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2-06-17 08:19
艺术风尚

沸腾年代 泡面人生

范庭略:无论时代怎么跌宕,新概念如何层出不穷,泡面似乎一直与我们的生活不离不弃,并带来最触手可及的安全感。
沸腾年代-泡面人生
范庭略

■当有人不经意地在网络上露出正在煮着的接近500元一包的GUCCI泡面的时候,朋友圈里赶早班机的空中飞人们也在睡眼惺忪地炫耀着“东航那碗面”。这碗曾经仅在全国五大城市的东航贵宾室供应的普通浇头面,一度是商务乘客们在机场打卡的网红食品。由网红转向实体店经营后,一家由东航经营的面馆,四年前也在东航自己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云锦天地开业。比起机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贵宾室待遇,朋友圈里却鲜见有人谈论这家面馆。当投资公司酝酿大举布局面馆生意的时候,中国依旧保持着全世界方便面销量第一的市场规模,2020年全国一共消费了463.5亿份方便面,这也推动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年收入达到近300亿元人民币。二十多年前,当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走在上海的马路上了解市场的时候,他曾敏感地发现,为什么卖茶叶蛋的大妈不卖可口可乐?二十年之后,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已经让老大妈们无茶叶蛋可卖了。而如今经常光顾便利店的主要消费人群,是一批现金充裕且时间紧缺的城市消费者。

有人说,每一碗方便面都是对着微波炉的悲伤单身汉的缩影。这种高热量、低营养的易煮食品在亚洲成了数以亿计人口的主食。同时也成就了康师傅、统一这样的食品巨头,它们通过无与伦比的分销商网络将中国庞大的廉价面条市场推向饱和。虽然近年来农民工与学生的人口一直在下降,但是随着疫情骤然到来,方便面再次被推上C位:本来就是卖给那些不可能花太多时间采购和准备食物的消费者,更是因为这次禁足隔离而变得应吃尽吃了。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方便面的需求急剧上升,销售实现了史无前例的1053.6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13%,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今年5月,被关押了20年的日本赤军领袖重信房子刑满释放,五十年前日本赤军的“浅间山庄事件”再次被人们热议。而在当年警方与赤军对峙期间,民众通过电视直播,w围观了警察们在严冬寒冷的户外进食热气腾腾的日清杯面,这一场景也推动了日清杯面的迅速走红。

1958年日清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款方便面。公司的创办者、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先生在1971年推出杯面时的灵感,来自于他观察美国人食用方便面时的诸多不同习惯:人们将面条切成两半,然后放在杯子里面用热水浸泡。如今,这家位于大阪的食品公司,仅在日本每年就会推出300种新产品,他们会针对特定年龄组和饮食偏好而开发不同的产品。安藤先生似乎跟米其林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认为不要卖面条,而是要卖美食文化。

野村证券在2013年的统计似乎跟美食文化没有什么关联性。根据他们的当年的调查,在中国大陆每人每年会消费3公斤或者30多包方便面,而在香港市场则是每人每年消费5公斤或者50多包方便面,彼时大陆消费者每周的工作时间是43小时,而香港消费者则会每周工作49小时。显然方便面是一种不完美的快餐,营养不足是它的美中不足。我们见过一边走路一边端着一碗泡面吃的学生,也更加熟悉飞机客舱或者火车车厢里面弥漫着热乎乎的泡面的味道。而吃泡面加打点滴则似乎是一代创业家的标配,从90年代史玉柱买了几箱方便面开始在宿舍闭门写软件开始,沸腾经济时代留给后人的印象都是通宵达旦加班以及没日没夜吃方便面。进入了21世纪之后,在游戏网吧里长大的一代人,留给人们的印象则是方便面加火腿肠和辣条。“游戏一代”的泡面和“奋斗一代”的泡面,以及“疫情一代”的泡面,虽然都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注脚,但是便利、廉价和易于保存,始终是方便面畅销风行的最主要竞争力。

在著名的阿拉斯加中美会谈的酒店里,王外长问及杨委员午饭吃了吗?行色匆匆的杨委员则告诉他自己吃的是泡面。这可能算是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之下最难忘的泡面了。而在日本女子网球明星大坂直美代言日清杯面的卡通广告片中,她本人海地与日本混血的肤色因为被描绘得过于白皙,被旅日的美国黑人作家Baye Mcneil指责片方把大坂直美的皮肤过度漂白了,从而引发民众对于掩盖黑色皮肤的不满。一杯面里面折射出各种不同的立场,这也是动荡不安时代之下的特有现象吧。

高钠的预制食品销量在隔离期间的快速增长,与人们对于下厨做晚饭的抵触情绪成正比,如果到了吃饭的时间,吃一个订制的营养胶囊就可以解决全天的营养均衡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向往这种科幻生活呢?通过解决饥饿问题而变得快乐起来,这样朴实的欢乐如今已经不现实了。如果我们的生活都是通过凑合的资源拼贴起来,通过有限的分发保供物资来完成,面对着恐惧和痛苦,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形式来维护我们过往的生活水准呢?我想起著名导演王晶的父亲王天林先生在香港黑帮片《枪火》中的经典镜头。知道自己死到临头,他还忙着埋头吃一碗意大利面,他告诉阿乐:“以前我滴打生打死都为咗食餐饭,今次这单嘢喺我做的,衰咗,我认命.....(从前拼了老命都只为吃一顿好的,这次是我干的,失败了,我认命)”方便面之父安藤先生应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按照他的说法,当人们有食物的时候,和平就会来到,这或许就是这么多年方便面始终没有被丢弃的原因吧!

以前人们说自己吃方便面总有一种捱生活的感觉,话里话外都透着孤独与凄凉,但是近来推出的高级杯面似乎一扫这种苦情戏的感觉。康师傅的24元的“速达面馆”杯面,号称拥有巨型肥美牛肉以及大片蔬菜。而香港市场售价高达港币38元的金枪鱼杯面,据说味道好过一兰拉面,也引起了消费者的热捧。当然还有在“3.15”晚会中被踢爆的老坛酸菜面,因为赤脚踩酸菜而让消费者唾弃。

吃泡面究竟是为了口味还是为了果腹?这就好像是有人问我,是口味改变了人类还是人类改变了口味?显然,我们今天吃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营养,更多时候想追求的是一种味道。就好像听音乐的时候不是因为太安静,而是因为我们需要从音乐的旋律中获得安慰。一碗泡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果腹的充实感,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手中有杯面就不会被饿着”的生存保障。疫情期间被困在高速公路闸道上而在车里住了五十多天的货车司机,连买一杯泡面的可能都没有,于是硬生生地在路边点火煮饭。看完这条视频,就会明白城市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最终都会被温暖的汤水给暖化。

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退潮的当下,我们的生活无论是被智能化加持还是被数字化绑架,更加忙碌更加操劳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压力更大的日常生活,是去面馆吃一碗还没有被资本侵蚀的阳春面,还在宅在家里煮一碗大公司出产的出前一丁,或许都是殊途同归解压的手段。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对于謔称自己是最后一代的我们来讲,城市生活的底线也许就是我还能在家里吃一碗泡面吧。■

相关内容
OR
+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沸腾年代-泡面人生
2022-06-17 08:19
艺术风尚

沸腾年代 泡面人生

范庭略:无论时代怎么跌宕,新概念如何层出不穷,泡面似乎一直与我们的生活不离不弃,并带来最触手可及的安全感。
范庭略

■当有人不经意地在网络上露出正在煮着的接近500元一包的GUCCI泡面的时候,朋友圈里赶早班机的空中飞人们也在睡眼惺忪地炫耀着“东航那碗面”。这碗曾经仅在全国五大城市的东航贵宾室供应的普通浇头面,一度是商务乘客们在机场打卡的网红食品。由网红转向实体店经营后,一家由东航经营的面馆,四年前也在东航自己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云锦天地开业。比起机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贵宾室待遇,朋友圈里却鲜见有人谈论这家面馆。当投资公司酝酿大举布局面馆生意的时候,中国依旧保持着全世界方便面销量第一的市场规模,2020年全国一共消费了463.5亿份方便面,这也推动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年收入达到近300亿元人民币。二十多年前,当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走在上海的马路上了解市场的时候,他曾敏感地发现,为什么卖茶叶蛋的大妈不卖可口可乐?二十年之后,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已经让老大妈们无茶叶蛋可卖了。而如今经常光顾便利店的主要消费人群,是一批现金充裕且时间紧缺的城市消费者。

有人说,每一碗方便面都是对着微波炉的悲伤单身汉的缩影。这种高热量、低营养的易煮食品在亚洲成了数以亿计人口的主食。同时也成就了康师傅、统一这样的食品巨头,它们通过无与伦比的分销商网络将中国庞大的廉价面条市场推向饱和。虽然近年来农民工与学生的人口一直在下降,但是随着疫情骤然到来,方便面再次被推上C位:本来就是卖给那些不可能花太多时间采购和准备食物的消费者,更是因为这次禁足隔离而变得应吃尽吃了。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方便面的需求急剧上升,销售实现了史无前例的1053.6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13%,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今年5月,被关押了20年的日本赤军领袖重信房子刑满释放,五十年前日本赤军的“浅间山庄事件”再次被人们热议。而在当年警方与赤军对峙期间,民众通过电视直播,w围观了警察们在严冬寒冷的户外进食热气腾腾的日清杯面,这一场景也推动了日清杯面的迅速走红。

1958年日清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款方便面。公司的创办者、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先生在1971年推出杯面时的灵感,来自于他观察美国人食用方便面时的诸多不同习惯:人们将面条切成两半,然后放在杯子里面用热水浸泡。如今,这家位于大阪的食品公司,仅在日本每年就会推出300种新产品,他们会针对特定年龄组和饮食偏好而开发不同的产品。安藤先生似乎跟米其林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认为不要卖面条,而是要卖美食文化。

野村证券在2013年的统计似乎跟美食文化没有什么关联性。根据他们的当年的调查,在中国大陆每人每年会消费3公斤或者30多包方便面,而在香港市场则是每人每年消费5公斤或者50多包方便面,彼时大陆消费者每周的工作时间是43小时,而香港消费者则会每周工作49小时。显然方便面是一种不完美的快餐,营养不足是它的美中不足。我们见过一边走路一边端着一碗泡面吃的学生,也更加熟悉飞机客舱或者火车车厢里面弥漫着热乎乎的泡面的味道。而吃泡面加打点滴则似乎是一代创业家的标配,从90年代史玉柱买了几箱方便面开始在宿舍闭门写软件开始,沸腾经济时代留给后人的印象都是通宵达旦加班以及没日没夜吃方便面。进入了21世纪之后,在游戏网吧里长大的一代人,留给人们的印象则是方便面加火腿肠和辣条。“游戏一代”的泡面和“奋斗一代”的泡面,以及“疫情一代”的泡面,虽然都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注脚,但是便利、廉价和易于保存,始终是方便面畅销风行的最主要竞争力。

在著名的阿拉斯加中美会谈的酒店里,王外长问及杨委员午饭吃了吗?行色匆匆的杨委员则告诉他自己吃的是泡面。这可能算是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之下最难忘的泡面了。而在日本女子网球明星大坂直美代言日清杯面的卡通广告片中,她本人海地与日本混血的肤色因为被描绘得过于白皙,被旅日的美国黑人作家Baye Mcneil指责片方把大坂直美的皮肤过度漂白了,从而引发民众对于掩盖黑色皮肤的不满。一杯面里面折射出各种不同的立场,这也是动荡不安时代之下的特有现象吧。

高钠的预制食品销量在隔离期间的快速增长,与人们对于下厨做晚饭的抵触情绪成正比,如果到了吃饭的时间,吃一个订制的营养胶囊就可以解决全天的营养均衡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向往这种科幻生活呢?通过解决饥饿问题而变得快乐起来,这样朴实的欢乐如今已经不现实了。如果我们的生活都是通过凑合的资源拼贴起来,通过有限的分发保供物资来完成,面对着恐惧和痛苦,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形式来维护我们过往的生活水准呢?我想起著名导演王晶的父亲王天林先生在香港黑帮片《枪火》中的经典镜头。知道自己死到临头,他还忙着埋头吃一碗意大利面,他告诉阿乐:“以前我滴打生打死都为咗食餐饭,今次这单嘢喺我做的,衰咗,我认命.....(从前拼了老命都只为吃一顿好的,这次是我干的,失败了,我认命)”方便面之父安藤先生应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按照他的说法,当人们有食物的时候,和平就会来到,这或许就是这么多年方便面始终没有被丢弃的原因吧!

以前人们说自己吃方便面总有一种捱生活的感觉,话里话外都透着孤独与凄凉,但是近来推出的高级杯面似乎一扫这种苦情戏的感觉。康师傅的24元的“速达面馆”杯面,号称拥有巨型肥美牛肉以及大片蔬菜。而香港市场售价高达港币38元的金枪鱼杯面,据说味道好过一兰拉面,也引起了消费者的热捧。当然还有在“3.15”晚会中被踢爆的老坛酸菜面,因为赤脚踩酸菜而让消费者唾弃。

吃泡面究竟是为了口味还是为了果腹?这就好像是有人问我,是口味改变了人类还是人类改变了口味?显然,我们今天吃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营养,更多时候想追求的是一种味道。就好像听音乐的时候不是因为太安静,而是因为我们需要从音乐的旋律中获得安慰。一碗泡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果腹的充实感,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手中有杯面就不会被饿着”的生存保障。疫情期间被困在高速公路闸道上而在车里住了五十多天的货车司机,连买一杯泡面的可能都没有,于是硬生生地在路边点火煮饭。看完这条视频,就会明白城市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最终都会被温暖的汤水给暖化。

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退潮的当下,我们的生活无论是被智能化加持还是被数字化绑架,更加忙碌更加操劳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压力更大的日常生活,是去面馆吃一碗还没有被资本侵蚀的阳春面,还在宅在家里煮一碗大公司出产的出前一丁,或许都是殊途同归解压的手段。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对于謔称自己是最后一代的我们来讲,城市生活的底线也许就是我还能在家里吃一碗泡面吧。■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