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表示,他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面。欧洲官员对普京的提议持严重保留态度。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6-24 07:30
时政
军事|太平洋的诱饵和大西洋的真正偷袭者,美军揭轰炸伊朗如何暗度陈仓+ 查看更多
军事|太平洋的诱饵和大西洋的真正偷袭者,美军揭轰炸伊朗如何暗度陈仓
+ 查看更多
根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丹·凯恩(Dan Caine)的说法,这次轰炸伊朗核设施的任务单程耗时18小时,过程中多次空中加油,并配合一系列诱饵行动(decoys)。
杰克·霍顿(Jake Horton)、保罗·萨金特(Paul Sargeant) 、罗宾·列文森-金(Robin Levinson-King)
■
根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丹·凯恩(Dan Caine)的说法,这次轰炸伊朗核设施的任务单程耗时18小时,过程中多次空中加油,并配合一系列诱饵行动(decoys)。
虽然美方称这次代号“午夜铁鎚行动”(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的任务影响尚未完全明朗,但在空袭结束数小时后,五角大楼于周日早上举行简报会,说明了这场复杂行动的时间线与细节。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海格瑟斯(Pete Hegseth)对记者表示:“美国轰炸机完成来回任务,全世界竟毫不知情。”
这一切在上周五(6月20日)午夜不久后发生——海格瑟斯与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JD Vance)、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以及五角大楼的高层人员聚集在白宫的战情室,共同观看一批军机自美国密苏里州一处偏远的空军基地起飞。
根据五角大楼,这些B-2隐形轰炸机在黑夜掩护下,于美东时间上周六(6月21日)凌晨0时01分(英国夏令时05:01,北京时间12:01)自怀特曼空军基地(Whiteman AFB)起飞。
这些亚音速喷射机载有强劲的“地堡破坏者”炸弹,可穿透超过18米的混凝土,飞越大西洋前往任务地点。
这类炸弹是唯一有能力打击伊朗福尔多(Fordo)铀浓缩设施的武器。该设施被视为伊朗核计划的核心,建于深山之下。美国是目前唯一已知拥有此类炸弹的国家。
当时全世界并未将注意力放在中东。因有报导称轰炸机被部署至美国在亚太的领地关岛,许多目光仅聚焦在太平洋方向。
BBC当时曾写道:“尽管这项部署并未被正式联系到美国是否加入以色列对伊朗的战争,但鲜有人会怀疑两者的关联。”
但根据五角大楼后来的说法,那只是个幌子——目的是转移对实际飞往伊朗的秘密机队的注意。
凯恩将军指出,这些飞往太平洋的飞机“是一项仅有极少数计划人员与领导人知情的欺敌行动”。
“主攻机群由七架B-2隐形轰炸机组成,每架配有两名机组人员,安静地向东(大西洋方向)飞行,几乎没有通讯联络,”他补充。
这些军机不会出现在飞行追踪网站上,也使得BBC难以独立验证五角大楼的说法。
虽然卫星影像可显示设施受损的程度,但无法提供实际击中时间。
当这支机群于美东时间下午5时左右抵达中东后,随即与支援机队会合,协助其清理前方空域、搜索敌机与地对空导弹威胁。凯恩称之为“一项复杂、精确时机的机动”。
但根据美国官员说法,伊朗的战机并未升空,也没有出现防空炮火。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导弹防御专家帕特里夏·巴齐尔奇克(Patrycja Bazylczyk)对BBC事实查核表示:“以色列对伊朗领空的掌控,为美军轰炸机的无阻运作铺平道路。”
接下来1小时40分的行动被凯恩将军在五角大楼简报会上罕见地公开详尽说明。
尽管简报提供了部分事件的具体时间点,但展示的飞行地图并非实际飞行路线,两个版本之间略有差异。
特朗普政府将这场行动定调为全面胜利,宣称美国已“彻底摧毁”伊朗的核体系。但实际损害程度与后续影响仍有待评估。
伊朗方面虽已确认空袭发生,却极力淡化损害规模,并未说明具体事件经过。
根据美国官员说法,约在美东时间下午5时,美军一艘部署于阿拉伯海的潜艇,向距人口约200万的伊斯法附近的核设施,发射了二十多枚“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
新美国安全中心国防专家斯泰西·佩蒂约翰博士(Dr. Stacie Pettyjohn)对BBC事实查核表示,虽然那里的核设施位于内陆数百公里处,但潜艇距离足够近,足以让巡航导弹在隐形B-2轰炸机向其他两个核设施投下“掩体炸弹”的同时,击中目标。
她说,这一切意味着美国能够“对多个地点发动协同突袭”。
同时,五角大楼表示,轰炸机编队进入伊朗领空,美军还部署了其他欺敌战术,包括与更多诱饵。
接着空袭展开。
领头轰炸机于美东时间6月21日下午6时40分、即伊朗当地时间约凌晨2时,向福尔多第一个目标投下两枚GBU-57“巨型钻地炸弹”(MOP)。
专家指出,这种炸弹可穿透约18米混凝土或61米土层后爆炸。虽然不能保证完全成功,但这是全球唯一可能达到福尔多设施深度(据信在地面下80至90米)的武器。
这是“地堡破坏者”炸弹首次于真实战斗中投放。
其余轰炸机随后击中各自目标——五角大楼称共投下14枚钻地弹,分别击中福尔多与纳坦兹(Natanz)两处核设施。而距福尔多逾200公里的伊斯法罕核设施,则由战斧导弹命中。
这支机群在空中共飞行18小时,打击任务仅耗时约25分钟。根据五角大楼说法,飞机于美东时间晚上7时30分离开伊朗空域返航。
此次行动共动用约75枚精确制导武器和逾125架美军飞机。国防部长海格瑟斯宣称这场行动“展现了强大而明确的摧毁力”。
不过,要完整掌握轰炸成效仍需时间,还需更多影像来确认“地堡破坏者”炸弹实际穿透到多深的地下设施。
佩蒂约翰博士总结:“这是一次极其复杂且技术高超的攻击,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有能力执行。”
“但即使这次行动在战术上成功,目前仍难以判断是否真的能永久削弱伊朗的核计划。”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根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丹·凯恩(Dan Caine)的说法,这次轰炸伊朗核设施的任务单程耗时18小时,过程中多次空中加油,并配合一系列诱饵行动(decoys)。
虽然美方称这次代号“午夜铁鎚行动”(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的任务影响尚未完全明朗,但在空袭结束数小时后,五角大楼于周日早上举行简报会,说明了这场复杂行动的时间线与细节。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海格瑟斯(Pete Hegseth)对记者表示:“美国轰炸机完成来回任务,全世界竟毫不知情。”
这一切在上周五(6月20日)午夜不久后发生——海格瑟斯与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JD Vance)、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以及五角大楼的高层人员聚集在白宫的战情室,共同观看一批军机自美国密苏里州一处偏远的空军基地起飞。
根据五角大楼,这些B-2隐形轰炸机在黑夜掩护下,于美东时间上周六(6月21日)凌晨0时01分(英国夏令时05:01,北京时间12:01)自怀特曼空军基地(Whiteman AFB)起飞。
这些亚音速喷射机载有强劲的“地堡破坏者”炸弹,可穿透超过18米的混凝土,飞越大西洋前往任务地点。
这类炸弹是唯一有能力打击伊朗福尔多(Fordo)铀浓缩设施的武器。该设施被视为伊朗核计划的核心,建于深山之下。美国是目前唯一已知拥有此类炸弹的国家。
当时全世界并未将注意力放在中东。因有报导称轰炸机被部署至美国在亚太的领地关岛,许多目光仅聚焦在太平洋方向。
BBC当时曾写道:“尽管这项部署并未被正式联系到美国是否加入以色列对伊朗的战争,但鲜有人会怀疑两者的关联。”
但根据五角大楼后来的说法,那只是个幌子——目的是转移对实际飞往伊朗的秘密机队的注意。
凯恩将军指出,这些飞往太平洋的飞机“是一项仅有极少数计划人员与领导人知情的欺敌行动”。
“主攻机群由七架B-2隐形轰炸机组成,每架配有两名机组人员,安静地向东(大西洋方向)飞行,几乎没有通讯联络,”他补充。
这些军机不会出现在飞行追踪网站上,也使得BBC难以独立验证五角大楼的说法。
虽然卫星影像可显示设施受损的程度,但无法提供实际击中时间。
当这支机群于美东时间下午5时左右抵达中东后,随即与支援机队会合,协助其清理前方空域、搜索敌机与地对空导弹威胁。凯恩称之为“一项复杂、精确时机的机动”。
但根据美国官员说法,伊朗的战机并未升空,也没有出现防空炮火。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导弹防御专家帕特里夏·巴齐尔奇克(Patrycja Bazylczyk)对BBC事实查核表示:“以色列对伊朗领空的掌控,为美军轰炸机的无阻运作铺平道路。”
接下来1小时40分的行动被凯恩将军在五角大楼简报会上罕见地公开详尽说明。
尽管简报提供了部分事件的具体时间点,但展示的飞行地图并非实际飞行路线,两个版本之间略有差异。
特朗普政府将这场行动定调为全面胜利,宣称美国已“彻底摧毁”伊朗的核体系。但实际损害程度与后续影响仍有待评估。
伊朗方面虽已确认空袭发生,却极力淡化损害规模,并未说明具体事件经过。
根据美国官员说法,约在美东时间下午5时,美军一艘部署于阿拉伯海的潜艇,向距人口约200万的伊斯法附近的核设施,发射了二十多枚“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
新美国安全中心国防专家斯泰西·佩蒂约翰博士(Dr. Stacie Pettyjohn)对BBC事实查核表示,虽然那里的核设施位于内陆数百公里处,但潜艇距离足够近,足以让巡航导弹在隐形B-2轰炸机向其他两个核设施投下“掩体炸弹”的同时,击中目标。
她说,这一切意味着美国能够“对多个地点发动协同突袭”。
同时,五角大楼表示,轰炸机编队进入伊朗领空,美军还部署了其他欺敌战术,包括与更多诱饵。
接着空袭展开。
领头轰炸机于美东时间6月21日下午6时40分、即伊朗当地时间约凌晨2时,向福尔多第一个目标投下两枚GBU-57“巨型钻地炸弹”(MOP)。
专家指出,这种炸弹可穿透约18米混凝土或61米土层后爆炸。虽然不能保证完全成功,但这是全球唯一可能达到福尔多设施深度(据信在地面下80至90米)的武器。
这是“地堡破坏者”炸弹首次于真实战斗中投放。
其余轰炸机随后击中各自目标——五角大楼称共投下14枚钻地弹,分别击中福尔多与纳坦兹(Natanz)两处核设施。而距福尔多逾200公里的伊斯法罕核设施,则由战斧导弹命中。
这支机群在空中共飞行18小时,打击任务仅耗时约25分钟。根据五角大楼说法,飞机于美东时间晚上7时30分离开伊朗空域返航。
此次行动共动用约75枚精确制导武器和逾125架美军飞机。国防部长海格瑟斯宣称这场行动“展现了强大而明确的摧毁力”。
不过,要完整掌握轰炸成效仍需时间,还需更多影像来确认“地堡破坏者”炸弹实际穿透到多深的地下设施。
佩蒂约翰博士总结:“这是一次极其复杂且技术高超的攻击,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有能力执行。”
“但即使这次行动在战术上成功,目前仍难以判断是否真的能永久削弱伊朗的核计划。”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最受欢迎(图文左右滑动)
OR
+
杰克·霍顿(Jake Horton)、保罗·萨金特(Paul Sargeant) 、罗宾·列文森-金(Robin Levinson-King)
■
根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丹·凯恩(Dan Caine)的说法,这次轰炸伊朗核设施的任务单程耗时18小时,过程中多次空中加油,并配合一系列诱饵行动(decoys)。
虽然美方称这次代号“午夜铁鎚行动”(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的任务影响尚未完全明朗,但在空袭结束数小时后,五角大楼于周日早上举行简报会,说明了这场复杂行动的时间线与细节。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海格瑟斯(Pete Hegseth)对记者表示:“美国轰炸机完成来回任务,全世界竟毫不知情。”
这一切在上周五(6月20日)午夜不久后发生——海格瑟斯与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JD Vance)、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以及五角大楼的高层人员聚集在白宫的战情室,共同观看一批军机自美国密苏里州一处偏远的空军基地起飞。
根据五角大楼,这些B-2隐形轰炸机在黑夜掩护下,于美东时间上周六(6月21日)凌晨0时01分(英国夏令时05:01,北京时间12:01)自怀特曼空军基地(Whiteman AFB)起飞。
这些亚音速喷射机载有强劲的“地堡破坏者”炸弹,可穿透超过18米的混凝土,飞越大西洋前往任务地点。
这类炸弹是唯一有能力打击伊朗福尔多(Fordo)铀浓缩设施的武器。该设施被视为伊朗核计划的核心,建于深山之下。美国是目前唯一已知拥有此类炸弹的国家。
当时全世界并未将注意力放在中东。因有报导称轰炸机被部署至美国在亚太的领地关岛,许多目光仅聚焦在太平洋方向。
BBC当时曾写道:“尽管这项部署并未被正式联系到美国是否加入以色列对伊朗的战争,但鲜有人会怀疑两者的关联。”
但根据五角大楼后来的说法,那只是个幌子——目的是转移对实际飞往伊朗的秘密机队的注意。
凯恩将军指出,这些飞往太平洋的飞机“是一项仅有极少数计划人员与领导人知情的欺敌行动”。
“主攻机群由七架B-2隐形轰炸机组成,每架配有两名机组人员,安静地向东(大西洋方向)飞行,几乎没有通讯联络,”他补充。
这些军机不会出现在飞行追踪网站上,也使得BBC难以独立验证五角大楼的说法。
虽然卫星影像可显示设施受损的程度,但无法提供实际击中时间。
当这支机群于美东时间下午5时左右抵达中东后,随即与支援机队会合,协助其清理前方空域、搜索敌机与地对空导弹威胁。凯恩称之为“一项复杂、精确时机的机动”。
但根据美国官员说法,伊朗的战机并未升空,也没有出现防空炮火。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导弹防御专家帕特里夏·巴齐尔奇克(Patrycja Bazylczyk)对BBC事实查核表示:“以色列对伊朗领空的掌控,为美军轰炸机的无阻运作铺平道路。”
接下来1小时40分的行动被凯恩将军在五角大楼简报会上罕见地公开详尽说明。
尽管简报提供了部分事件的具体时间点,但展示的飞行地图并非实际飞行路线,两个版本之间略有差异。
特朗普政府将这场行动定调为全面胜利,宣称美国已“彻底摧毁”伊朗的核体系。但实际损害程度与后续影响仍有待评估。
伊朗方面虽已确认空袭发生,却极力淡化损害规模,并未说明具体事件经过。
根据美国官员说法,约在美东时间下午5时,美军一艘部署于阿拉伯海的潜艇,向距人口约200万的伊斯法附近的核设施,发射了二十多枚“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
新美国安全中心国防专家斯泰西·佩蒂约翰博士(Dr. Stacie Pettyjohn)对BBC事实查核表示,虽然那里的核设施位于内陆数百公里处,但潜艇距离足够近,足以让巡航导弹在隐形B-2轰炸机向其他两个核设施投下“掩体炸弹”的同时,击中目标。
她说,这一切意味着美国能够“对多个地点发动协同突袭”。
同时,五角大楼表示,轰炸机编队进入伊朗领空,美军还部署了其他欺敌战术,包括与更多诱饵。
接着空袭展开。
领头轰炸机于美东时间6月21日下午6时40分、即伊朗当地时间约凌晨2时,向福尔多第一个目标投下两枚GBU-57“巨型钻地炸弹”(MOP)。
专家指出,这种炸弹可穿透约18米混凝土或61米土层后爆炸。虽然不能保证完全成功,但这是全球唯一可能达到福尔多设施深度(据信在地面下80至90米)的武器。
这是“地堡破坏者”炸弹首次于真实战斗中投放。
其余轰炸机随后击中各自目标——五角大楼称共投下14枚钻地弹,分别击中福尔多与纳坦兹(Natanz)两处核设施。而距福尔多逾200公里的伊斯法罕核设施,则由战斧导弹命中。
这支机群在空中共飞行18小时,打击任务仅耗时约25分钟。根据五角大楼说法,飞机于美东时间晚上7时30分离开伊朗空域返航。
此次行动共动用约75枚精确制导武器和逾125架美军飞机。国防部长海格瑟斯宣称这场行动“展现了强大而明确的摧毁力”。
不过,要完整掌握轰炸成效仍需时间,还需更多影像来确认“地堡破坏者”炸弹实际穿透到多深的地下设施。
佩蒂约翰博士总结:“这是一次极其复杂且技术高超的攻击,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有能力执行。”
“但即使这次行动在战术上成功,目前仍难以判断是否真的能永久削弱伊朗的核计划。”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根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丹·凯恩(Dan Caine)的说法,这次轰炸伊朗核设施的任务单程耗时18小时,过程中多次空中加油,并配合一系列诱饵行动(decoys)。
虽然美方称这次代号“午夜铁鎚行动”(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的任务影响尚未完全明朗,但在空袭结束数小时后,五角大楼于周日早上举行简报会,说明了这场复杂行动的时间线与细节。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海格瑟斯(Pete Hegseth)对记者表示:“美国轰炸机完成来回任务,全世界竟毫不知情。”
这一切在上周五(6月20日)午夜不久后发生——海格瑟斯与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JD Vance)、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以及五角大楼的高层人员聚集在白宫的战情室,共同观看一批军机自美国密苏里州一处偏远的空军基地起飞。
根据五角大楼,这些B-2隐形轰炸机在黑夜掩护下,于美东时间上周六(6月21日)凌晨0时01分(英国夏令时05:01,北京时间12:01)自怀特曼空军基地(Whiteman AFB)起飞。
这些亚音速喷射机载有强劲的“地堡破坏者”炸弹,可穿透超过18米的混凝土,飞越大西洋前往任务地点。
这类炸弹是唯一有能力打击伊朗福尔多(Fordo)铀浓缩设施的武器。该设施被视为伊朗核计划的核心,建于深山之下。美国是目前唯一已知拥有此类炸弹的国家。
当时全世界并未将注意力放在中东。因有报导称轰炸机被部署至美国在亚太的领地关岛,许多目光仅聚焦在太平洋方向。
BBC当时曾写道:“尽管这项部署并未被正式联系到美国是否加入以色列对伊朗的战争,但鲜有人会怀疑两者的关联。”
但根据五角大楼后来的说法,那只是个幌子——目的是转移对实际飞往伊朗的秘密机队的注意。
凯恩将军指出,这些飞往太平洋的飞机“是一项仅有极少数计划人员与领导人知情的欺敌行动”。
“主攻机群由七架B-2隐形轰炸机组成,每架配有两名机组人员,安静地向东(大西洋方向)飞行,几乎没有通讯联络,”他补充。
这些军机不会出现在飞行追踪网站上,也使得BBC难以独立验证五角大楼的说法。
虽然卫星影像可显示设施受损的程度,但无法提供实际击中时间。
当这支机群于美东时间下午5时左右抵达中东后,随即与支援机队会合,协助其清理前方空域、搜索敌机与地对空导弹威胁。凯恩称之为“一项复杂、精确时机的机动”。
但根据美国官员说法,伊朗的战机并未升空,也没有出现防空炮火。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导弹防御专家帕特里夏·巴齐尔奇克(Patrycja Bazylczyk)对BBC事实查核表示:“以色列对伊朗领空的掌控,为美军轰炸机的无阻运作铺平道路。”
接下来1小时40分的行动被凯恩将军在五角大楼简报会上罕见地公开详尽说明。
尽管简报提供了部分事件的具体时间点,但展示的飞行地图并非实际飞行路线,两个版本之间略有差异。
特朗普政府将这场行动定调为全面胜利,宣称美国已“彻底摧毁”伊朗的核体系。但实际损害程度与后续影响仍有待评估。
伊朗方面虽已确认空袭发生,却极力淡化损害规模,并未说明具体事件经过。
根据美国官员说法,约在美东时间下午5时,美军一艘部署于阿拉伯海的潜艇,向距人口约200万的伊斯法附近的核设施,发射了二十多枚“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
新美国安全中心国防专家斯泰西·佩蒂约翰博士(Dr. Stacie Pettyjohn)对BBC事实查核表示,虽然那里的核设施位于内陆数百公里处,但潜艇距离足够近,足以让巡航导弹在隐形B-2轰炸机向其他两个核设施投下“掩体炸弹”的同时,击中目标。
她说,这一切意味着美国能够“对多个地点发动协同突袭”。
同时,五角大楼表示,轰炸机编队进入伊朗领空,美军还部署了其他欺敌战术,包括与更多诱饵。
接着空袭展开。
领头轰炸机于美东时间6月21日下午6时40分、即伊朗当地时间约凌晨2时,向福尔多第一个目标投下两枚GBU-57“巨型钻地炸弹”(MOP)。
专家指出,这种炸弹可穿透约18米混凝土或61米土层后爆炸。虽然不能保证完全成功,但这是全球唯一可能达到福尔多设施深度(据信在地面下80至90米)的武器。
这是“地堡破坏者”炸弹首次于真实战斗中投放。
其余轰炸机随后击中各自目标——五角大楼称共投下14枚钻地弹,分别击中福尔多与纳坦兹(Natanz)两处核设施。而距福尔多逾200公里的伊斯法罕核设施,则由战斧导弹命中。
这支机群在空中共飞行18小时,打击任务仅耗时约25分钟。根据五角大楼说法,飞机于美东时间晚上7时30分离开伊朗空域返航。
此次行动共动用约75枚精确制导武器和逾125架美军飞机。国防部长海格瑟斯宣称这场行动“展现了强大而明确的摧毁力”。
不过,要完整掌握轰炸成效仍需时间,还需更多影像来确认“地堡破坏者”炸弹实际穿透到多深的地下设施。
佩蒂约翰博士总结:“这是一次极其复杂且技术高超的攻击,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有能力执行。”
“但即使这次行动在战术上成功,目前仍难以判断是否真的能永久削弱伊朗的核计划。”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