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10-23 17:23
商业与经济

碳足迹核算平台受出海企业热捧

实施管理平台让认证成本下降75%;国外订单也增长15%。
手机制造中国无与伦比的供应链仍有薄弱环节——为什么下个五年就能修复这些环节
万慧

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江苏新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大屏上,4款出口产品的碳足迹数据正以最快秒级的速度采集:一件卷帘控制器的碳足迹为1.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一套开关柜的碳足迹为991.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在这里,碳排放量或碳足迹这些指标就像中国居民眼中的用水量耗电量等数据一样,可供企业实时检测。

江苏新安电器是一家从事新兴领域智能控制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出口型企业。“我们过去做碳核查需聘请第三方机构,耗时15天,费用超20万元。”该企业智能化推进部经理秦岭指着屏幕上的动态曲线说,现在每批次产品的碳足迹即时生成,认证成本下降75%,今年国外订单因此增长了15%。

这些都得益于该公司去年年初上线的一个能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碳排放精准计量的产品碳足迹实时管理平台,可以让他们产品的碳排放方便量化分析。

也正是通过接入国家电网碳足迹管理平台的179个智能电表,江苏新安电器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碳排放的透明化。在江苏,包括江苏新安电器在内的超过8万家民企均参与了国际贸易业务,对出口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有强烈的需求。

据了解,江苏新安电器所用的产品碳足迹实时管理平台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牵头研发,是目前江苏首个能对企业单件产品生产全周期碳足迹实时核算的管理平台。通过接入企业生产运营系统,构建产品碳足迹智能模型,能对产品涉及的生产制造、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时量化记录,并依托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企业降碳潜力。

10月17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走进国家电网活动中,该平台被国家电网以“优秀SDG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发布。据了解,该公司首创的“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已为苏州电子制造业企业新安电器节省用能成本超百万元,降低碳排放千余吨。若该模式在全国推广,预计年降碳效益近4000万吨。

产品碳足迹指的是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废弃处理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近年来,为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开展碳数据核算、提交碳排放报告并实现国际贸易中的互信流通,已然成为外贸企业的出海刚需。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发挥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

据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是指利用电力大数据实时、精准的特点,自动获取企业用能数据,构建覆盖产品全链条的碳足迹智能核算模型。该体系能对产品生产、非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动态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评估减碳路径、挖掘潜在空间,助力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效能与绿色发展水平。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五级职员周游现场演示了平台运作逻辑——“电力大数据+碳管理”体系一方面对接部署于边端企业的数字化终端,根据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运输、生产等,自动化精准测算碳足迹;另一方面直接对接国内外权威碳认证机构,实现碳足迹的快速认证。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碳足迹核算时间从15天压缩到1天,平均效率提升85%。

“以卷帘控制器的碳核算为例,我们推动生产企业的相关产线上安装了多个采集终端,其中包括电力、燃气的计量点位,实现了从企业厂区、车间、生产线、设备的全能源实时数据稳定采集。再利用边缘智能采集设备获取物料数据与生产数据,分产线计算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最终完成产品各环节碳排放数据的核算。”周游说,“一个卷帘控制器的碳足迹是分阶段采集的。比如运输阶段,我们会获取各原材料运输工具、运输距离、运输质量,调阅碳排放背景数据库,匹配不同运输工具的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单位原料在采购运输阶段的碳排放。在生产制造阶段,我们获取企业工单信息,包括原料种类、原料用量、产品产量等,结合电表、天然气表的实时数据采集,获得每个批次产品以及对应生产线、设备的用能数据,开展数据折算,得到精细到产品生产批次的制造阶段碳排放量。”

“产品碳足迹管理能让我们细化企业整体的生产能耗,算清每个产品的’碳账本’。这对于我们出口贸易型企业来说,既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含绿量’,也能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更有信心和底气。”秦岭说。

不过,挑战在于供应链端的碳足迹管理难以溯源。

不少企业的供应链较为复杂,涉及大量国内外供应商。在国内外碳足迹背景数据库认可度不同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和评估整个供应链的碳足迹,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环保要求,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石敏俊表示,范围三的碳足迹评估尤为复杂,它涉及到产品的原材料来源、上游供应链和下游分销等多个环节。例如,原材料的能耗和碳排放可能因来源地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电力的排放问题也需要考虑,特别是直接供应的能源与电网平均能源的差异。



手机制造中国无与伦比的供应链仍有薄弱环节——为什么下个五年就能修复这些环节
2025-10-23 17:23
商业与经济

碳足迹核算平台受出海企业热捧

实施管理平台让认证成本下降75%;国外订单也增长15%。
万慧

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江苏新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大屏上,4款出口产品的碳足迹数据正以最快秒级的速度采集:一件卷帘控制器的碳足迹为1.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一套开关柜的碳足迹为991.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在这里,碳排放量或碳足迹这些指标就像中国居民眼中的用水量耗电量等数据一样,可供企业实时检测。

江苏新安电器是一家从事新兴领域智能控制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出口型企业。“我们过去做碳核查需聘请第三方机构,耗时15天,费用超20万元。”该企业智能化推进部经理秦岭指着屏幕上的动态曲线说,现在每批次产品的碳足迹即时生成,认证成本下降75%,今年国外订单因此增长了15%。

这些都得益于该公司去年年初上线的一个能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碳排放精准计量的产品碳足迹实时管理平台,可以让他们产品的碳排放方便量化分析。

也正是通过接入国家电网碳足迹管理平台的179个智能电表,江苏新安电器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碳排放的透明化。在江苏,包括江苏新安电器在内的超过8万家民企均参与了国际贸易业务,对出口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有强烈的需求。

据了解,江苏新安电器所用的产品碳足迹实时管理平台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牵头研发,是目前江苏首个能对企业单件产品生产全周期碳足迹实时核算的管理平台。通过接入企业生产运营系统,构建产品碳足迹智能模型,能对产品涉及的生产制造、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时量化记录,并依托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企业降碳潜力。

10月17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走进国家电网活动中,该平台被国家电网以“优秀SDG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发布。据了解,该公司首创的“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已为苏州电子制造业企业新安电器节省用能成本超百万元,降低碳排放千余吨。若该模式在全国推广,预计年降碳效益近4000万吨。

产品碳足迹指的是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废弃处理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近年来,为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开展碳数据核算、提交碳排放报告并实现国际贸易中的互信流通,已然成为外贸企业的出海刚需。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发挥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

据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是指利用电力大数据实时、精准的特点,自动获取企业用能数据,构建覆盖产品全链条的碳足迹智能核算模型。该体系能对产品生产、非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动态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评估减碳路径、挖掘潜在空间,助力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效能与绿色发展水平。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五级职员周游现场演示了平台运作逻辑——“电力大数据+碳管理”体系一方面对接部署于边端企业的数字化终端,根据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运输、生产等,自动化精准测算碳足迹;另一方面直接对接国内外权威碳认证机构,实现碳足迹的快速认证。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碳足迹核算时间从15天压缩到1天,平均效率提升85%。

“以卷帘控制器的碳核算为例,我们推动生产企业的相关产线上安装了多个采集终端,其中包括电力、燃气的计量点位,实现了从企业厂区、车间、生产线、设备的全能源实时数据稳定采集。再利用边缘智能采集设备获取物料数据与生产数据,分产线计算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最终完成产品各环节碳排放数据的核算。”周游说,“一个卷帘控制器的碳足迹是分阶段采集的。比如运输阶段,我们会获取各原材料运输工具、运输距离、运输质量,调阅碳排放背景数据库,匹配不同运输工具的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单位原料在采购运输阶段的碳排放。在生产制造阶段,我们获取企业工单信息,包括原料种类、原料用量、产品产量等,结合电表、天然气表的实时数据采集,获得每个批次产品以及对应生产线、设备的用能数据,开展数据折算,得到精细到产品生产批次的制造阶段碳排放量。”

“产品碳足迹管理能让我们细化企业整体的生产能耗,算清每个产品的’碳账本’。这对于我们出口贸易型企业来说,既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含绿量’,也能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更有信心和底气。”秦岭说。

不过,挑战在于供应链端的碳足迹管理难以溯源。

不少企业的供应链较为复杂,涉及大量国内外供应商。在国内外碳足迹背景数据库认可度不同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和评估整个供应链的碳足迹,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环保要求,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石敏俊表示,范围三的碳足迹评估尤为复杂,它涉及到产品的原材料来源、上游供应链和下游分销等多个环节。例如,原材料的能耗和碳排放可能因来源地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电力的排放问题也需要考虑,特别是直接供应的能源与电网平均能源的差异。



 

读者评论
OR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