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7-27 21:09
时政

每周时事分析:此次中国外长的任免带有过渡性质

曹辛:此次中国外长换人是过渡性的临时安排。未来的新外长未必从外交部系统产生,而很可能是由从事政治工作的官员接任。
秦刚久未露面后被免职,王毅再任中国外长
曹辛

■本周,中国外交有两件事举世瞩目:一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免去多日未有露面的中国外长秦刚的外长职务,由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王毅兼任;二是7月27日是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70周年的日子,近来引人注目的朝鲜将隆重举办纪念活动,而中国派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率代表团出席,俄罗斯也派出了专门代表团,朝鲜又在利用这个机会大搞国际公关外交,中国牵涉其中。

就中国外长换人而言,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是过渡性的临时安排;而谈到后者,一方面中国在对朝关系方面已经有所克制,同时,其指导思想里的潜意识也还是有所显示。

一切都是过渡性安排

关于中国外交部负责官员的任免,笔者认为目前这一切应该是过渡性的安排,因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秦刚仍然是国务委员,在秦刚问题上,有过渡一下、不显突兀的色彩和考虑。

根据中国新华社的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7月25日决定:经表决,会议决定免去秦刚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王毅为外交部部长。

然而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会议表决结果中“决定免去秦刚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提法:并没有免去秦刚现在仍然担任的“国务委员”职务;同时说秦刚的外长职务是“兼任”的,这在法律上意味着秦刚目前仍然是国务院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从根本原因上说,应该是秦刚事件还在处理中,同时全国人大现在这样的宣布方式,也有利于未来正式宣布处理决定时,能有一个过渡而不显突兀的效果。

还有,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从法理上讲是有权免除国务委员这一职务的。2018年2月24日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就曾经一并免除过当时国务院秘书长杨晶的国务委员和国务院秘书长的两项职务。但此次对秦刚并没有这样处理,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需要等待最终对秦刚的结论,以及对秦刚的处理需要有个过渡,所以仍然保留了秦刚国务委员的职务。

至于王毅,其年龄已近70,而且已经担任两届外长,尤其是目前已经担任中共中央外办主任,鉴于这些原因,他重新任外长不可能是正式的长期安排,而很可能是过渡和看守性质的。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免除秦刚外长职务的次日,在中国外交部网站中“外交部长”一栏里,点击后只看到“信息更新中”的字样,没有新外长王毅的信息,当然也没有了几天前还有的秦刚简历及其外事活动的介绍文字和图片,但王毅的信息资料在外交部网站当然是有的。这一般往往是网站在删除相关资料、重新编辑和发布,这当然需要一些时间。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秦刚被免职后,未来哪种官员会稳定而不是过渡性地主掌中国外交部?

众所周知的是,秦刚当上中国外长和国务委员的时间很短,现在即被免职,而他本人自大学毕业起就一直在外交部系统工作,这难免让人对这一系统出身的干部产生想法,同时,中国外交部部长这一岗位自钱其琛以来,就一直是外交部系统出身的人掌控的。而外交本质上是政治工作,需要从事政治工作的人把握方向、职业外交官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如周恩来、陈毅执掌中国外交部时代那样,这才是最优搭配。因此,未来新外长未必一定是从外交部系统产生,而很可能是由从事政治工作的官员接任。

朝鲜又大搞国际公关外交

与此同时,朝鲜又在利用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70周年的日子,展开国际公关外交活动,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鸿忠率代表团赴朝鲜参加这一活动,俄罗斯也派国防部长绍伊古率团出席。总体来看,中国的行为是恰当的,但它也引发了国际影响。

7月25日,韩国外交部就中俄政府代表团将应邀访朝出席朝鲜“战胜节”(韩战《停战协定》签署纪念日)70周年纪念活动一事表示,期待中朝、朝俄关系朝着有利于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

韩国外交部官员还表示:政府密切关注包括中朝交流在内的韩半岛局势相关事宜。在被问及政府是否期待中方借此机会为遏制朝鲜挑衅及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时,该官员表示,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就中方是否通过外交渠道告知访朝消息的问题,该官员只表示,韩中两国保持着必要沟通。

韩国对中国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纪念日派团出访朝鲜一事,显然非常敏感,不过还算是有克制的,因为当年中韩两国是敌对国。

中国的行动也是有克制的。笔者本月中旬就此曾发文预测:就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70周年朝鲜举办的活动来说,中方最多会派礼仪性的高层官员出席纪念活动,派出政治局常委级别官员前往的可能性不大。现在事实仍然如此。

中国曾在停战协定签署60周年之际,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赴朝参加朝方的纪念活动,从出访规格来说,现在仍然没有突破这一规格,都是派副国级官员出访;而且中国全国人大属于民意代表机关,和国家层面也有所不同。中国主要试图表达的,是当前中美博弈背景下中方对历史的立场,根本原因是当前中美关系的背景。

这里的一切根源都在朝鲜方面,试图借中俄给自己壮胆,大搞国际公关和外交。■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秦刚久未露面后被免职,王毅再任中国外长
2023-07-27 21:09
时政

每周时事分析:此次中国外长的任免带有过渡性质

曹辛:此次中国外长换人是过渡性的临时安排。未来的新外长未必从外交部系统产生,而很可能是由从事政治工作的官员接任。
曹辛

■本周,中国外交有两件事举世瞩目:一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免去多日未有露面的中国外长秦刚的外长职务,由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王毅兼任;二是7月27日是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70周年的日子,近来引人注目的朝鲜将隆重举办纪念活动,而中国派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率代表团出席,俄罗斯也派出了专门代表团,朝鲜又在利用这个机会大搞国际公关外交,中国牵涉其中。

就中国外长换人而言,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是过渡性的临时安排;而谈到后者,一方面中国在对朝关系方面已经有所克制,同时,其指导思想里的潜意识也还是有所显示。

一切都是过渡性安排

关于中国外交部负责官员的任免,笔者认为目前这一切应该是过渡性的安排,因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秦刚仍然是国务委员,在秦刚问题上,有过渡一下、不显突兀的色彩和考虑。

根据中国新华社的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7月25日决定:经表决,会议决定免去秦刚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王毅为外交部部长。

然而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会议表决结果中“决定免去秦刚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提法:并没有免去秦刚现在仍然担任的“国务委员”职务;同时说秦刚的外长职务是“兼任”的,这在法律上意味着秦刚目前仍然是国务院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从根本原因上说,应该是秦刚事件还在处理中,同时全国人大现在这样的宣布方式,也有利于未来正式宣布处理决定时,能有一个过渡而不显突兀的效果。

还有,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从法理上讲是有权免除国务委员这一职务的。2018年2月24日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就曾经一并免除过当时国务院秘书长杨晶的国务委员和国务院秘书长的两项职务。但此次对秦刚并没有这样处理,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需要等待最终对秦刚的结论,以及对秦刚的处理需要有个过渡,所以仍然保留了秦刚国务委员的职务。

至于王毅,其年龄已近70,而且已经担任两届外长,尤其是目前已经担任中共中央外办主任,鉴于这些原因,他重新任外长不可能是正式的长期安排,而很可能是过渡和看守性质的。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免除秦刚外长职务的次日,在中国外交部网站中“外交部长”一栏里,点击后只看到“信息更新中”的字样,没有新外长王毅的信息,当然也没有了几天前还有的秦刚简历及其外事活动的介绍文字和图片,但王毅的信息资料在外交部网站当然是有的。这一般往往是网站在删除相关资料、重新编辑和发布,这当然需要一些时间。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秦刚被免职后,未来哪种官员会稳定而不是过渡性地主掌中国外交部?

众所周知的是,秦刚当上中国外长和国务委员的时间很短,现在即被免职,而他本人自大学毕业起就一直在外交部系统工作,这难免让人对这一系统出身的干部产生想法,同时,中国外交部部长这一岗位自钱其琛以来,就一直是外交部系统出身的人掌控的。而外交本质上是政治工作,需要从事政治工作的人把握方向、职业外交官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如周恩来、陈毅执掌中国外交部时代那样,这才是最优搭配。因此,未来新外长未必一定是从外交部系统产生,而很可能是由从事政治工作的官员接任。

朝鲜又大搞国际公关外交

与此同时,朝鲜又在利用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70周年的日子,展开国际公关外交活动,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鸿忠率代表团赴朝鲜参加这一活动,俄罗斯也派国防部长绍伊古率团出席。总体来看,中国的行为是恰当的,但它也引发了国际影响。

7月25日,韩国外交部就中俄政府代表团将应邀访朝出席朝鲜“战胜节”(韩战《停战协定》签署纪念日)70周年纪念活动一事表示,期待中朝、朝俄关系朝着有利于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

韩国外交部官员还表示:政府密切关注包括中朝交流在内的韩半岛局势相关事宜。在被问及政府是否期待中方借此机会为遏制朝鲜挑衅及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时,该官员表示,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就中方是否通过外交渠道告知访朝消息的问题,该官员只表示,韩中两国保持着必要沟通。

韩国对中国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纪念日派团出访朝鲜一事,显然非常敏感,不过还算是有克制的,因为当年中韩两国是敌对国。

中国的行动也是有克制的。笔者本月中旬就此曾发文预测:就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70周年朝鲜举办的活动来说,中方最多会派礼仪性的高层官员出席纪念活动,派出政治局常委级别官员前往的可能性不大。现在事实仍然如此。

中国曾在停战协定签署60周年之际,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赴朝参加朝方的纪念活动,从出访规格来说,现在仍然没有突破这一规格,都是派副国级官员出访;而且中国全国人大属于民意代表机关,和国家层面也有所不同。中国主要试图表达的,是当前中美博弈背景下中方对历史的立场,根本原因是当前中美关系的背景。

这里的一切根源都在朝鲜方面,试图借中俄给自己壮胆,大搞国际公关和外交。■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