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9-21 07:56
时政

军事|美、俄、中三国核谈判能否打破僵局?

分析人士警告称,随着美俄一项重要武器条约将于 2 月到期,世界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战略不稳定时代。
每周时事分析:中国周边会否将被核武所包围?
Shi Jiangtao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个月与俄罗斯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峰会未能重启长期停滞的核谈判,也未能推进维护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最后一项主要军备控制协议的努力,该协议将于 2 月到期。

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随后推动与中国进行三边“无核化”谈判,但遭到北京的坚决拒绝,凸显了在担心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情况下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新START)面临的挑战。

峰会结束后,北京方面拒绝了特朗普的提议,因为北京长期以来奉行“不首先使用”的政策,并且其核战略根植于自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家坤称,特朗普的提议“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中国的核实力与美国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郭家坤说,“我们的核政策和战略安全环境也完全不同。”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表示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并且从不与任何人进行军备竞赛。

但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 估计,朝鲜已加速其核扩张步伐,其核武库将从 2024 年初的约 500 枚弹头扩大到 2025 年 1 月的约 600 枚。

预测显示,到2030年,北京的核弹头总数可能达到1000枚。

但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中国的核武库仍然明显小于美国(5,177 枚核弹头,已部署 1,770 枚)和俄罗斯(5,459 枚核弹头,已部署 1,718 枚)。

郭家坤尖锐地提到华盛顿:“拥有世界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应当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进一步大幅度、实质性削减核武库,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条件。”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赵通表示,中国是美国核担忧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并且对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结果基本漠不关心。

“如果条约到期,中国可能会指责华盛顿和莫斯科破坏全球军备控制,”赵通说。“如果达成新协议,中国将受益于对美国和俄罗斯核武库的持续限制。”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由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俄罗斯前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于 2010 年签署,取代了 1991 年《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该条约限制了华盛顿和莫斯科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和运载系统的数量。

《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美国和苏联的核武库削减了近 80%,标志着冷战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则进一步将其核武库限制在 700 枚洲际弹道导弹、潜艇和轰炸机上的 1,550 枚弹头,并辅以严格的年度检查。

在全球核不扩散机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的情况下,俄罗斯因美国支持乌克兰和制裁而于2023年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加之普京去年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门槛,导致战略格局不稳定。

赵通表示,与此同时,北京去年重申了加速发展战略威慑能力的承诺,这使得其参与军控谈判“不太可能”。

在2024年7月共产党第三次全体会议后发布的一份政策文件中,领导层承诺“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可能指的是核武器和新兴技术。

这引发了分析人士的担忧,他们担心中国是否正在从六十年来的“最低限度威慑”姿态转向在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下更加自信、更具战略雄心的核建设。

尽管北京一再坚称其核政策仍然是防御性的,并且仅仅是为了维持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能力,但中国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一决定。

华盛顿日益密切关注中国的核扩张,包括快速储存弹头、建造新的导弹发射井和部署先进的运载系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与美国的战略平衡。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中国还扩大了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推出了新型导弹,并于 2024 年在太平洋进行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于 2026 年 2 月到期且没有后续条约,世界将面临进入战略不稳定和不受约束的核竞争新时代的危险,他们警告称,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可能爆发危险的军备竞赛。

曾担任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顾问的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弗兰克·冯·希佩尔对美俄新一轮核扩张的危险性表示担忧,并称中国不断扩大的核武库是“一个复杂因素”。

这位核物理学家补充说,需要的是实质性的外交,而不是危险的姿态,并指出特朗普在 8 月初将两艘美国核潜艇重新部署到“更靠近俄罗斯”的位置,而莫斯科则表示将退出 1987 年签署的《中程核力量条约》(INF)。

冯·希佩尔表示:“我很高兴特朗普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表示担忧,但我们需要美俄会谈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个理智的世界里,这三个国家都已经拥有足够多的武器来阻止袭击,包括二打一,”他补充道。“指望拥有更多武器就能取得更大成效,简直是疯了。”

特朗普今年7月表示,他有意优先挽救《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与他第一任期内拒绝无条件延长该条约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他寻求达成一项更广泛的协议,其中包括解决中国快速核扩张的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继续以其军备库相对较小为由抵制多边军备控制框架。

北京更倾向于与美国进行双边风险降低对话,正如2023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五年来首次此类军控会谈所表明的那样。

然而,随着美国再次对台征收关税和出售武器,这些谈判被暂停。

赵通表示,如果特朗普在与习近平的直接会谈中优先讨论核问题,中国可能会表现出“进行包括核问题在内的一般性对话”的意愿。

他说:“尽管短期内不太可能达成实质性的军备控制协议,但这样的对话可能会略微增加战略安全的透明度和沟通。”

挪威北极大学政治学教授马克·兰特尼也对中国是否愿意加入正式的核武器控制协议(至少在短期内)表示怀疑。

他说:“鉴于北京一贯倾向于双边安全安排,至少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被说服参与更正式的核武器控制协议。”

兰特尼将北京的犹豫部分归因于对当前美国安全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华盛顿提出的“金顶”导弹防御计划的可行性的日益怀疑,该计划在某种程度上针对中国和俄罗斯。

他说:“尽管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紧张,但重启军备竞赛对任何主要参与者都不会有利,北京尤其对这种前景保持警惕。”

“此外,鉴于中国在包括中东在内的其他地区拥有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这些地区可能会受到军备竞赛的影响,北京希望推动至少达成一项基本的修订核武器议定书。”

兰特尼表示,在国内面临紧迫的经济和其他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寻求“进一步现代化其核武库,但不会引发军备竞赛”。

他还指出,北京对核扩散风险的高度敏感性,体现在其对伊朗和朝鲜核计划的担忧上。

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联邦大学教授阿尔乔姆·卢金也持同样的观点。卢金表示,中国对被纳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框架兴趣不大。他表示,北京方面将其视为冷战遗留物,不会热衷于三边会谈,因为北京认为这是美国遏制其崛起的战略。

“我几乎可以肯定,即使俄罗斯和美国邀请中国加入,中国也不会加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后续条约,”卢金说。“首先,与莫斯科和华盛顿不同,中国对核武器的执念不那么强烈。坦率地说,中国并不迷恋核武器。”

“另一方面,中国希望与美国达成自己的双边战略协议。这份协议可能会涉及核武器,但核武器只是中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他补充说,莫斯科和华盛顿都对续签该核协议或谈判类似的后续条约感兴趣,并表示根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第 14 条,该条约的有效期不得超过 15 年,即 2 月份到期的期限。

卢金将特朗普描述为“一个真正支持和平、反对战争的人,尽管和平应该按照特朗普的方式实现。对特朗普来说,世界上的核武器越少,对美国和其他所有国家就越好。”

“由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助于限制俄罗斯和美国的核武库规模,特朗普将倾向于支持继续执行该条约。”

不过,卢金警告称,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对持有不同观点的顾问的依赖使得华盛顿的谈判立场难以预测。

卢金表示,相比之下,莫斯科原则上仍致力于与美国进行战略军备控制。他解释说,尽管俄罗斯于2023年通过停止核查和定期会议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正如美国国务院2025年履约报告中所述,俄罗斯仍继续“遵守其主要条件”。

美国无党派组织军备控制协会裁军与威胁削减政策高级政策分析师梁晓东也对重启长期停滞的美俄核对话表示谨慎乐观。

梁晓东表示,鉴于核扩散和战略不稳定的风险不断升级,让中国参与未来的裁军讨论至关重要。

在东亚,朝鲜核能力的不断增强,得益于其与俄罗斯的准军事联盟以及中国的外交和经济支持,已促使日本和韩国重新考虑其无核地位,尤其是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破裂、美国威慑力减弱的情况下。

华盛顿在关岛和菲律宾部署“台风”导弹系统,同时与澳大利亚和英国签署“奥库斯”安全协议,这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被视为对中国战略态势的直接挑战,加剧了北京的包围感,破坏了亚太地区的稳定。

梁说:“美国和中国都对当前战略平衡的不稳定负有责任。”

“中国必须认真对待其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0 年)第六条承担的义务,并向世界解释其悄无声息地扩张核力量如何与‘真诚地进行谈判’以实现核裁军相兼容。

梁补充说:“美国应该接受中国的提议,讨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与北京就双方对对方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意图的担忧展开对话,并采取开放态度共同采取措施缓解这些担忧。”

乔治梅森大学名誉教授马克·卡茨同意这一评估。

他说:“过去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双边战略核武器控制十分困难,而与北京的三边军备控制将更加困难。”

“如果没有北京的参与,单靠俄美军备控制对华盛顿和莫斯科来说都没有意义。”

普林斯顿大学的冯·希佩尔进一步警告说,中国的核扩张使限制美国和俄罗斯核武库的新条约的前景变得复杂。

他说:“美国拥有足够的核弹头,可以单独或联合威慑中国和俄罗斯。”

“但有些人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目前都是美国的对手,他们会主张美国应该拥有与俄罗斯和中国总和一样多的弹头。我怀疑中国和俄罗斯是否会同意这一点。”

他建议俄罗斯和美国与中国一道采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他说:“我认为,五常协议的逻辑结论是,‘核战争没有赢家,也绝不能打’。”他指的是包括英国和法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我乐见双边或三边会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冯·希佩尔补充道。“我担心特朗普总统对核武器问题的理解仅限于最肤浅的层面,而且他对此不感兴趣,但我相信他明白核战争将是灾难性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每周时事分析:中国周边会否将被核武所包围?
2025-09-21 07:56
时政

军事|美、俄、中三国核谈判能否打破僵局?

分析人士警告称,随着美俄一项重要武器条约将于 2 月到期,世界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战略不稳定时代。
Shi Jiangtao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个月与俄罗斯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峰会未能重启长期停滞的核谈判,也未能推进维护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最后一项主要军备控制协议的努力,该协议将于 2 月到期。

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随后推动与中国进行三边“无核化”谈判,但遭到北京的坚决拒绝,凸显了在担心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情况下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新START)面临的挑战。

峰会结束后,北京方面拒绝了特朗普的提议,因为北京长期以来奉行“不首先使用”的政策,并且其核战略根植于自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家坤称,特朗普的提议“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中国的核实力与美国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郭家坤说,“我们的核政策和战略安全环境也完全不同。”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表示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并且从不与任何人进行军备竞赛。

但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 估计,朝鲜已加速其核扩张步伐,其核武库将从 2024 年初的约 500 枚弹头扩大到 2025 年 1 月的约 600 枚。

预测显示,到2030年,北京的核弹头总数可能达到1000枚。

但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中国的核武库仍然明显小于美国(5,177 枚核弹头,已部署 1,770 枚)和俄罗斯(5,459 枚核弹头,已部署 1,718 枚)。

郭家坤尖锐地提到华盛顿:“拥有世界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应当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进一步大幅度、实质性削减核武库,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条件。”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赵通表示,中国是美国核担忧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并且对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结果基本漠不关心。

“如果条约到期,中国可能会指责华盛顿和莫斯科破坏全球军备控制,”赵通说。“如果达成新协议,中国将受益于对美国和俄罗斯核武库的持续限制。”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由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俄罗斯前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于 2010 年签署,取代了 1991 年《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该条约限制了华盛顿和莫斯科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和运载系统的数量。

《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美国和苏联的核武库削减了近 80%,标志着冷战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则进一步将其核武库限制在 700 枚洲际弹道导弹、潜艇和轰炸机上的 1,550 枚弹头,并辅以严格的年度检查。

在全球核不扩散机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的情况下,俄罗斯因美国支持乌克兰和制裁而于2023年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加之普京去年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门槛,导致战略格局不稳定。

赵通表示,与此同时,北京去年重申了加速发展战略威慑能力的承诺,这使得其参与军控谈判“不太可能”。

在2024年7月共产党第三次全体会议后发布的一份政策文件中,领导层承诺“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可能指的是核武器和新兴技术。

这引发了分析人士的担忧,他们担心中国是否正在从六十年来的“最低限度威慑”姿态转向在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下更加自信、更具战略雄心的核建设。

尽管北京一再坚称其核政策仍然是防御性的,并且仅仅是为了维持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能力,但中国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一决定。

华盛顿日益密切关注中国的核扩张,包括快速储存弹头、建造新的导弹发射井和部署先进的运载系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与美国的战略平衡。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中国还扩大了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推出了新型导弹,并于 2024 年在太平洋进行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于 2026 年 2 月到期且没有后续条约,世界将面临进入战略不稳定和不受约束的核竞争新时代的危险,他们警告称,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可能爆发危险的军备竞赛。

曾担任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顾问的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弗兰克·冯·希佩尔对美俄新一轮核扩张的危险性表示担忧,并称中国不断扩大的核武库是“一个复杂因素”。

这位核物理学家补充说,需要的是实质性的外交,而不是危险的姿态,并指出特朗普在 8 月初将两艘美国核潜艇重新部署到“更靠近俄罗斯”的位置,而莫斯科则表示将退出 1987 年签署的《中程核力量条约》(INF)。

冯·希佩尔表示:“我很高兴特朗普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表示担忧,但我们需要美俄会谈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个理智的世界里,这三个国家都已经拥有足够多的武器来阻止袭击,包括二打一,”他补充道。“指望拥有更多武器就能取得更大成效,简直是疯了。”

特朗普今年7月表示,他有意优先挽救《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与他第一任期内拒绝无条件延长该条约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他寻求达成一项更广泛的协议,其中包括解决中国快速核扩张的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继续以其军备库相对较小为由抵制多边军备控制框架。

北京更倾向于与美国进行双边风险降低对话,正如2023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五年来首次此类军控会谈所表明的那样。

然而,随着美国再次对台征收关税和出售武器,这些谈判被暂停。

赵通表示,如果特朗普在与习近平的直接会谈中优先讨论核问题,中国可能会表现出“进行包括核问题在内的一般性对话”的意愿。

他说:“尽管短期内不太可能达成实质性的军备控制协议,但这样的对话可能会略微增加战略安全的透明度和沟通。”

挪威北极大学政治学教授马克·兰特尼也对中国是否愿意加入正式的核武器控制协议(至少在短期内)表示怀疑。

他说:“鉴于北京一贯倾向于双边安全安排,至少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被说服参与更正式的核武器控制协议。”

兰特尼将北京的犹豫部分归因于对当前美国安全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华盛顿提出的“金顶”导弹防御计划的可行性的日益怀疑,该计划在某种程度上针对中国和俄罗斯。

他说:“尽管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紧张,但重启军备竞赛对任何主要参与者都不会有利,北京尤其对这种前景保持警惕。”

“此外,鉴于中国在包括中东在内的其他地区拥有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这些地区可能会受到军备竞赛的影响,北京希望推动至少达成一项基本的修订核武器议定书。”

兰特尼表示,在国内面临紧迫的经济和其他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寻求“进一步现代化其核武库,但不会引发军备竞赛”。

他还指出,北京对核扩散风险的高度敏感性,体现在其对伊朗和朝鲜核计划的担忧上。

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联邦大学教授阿尔乔姆·卢金也持同样的观点。卢金表示,中国对被纳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框架兴趣不大。他表示,北京方面将其视为冷战遗留物,不会热衷于三边会谈,因为北京认为这是美国遏制其崛起的战略。

“我几乎可以肯定,即使俄罗斯和美国邀请中国加入,中国也不会加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后续条约,”卢金说。“首先,与莫斯科和华盛顿不同,中国对核武器的执念不那么强烈。坦率地说,中国并不迷恋核武器。”

“另一方面,中国希望与美国达成自己的双边战略协议。这份协议可能会涉及核武器,但核武器只是中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他补充说,莫斯科和华盛顿都对续签该核协议或谈判类似的后续条约感兴趣,并表示根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第 14 条,该条约的有效期不得超过 15 年,即 2 月份到期的期限。

卢金将特朗普描述为“一个真正支持和平、反对战争的人,尽管和平应该按照特朗普的方式实现。对特朗普来说,世界上的核武器越少,对美国和其他所有国家就越好。”

“由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助于限制俄罗斯和美国的核武库规模,特朗普将倾向于支持继续执行该条约。”

不过,卢金警告称,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对持有不同观点的顾问的依赖使得华盛顿的谈判立场难以预测。

卢金表示,相比之下,莫斯科原则上仍致力于与美国进行战略军备控制。他解释说,尽管俄罗斯于2023年通过停止核查和定期会议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正如美国国务院2025年履约报告中所述,俄罗斯仍继续“遵守其主要条件”。

美国无党派组织军备控制协会裁军与威胁削减政策高级政策分析师梁晓东也对重启长期停滞的美俄核对话表示谨慎乐观。

梁晓东表示,鉴于核扩散和战略不稳定的风险不断升级,让中国参与未来的裁军讨论至关重要。

在东亚,朝鲜核能力的不断增强,得益于其与俄罗斯的准军事联盟以及中国的外交和经济支持,已促使日本和韩国重新考虑其无核地位,尤其是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破裂、美国威慑力减弱的情况下。

华盛顿在关岛和菲律宾部署“台风”导弹系统,同时与澳大利亚和英国签署“奥库斯”安全协议,这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被视为对中国战略态势的直接挑战,加剧了北京的包围感,破坏了亚太地区的稳定。

梁说:“美国和中国都对当前战略平衡的不稳定负有责任。”

“中国必须认真对待其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0 年)第六条承担的义务,并向世界解释其悄无声息地扩张核力量如何与‘真诚地进行谈判’以实现核裁军相兼容。

梁补充说:“美国应该接受中国的提议,讨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与北京就双方对对方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意图的担忧展开对话,并采取开放态度共同采取措施缓解这些担忧。”

乔治梅森大学名誉教授马克·卡茨同意这一评估。

他说:“过去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双边战略核武器控制十分困难,而与北京的三边军备控制将更加困难。”

“如果没有北京的参与,单靠俄美军备控制对华盛顿和莫斯科来说都没有意义。”

普林斯顿大学的冯·希佩尔进一步警告说,中国的核扩张使限制美国和俄罗斯核武库的新条约的前景变得复杂。

他说:“美国拥有足够的核弹头,可以单独或联合威慑中国和俄罗斯。”

“但有些人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目前都是美国的对手,他们会主张美国应该拥有与俄罗斯和中国总和一样多的弹头。我怀疑中国和俄罗斯是否会同意这一点。”

他建议俄罗斯和美国与中国一道采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他说:“我认为,五常协议的逻辑结论是,‘核战争没有赢家,也绝不能打’。”他指的是包括英国和法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我乐见双边或三边会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冯·希佩尔补充道。“我担心特朗普总统对核武器问题的理解仅限于最肤浅的层面,而且他对此不感兴趣,但我相信他明白核战争将是灾难性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OR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