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10-29 08:07
商业与经济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四大信号

沈建光:四中全会公报在强调中短期经济发展重要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消费的增长支撑作用四方面释放重要信号。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四大信号
沈建光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于10月23日发布会议公报。对比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在强调中短期经济发展重要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消费的增长支撑作用四个方面释放了重要信号。


信号一: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注中短期经济下行压力

相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纲要》均未提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此次公报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表明“十五五”期间经济发展将处于更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面对疫情严重冲击以及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年经济增速已经从疫情之前的6%以上降至目前的5%左右。鉴于公报继续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此前国务院研究室的测算,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大体要保持在5%左右的经济增速,因此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很有必要。后续关注明年3月发布的“十五五”规划《纲要》是否重新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十四五”规划中并未设定)。

此外,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核心任务是讨论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但此次会议还专门讨论了当前经济形势和任务,并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至4.8%,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下滑,考虑到基数抬升以及政策效应减弱,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增速要维持在5%并不容易。会议部署也意味着,高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并高度重视中长期发展任务与短期缓解下行压力部署的衔接。

信号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下,更加注重扩大对外开放


针对国际形势,此次公报延续了二十大报告“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的表述(“十四五”规划的表述为“战略机遇期”)。同时,公报提及“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

外部环境的关键无疑是中美关系。尽管之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了新一轮经贸磋商、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了基本共识,这再度印证了中美关系维持稳定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此次公报的信息,笔者认为,接下来在维持中美关系经贸压舱石的同时,中国将通过科技上加快自立自强、外贸上拓展非美合作、动力上强化内需支撑等方式,尽可能减少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在此背景下,公报在主要任务中将扩大对外开放的位置大幅提前到第五位(上次是第九位),说明“十五五”期间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相比“十四五”规划,公报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同时“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和“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即在美国以外主动打造新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增长点(前三季度,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对非美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速达到10%,抵消了对美出口的下滑),这也呼应了“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中“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的提法。

信号三: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和核心技术突破

此次公报在主要目标中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后续新闻发布会将其拓展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而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凸显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一方面,公报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主要任务的第一条,强调了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实体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长期来看,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的趋势可能难以扭转,但上述部署意味着这一比重不能过快下降或脱离合理区间(近三年,制造业占GDP比重基本稳定在25%左右)。

另一方面,公报主要任务的第二条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针对这一任务,公报进一步从“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四方面作出部署。上述部署表明,接下来科技自主创新、前沿领域突破是应对外围技术封锁、提高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途径。

信号四:更加重视消费的增长支撑作用


相比“十四五”规划把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此次公报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表现出对消费发展的更高关注。后续的新闻发布会指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指向消费发展的重点在于服务消费。此外,新闻发布会在主要目标方面还提出了“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这一点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纲要》中均未涉及,关注明年3月的“十五五”规划《纲要》是否会设定居民消费率目标。

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改善民生。如上所述,公报提到“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强调通过民生支出和投资于人来提升消费能力,这也对应了指导思想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表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公报明确提及“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十五五”期间提振消费不只是一些短期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夯实消费的收入和制度基础。

这也印证了此前笔者在文章《从国庆长假看消费前景》中的观点,今年三季度以来,消费增速出现放缓,尤其是前期表现亮眼的以旧换新品类。展望四季度,考虑到基数抬升、以旧换新效果减弱以及一系列制约因素,消费增速可能面临更大下行压力。面对这一局面,中长期来看,在改革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资金资源更多投向民生和社会保障,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支持消费,才是关键所在。




相关内容

  • 上海金融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出炉 中国这3个城市进入前十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四大信号
2025-10-29 08:07
商业与经济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四大信号

沈建光:四中全会公报在强调中短期经济发展重要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消费的增长支撑作用四方面释放重要信号。
沈建光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于10月23日发布会议公报。对比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在强调中短期经济发展重要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消费的增长支撑作用四个方面释放了重要信号。


信号一: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注中短期经济下行压力

相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纲要》均未提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此次公报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表明“十五五”期间经济发展将处于更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面对疫情严重冲击以及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年经济增速已经从疫情之前的6%以上降至目前的5%左右。鉴于公报继续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此前国务院研究室的测算,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大体要保持在5%左右的经济增速,因此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很有必要。后续关注明年3月发布的“十五五”规划《纲要》是否重新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十四五”规划中并未设定)。

此外,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核心任务是讨论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但此次会议还专门讨论了当前经济形势和任务,并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至4.8%,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下滑,考虑到基数抬升以及政策效应减弱,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增速要维持在5%并不容易。会议部署也意味着,高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并高度重视中长期发展任务与短期缓解下行压力部署的衔接。

信号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下,更加注重扩大对外开放


针对国际形势,此次公报延续了二十大报告“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的表述(“十四五”规划的表述为“战略机遇期”)。同时,公报提及“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

外部环境的关键无疑是中美关系。尽管之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了新一轮经贸磋商、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了基本共识,这再度印证了中美关系维持稳定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此次公报的信息,笔者认为,接下来在维持中美关系经贸压舱石的同时,中国将通过科技上加快自立自强、外贸上拓展非美合作、动力上强化内需支撑等方式,尽可能减少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在此背景下,公报在主要任务中将扩大对外开放的位置大幅提前到第五位(上次是第九位),说明“十五五”期间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相比“十四五”规划,公报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同时“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和“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即在美国以外主动打造新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增长点(前三季度,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对非美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速达到10%,抵消了对美出口的下滑),这也呼应了“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中“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的提法。

信号三: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和核心技术突破

此次公报在主要目标中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后续新闻发布会将其拓展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而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凸显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一方面,公报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主要任务的第一条,强调了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实体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长期来看,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的趋势可能难以扭转,但上述部署意味着这一比重不能过快下降或脱离合理区间(近三年,制造业占GDP比重基本稳定在25%左右)。

另一方面,公报主要任务的第二条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针对这一任务,公报进一步从“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四方面作出部署。上述部署表明,接下来科技自主创新、前沿领域突破是应对外围技术封锁、提高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途径。

信号四:更加重视消费的增长支撑作用


相比“十四五”规划把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此次公报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表现出对消费发展的更高关注。后续的新闻发布会指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指向消费发展的重点在于服务消费。此外,新闻发布会在主要目标方面还提出了“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这一点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纲要》中均未涉及,关注明年3月的“十五五”规划《纲要》是否会设定居民消费率目标。

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改善民生。如上所述,公报提到“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强调通过民生支出和投资于人来提升消费能力,这也对应了指导思想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表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公报明确提及“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十五五”期间提振消费不只是一些短期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夯实消费的收入和制度基础。

这也印证了此前笔者在文章《从国庆长假看消费前景》中的观点,今年三季度以来,消费增速出现放缓,尤其是前期表现亮眼的以旧换新品类。展望四季度,考虑到基数抬升、以旧换新效果减弱以及一系列制约因素,消费增速可能面临更大下行压力。面对这一局面,中长期来看,在改革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资金资源更多投向民生和社会保障,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支持消费,才是关键所在。




相关内容

  • 上海金融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出炉 中国这3个城市进入前十
 

读者评论
OR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