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17 09:39
社会与生活

教育:中国对出国留学态度的转变表明外国学位正在失去光彩

长期以来,中国中产阶级家长视海外文凭为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那么现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留学生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哈佛大学布林肯之后,还要去美国留学么?
左曼迪,何惠峰



由于儿子的未来岌岌可危,深圳一位母亲伊娃·邓最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已经在国际学校学习了六年的12岁儿子去读公立初中。几年前,她从未考虑过这个决定。

尽管儿子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邓女士最终还是放弃了送他去英国或美国留学的计划,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顶尖大学的新兴科技相关专业。她希望,理想情况下,儿子的学习方向是人工智能。

这意味着她的儿子将不再学习英国的国家课程,而是开始准备参加国内的编程、数学和科学竞赛——这些竞赛对于中国学生进入国内顶尖高中和大学至关重要。

这位中国南方大都市人力资源总监的决定反映了中国中产阶级父母观念的广泛转变,他们过去认为海外教育是孩子的最佳选择。

家长和教育专家认为,推动这种观念转变的因素包括当今世界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经济担忧、毕业后就业机会减少以及民族主义社会氛围日益增强。

邓先生说:“不仅是我儿子,他班上的其他一些学生也在考虑转学去公立学校,因为他们的家长开始觉得,将来在家(在中国的大学)学习可能会更有优势。”

“而且家长们越来越担心国际形势的影响,感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留学费用不断飙升……毕业后甚至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拿不到
方莉,广州妈妈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上个月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约三个月后,作为更大规模移民打击行动的一部分,美国当局已吊销了至少 32 个州的国际学生签证。

特朗普政府还向哈佛大学施压,要求其向安全部门提供其国际学生的详细纪律记录,这是迫使美国精英大学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一致的更广泛举措的一部分。

除了这些风险之外,“出国留学的费用不断飙升,每年六七十万的花费很快就会耗尽一个典型中产家庭的积蓄,毕业后甚至可能无法获得面试机会” ,广州的一位母亲方莉说道。

方先生的儿子在国际学校就读,并计划申请美国大学。由于中国经济放缓,收入前景蒙上了阴影,因此,他和其他中国家长在理财方面变得更加谨慎。

她说,对于大多数中上阶层家庭来说,“大多数孩子无法赚回父母投入的数百万元,这是很常见的”。

“我们这一代人认为,跻身中产阶级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必须出国留学。但现在,年轻的留学生的处境越来越尴尬,”她说。

她解释说,他们面临的未来是,受地缘政治影响,欧美留学生的就业机会可能大幅下降,而回国后的学历竞争力和认知价值也不如以前了。

近年来,西方国家针对亚洲人的暴力和种族主义现象不断增加,也令中国父母感到担忧,这种现象在疫情期间进一步恶化,并在特朗普反移民议程等政策的背景下持续存在。

方说:“我们一直希望(我们的儿子)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开阔他的视野,但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以平衡。”

与几年前不同,当时中国雇主通常更看重海外文凭而不是国内普通大学的文凭,但现在有迹象表明,外国学位在中国就业市场上不再受欢迎。

根据中国招聘机构猎聘网最近发布的人才趋势报告,超过 70% 的中国雇主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对海外人才没有需求。

与此同时,包括广东省和北京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宣布,海归将被禁止参加2025年针对顶尖大学毕业生的中国公务员招聘计划,即“定向选拔”。

社会情绪的变化也是外国学位受欢迎程度下降的原因之一。大型家电制造商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以其对职场文化的强烈看法而闻名。最近,她宣布格力电器将避免聘用海外留学的高管,理由是担心他们可能是间谍,同时表示格力更青睐本土人才,此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董女士在上个月底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发表的言论引发了许多家长的担忧,他们认为董女士的立场可能反映出某些公司甚至当局的一种日益增长的趋势,即国际教育现在可能被视为职业发展的负担而不是资产。

此外,“与前几代人相比,中国的00后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具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对出国留学不那么痴迷,”教育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员陈志文表示。

为什么对一些中国科技工作者来说,35岁就像是职业生涯的“死刑判决”

与此同时,根据毕业生报告,中国顶尖大学的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的人数正在减少。

北京大学表示,2024年出国深造的本科生人数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下降了约21%。清华大学同期出国深造的本科生人数下降了28%。北京理工大学的出国深造人数下降了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同期的招生数量也分别下降了28.57%和17.7%。

北京智库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中国目前的留学文化仍然以学位为导向,随着留学生和海归人数的增长,人民币很容易快速贬值。

他说:“再加上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这种以学历为导向的出国留学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质疑。”

然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尽管海外学位的价值明显贬值,获得学位的热情也逐渐减弱,但近年来寻求出国留学的人数总体仍在增加。

中心主任王大全在三月底的一个教育论坛上表示,这一增长受到了工薪阶层家庭学生和选择东南亚留学的学生的支持。

知名招聘公司智联招聘在 2 月份发布的海归就业报告中称,由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高且生活成本较低,去年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回国的毕业生比例分别激增 70.5% 和近 35%。

看来国内优秀大学的优秀理工科毕业生前途无量
深圳妈妈Eva Deng

上海几位海外教育顾问表示,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许多学生也开始选择英国和英联邦司法管辖区。

一家大型国际教育辅导机构的Baron Wu表示:“香港越来越多的留学机构提供针对英国的A-Level课程,同时取消针对美国的大学先修课程(AP)。”

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23年国际教育交流开放报告》显示,2022-23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数量降至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略低于29万人。

美国领事事务局的数据显示,2023 学年发放给中国公民的美国新学生签证(F-1 签证)数量与 2019 年相比下降了约 18%。

教育研究员陈先生表示,中国学生的首选留学目的国美国的大幅下滑表明,中国赴西方留学的热情正在消退。

他说:“在美国及其盟友的遏制下,中国被迫将产业转移到‘一带一路’国家,我认为这将推动一波中国学生到这些国家留学,因为在这个转移过程中我们需要人才。”

然而,对于深圳的母亲邓女士来说,儿子最好的选择似乎是留在中国。为了让儿子考上一所中国名牌大学学习人工智能,她今年已经花了数万元人民币让儿子学习编程课程。

邓说:“看来,来自国内优秀大学的优秀理工科毕业生将拥有光明的未来,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哈佛大学布林肯之后,还要去美国留学么?
2025-05-17 09:39
社会与生活

教育:中国对出国留学态度的转变表明外国学位正在失去光彩

长期以来,中国中产阶级家长视海外文凭为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那么现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留学生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左曼迪,何惠峰



由于儿子的未来岌岌可危,深圳一位母亲伊娃·邓最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已经在国际学校学习了六年的12岁儿子去读公立初中。几年前,她从未考虑过这个决定。

尽管儿子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邓女士最终还是放弃了送他去英国或美国留学的计划,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顶尖大学的新兴科技相关专业。她希望,理想情况下,儿子的学习方向是人工智能。

这意味着她的儿子将不再学习英国的国家课程,而是开始准备参加国内的编程、数学和科学竞赛——这些竞赛对于中国学生进入国内顶尖高中和大学至关重要。

这位中国南方大都市人力资源总监的决定反映了中国中产阶级父母观念的广泛转变,他们过去认为海外教育是孩子的最佳选择。

家长和教育专家认为,推动这种观念转变的因素包括当今世界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经济担忧、毕业后就业机会减少以及民族主义社会氛围日益增强。

邓先生说:“不仅是我儿子,他班上的其他一些学生也在考虑转学去公立学校,因为他们的家长开始觉得,将来在家(在中国的大学)学习可能会更有优势。”

“而且家长们越来越担心国际形势的影响,感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留学费用不断飙升……毕业后甚至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拿不到
方莉,广州妈妈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上个月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约三个月后,作为更大规模移民打击行动的一部分,美国当局已吊销了至少 32 个州的国际学生签证。

特朗普政府还向哈佛大学施压,要求其向安全部门提供其国际学生的详细纪律记录,这是迫使美国精英大学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一致的更广泛举措的一部分。

除了这些风险之外,“出国留学的费用不断飙升,每年六七十万的花费很快就会耗尽一个典型中产家庭的积蓄,毕业后甚至可能无法获得面试机会” ,广州的一位母亲方莉说道。

方先生的儿子在国际学校就读,并计划申请美国大学。由于中国经济放缓,收入前景蒙上了阴影,因此,他和其他中国家长在理财方面变得更加谨慎。

她说,对于大多数中上阶层家庭来说,“大多数孩子无法赚回父母投入的数百万元,这是很常见的”。

“我们这一代人认为,跻身中产阶级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必须出国留学。但现在,年轻的留学生的处境越来越尴尬,”她说。

她解释说,他们面临的未来是,受地缘政治影响,欧美留学生的就业机会可能大幅下降,而回国后的学历竞争力和认知价值也不如以前了。

近年来,西方国家针对亚洲人的暴力和种族主义现象不断增加,也令中国父母感到担忧,这种现象在疫情期间进一步恶化,并在特朗普反移民议程等政策的背景下持续存在。

方说:“我们一直希望(我们的儿子)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开阔他的视野,但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以平衡。”

与几年前不同,当时中国雇主通常更看重海外文凭而不是国内普通大学的文凭,但现在有迹象表明,外国学位在中国就业市场上不再受欢迎。

根据中国招聘机构猎聘网最近发布的人才趋势报告,超过 70% 的中国雇主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对海外人才没有需求。

与此同时,包括广东省和北京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宣布,海归将被禁止参加2025年针对顶尖大学毕业生的中国公务员招聘计划,即“定向选拔”。

社会情绪的变化也是外国学位受欢迎程度下降的原因之一。大型家电制造商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以其对职场文化的强烈看法而闻名。最近,她宣布格力电器将避免聘用海外留学的高管,理由是担心他们可能是间谍,同时表示格力更青睐本土人才,此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董女士在上个月底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发表的言论引发了许多家长的担忧,他们认为董女士的立场可能反映出某些公司甚至当局的一种日益增长的趋势,即国际教育现在可能被视为职业发展的负担而不是资产。

此外,“与前几代人相比,中国的00后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具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对出国留学不那么痴迷,”教育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员陈志文表示。

为什么对一些中国科技工作者来说,35岁就像是职业生涯的“死刑判决”

与此同时,根据毕业生报告,中国顶尖大学的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的人数正在减少。

北京大学表示,2024年出国深造的本科生人数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下降了约21%。清华大学同期出国深造的本科生人数下降了28%。北京理工大学的出国深造人数下降了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同期的招生数量也分别下降了28.57%和17.7%。

北京智库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中国目前的留学文化仍然以学位为导向,随着留学生和海归人数的增长,人民币很容易快速贬值。

他说:“再加上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这种以学历为导向的出国留学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质疑。”

然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尽管海外学位的价值明显贬值,获得学位的热情也逐渐减弱,但近年来寻求出国留学的人数总体仍在增加。

中心主任王大全在三月底的一个教育论坛上表示,这一增长受到了工薪阶层家庭学生和选择东南亚留学的学生的支持。

知名招聘公司智联招聘在 2 月份发布的海归就业报告中称,由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高且生活成本较低,去年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回国的毕业生比例分别激增 70.5% 和近 35%。

看来国内优秀大学的优秀理工科毕业生前途无量
深圳妈妈Eva Deng

上海几位海外教育顾问表示,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许多学生也开始选择英国和英联邦司法管辖区。

一家大型国际教育辅导机构的Baron Wu表示:“香港越来越多的留学机构提供针对英国的A-Level课程,同时取消针对美国的大学先修课程(AP)。”

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23年国际教育交流开放报告》显示,2022-23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数量降至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略低于29万人。

美国领事事务局的数据显示,2023 学年发放给中国公民的美国新学生签证(F-1 签证)数量与 2019 年相比下降了约 18%。

教育研究员陈先生表示,中国学生的首选留学目的国美国的大幅下滑表明,中国赴西方留学的热情正在消退。

他说:“在美国及其盟友的遏制下,中国被迫将产业转移到‘一带一路’国家,我认为这将推动一波中国学生到这些国家留学,因为在这个转移过程中我们需要人才。”

然而,对于深圳的母亲邓女士来说,儿子最好的选择似乎是留在中国。为了让儿子考上一所中国名牌大学学习人工智能,她今年已经花了数万元人民币让儿子学习编程课程。

邓说:“看来,来自国内优秀大学的优秀理工科毕业生将拥有光明的未来,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