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夏天, 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演唱会,名为“Hand in Hand北京”,谷村新司作为演唱会嘉宾满怀着向往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那时候,大多数中国家庭还没有电视,也并不知晓有这样一场盛会让谷村感慨万千,他于2007年向中央电视台回忆道:“邓小平先生坐在中间观看演唱会。在我们唱了节奏欢快的歌曲之后,他第一个站起来,配合着拍手,然后在场的1万名观众全都站了起来。那一瞬间,我深切感受到,不论在哪个国家,对音乐的感受是一样的,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谷村就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开始致力于跨国界的音乐交流,收获了众多歌迷,也影响了众多乐坛巨星,张国荣的《有谁共鸣》、张学友的《遥远的她》,都是改编自谷村的作品。10月,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许多音乐人都陷入悲痛当中,天南海北的听众也不约而同分享了对他的追忆。
星之乐章
“Hand in Hand北京”演唱会结束后,王洁实(代表作《外婆的澎湖湾》)在后台叫住了谷村新司,希望能学会他唱的最后一首日语歌。两人都不会对方的语言,但音乐跨越了这堵墙,在翻译的帮助下,王洁实如愿学会了《星》(日文原名《昴》,读作“斯巴鲁”,意为最美之星),并在第二年灌录唱片,随着众多歌手的翻唱,这首歌在上世纪80年代传遍了中华大地,也是谷村后来每次到中国一定会唱的歌。这只是《星》与中国的渊源之一,谈及创作背景,谷村透露,儿时,只要他闭上眼睛,总会看到一幅风景画,荒凉的大草原尽头群山绵延,抬头望去,满天星斗。他清楚那样的风景是出生在大阪的他未曾去过的,直觉告诉他那是中国的北方。谷村一直对中国饶有兴趣,2008年,他对《日刊体育》讲述了初中一年级偶然去到中国特产展买了茉莉花茶的故事,“我也不知道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小孩为什么要去那里,中国好像总对我有种吸引力,我在想我前世是不是生活在中国。”因此,自1981年公演以来,谷村一直保持着与中国的交流。2004年,他还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每个月飞一次上海,每次停留一周。在2010年的世博会开幕式上,他又用《星》打动了年轻世代。这首歌在亚洲地区有多种版本的演绎,当在异国他乡激情放歌,即使语言不通,《星》也能让人们汇聚一堂。谷村曾坦言:“《星》改变了我的人生,这首歌带我踏上了一场宏伟的旅程。”
那是一个讴歌自由的时代,南大阪给谷村的印象是充满奇遇,那里的氛围像拉丁乐一样明快,让人能量满满。南大阪的“美国村”引领了关西的青年文化,与母亲弹奏三味线(日本传统弦乐器)、妹妹学习日本传统舞蹈带来的氛围不同,这里让谷村有了聆听西方音乐的机会。谷村经常光顾一家小唱片行,比他大十岁的店员考虑到谷村这样的高中生没什么收入来源,会偷偷放美国民谣乐队的黑胶唱片,从Peter, Paul & Mary到The Mamas & The Papas……听久了,谷村也会咬牙买一张。到了大学,谷村的创作驻地是大阪天王寺区的一家咖啡店,靠着一杯咖啡撑一天,间歇性向店内的熟客弹奏他创作的歌曲,询问大家对歌词和旋律的意见。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地方,有人邀请谷村到夜店驻唱,有人问他“怎么不让美国人听听你的歌”——那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谷村在加拿大馆演唱了自作曲后得到的反馈,推动了他踏上前往美洲大陆的旅程。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去了温哥华也去了纽约,再往南走抵达墨西哥时,身上的钱都花光了。谷村后来回忆:“一天的支出控制在1美元以内时,会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人没有那么容易死。在那种环境之下,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观看了“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贾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的现场表演,参加了墨西哥狂欢节的演出,并在洛杉矶一家餐厅的菜单上看到了钢笔字书写的“Alice”,当即为自己的乐队定下了名字。头一年只有他和堀内孝雄,第二年,矢泽透加入,Alice正式成立。矢泽回忆,“不知是因果循环还是命中注定,我们三个人组成了Alice,时而紧紧相拥时而相互厌弃,一起经历了无数苦难和喜悦,无比忘我地共赴前方。”1978年,Alice成为首次在日本武道馆举行三天公演的日本艺人团体,一时大受追捧。即使40多年过去,那场演唱会于谷村仍是记忆犹新,Alice几个大字的耀眼光芒跨越时空,令他心潮澎湃。
1981年夏天, 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演唱会,名为“Hand in Hand北京”,谷村新司作为演唱会嘉宾满怀着向往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那时候,大多数中国家庭还没有电视,也并不知晓有这样一场盛会让谷村感慨万千,他于2007年向中央电视台回忆道:“邓小平先生坐在中间观看演唱会。在我们唱了节奏欢快的歌曲之后,他第一个站起来,配合着拍手,然后在场的1万名观众全都站了起来。那一瞬间,我深切感受到,不论在哪个国家,对音乐的感受是一样的,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谷村就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开始致力于跨国界的音乐交流,收获了众多歌迷,也影响了众多乐坛巨星,张国荣的《有谁共鸣》、张学友的《遥远的她》,都是改编自谷村的作品。10月,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许多音乐人都陷入悲痛当中,天南海北的听众也不约而同分享了对他的追忆。
星之乐章
“Hand in Hand北京”演唱会结束后,王洁实(代表作《外婆的澎湖湾》)在后台叫住了谷村新司,希望能学会他唱的最后一首日语歌。两人都不会对方的语言,但音乐跨越了这堵墙,在翻译的帮助下,王洁实如愿学会了《星》(日文原名《昴》,读作“斯巴鲁”,意为最美之星),并在第二年灌录唱片,随着众多歌手的翻唱,这首歌在上世纪80年代传遍了中华大地,也是谷村后来每次到中国一定会唱的歌。这只是《星》与中国的渊源之一,谈及创作背景,谷村透露,儿时,只要他闭上眼睛,总会看到一幅风景画,荒凉的大草原尽头群山绵延,抬头望去,满天星斗。他清楚那样的风景是出生在大阪的他未曾去过的,直觉告诉他那是中国的北方。谷村一直对中国饶有兴趣,2008年,他对《日刊体育》讲述了初中一年级偶然去到中国特产展买了茉莉花茶的故事,“我也不知道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小孩为什么要去那里,中国好像总对我有种吸引力,我在想我前世是不是生活在中国。”因此,自1981年公演以来,谷村一直保持着与中国的交流。2004年,他还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每个月飞一次上海,每次停留一周。在2010年的世博会开幕式上,他又用《星》打动了年轻世代。这首歌在亚洲地区有多种版本的演绎,当在异国他乡激情放歌,即使语言不通,《星》也能让人们汇聚一堂。谷村曾坦言:“《星》改变了我的人生,这首歌带我踏上了一场宏伟的旅程。”
那是一个讴歌自由的时代,南大阪给谷村的印象是充满奇遇,那里的氛围像拉丁乐一样明快,让人能量满满。南大阪的“美国村”引领了关西的青年文化,与母亲弹奏三味线(日本传统弦乐器)、妹妹学习日本传统舞蹈带来的氛围不同,这里让谷村有了聆听西方音乐的机会。谷村经常光顾一家小唱片行,比他大十岁的店员考虑到谷村这样的高中生没什么收入来源,会偷偷放美国民谣乐队的黑胶唱片,从Peter, Paul & Mary到The Mamas & The Papas……听久了,谷村也会咬牙买一张。到了大学,谷村的创作驻地是大阪天王寺区的一家咖啡店,靠着一杯咖啡撑一天,间歇性向店内的熟客弹奏他创作的歌曲,询问大家对歌词和旋律的意见。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地方,有人邀请谷村到夜店驻唱,有人问他“怎么不让美国人听听你的歌”——那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谷村在加拿大馆演唱了自作曲后得到的反馈,推动了他踏上前往美洲大陆的旅程。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去了温哥华也去了纽约,再往南走抵达墨西哥时,身上的钱都花光了。谷村后来回忆:“一天的支出控制在1美元以内时,会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人没有那么容易死。在那种环境之下,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观看了“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贾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的现场表演,参加了墨西哥狂欢节的演出,并在洛杉矶一家餐厅的菜单上看到了钢笔字书写的“Alice”,当即为自己的乐队定下了名字。头一年只有他和堀内孝雄,第二年,矢泽透加入,Alice正式成立。矢泽回忆,“不知是因果循环还是命中注定,我们三个人组成了Alice,时而紧紧相拥时而相互厌弃,一起经历了无数苦难和喜悦,无比忘我地共赴前方。”1978年,Alice成为首次在日本武道馆举行三天公演的日本艺人团体,一时大受追捧。即使40多年过去,那场演唱会于谷村仍是记忆犹新,Alice几个大字的耀眼光芒跨越时空,令他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