另外四个拥核国家则未加入该条约。印度和巴基斯坦于1998年进行了核武器试验;朝鲜在2006年试爆了第一颗核弹。以色列的核项目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法国的援助,据信拥有至少90枚核弹头,但以色列官方奉行核模糊政策。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鼓励盟友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而不是建立自己的核武库。尽管特朗普政府引发了种种担忧,但美国官员坚称,对盟友的安全承诺依然坚如磐石。“我们哪儿也不去,” 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本月在布鲁塞尔的一次会议上说。“美国无法独自应对这个非常危险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盟友。但我们需要有能力、同样强大的盟友,并且在战斗爆发时能够参战。”

然而,在相互交织的冲突不断扩大的残酷全球环境下,这些承诺听起来不那么令人信服。“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熟知的长达80年的国际秩序已经瓦解。那个国际秩序创造了一个有一定可预测性的环境,包括针对多种武器的不扩散条约,”捷克外交部长扬·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说。“显然,我们现在看到了关于核武器的讨论——这要归咎于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因为他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他正在挑战边界,因此,其他国家理所当然地会问:我们现在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边界?”

就法国而言,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总统在20世纪60年代决定发展完全独立的核能力,而不是依赖美国的承诺,如今看来这非常明智。法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Sébastien Lecornu)指出,当时的那个决定违背了美国的意愿。他表示:“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安全委托给他人。”

然而,勒科尔尼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也表明,核武器不能替代常规军事力量。“核威慑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尽管俄罗斯是一个核大国,但它在乌克兰的常规军事行动中并未能取得成功,三年过去了,曾经强大的俄罗斯军队陷入僵局,尚未征服乌克兰四个州,” 他说。“联想到朝鲜问题,这必然会引起我们韩国和日本朋友的深思。”

乌克兰的选择

乌克兰脆弱局势与朝鲜的安然无恙所形成的对比,在全球各国政府的考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获得独立,俄罗斯迅速从乌克兰领土上撤走了战术核武器。但基辅方面保留了对约1,800枚战略核弹头的唯一实体保管权,这是世界第三大核武库,此外还保留了一支战略轰炸机队和多枚洲际导弹。乌克兰不具备独立发射这些武器的能力,但知情官员表示,该国曾是苏联大部分军工产业的所在地,拥有足够的技术专长,如果愿意,可以对弹头进行重新布线并获得完全控制权。

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史蒂文·皮弗(Steven Pifer)说:“任何人都不会对美国想销毁那些武器感到意外,因为这些武器的设计、制造和部署是为了将美国城市夷为平地。”面对经济崩溃和美国的强大压力,乌克兰同意根据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Budapest Memorandum)将核武库移交给俄罗斯。作为交换,美国、俄罗斯和英国提供了“安全保证”,承诺尊重乌克兰的独立和现有边界,但这些承诺最终被证明毫无价值。

皮弗指出,如果乌克兰当年拒绝移交核武库,面临的地缘政治轨迹将截然不同:“如果乌克兰当时试图保留核武器,它不会像朝鲜那样被孤立。但乌克兰将无法与北约(NATO)和欧盟建立关系,而且乌克兰可能会发现,如果与俄罗斯的关系真的到了危机时刻,乌克兰将得不到西方的支持。”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在2023年接受爱尔兰电视采访时表示,他对施压乌克兰放弃核武器感到不安,暗示如果乌克兰拥有核武器,俄罗斯就不会入侵。

立陶宛国防部长多维莱·沙卡利埃内(Dovil akalien)对此表示赞同。她说,西方在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违反了《布达佩斯备忘录》)后不愿帮助乌克兰,这表明基辅当初不应该放弃核武库。

“这向其他国家发出的信息是:如果你拥有武器,就不要放弃它们;如果你有能力生产武器,就去生产。各种各样的武器都要生产,”她说。“正如你所看到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总是不会受到猛烈攻击……说让我们裁军,让我们做和平的使者——那相当于自杀。现在我们明白了。”

如今乌克兰五分之一的领土已被俄罗斯占领,而且还面临着普京(Putin)提出的实质上放弃对剩余领土主权的要求,许多乌克兰人认为,乌克兰在20世纪90年代犯了个错误。他们指出,在最初实施制裁后,美国最终默许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如果乌克兰当初坚持保留核武器的话,本可以走上同样的道路。

一些乌克兰官员甚至暗示,寻求核武器的大门可能会重新打开。乌克兰前军队总司令、现任驻英国大使瓦列里·扎卢日内(Valeriy Zaluzhniy)今年3月份的一番言论引发关注,这位退役将军说,乌克兰已成为欧洲安全的屏障,尽管“目前乌克兰并未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乌克兰政府表示,该国致力于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朝鲜主要以生产钚为基础秘密推行核武器计划,而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国的伊朗则发展了表面上是民用的、以浓缩铀为基础的核能计划。以色列和美国称,这是其核武器野心的幌子,该项目已经使伊朗损失了大约1万亿美元,其中包括直接支出和制裁的影响。然而,事实证明,在阻止以色列目前的猛烈攻击方面,该计划不仅毫无用处,甚至更糟。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高级研究员卡里姆·萨贾德普尔(Karim Sadjadpour)说:“核计划非但没有成为一项战略资产,反而被证明是该政权的一项巨大战略负债。但是,当这场战争尘埃落定时,有一种危险是,伊朗下一届领导层得出的结论可能不是追求核武器是错误的;他们可能会认为,错误在于没有更迅速地追求核武器。”

伊朗的邻国也在观望。在土耳其,电视评论员和一些民族主义政客已经呼吁发展核武器以威慑以色列。法国前驻美国和联合国(U.N.)大使热拉尔·阿罗(Gérard Araud)说:“鉴于伊朗的衰弱,中东的未来将是以色列和土耳其之间的竞争。”“身处这样一个有一个拥核国家如此大规模使用武力的地区,如果我是一名土耳其战略家,我会考虑拥核以面对咄咄逼人的以色列。”

不扩散的终结?

对土耳其和其他潜在的拥核国家来说,任何获取核武器的企图都将招致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大多数现有核大国都反对自身优势受到任何侵蚀,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历来都用制裁来惩罚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行为。但这种国际共识正在减弱。鉴于俄罗斯与朝鲜和伊朗的密切关系,包括转让可能具有核应用的技术,其对不扩散的承诺尤其受到质疑。

乌克兰前外长帕夫洛·克里姆金(Pavlo Klimkin)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没有消亡,但现在正处于危机模式。”他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名年轻外交官参与了核裁军谈判。“当很多国家觉得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不安全时,该条约就不可持续。如果他们觉得不安全,他们就会想别的办法。”

核专家表示,一个工业化国家获得核能力可能需要两到五年时间,前提是它不被攻击所阻止,以色列曾在2007年和1981年分别终结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核计划。在对待其南部邻国时,朝鲜可能也有类似意图。设在檀香山、隶属于五角大楼(Pentagon)的智库井上建亚太安全研究中心(Daniel K. Inouye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的教授Lami Kim说:“伊朗正在发生的事情正让韩国人对拥核三思。朝鲜将有强烈的动机来阻止这一点,特别是因为韩国拥有常规军事优势。”

拥有核能力代价不菲。获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如导弹)将耗资至少数十亿美元,如果受到国际制裁,成本可能要高得多。

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主席布莱恩·马斯特(Brian Mast)说:“人人都想拥有挑战实力超过自身的对手的能力,而成为核大国就能做到这一点。”然而,过去许多考虑过拥核的国家“都退缩了,说我们根本负担不起,因为尽管我们有这个愿望,但我们必须把所有其他事情都放在一边。”

美国和其他现有核大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如下理由反对核扩散:一个拥有数十个核武国家的地球本质上会更加不稳定,甚至会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马斯特指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后,当印度和巴基斯坦于5月发生冲突时,“世界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因为这是两个直接相邻的核大国在直接冲突,若非如此,这种紧张状态原本不会出现。”

然而,一些人认为,冲突之所以迅速结束,没有演变成全面战争,正是因为双方都能实施核威慑。这对韩国来说是一个启示,韩国认为其战略地位正因朝鲜军事力量的增长而日益受到威胁。

朝鲜导弹射程的扩大和其核武库威力的增强,意味着该国现在有能力威胁到美国本土,这可能会阻止美国未来为保护韩国而采取的军事行动。这让韩国面临着与促使法国拥核时同样的困境。当年,戴高乐曾问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美国是否会冒着纽约市被摧毁的风险来保护巴黎,但未能得到明确的答复。

目前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韩国人认为美国的安全承诺不足,约四分之三的人希望国家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柏林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ecurity Affairs)的朝鲜问题专家埃里克·巴尔巴赫(Eric Ballbach)说,支持拥核现在“是主流中的主流”,他指出,对拥核选项的支持已经超出了其传统的保守派基础,扩展到了由新当选总统李在明(Lee Jae-myung)领导的部分中左翼阵营。

韩国釜山国立大学(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教授罗伯特·E·凯利(Robert E. Kelly)说:“特朗普肯定不会为盟友冒核风险,这一点显而易见,令人不安。”他撰写了数篇论文,主张首尔方面应发展独立的核威慑力量。

凯利说:“没人相信韩国会无缘无故地发射核武器,也没人认为如果波兰制造了核武器,他们会把它扔到莫斯科。这些都是民主国家,如果他们制造核武器,那也没关系。只有美国人的傲慢才会让我们相信,我们是唯一有足够责任感来管理这些武器的国家。”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每周时事分析:中国周边会否将被核武所包围?
2025-06-23 14:51
时政

世界秩序不断变化,或导致核武俱乐部扩大

乌克兰和伊朗的战争,加上对美国可靠性的疑虑与日俱增,正让许多国家思考,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是否是生存的关键。
Yaroslav Trofimov



在核武器问题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有两个优先目标。一个是确保新独立的乌克兰将庞大的武库移交给俄罗斯。另一个是阻止朝鲜开发出自己的核武器。

第一个目标取得了成功。但如今,许多人认为乌克兰放弃核武是一个战略失误,使其面对俄罗斯入侵处于弱势地位,俄罗斯的入侵引发了欧洲几代人以来最血腥的战争。第二个目标则以失败告终:平壤方面巧妙地利用了美国不愿动用武力的心态,成为了一个能够挑战全球安全的拥核国家。

如今,随着以色列声称伊朗可能取得类似核突破,并发动军事打击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这些案例正在全球范围内被各方仔细研究。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是面临生存威胁的国家需要核武器才能自保?还是追求这些武器太过危险,反而会促使对手先发制人?

过去,试图获得核武器的大多是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拉克等“流氓国家”。如今,韩国、日本、波兰、德国和土耳其等美国的盟友正在认真考虑这一选项,这些国家担心自己无法再依赖华盛顿的保护。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质疑北约(NATO)价值、一度切断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以及考虑从韩国撤出美军,这些情况都加剧了这种生存恐惧。

与此同时,朝鲜摆脱了孤立状态,与俄罗斯结成正式军事同盟,派兵到欧洲土地上作战,并向乌克兰城市试射弹道导弹。朝鲜之所以能这么做而不受惩罚,是因为与伊朗的神权政体不同,平壤的极权政权拥有不断壮大的核武库,并且不惧怕军事威胁。

“现在很多国家会认为,核武器意味着主权保障,”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担任乌克兰问题特使的前美国驻北约大使库尔特·沃尔克(Kurt Volker)说。“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行为,20年后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有许多拥核国家,而我也不指望我们会做出改变。”

一个残酷的新世界

核武器技术已有大约80年历史,对于任何决心开发核武的工业化国家,这一技术并非遥不可及。然而,核俱乐部的国家数量一直不多。1968年《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承认的五个拥核国家— —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 —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另外四个拥核国家则未加入该条约。印度和巴基斯坦于1998年进行了核武器试验;朝鲜在2006年试爆了第一颗核弹。以色列的核项目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法国的援助,据信拥有至少90枚核弹头,但以色列官方奉行核模糊政策。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鼓励盟友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而不是建立自己的核武库。尽管特朗普政府引发了种种担忧,但美国官员坚称,对盟友的安全承诺依然坚如磐石。“我们哪儿也不去,” 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本月在布鲁塞尔的一次会议上说。“美国无法独自应对这个非常危险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盟友。但我们需要有能力、同样强大的盟友,并且在战斗爆发时能够参战。”

然而,在相互交织的冲突不断扩大的残酷全球环境下,这些承诺听起来不那么令人信服。“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熟知的长达80年的国际秩序已经瓦解。那个国际秩序创造了一个有一定可预测性的环境,包括针对多种武器的不扩散条约,”捷克外交部长扬·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说。“显然,我们现在看到了关于核武器的讨论——这要归咎于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因为他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他正在挑战边界,因此,其他国家理所当然地会问:我们现在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边界?”

就法国而言,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总统在20世纪60年代决定发展完全独立的核能力,而不是依赖美国的承诺,如今看来这非常明智。法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Sébastien Lecornu)指出,当时的那个决定违背了美国的意愿。他表示:“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安全委托给他人。”

然而,勒科尔尼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也表明,核武器不能替代常规军事力量。“核威慑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尽管俄罗斯是一个核大国,但它在乌克兰的常规军事行动中并未能取得成功,三年过去了,曾经强大的俄罗斯军队陷入僵局,尚未征服乌克兰四个州,” 他说。“联想到朝鲜问题,这必然会引起我们韩国和日本朋友的深思。”

乌克兰的选择

乌克兰脆弱局势与朝鲜的安然无恙所形成的对比,在全球各国政府的考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获得独立,俄罗斯迅速从乌克兰领土上撤走了战术核武器。但基辅方面保留了对约1,800枚战略核弹头的唯一实体保管权,这是世界第三大核武库,此外还保留了一支战略轰炸机队和多枚洲际导弹。乌克兰不具备独立发射这些武器的能力,但知情官员表示,该国曾是苏联大部分军工产业的所在地,拥有足够的技术专长,如果愿意,可以对弹头进行重新布线并获得完全控制权。

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史蒂文·皮弗(Steven Pifer)说:“任何人都不会对美国想销毁那些武器感到意外,因为这些武器的设计、制造和部署是为了将美国城市夷为平地。”面对经济崩溃和美国的强大压力,乌克兰同意根据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Budapest Memorandum)将核武库移交给俄罗斯。作为交换,美国、俄罗斯和英国提供了“安全保证”,承诺尊重乌克兰的独立和现有边界,但这些承诺最终被证明毫无价值。

皮弗指出,如果乌克兰当年拒绝移交核武库,面临的地缘政治轨迹将截然不同:“如果乌克兰当时试图保留核武器,它不会像朝鲜那样被孤立。但乌克兰将无法与北约(NATO)和欧盟建立关系,而且乌克兰可能会发现,如果与俄罗斯的关系真的到了危机时刻,乌克兰将得不到西方的支持。”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在2023年接受爱尔兰电视采访时表示,他对施压乌克兰放弃核武器感到不安,暗示如果乌克兰拥有核武器,俄罗斯就不会入侵。

立陶宛国防部长多维莱·沙卡利埃内(Dovil akalien)对此表示赞同。她说,西方在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违反了《布达佩斯备忘录》)后不愿帮助乌克兰,这表明基辅当初不应该放弃核武库。

“这向其他国家发出的信息是:如果你拥有武器,就不要放弃它们;如果你有能力生产武器,就去生产。各种各样的武器都要生产,”她说。“正如你所看到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总是不会受到猛烈攻击……说让我们裁军,让我们做和平的使者——那相当于自杀。现在我们明白了。”

如今乌克兰五分之一的领土已被俄罗斯占领,而且还面临着普京(Putin)提出的实质上放弃对剩余领土主权的要求,许多乌克兰人认为,乌克兰在20世纪90年代犯了个错误。他们指出,在最初实施制裁后,美国最终默许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如果乌克兰当初坚持保留核武器的话,本可以走上同样的道路。

一些乌克兰官员甚至暗示,寻求核武器的大门可能会重新打开。乌克兰前军队总司令、现任驻英国大使瓦列里·扎卢日内(Valeriy Zaluzhniy)今年3月份的一番言论引发关注,这位退役将军说,乌克兰已成为欧洲安全的屏障,尽管“目前乌克兰并未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乌克兰政府表示,该国致力于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朝鲜主要以生产钚为基础秘密推行核武器计划,而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国的伊朗则发展了表面上是民用的、以浓缩铀为基础的核能计划。以色列和美国称,这是其核武器野心的幌子,该项目已经使伊朗损失了大约1万亿美元,其中包括直接支出和制裁的影响。然而,事实证明,在阻止以色列目前的猛烈攻击方面,该计划不仅毫无用处,甚至更糟。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高级研究员卡里姆·萨贾德普尔(Karim Sadjadpour)说:“核计划非但没有成为一项战略资产,反而被证明是该政权的一项巨大战略负债。但是,当这场战争尘埃落定时,有一种危险是,伊朗下一届领导层得出的结论可能不是追求核武器是错误的;他们可能会认为,错误在于没有更迅速地追求核武器。”

伊朗的邻国也在观望。在土耳其,电视评论员和一些民族主义政客已经呼吁发展核武器以威慑以色列。法国前驻美国和联合国(U.N.)大使热拉尔·阿罗(Gérard Araud)说:“鉴于伊朗的衰弱,中东的未来将是以色列和土耳其之间的竞争。”“身处这样一个有一个拥核国家如此大规模使用武力的地区,如果我是一名土耳其战略家,我会考虑拥核以面对咄咄逼人的以色列。”

不扩散的终结?

对土耳其和其他潜在的拥核国家来说,任何获取核武器的企图都将招致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大多数现有核大国都反对自身优势受到任何侵蚀,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历来都用制裁来惩罚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行为。但这种国际共识正在减弱。鉴于俄罗斯与朝鲜和伊朗的密切关系,包括转让可能具有核应用的技术,其对不扩散的承诺尤其受到质疑。

乌克兰前外长帕夫洛·克里姆金(Pavlo Klimkin)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没有消亡,但现在正处于危机模式。”他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名年轻外交官参与了核裁军谈判。“当很多国家觉得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不安全时,该条约就不可持续。如果他们觉得不安全,他们就会想别的办法。”

核专家表示,一个工业化国家获得核能力可能需要两到五年时间,前提是它不被攻击所阻止,以色列曾在2007年和1981年分别终结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核计划。在对待其南部邻国时,朝鲜可能也有类似意图。设在檀香山、隶属于五角大楼(Pentagon)的智库井上建亚太安全研究中心(Daniel K. Inouye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的教授Lami Kim说:“伊朗正在发生的事情正让韩国人对拥核三思。朝鲜将有强烈的动机来阻止这一点,特别是因为韩国拥有常规军事优势。”

拥有核能力代价不菲。获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如导弹)将耗资至少数十亿美元,如果受到国际制裁,成本可能要高得多。

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主席布莱恩·马斯特(Brian Mast)说:“人人都想拥有挑战实力超过自身的对手的能力,而成为核大国就能做到这一点。”然而,过去许多考虑过拥核的国家“都退缩了,说我们根本负担不起,因为尽管我们有这个愿望,但我们必须把所有其他事情都放在一边。”

美国和其他现有核大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如下理由反对核扩散:一个拥有数十个核武国家的地球本质上会更加不稳定,甚至会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马斯特指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后,当印度和巴基斯坦于5月发生冲突时,“世界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因为这是两个直接相邻的核大国在直接冲突,若非如此,这种紧张状态原本不会出现。”

然而,一些人认为,冲突之所以迅速结束,没有演变成全面战争,正是因为双方都能实施核威慑。这对韩国来说是一个启示,韩国认为其战略地位正因朝鲜军事力量的增长而日益受到威胁。

朝鲜导弹射程的扩大和其核武库威力的增强,意味着该国现在有能力威胁到美国本土,这可能会阻止美国未来为保护韩国而采取的军事行动。这让韩国面临着与促使法国拥核时同样的困境。当年,戴高乐曾问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美国是否会冒着纽约市被摧毁的风险来保护巴黎,但未能得到明确的答复。

目前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韩国人认为美国的安全承诺不足,约四分之三的人希望国家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柏林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ecurity Affairs)的朝鲜问题专家埃里克·巴尔巴赫(Eric Ballbach)说,支持拥核现在“是主流中的主流”,他指出,对拥核选项的支持已经超出了其传统的保守派基础,扩展到了由新当选总统李在明(Lee Jae-myung)领导的部分中左翼阵营。

韩国釜山国立大学(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教授罗伯特·E·凯利(Robert E. Kelly)说:“特朗普肯定不会为盟友冒核风险,这一点显而易见,令人不安。”他撰写了数篇论文,主张首尔方面应发展独立的核威慑力量。

凯利说:“没人相信韩国会无缘无故地发射核武器,也没人认为如果波兰制造了核武器,他们会把它扔到莫斯科。这些都是民主国家,如果他们制造核武器,那也没关系。只有美国人的傲慢才会让我们相信,我们是唯一有足够责任感来管理这些武器的国家。”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