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10-13 10:30
社会与生活

健康|韩国皮肤科,挤满“特种兵医美”的中国人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飞到韩国的中国年轻人,“救”了韩国的医美业。
美容完美医疗疫后反弹 业务集中香港成双刃剑
徐晴

十一假期结束,国内又一批打工人搭上了去韩国的飞机,开启一场两天往返、2小时拿下4个项目的“特种兵医美”。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飞到韩国的中国年轻人,“救”了韩国的医美业。
 
“特种兵医美”素着脸去,肿着脸回
 
几个月前,钱萌萌开启了一场“特种兵医美”——两天往返韩国,2小时拿下4个项目,素着脸飞过去,再肿着脸飞回来。
 
那是一个周五,她和同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4个朋友组了个“医美团”,下午五六点左右,找准时机,提前溜走,几个小时后人就到了首尔。第二天,她们兵分两路,三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去了“流水线皮肤科”,钱萌萌和另一位朋友三十多岁,约了韩国的“贵妇皮肤科”,大家卡着韩国医院10:00开始营业的时间,第一批抵达。
 
韩国的医美机构大多叫“整形外科”或“皮肤科”,而“流水线”和“贵妇”,是中国客户对两种不同模式皮肤科的简称。前者顾名思义,提供标准化服务,医生大多是新手医生,价格也更低廉;后者更定制化,有专门的成熟医生进行面诊,针对性地推荐项目,价格相应地也更贵。
 
两路人接下来的经历就不同了。钱萌萌年轻一些的朋友们说,一走进流水线皮肤科,现场全是中国人,有翻译对接,沟通相当迅速,从进去到做上项目,只花了十几分钟。只见格子间诊室出来一个人,就进去一个人,主打一个效率和速度。一个水光项目,医生注射的位置几乎一模一样,相同的包装盒扔在旁边的垃圾桶,定时有人来清走。
 
但钱萌萌这一路,见到医生后,每人先是面诊了1个小时,医生为她做了皮肤深层检测,分析皮肤衰老状况,最后推荐了几个项目给她。到这里,没有进进出出的客人,而是机器和设备轮流上阵,“你就往床上一躺,医生给你换设备,铁打的脸皮,流水的机器”。做了4个项目之后,带着又肿又麻的脸,钱萌萌心满意足地离开。
 
像钱萌萌她们一样,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走进韩国皮肤科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了。韩国女孩金荣珠会说中文,在多家皮肤科兼职做过翻译。其中有两家流水线皮肤科,每次过去,全场几乎都是中国人,既见不到韩国人,也没有其他国家的,“我去了之后,在那儿说韩语都有点突兀,全程都是中文沟通”。
 
在韩国做地陪的中国女孩柠檬也发现,去年找她规划行程的客人,目的多样,有人来追星,有人来参加比赛,有人找她陪逛街,“但今年的话,基本就是医美”。
 
做完医美的年轻人,填满了韩国的大街小巷。比如,韩国随处可见的连锁美妆店‌Olive Young,一到周末就被中国人占领,钱萌萌说,“我可以保证,基本上我在店里消费的时候,周围是听不到韩国人说话的,我仿佛感觉自己进入了国内的丝芙兰”。明洞街上的运动品牌店,也是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在比价,看一眼手机页面,再看一眼手里的标签,再成群结队地往前走。
 
之所以来韩国做医美,核心的吸引力是便宜。钱萌萌做了4个项目,一共花了1.8万元人民币,她仔细算过,省了至少1万;600发硅谷拉提(一种最新流行的光电项目),韩国做,折合人民币六千多元,要是国内,得上万元;全脸激光改善雀斑,两千多元,国内也要五千多;伊妍仕的“少女针(一种可以用来填充轮廓的再生材料)”四千多元,国内基本都是12888元;乔雅登长效水光针,五千多元,要是回国做,也要上万。
 
翻看着价目表,钱萌萌有种走进菜市场抢打折白菜的心态,“打一针‘少女针’我就回本了”——从北京飞韩国,往返机票才1400元,几个人又定了一个三室两卫的民宿,住三个晚上人均才700元。
 
在不少打工人看来,来韩国做医美,项目做得越多越划算。很多韩国的医美产品,能比国内便宜一半。
 
在北京工作的时尚博主花花也看中了韩国医美的便宜,“说走就走”,有一天她跟朋友见面,“非常临时的决定,看了眼机票,第二天就走了”。她是奔着热玛吉去的,“在八大处做热玛吉大概是一万五,但是在韩国也就6-8千元”。朋友则是奔着国内没有的“美版超声刀”——这个提拉面部下垂组织的项目一直没有在国内获批上市。
 
算上热玛吉,花花做了5个项目,还打了丽珠兰水光针、全脸肉毒缩毛孔、黄金微针、乔雅登玻尿酸丰唇,“整套下来时间特别紧凑,这么多项目1个多小时就完事了,全加起来,才9000块钱”。尤其是丰唇,在国内,一支乔雅登至少也要花上万元,在韩国算下来只要2000元人民币。她感慨,“打一针乔雅登我就回本了。”
 
做国内没有的项目,也是大家去韩国做医美的原因。除了美版超声刀,花花打的“丽珠兰水光”,也属于韩国特产,同样没有在国内获批上市。做过的人说,它效果显著,但是注射的痛感也非常突出,几乎是水光产品里最强的,被称为“人间酷刑”。
 
或许是洞察到不少人怕痛的心理,韩国的“贵妇皮肤科”还有专门做疼痛管理的产品。花花的朋友做热玛吉之前,在屁股上打了一针麻药;花花自己做黄金微针之前,也打了麻药。在国内做这些项目,没有打麻药的环节,基本上“疼得嗷嗷叫”,但在韩国,可以无痛医美了。
 
不过,无痛也是有价格的。钱萌萌和朋友都打了丽珠兰,她在贵妇皮肤科没怎么疼,但在流水线皮肤科的朋友,“打着真的是疼哭,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便宜、高效、有无痛选项,韩国医美俘获了快节奏生活、追求时间和金钱性价比的打工人。
 
花钱、忍痛也要美上一回
 

在那些吸引中国人的项目里,丽珠兰是其中最标杆的明星项目。很多第一次去韩国做医美的中国人,正是被这个项目吸引。
 
有位网友说,“去韩国不做丽珠兰,就像去成都不看大熊猫”。社交平台上分享“韩国医美”的帖子里,即便没有做丽珠兰,也会特意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做。金荣珠观察,中国人去韩国,丽珠兰和美版超声刀基本是必做项目,“10个人里有7个人会做”。
 
丽珠兰是市面上众多水光产品里最独特的一个,它由韩国公司pharma research生产,分红、白、黑、蓝盒,针对不同的皮肤问题,主要成分里,都包含PN(多聚核糖)——一种从三文鱼DNA中提取的多核苷酸成分,可以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再生,修复皮肤屏障、保湿和提亮。
 
跟普通的水光产品相比,它的注射方式也更“残暴”:医生手打到真皮层,要在脸上打出十几个孔洞。打完之后,脸上就像起了密密麻麻的丘疹,鼓起的小包很有视觉冲击,有时还会有淤青。
 
疼是真的,风险大也是真的。有人在打过之后,脸上留下了很长时间才消失的针孔凸起,冰敷、输液都不管用,脸上的毛孔也变大了。因为创面太大,也有人细菌感染,痘痘在脸上猖狂地长起来,得吃抗生素治疗。
 
但在医美爱好者眼里,丽珠兰的效果正是来自它的高风险。传统的水光产品成分相对简单,作用单一,分成很多个类别,比如基础补水的水光产品,主要成分是玻尿酸;长效水光针,作用时间长,主要由高纯度透明质酸钠组成;主打抗衰的水光产品,主要成分是高浓度维生素、氨基酸等等。
 
但丽珠兰宣称,可以一针解决多个问题,效果更显著。深耕医美供应链多年的医疗器械公司美鹿仁的负责人小明评价说,“一盒比六盒强”。
 
花花就觉得,疼这一回很值得,注射之后的一周,她的脸好像白了一个色号,皮肤就像吸饱了水,远远看过去,能看到皮肤透着亮。
 
小明告诉每日人物,医美行业里,“丽珠兰不是最近两年才火,而是一直都很火”。在韩国本土,它是明星产品,大部分皮肤科都在使用丽珠兰,它的广告也频繁出现在韩国街头。这几年,信息传播被社交网络所改变,医美信息透明化,丽珠兰在韩国红火,体验过的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也让它在中国开始小有名气。
 
就像是“口红效应”,性价比时代,人人都渴求情绪价值,医美能最快速度看到效果,让人立刻感受到自己变美,来自外界的夸奖或是注目。悦己的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脸上。
 
但是,丽珠兰产品无法在中国销售。
 
如今,我国按风险把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第一类的标准是不破皮(表面使用),比如医用棉签、纱布;第二类是可接触破损皮肤(表皮层),比如医用面膜、微针;第三类是最高级别,可植入体内以及真皮层注射,比如注射水光针、超声刀、安置心脏起搏器等等。
 
中国人口众多,一个小的产品缺陷,很可能带来严重的公共事故,国内对于医药相关产品的标准,比欧盟更严格。想要拿到“械”字号的批文,除了产品研发阶段的投入,还需要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等等流程。
 
本土的产品想要拿到批文,已经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外来的产品只会更困难。国外流行许多年的产品,是在近两年才拿到国内的批文,比如俗称的“少女针”和“童颜针”。包括乔雅登这款注射类产品,200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在美国上市;2009年,乔雅登在中国注册商标成功,但历时6年,2015年才真正进入中国。
 
小明解释,乔雅登在中国卖得比韩国贵,正是因为进入中国市场更难,前期投入了巨大成本。但乔雅登进入韩国,只要拿到欧盟或者FDA的许可,再通过一些流程和审批,就能很快上市。“乔雅登最贵的系列,两三万元人民币一支,但在韩国最贵的医院,也就4000元人民币一支。”反过来,韩国的产品,可以很快进入东南亚市场,却很难拿到中国市场的许可。
 
就这样,一块空白出现了:消费者需要丽珠兰这样的水光产品,但国内没有能跟它相提并论的水光产品。于是,不少人冒险、花钱也要去“疼”上一回。
 
过去,有很多企业模仿过丽珠兰,但困境是一样的,除了产品本身有壁垒,国内的生产企业,也很难拿到做三类医美器械产品的批文。大概几年前,国内曾经授权一家医药企业生产二类资质的丽珠兰产品,但它可以说是韩国丽珠兰的简装版,同时不可以注射到真皮层。
 
空白里逐渐有了灰色地带:想在中国打丽珠兰,要么是打从韩国走私过来的丽珠兰,“医美机构敢给客户打,客户敢让医美机构打,双向选择,互相接受”,只是价格更贵;要么把二类医疗器械、简装版的丽珠兰当成三类医疗器械打。
 
也有留给国内医美企业的机会,小明粗略估计,国内模仿丽珠兰的产品,至少有几十个。
 
这届做医美的年轻人,早就不同于10年前、20年前的求美者,她们擅长搜集、筛选、判断信息,对于营销和骗局都非常敏锐。比如钱萌萌,在走进韩国的皮肤科之前,分别通过小红书、韩国本地的地图评分、谷歌地图评分还有私人导游咨询过,哪些皮肤科是最受本地人欢迎的,哪些又是专门赚中国人钱的。
 
她和朋友们也早就搞清楚了“流水线”和“贵妇”的区别,充分了解利弊,然后分别做了选择——二十多岁的几个朋友要做的项目主要是基础项目,没必要面诊,在哪里打效果都差不多,所以才选了价格更便宜的“流水线”。但钱萌萌觉得自己需要一些更精准的建议,愿意为定制服务多花一点钱。
 
在打丽珠兰水光针这件事上,他们也清楚地知道现状,既不想被糊弄,也不想让中间商赚差价,大家直接飞到韩国,亲自体验本土原装版。尽管,是冒着另一种风险——产品本身的风险。
 
韩国人抛弃的皮肤科加速拥抱中国客人
 
在中国的年轻人批量飞到韩国做医美之前,韩国的医美行业更早一步向这些来自邻国的消费者敞开了怀抱。
 
林正宇是韩裔华人,在韩国医美行业工作多年,是一家知名整形外科·皮肤科医院的中文经理。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发现了这样一个趋势:韩国的皮肤科越开越多,但本土的医美消费却在减少。
 
行业跟市场似乎有些错位,不管去参加哪个医美论坛,大屏幕上的数据都显示,韩国的医美市场还会继续迅速发展,全球的消费者都会来韩国做医美,“这样的数据来支撑韩国医美产业论坛,医院只可能多,不可能少,每年都会涌出来很多新医院”,林正宇说。
 
韩国政府跟医疗界的长期矛盾,也让很多医生放弃继续做住院医进修,直接自己开设皮肤科诊所。韩国医美行业里,医生的薪资相当优越,月薪10万人民币是常规水准。很多医生从医院里走出来,借上20亿韩元(约998万人民币)的贷款,开一家皮肤科医院。林正宇告诉每日人物,如今,光是江南地区就有5000多家皮肤科医院。
 
但与此同时,韩国以高房价、高失业率、年轻人的高负债著称,林正宇的体感是,韩国年轻人的医美消费频率和以前相比变得更低了。
 
那些皮肤科的院长,每天一睁眼就得面对1亿-2亿韩元(约50万-100万人民币)流水的业绩目标。倒闭的皮肤科比比皆是,它们被改头换面,几个月后贴上新的名字和医生的海报,重新开张。一些走投无路的院长,转去其他机构做医生,从老板变回打工人,“整个韩国的医美产业,仿佛出现了一个空档,急需新的人群来填满”。
 
皮肤科们把眼光投向了中国。虽然中国顾客也在消费降级,但是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公民出入境管理司披露,持有护照的中国人有1.6亿,远远超过了韩国本土的5000多万人口。这部分人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更小。最关键的是,韩国人做医美相对高频,客单价低,而中国消费者是相对的低频和高客单价——来一回把项目都做完,起码得过一年再来。
 
几十家韩国医美机构,大家的动作整齐划一:设置专门的“中国部经理”或是翻译岗位,专门寻找机构在中国营销、获客、接待客户;开设小红书账号,在小红书上做内容、投流、邀请KOL来韩国体验后发布笔记。在韩国做地陪的柠檬也发现,医美机构会和旅行社合作推出“医美团”,给旅行社5%-20%左右的返点。
 
不过,林正宇观察,最后一种方式占比比较小,因为就像上文提到的,这届年轻人擅长甄别信息,营销味太重、太“套路”的方式,他们不喜欢。
 
这些变化,早在前几年已经发生了,但在今年才有明显的爆发,也是因为国内平台政策的变化。林正宇常年跟平台打交道,从前医美机构做营销广告,会在“变美App”或是“新氧App”这一类专业医美平台,但这两年,这些平台的流量下滑严重,大多数的流量、搜索信息的需求,都转到了小红书。
 
所有的平台用户都会抵触营销和广告。小红书会限制医美类营销信息的露出,但收益巨大,各个平台都在争抢目标用户。如今,美团和京东都在医美上发力,美团2024年上线了3000多家医美机构,京东自营诊所在亦庄开业,跟新氧达成合作。
 
中国市场的空白、难以满足的消费者需求,韩国市场继续被填补的空档,平台的策略,共同把中国的年轻人推向韩国皮肤科。
 
不过,对韩国皮肤科来说,这些新来的消费者也不全是香饽饽,所有的跨国生意都没那么好做。
 
额外聘请中国部经理,在中国的营销渠道上花钱,还要找专业的翻译来接待中国消费者,导致韩国皮肤科的很多医美项目,中国人做的价格比韩国人贵。消费者 都很在意价格,发现差价之后,免不了投诉维权。
 
因此,韩国皮肤科想出了一些新办法。针对价格带不同的医院,有些中文经理专门采取中韩同价的策略吸引客人;还有的医院推出针对中国人的产品,只有中国人能做,韩国人做不了;或者主推一些中国没有的项目,比如吸引了钱萌萌和花花的丽珠兰、美版超声刀。
 
韩国皮肤科赚中国人的钱,有种经济全球化的美,“要是日本人来做,也有针对日本人的项目和价格”。
 
相对而言,韩国的医美行业比中国更早起步,也更早规范化。但当一个行业在短时间里发生较大变化,依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代价。
 
几乎每个去韩国做医美的人,都会花超预算。钱萌萌和朋友去之前的心理预期都是,“花个一万差不多了”,实际上她花了一万八,朋友花了两万。在白菜价做医美的氛围里,不做就是亏,大家都忍不住多做了一两个项目,哪怕自己并不需要。
 
钱萌萌的朋友,还被推荐在眼下打玻尿酸,做出一个卧蚕,忍着痛打完一看,“很突兀,像一个肉条横在那里”。医生安慰她,可能是刚打完比较肿的原因,过两天就好了,朋友犹豫了很久,还是让医生把注射进去的玻尿酸再抽出来。
 
朋友疼得眼泪往下掉,钱萌萌想,幸好不用额外给钱,要不然真成了花钱买罪受——折腾两回,白挨四针。
 
(除林正宇、金荣珠,其余人物为化名。)



相关内容

  • 美肤化妆医美敷尔佳创始人成为福布斯新晋亿万富豪
美容完美医疗疫后反弹 业务集中香港成双刃剑
2025-10-13 10:30
社会与生活

健康|韩国皮肤科,挤满“特种兵医美”的中国人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飞到韩国的中国年轻人,“救”了韩国的医美业。
徐晴

十一假期结束,国内又一批打工人搭上了去韩国的飞机,开启一场两天往返、2小时拿下4个项目的“特种兵医美”。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飞到韩国的中国年轻人,“救”了韩国的医美业。
 
“特种兵医美”素着脸去,肿着脸回
 
几个月前,钱萌萌开启了一场“特种兵医美”——两天往返韩国,2小时拿下4个项目,素着脸飞过去,再肿着脸飞回来。
 
那是一个周五,她和同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4个朋友组了个“医美团”,下午五六点左右,找准时机,提前溜走,几个小时后人就到了首尔。第二天,她们兵分两路,三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去了“流水线皮肤科”,钱萌萌和另一位朋友三十多岁,约了韩国的“贵妇皮肤科”,大家卡着韩国医院10:00开始营业的时间,第一批抵达。
 
韩国的医美机构大多叫“整形外科”或“皮肤科”,而“流水线”和“贵妇”,是中国客户对两种不同模式皮肤科的简称。前者顾名思义,提供标准化服务,医生大多是新手医生,价格也更低廉;后者更定制化,有专门的成熟医生进行面诊,针对性地推荐项目,价格相应地也更贵。
 
两路人接下来的经历就不同了。钱萌萌年轻一些的朋友们说,一走进流水线皮肤科,现场全是中国人,有翻译对接,沟通相当迅速,从进去到做上项目,只花了十几分钟。只见格子间诊室出来一个人,就进去一个人,主打一个效率和速度。一个水光项目,医生注射的位置几乎一模一样,相同的包装盒扔在旁边的垃圾桶,定时有人来清走。
 
但钱萌萌这一路,见到医生后,每人先是面诊了1个小时,医生为她做了皮肤深层检测,分析皮肤衰老状况,最后推荐了几个项目给她。到这里,没有进进出出的客人,而是机器和设备轮流上阵,“你就往床上一躺,医生给你换设备,铁打的脸皮,流水的机器”。做了4个项目之后,带着又肿又麻的脸,钱萌萌心满意足地离开。
 
像钱萌萌她们一样,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走进韩国皮肤科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了。韩国女孩金荣珠会说中文,在多家皮肤科兼职做过翻译。其中有两家流水线皮肤科,每次过去,全场几乎都是中国人,既见不到韩国人,也没有其他国家的,“我去了之后,在那儿说韩语都有点突兀,全程都是中文沟通”。
 
在韩国做地陪的中国女孩柠檬也发现,去年找她规划行程的客人,目的多样,有人来追星,有人来参加比赛,有人找她陪逛街,“但今年的话,基本就是医美”。
 
做完医美的年轻人,填满了韩国的大街小巷。比如,韩国随处可见的连锁美妆店‌Olive Young,一到周末就被中国人占领,钱萌萌说,“我可以保证,基本上我在店里消费的时候,周围是听不到韩国人说话的,我仿佛感觉自己进入了国内的丝芙兰”。明洞街上的运动品牌店,也是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在比价,看一眼手机页面,再看一眼手里的标签,再成群结队地往前走。
 
之所以来韩国做医美,核心的吸引力是便宜。钱萌萌做了4个项目,一共花了1.8万元人民币,她仔细算过,省了至少1万;600发硅谷拉提(一种最新流行的光电项目),韩国做,折合人民币六千多元,要是国内,得上万元;全脸激光改善雀斑,两千多元,国内也要五千多;伊妍仕的“少女针(一种可以用来填充轮廓的再生材料)”四千多元,国内基本都是12888元;乔雅登长效水光针,五千多元,要是回国做,也要上万。
 
翻看着价目表,钱萌萌有种走进菜市场抢打折白菜的心态,“打一针‘少女针’我就回本了”——从北京飞韩国,往返机票才1400元,几个人又定了一个三室两卫的民宿,住三个晚上人均才700元。
 
在不少打工人看来,来韩国做医美,项目做得越多越划算。很多韩国的医美产品,能比国内便宜一半。
 
在北京工作的时尚博主花花也看中了韩国医美的便宜,“说走就走”,有一天她跟朋友见面,“非常临时的决定,看了眼机票,第二天就走了”。她是奔着热玛吉去的,“在八大处做热玛吉大概是一万五,但是在韩国也就6-8千元”。朋友则是奔着国内没有的“美版超声刀”——这个提拉面部下垂组织的项目一直没有在国内获批上市。
 
算上热玛吉,花花做了5个项目,还打了丽珠兰水光针、全脸肉毒缩毛孔、黄金微针、乔雅登玻尿酸丰唇,“整套下来时间特别紧凑,这么多项目1个多小时就完事了,全加起来,才9000块钱”。尤其是丰唇,在国内,一支乔雅登至少也要花上万元,在韩国算下来只要2000元人民币。她感慨,“打一针乔雅登我就回本了。”
 
做国内没有的项目,也是大家去韩国做医美的原因。除了美版超声刀,花花打的“丽珠兰水光”,也属于韩国特产,同样没有在国内获批上市。做过的人说,它效果显著,但是注射的痛感也非常突出,几乎是水光产品里最强的,被称为“人间酷刑”。
 
或许是洞察到不少人怕痛的心理,韩国的“贵妇皮肤科”还有专门做疼痛管理的产品。花花的朋友做热玛吉之前,在屁股上打了一针麻药;花花自己做黄金微针之前,也打了麻药。在国内做这些项目,没有打麻药的环节,基本上“疼得嗷嗷叫”,但在韩国,可以无痛医美了。
 
不过,无痛也是有价格的。钱萌萌和朋友都打了丽珠兰,她在贵妇皮肤科没怎么疼,但在流水线皮肤科的朋友,“打着真的是疼哭,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便宜、高效、有无痛选项,韩国医美俘获了快节奏生活、追求时间和金钱性价比的打工人。
 
花钱、忍痛也要美上一回
 

在那些吸引中国人的项目里,丽珠兰是其中最标杆的明星项目。很多第一次去韩国做医美的中国人,正是被这个项目吸引。
 
有位网友说,“去韩国不做丽珠兰,就像去成都不看大熊猫”。社交平台上分享“韩国医美”的帖子里,即便没有做丽珠兰,也会特意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做。金荣珠观察,中国人去韩国,丽珠兰和美版超声刀基本是必做项目,“10个人里有7个人会做”。
 
丽珠兰是市面上众多水光产品里最独特的一个,它由韩国公司pharma research生产,分红、白、黑、蓝盒,针对不同的皮肤问题,主要成分里,都包含PN(多聚核糖)——一种从三文鱼DNA中提取的多核苷酸成分,可以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再生,修复皮肤屏障、保湿和提亮。
 
跟普通的水光产品相比,它的注射方式也更“残暴”:医生手打到真皮层,要在脸上打出十几个孔洞。打完之后,脸上就像起了密密麻麻的丘疹,鼓起的小包很有视觉冲击,有时还会有淤青。
 
疼是真的,风险大也是真的。有人在打过之后,脸上留下了很长时间才消失的针孔凸起,冰敷、输液都不管用,脸上的毛孔也变大了。因为创面太大,也有人细菌感染,痘痘在脸上猖狂地长起来,得吃抗生素治疗。
 
但在医美爱好者眼里,丽珠兰的效果正是来自它的高风险。传统的水光产品成分相对简单,作用单一,分成很多个类别,比如基础补水的水光产品,主要成分是玻尿酸;长效水光针,作用时间长,主要由高纯度透明质酸钠组成;主打抗衰的水光产品,主要成分是高浓度维生素、氨基酸等等。
 
但丽珠兰宣称,可以一针解决多个问题,效果更显著。深耕医美供应链多年的医疗器械公司美鹿仁的负责人小明评价说,“一盒比六盒强”。
 
花花就觉得,疼这一回很值得,注射之后的一周,她的脸好像白了一个色号,皮肤就像吸饱了水,远远看过去,能看到皮肤透着亮。
 
小明告诉每日人物,医美行业里,“丽珠兰不是最近两年才火,而是一直都很火”。在韩国本土,它是明星产品,大部分皮肤科都在使用丽珠兰,它的广告也频繁出现在韩国街头。这几年,信息传播被社交网络所改变,医美信息透明化,丽珠兰在韩国红火,体验过的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也让它在中国开始小有名气。
 
就像是“口红效应”,性价比时代,人人都渴求情绪价值,医美能最快速度看到效果,让人立刻感受到自己变美,来自外界的夸奖或是注目。悦己的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脸上。
 
但是,丽珠兰产品无法在中国销售。
 
如今,我国按风险把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第一类的标准是不破皮(表面使用),比如医用棉签、纱布;第二类是可接触破损皮肤(表皮层),比如医用面膜、微针;第三类是最高级别,可植入体内以及真皮层注射,比如注射水光针、超声刀、安置心脏起搏器等等。
 
中国人口众多,一个小的产品缺陷,很可能带来严重的公共事故,国内对于医药相关产品的标准,比欧盟更严格。想要拿到“械”字号的批文,除了产品研发阶段的投入,还需要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等等流程。
 
本土的产品想要拿到批文,已经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外来的产品只会更困难。国外流行许多年的产品,是在近两年才拿到国内的批文,比如俗称的“少女针”和“童颜针”。包括乔雅登这款注射类产品,200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在美国上市;2009年,乔雅登在中国注册商标成功,但历时6年,2015年才真正进入中国。
 
小明解释,乔雅登在中国卖得比韩国贵,正是因为进入中国市场更难,前期投入了巨大成本。但乔雅登进入韩国,只要拿到欧盟或者FDA的许可,再通过一些流程和审批,就能很快上市。“乔雅登最贵的系列,两三万元人民币一支,但在韩国最贵的医院,也就4000元人民币一支。”反过来,韩国的产品,可以很快进入东南亚市场,却很难拿到中国市场的许可。
 
就这样,一块空白出现了:消费者需要丽珠兰这样的水光产品,但国内没有能跟它相提并论的水光产品。于是,不少人冒险、花钱也要去“疼”上一回。
 
过去,有很多企业模仿过丽珠兰,但困境是一样的,除了产品本身有壁垒,国内的生产企业,也很难拿到做三类医美器械产品的批文。大概几年前,国内曾经授权一家医药企业生产二类资质的丽珠兰产品,但它可以说是韩国丽珠兰的简装版,同时不可以注射到真皮层。
 
空白里逐渐有了灰色地带:想在中国打丽珠兰,要么是打从韩国走私过来的丽珠兰,“医美机构敢给客户打,客户敢让医美机构打,双向选择,互相接受”,只是价格更贵;要么把二类医疗器械、简装版的丽珠兰当成三类医疗器械打。
 
也有留给国内医美企业的机会,小明粗略估计,国内模仿丽珠兰的产品,至少有几十个。
 
这届做医美的年轻人,早就不同于10年前、20年前的求美者,她们擅长搜集、筛选、判断信息,对于营销和骗局都非常敏锐。比如钱萌萌,在走进韩国的皮肤科之前,分别通过小红书、韩国本地的地图评分、谷歌地图评分还有私人导游咨询过,哪些皮肤科是最受本地人欢迎的,哪些又是专门赚中国人钱的。
 
她和朋友们也早就搞清楚了“流水线”和“贵妇”的区别,充分了解利弊,然后分别做了选择——二十多岁的几个朋友要做的项目主要是基础项目,没必要面诊,在哪里打效果都差不多,所以才选了价格更便宜的“流水线”。但钱萌萌觉得自己需要一些更精准的建议,愿意为定制服务多花一点钱。
 
在打丽珠兰水光针这件事上,他们也清楚地知道现状,既不想被糊弄,也不想让中间商赚差价,大家直接飞到韩国,亲自体验本土原装版。尽管,是冒着另一种风险——产品本身的风险。
 
韩国人抛弃的皮肤科加速拥抱中国客人
 
在中国的年轻人批量飞到韩国做医美之前,韩国的医美行业更早一步向这些来自邻国的消费者敞开了怀抱。
 
林正宇是韩裔华人,在韩国医美行业工作多年,是一家知名整形外科·皮肤科医院的中文经理。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发现了这样一个趋势:韩国的皮肤科越开越多,但本土的医美消费却在减少。
 
行业跟市场似乎有些错位,不管去参加哪个医美论坛,大屏幕上的数据都显示,韩国的医美市场还会继续迅速发展,全球的消费者都会来韩国做医美,“这样的数据来支撑韩国医美产业论坛,医院只可能多,不可能少,每年都会涌出来很多新医院”,林正宇说。
 
韩国政府跟医疗界的长期矛盾,也让很多医生放弃继续做住院医进修,直接自己开设皮肤科诊所。韩国医美行业里,医生的薪资相当优越,月薪10万人民币是常规水准。很多医生从医院里走出来,借上20亿韩元(约998万人民币)的贷款,开一家皮肤科医院。林正宇告诉每日人物,如今,光是江南地区就有5000多家皮肤科医院。
 
但与此同时,韩国以高房价、高失业率、年轻人的高负债著称,林正宇的体感是,韩国年轻人的医美消费频率和以前相比变得更低了。
 
那些皮肤科的院长,每天一睁眼就得面对1亿-2亿韩元(约50万-100万人民币)流水的业绩目标。倒闭的皮肤科比比皆是,它们被改头换面,几个月后贴上新的名字和医生的海报,重新开张。一些走投无路的院长,转去其他机构做医生,从老板变回打工人,“整个韩国的医美产业,仿佛出现了一个空档,急需新的人群来填满”。
 
皮肤科们把眼光投向了中国。虽然中国顾客也在消费降级,但是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公民出入境管理司披露,持有护照的中国人有1.6亿,远远超过了韩国本土的5000多万人口。这部分人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更小。最关键的是,韩国人做医美相对高频,客单价低,而中国消费者是相对的低频和高客单价——来一回把项目都做完,起码得过一年再来。
 
几十家韩国医美机构,大家的动作整齐划一:设置专门的“中国部经理”或是翻译岗位,专门寻找机构在中国营销、获客、接待客户;开设小红书账号,在小红书上做内容、投流、邀请KOL来韩国体验后发布笔记。在韩国做地陪的柠檬也发现,医美机构会和旅行社合作推出“医美团”,给旅行社5%-20%左右的返点。
 
不过,林正宇观察,最后一种方式占比比较小,因为就像上文提到的,这届年轻人擅长甄别信息,营销味太重、太“套路”的方式,他们不喜欢。
 
这些变化,早在前几年已经发生了,但在今年才有明显的爆发,也是因为国内平台政策的变化。林正宇常年跟平台打交道,从前医美机构做营销广告,会在“变美App”或是“新氧App”这一类专业医美平台,但这两年,这些平台的流量下滑严重,大多数的流量、搜索信息的需求,都转到了小红书。
 
所有的平台用户都会抵触营销和广告。小红书会限制医美类营销信息的露出,但收益巨大,各个平台都在争抢目标用户。如今,美团和京东都在医美上发力,美团2024年上线了3000多家医美机构,京东自营诊所在亦庄开业,跟新氧达成合作。
 
中国市场的空白、难以满足的消费者需求,韩国市场继续被填补的空档,平台的策略,共同把中国的年轻人推向韩国皮肤科。
 
不过,对韩国皮肤科来说,这些新来的消费者也不全是香饽饽,所有的跨国生意都没那么好做。
 
额外聘请中国部经理,在中国的营销渠道上花钱,还要找专业的翻译来接待中国消费者,导致韩国皮肤科的很多医美项目,中国人做的价格比韩国人贵。消费者 都很在意价格,发现差价之后,免不了投诉维权。
 
因此,韩国皮肤科想出了一些新办法。针对价格带不同的医院,有些中文经理专门采取中韩同价的策略吸引客人;还有的医院推出针对中国人的产品,只有中国人能做,韩国人做不了;或者主推一些中国没有的项目,比如吸引了钱萌萌和花花的丽珠兰、美版超声刀。
 
韩国皮肤科赚中国人的钱,有种经济全球化的美,“要是日本人来做,也有针对日本人的项目和价格”。
 
相对而言,韩国的医美行业比中国更早起步,也更早规范化。但当一个行业在短时间里发生较大变化,依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代价。
 
几乎每个去韩国做医美的人,都会花超预算。钱萌萌和朋友去之前的心理预期都是,“花个一万差不多了”,实际上她花了一万八,朋友花了两万。在白菜价做医美的氛围里,不做就是亏,大家都忍不住多做了一两个项目,哪怕自己并不需要。
 
钱萌萌的朋友,还被推荐在眼下打玻尿酸,做出一个卧蚕,忍着痛打完一看,“很突兀,像一个肉条横在那里”。医生安慰她,可能是刚打完比较肿的原因,过两天就好了,朋友犹豫了很久,还是让医生把注射进去的玻尿酸再抽出来。
 
朋友疼得眼泪往下掉,钱萌萌想,幸好不用额外给钱,要不然真成了花钱买罪受——折腾两回,白挨四针。
 
(除林正宇、金荣珠,其余人物为化名。)



相关内容

  • 美肤化妆医美敷尔佳创始人成为福布斯新晋亿万富豪
 

读者评论
OR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