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 09:31
金融
9月同业存单供需两旺局面或不是昙花一现+ 查看更多
9月同业存单供需两旺局面或不是昙花一现
+ 查看更多
蔡浩:9月同业存单的发行力度突然加大,净融资规模同比环比均有巨量提升。9月存单融资激增有何特点,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后市会有何走向?
蔡浩
■9月以来,同业存单的发行力度突然加大,目前来看,净融资规模超过5000亿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同比环比均有巨量提升。9月存单融资激增有何特点,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后市会有何走向?本文将给出分析。
不成比例的“量增价升”
9月同业存单净融资额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对比7、8两月的-3000亿以上的净融资额以及去年同期的400亿规模,均有大幅增加。按理来说,这种规模的净融资应该会带来存单利率的明显提升,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截至9月28日,发行占比最大的1年期同业存单(占比46%)的发行利率较8月上行并不明显,同以下旬比较来看,国股大行存单仅上行5bp左右,城商农商的上行幅度略高,可能是受发行存单的具体银行资质影响。而从中国货币网公布的1年期存单二级市场估值来看,AAA+到AA+的收益率较8月下旬上行幅度也只有5bp左右。当然,6个月以内期限存单(占比合计45.9%)受资金因素影响较大,存单估值和发行利率月末上行幅度较大,较8月末有10-15bp左右的升幅,但相较于同业存单净融资量的增幅和9月资金利率的上行幅度来看,依然不成比例。
什么原因导致9月同业存单融资激增?
从供给端来看,首先, 9月存单净融资大增的部分原因可能源自信贷的加速投放。自8月下旬央行召开一年内第三次信贷形势分析会以来,大型商业银行响应政策,积极投放信贷,信贷增量有所增长,对资金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导致9月存单的发行需求增加。从9月下旬的票据利率来看,1M票据利率已经上升到了2.3%,这个数据表明信贷释放虽算不上强劲(中小行需求仍旧较弱),但至少是差强人意的。
其次,据笔者对9月某积极发行存单大行的调研,该行发行存单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信贷投放导致流动性吃紧,相反,该行每日都在债券和票据回购方面融出大量资金,9月积极发行存单的行为可能更多源于对后市的预期。四季度有2万亿MLF到期,央行即便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通过降准进行部分对冲,资金的净投放量也依然大概率为负,换言之,资金价格中枢有上升可能。于是,9月加大存单净融资就成为了资产负债摆布未雨绸缪之举。
此外, 9月中旬存款利率调整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存款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国股大行和多家城商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全面调降了存款挂牌利率,实质性地降低了全品种存款利率。此举对吸储能力较强的国有大行影响可能一般,但是对跟随调整的中小银行会形成揽储压力,导致后者增加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从中国货币网的信息披露来看,9月中下旬就新增了三家县级小型农商行披露同业存单发行计划。
从存单需求端来看,债券利率在8月中旬央行意外降息后处于历史低位,导致同业存单的性价比提升,9月中旬开始资金价格有了上升的势头,推动存单利率上行,对公募、资管类产品的吸引力提升。因此才会出现前文提到的存单净融资量大增,但发行利率和二级估值上行并不对等的“量增价升”局面。
后市如何研判?
后市来看,资金利率是否会持续上行,存单利率是否仍有上行空间?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信贷投放的情况和经济复苏的表现。从目前来看,虽然国有大行政策意识较强,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但部分股份行和中小行的信贷需求仍显得较为孱弱。虽然8、9月的信贷投放能够以差强人意形容,但后劲可能存在不足,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票据利率倒挂的原因(1M2.3%,1Y1.6%),短期票据利率反映的是当前的信贷情况,长期票据利率反映的却是对后市的预期。
而从经济基本面分析,8月消费回暖是意外之喜,但房地产投资依然低迷,而且2020年疫情以来表现强劲的出口贸易已经出现了颓势,经济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有世界贸易晴雨表之称的韩国出口,9月前20日出口金额同比仅录得-8.7%,创下2年以来新低,指向世界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八大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虽然在9月中旬同比由负转正,但中国出口集装箱价格指数不仅没有止住上月颓势,反而降幅较8月还有所扩大,指向9月出口或延续不佳表现。
此外,疫情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存在不对称的情况,贷款利率调降的幅度要明显高于存款端,这也导致了商业银行净息差连续创下历史新低。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降至1.94%的历史最低位,同比下降12bp,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受到的影响最大,同比分别下降17和18bp。为了减轻银行经营压力,客观上需要资金利率能维持在相对低位的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后市资金面虽然依旧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扰动,比如信贷投放波动、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加掣肘宽松货币政策等等,导致资金利率和存单利率中枢可能较7、8月份低位有所上行,不过考虑到前述的几个因素,上行空间存在但应当有限。
从同业存单发行的角度来看,鉴于MLF资金利率要远高于当前的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四季度很可能会延续净回笼态势,加之银行年尾揽储压力增加,因而对同业存单的需求或将延续。而伴随资金利率中枢可能出现的温和上升,同业存单利率也将随之温和调整,对广义资管机构的吸引力不减。因此,笔者判断同业存单供需两旺的局面很可能不会是昙花一现。
(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不成比例的“量增价升”
9月同业存单净融资额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对比7、8两月的-3000亿以上的净融资额以及去年同期的400亿规模,均有大幅增加。按理来说,这种规模的净融资应该会带来存单利率的明显提升,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截至9月28日,发行占比最大的1年期同业存单(占比46%)的发行利率较8月上行并不明显,同以下旬比较来看,国股大行存单仅上行5bp左右,城商农商的上行幅度略高,可能是受发行存单的具体银行资质影响。而从中国货币网公布的1年期存单二级市场估值来看,AAA+到AA+的收益率较8月下旬上行幅度也只有5bp左右。当然,6个月以内期限存单(占比合计45.9%)受资金因素影响较大,存单估值和发行利率月末上行幅度较大,较8月末有10-15bp左右的升幅,但相较于同业存单净融资量的增幅和9月资金利率的上行幅度来看,依然不成比例。
什么原因导致9月同业存单融资激增?
从供给端来看,首先, 9月存单净融资大增的部分原因可能源自信贷的加速投放。自8月下旬央行召开一年内第三次信贷形势分析会以来,大型商业银行响应政策,积极投放信贷,信贷增量有所增长,对资金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导致9月存单的发行需求增加。从9月下旬的票据利率来看,1M票据利率已经上升到了2.3%,这个数据表明信贷释放虽算不上强劲(中小行需求仍旧较弱),但至少是差强人意的。
其次,据笔者对9月某积极发行存单大行的调研,该行发行存单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信贷投放导致流动性吃紧,相反,该行每日都在债券和票据回购方面融出大量资金,9月积极发行存单的行为可能更多源于对后市的预期。四季度有2万亿MLF到期,央行即便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通过降准进行部分对冲,资金的净投放量也依然大概率为负,换言之,资金价格中枢有上升可能。于是,9月加大存单净融资就成为了资产负债摆布未雨绸缪之举。
此外, 9月中旬存款利率调整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存款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国股大行和多家城商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全面调降了存款挂牌利率,实质性地降低了全品种存款利率。此举对吸储能力较强的国有大行影响可能一般,但是对跟随调整的中小银行会形成揽储压力,导致后者增加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从中国货币网的信息披露来看,9月中下旬就新增了三家县级小型农商行披露同业存单发行计划。
从存单需求端来看,债券利率在8月中旬央行意外降息后处于历史低位,导致同业存单的性价比提升,9月中旬开始资金价格有了上升的势头,推动存单利率上行,对公募、资管类产品的吸引力提升。因此才会出现前文提到的存单净融资量大增,但发行利率和二级估值上行并不对等的“量增价升”局面。
后市如何研判?
后市来看,资金利率是否会持续上行,存单利率是否仍有上行空间?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信贷投放的情况和经济复苏的表现。从目前来看,虽然国有大行政策意识较强,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但部分股份行和中小行的信贷需求仍显得较为孱弱。虽然8、9月的信贷投放能够以差强人意形容,但后劲可能存在不足,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票据利率倒挂的原因(1M2.3%,1Y1.6%),短期票据利率反映的是当前的信贷情况,长期票据利率反映的却是对后市的预期。
而从经济基本面分析,8月消费回暖是意外之喜,但房地产投资依然低迷,而且2020年疫情以来表现强劲的出口贸易已经出现了颓势,经济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有世界贸易晴雨表之称的韩国出口,9月前20日出口金额同比仅录得-8.7%,创下2年以来新低,指向世界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八大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虽然在9月中旬同比由负转正,但中国出口集装箱价格指数不仅没有止住上月颓势,反而降幅较8月还有所扩大,指向9月出口或延续不佳表现。
此外,疫情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存在不对称的情况,贷款利率调降的幅度要明显高于存款端,这也导致了商业银行净息差连续创下历史新低。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降至1.94%的历史最低位,同比下降12bp,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受到的影响最大,同比分别下降17和18bp。为了减轻银行经营压力,客观上需要资金利率能维持在相对低位的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后市资金面虽然依旧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扰动,比如信贷投放波动、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加掣肘宽松货币政策等等,导致资金利率和存单利率中枢可能较7、8月份低位有所上行,不过考虑到前述的几个因素,上行空间存在但应当有限。
从同业存单发行的角度来看,鉴于MLF资金利率要远高于当前的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四季度很可能会延续净回笼态势,加之银行年尾揽储压力增加,因而对同业存单的需求或将延续。而伴随资金利率中枢可能出现的温和上升,同业存单利率也将随之温和调整,对广义资管机构的吸引力不减。因此,笔者判断同业存单供需两旺的局面很可能不会是昙花一现。
(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相关内容
OR
+
蔡浩
■9月以来,同业存单的发行力度突然加大,目前来看,净融资规模超过5000亿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同比环比均有巨量提升。9月存单融资激增有何特点,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后市会有何走向?本文将给出分析。
不成比例的“量增价升”
9月同业存单净融资额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对比7、8两月的-3000亿以上的净融资额以及去年同期的400亿规模,均有大幅增加。按理来说,这种规模的净融资应该会带来存单利率的明显提升,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截至9月28日,发行占比最大的1年期同业存单(占比46%)的发行利率较8月上行并不明显,同以下旬比较来看,国股大行存单仅上行5bp左右,城商农商的上行幅度略高,可能是受发行存单的具体银行资质影响。而从中国货币网公布的1年期存单二级市场估值来看,AAA+到AA+的收益率较8月下旬上行幅度也只有5bp左右。当然,6个月以内期限存单(占比合计45.9%)受资金因素影响较大,存单估值和发行利率月末上行幅度较大,较8月末有10-15bp左右的升幅,但相较于同业存单净融资量的增幅和9月资金利率的上行幅度来看,依然不成比例。
什么原因导致9月同业存单融资激增?
从供给端来看,首先, 9月存单净融资大增的部分原因可能源自信贷的加速投放。自8月下旬央行召开一年内第三次信贷形势分析会以来,大型商业银行响应政策,积极投放信贷,信贷增量有所增长,对资金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导致9月存单的发行需求增加。从9月下旬的票据利率来看,1M票据利率已经上升到了2.3%,这个数据表明信贷释放虽算不上强劲(中小行需求仍旧较弱),但至少是差强人意的。
其次,据笔者对9月某积极发行存单大行的调研,该行发行存单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信贷投放导致流动性吃紧,相反,该行每日都在债券和票据回购方面融出大量资金,9月积极发行存单的行为可能更多源于对后市的预期。四季度有2万亿MLF到期,央行即便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通过降准进行部分对冲,资金的净投放量也依然大概率为负,换言之,资金价格中枢有上升可能。于是,9月加大存单净融资就成为了资产负债摆布未雨绸缪之举。
此外, 9月中旬存款利率调整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存款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国股大行和多家城商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全面调降了存款挂牌利率,实质性地降低了全品种存款利率。此举对吸储能力较强的国有大行影响可能一般,但是对跟随调整的中小银行会形成揽储压力,导致后者增加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从中国货币网的信息披露来看,9月中下旬就新增了三家县级小型农商行披露同业存单发行计划。
从存单需求端来看,债券利率在8月中旬央行意外降息后处于历史低位,导致同业存单的性价比提升,9月中旬开始资金价格有了上升的势头,推动存单利率上行,对公募、资管类产品的吸引力提升。因此才会出现前文提到的存单净融资量大增,但发行利率和二级估值上行并不对等的“量增价升”局面。
后市如何研判?
后市来看,资金利率是否会持续上行,存单利率是否仍有上行空间?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信贷投放的情况和经济复苏的表现。从目前来看,虽然国有大行政策意识较强,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但部分股份行和中小行的信贷需求仍显得较为孱弱。虽然8、9月的信贷投放能够以差强人意形容,但后劲可能存在不足,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票据利率倒挂的原因(1M2.3%,1Y1.6%),短期票据利率反映的是当前的信贷情况,长期票据利率反映的却是对后市的预期。
而从经济基本面分析,8月消费回暖是意外之喜,但房地产投资依然低迷,而且2020年疫情以来表现强劲的出口贸易已经出现了颓势,经济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有世界贸易晴雨表之称的韩国出口,9月前20日出口金额同比仅录得-8.7%,创下2年以来新低,指向世界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八大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虽然在9月中旬同比由负转正,但中国出口集装箱价格指数不仅没有止住上月颓势,反而降幅较8月还有所扩大,指向9月出口或延续不佳表现。
此外,疫情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存在不对称的情况,贷款利率调降的幅度要明显高于存款端,这也导致了商业银行净息差连续创下历史新低。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降至1.94%的历史最低位,同比下降12bp,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受到的影响最大,同比分别下降17和18bp。为了减轻银行经营压力,客观上需要资金利率能维持在相对低位的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后市资金面虽然依旧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扰动,比如信贷投放波动、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加掣肘宽松货币政策等等,导致资金利率和存单利率中枢可能较7、8月份低位有所上行,不过考虑到前述的几个因素,上行空间存在但应当有限。
从同业存单发行的角度来看,鉴于MLF资金利率要远高于当前的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四季度很可能会延续净回笼态势,加之银行年尾揽储压力增加,因而对同业存单的需求或将延续。而伴随资金利率中枢可能出现的温和上升,同业存单利率也将随之温和调整,对广义资管机构的吸引力不减。因此,笔者判断同业存单供需两旺的局面很可能不会是昙花一现。
(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不成比例的“量增价升”
9月同业存单净融资额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对比7、8两月的-3000亿以上的净融资额以及去年同期的400亿规模,均有大幅增加。按理来说,这种规模的净融资应该会带来存单利率的明显提升,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截至9月28日,发行占比最大的1年期同业存单(占比46%)的发行利率较8月上行并不明显,同以下旬比较来看,国股大行存单仅上行5bp左右,城商农商的上行幅度略高,可能是受发行存单的具体银行资质影响。而从中国货币网公布的1年期存单二级市场估值来看,AAA+到AA+的收益率较8月下旬上行幅度也只有5bp左右。当然,6个月以内期限存单(占比合计45.9%)受资金因素影响较大,存单估值和发行利率月末上行幅度较大,较8月末有10-15bp左右的升幅,但相较于同业存单净融资量的增幅和9月资金利率的上行幅度来看,依然不成比例。
什么原因导致9月同业存单融资激增?
从供给端来看,首先, 9月存单净融资大增的部分原因可能源自信贷的加速投放。自8月下旬央行召开一年内第三次信贷形势分析会以来,大型商业银行响应政策,积极投放信贷,信贷增量有所增长,对资金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导致9月存单的发行需求增加。从9月下旬的票据利率来看,1M票据利率已经上升到了2.3%,这个数据表明信贷释放虽算不上强劲(中小行需求仍旧较弱),但至少是差强人意的。
其次,据笔者对9月某积极发行存单大行的调研,该行发行存单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信贷投放导致流动性吃紧,相反,该行每日都在债券和票据回购方面融出大量资金,9月积极发行存单的行为可能更多源于对后市的预期。四季度有2万亿MLF到期,央行即便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通过降准进行部分对冲,资金的净投放量也依然大概率为负,换言之,资金价格中枢有上升可能。于是,9月加大存单净融资就成为了资产负债摆布未雨绸缪之举。
此外, 9月中旬存款利率调整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存款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国股大行和多家城商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全面调降了存款挂牌利率,实质性地降低了全品种存款利率。此举对吸储能力较强的国有大行影响可能一般,但是对跟随调整的中小银行会形成揽储压力,导致后者增加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从中国货币网的信息披露来看,9月中下旬就新增了三家县级小型农商行披露同业存单发行计划。
从存单需求端来看,债券利率在8月中旬央行意外降息后处于历史低位,导致同业存单的性价比提升,9月中旬开始资金价格有了上升的势头,推动存单利率上行,对公募、资管类产品的吸引力提升。因此才会出现前文提到的存单净融资量大增,但发行利率和二级估值上行并不对等的“量增价升”局面。
后市如何研判?
后市来看,资金利率是否会持续上行,存单利率是否仍有上行空间?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信贷投放的情况和经济复苏的表现。从目前来看,虽然国有大行政策意识较强,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但部分股份行和中小行的信贷需求仍显得较为孱弱。虽然8、9月的信贷投放能够以差强人意形容,但后劲可能存在不足,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票据利率倒挂的原因(1M2.3%,1Y1.6%),短期票据利率反映的是当前的信贷情况,长期票据利率反映的却是对后市的预期。
而从经济基本面分析,8月消费回暖是意外之喜,但房地产投资依然低迷,而且2020年疫情以来表现强劲的出口贸易已经出现了颓势,经济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有世界贸易晴雨表之称的韩国出口,9月前20日出口金额同比仅录得-8.7%,创下2年以来新低,指向世界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八大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虽然在9月中旬同比由负转正,但中国出口集装箱价格指数不仅没有止住上月颓势,反而降幅较8月还有所扩大,指向9月出口或延续不佳表现。
此外,疫情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存在不对称的情况,贷款利率调降的幅度要明显高于存款端,这也导致了商业银行净息差连续创下历史新低。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降至1.94%的历史最低位,同比下降12bp,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受到的影响最大,同比分别下降17和18bp。为了减轻银行经营压力,客观上需要资金利率能维持在相对低位的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后市资金面虽然依旧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扰动,比如信贷投放波动、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加掣肘宽松货币政策等等,导致资金利率和存单利率中枢可能较7、8月份低位有所上行,不过考虑到前述的几个因素,上行空间存在但应当有限。
从同业存单发行的角度来看,鉴于MLF资金利率要远高于当前的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四季度很可能会延续净回笼态势,加之银行年尾揽储压力增加,因而对同业存单的需求或将延续。而伴随资金利率中枢可能出现的温和上升,同业存单利率也将随之温和调整,对广义资管机构的吸引力不减。因此,笔者判断同业存单供需两旺的局面很可能不会是昙花一现。
(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特别报道+ 更多
特别报道
+ 更多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