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07:25
时政
“拜习会”会让美中关系止跌回稳吗?+ 查看更多
“拜习会”会让美中关系止跌回稳吗?
+ 查看更多
邓聿文:“拜习会”让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美中关系暂时止损回稳,但它能走多远,会不会有一个小阳春出现,仍然非常不乐观。
邓聿文
■本周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拜习会”。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终于在时隔10年后面对面谈了三个多小时,根据中方的介绍,二人的会谈用的是同传,可见对双方来说,确实有许多事情需要讨论。
会谈前,国际舆论普遍不看好这次见面,认为其意义也就是为谈而谈,保持一个两国领导人沟通的管道,双方谈不出什么东西。原因当然是美国在不停地打压中国,尤其是在芯片等半导体行业拉拢、施压盟友跟进对中国的断供。就华盛顿对中国的芯片限制而言,实际是把中国当敌国看待。另外,拜登在行前也放话,要同习聊两国关系的地基和红线问题,不会对中国做出根本性让步。在这种氛围下,指望双方谈出实质性成果,是不现实的。
不过,会后双方的会谈纪要显示要好于预期。从媒体发布的两人握手的新闻照片看,都笑容满面,看起来的确像一对久未谋面的老友,而不是仇敌。肢体语言已经预告了两人的会谈不会有火药味,倒像是旧友之间的促膝谈心。要是换了拜登和普京在G20见面,肯定不会是笑逐颜开,很可能是怒目相视。
根据白宫的声明,拜登把对习该说的都说到了,他要表达的重点是,美国会对中国进行激烈竞争,但要避免竞争演变成冲突,因此双方既要设立护栏,又要确立底线,这大概是拜登所言的“地基”的含义。而据王毅介绍,习也要跟拜登探寻两国正确的相处之道。显然,地基也好,相处之道也罢,台湾都是绕不过去的必谈议题。习这次对台湾问题又有新的表述,称“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前一句“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之前王毅同布林肯强调过,后两句则是习第一次说。习在这儿是要告诉拜登,美国真要建地基,最好不要虚化掏空“一中”原则,对中国打台湾牌,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
说此次“拜习会”超预期,不在于前面讲的这些——上述话题基本还是各说各话,只是气氛比较融洽或友善——而是双方有谈下去的愿望。两人责成外交安全团队持续开展战略沟通,跟进后续讨论和工作,两国财金、经贸团队将围绕宏观经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农业公共卫生和气候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并且中方同意布林肯明年初访华。要知道,在佩洛西访台后,北京对美国祭出了八项制裁,中断了中美之间几乎所有的事务性交流,其中包括两军的交流和气候问题谈判。布林肯的访华,可以看作两国剑拔弩张关系趋缓的一个明显信号。拜登政府上台快两年,华盛顿踏上中国土地的最高官员,是气候特使克里。布林肯能够访问北京,美中合作的氛围似乎又回来了。
“拜习会”让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美中关系暂时止损回稳,但它能走多远,会不会有一个小阳春出现,仍然非常不乐观。首先,美中的竞争或者对抗是结构性的,从特朗普到拜登,虽然白宫的主人可以换,但这个基调不会改变。拜登上台之初,外界曾认为他会改变特朗普时期对中国的一些鲁莽做法,比如取消对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关税,然而拜登的抗中路线走得比特朗普更远更全面。华盛顿已经锁定中国是它唯一的系统性竞争对手,投资、结盟和竞争的对华三原则主轴是竞争,兼顾对抗与合作,竞争也基本是零和博弈,接近对抗,这和北京希望的以合作为主、竞争和对抗为辅的中美关系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说,正如中国官方学者解读“拜习会”时提醒的,习讲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可能更多地还是反映出中方的美好愿景,而美方没有这种预期。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没有政治人物能够逆势而动,现阶段也没有力量可以逆转。
既如此,又如何来看待双方对会谈释出的“友善”气氛?从拜登的角度讲,有两个因素,一是他确实感受到美中对抗有失控的风险,而这对美国未必有利,因此须及时刹车;二是美国这次中期选举,民主党的表现好于预期,让他在处理美中关系时少受国内政治的牵制,假如中期选举民主党大输,拜登在内政方面基本跛脚,而他又想竞选下届总统,就只能更强硬地打抗中牌。但共和党掌控众议院还是对拜登形成了一定的牵制,共和党比民主党更反中,拜登能否抵制共和党要求对华采取更具对抗性政策的压力,是个未知数,从他无法或不愿劝阻佩洛西访台一事看,很可能抵制不了。
同时,美中关系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是,美国的台湾政策法出台后拜登如何处理台湾问题。该法已在9月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通过,由于中期选举而临时搁置,明年1月新的国会启动后,普遍认为通过毫无悬念。鉴于该法很多条文挑战“一中”原则,等于实质上承认台湾主权独立,北京势必会做出激烈反应。从中方的通报看,拜登在同习的会谈中承诺不支持“台独”、“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华盛顿能否兑现这些承诺,是一个观察指标。如果拜登不能兑现承诺——他大概率兑现不了——两国关系将会进入更危险的对抗。
事实上,从习要求拜登对之前承诺的“四不一无意”说到做到看,中方认为他做不到,或者无诚意做到。站在北京的角度,华盛顿迄今所做的对中国的打压和围堵,都违背了“四不一无意”承诺,却在美国的抗中“政治正确”下“堂而皇之”地进行。此次会谈,拜登在原有的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的基础上,又增加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加上前述的“三不”,有人把它概括为新的“七不四无意”。可是,大概除“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是华盛顿真不想出现的之外,其他的在北京看来都是言行不一。
美中的问题在于互信极度稀缺,双方都怀疑对方意图。善意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当美中领导人各自在国内渡过了政治议程,获得新的“授权”时,他们的自信增强,相对更会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对方,从而表达的政策话语也相对积极正面,有利于化解各自的疑虑。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相对中国强势,同时美国政治体制中领导人更多受到不同利益集团影响,不像中国的政治体制中领导人基本一锤定音,因此,要改善美中关系,主动权更多地在华盛顿。尽管习已对拜登表示,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但现在看来,美国总体上远谈不上对中国友好,拜登政府过往的记录基本上是说一套做一套。此种情形下,北京不会因为拜习会的气氛友好而对拜登抱有幻想,会秉持领导人倡导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来处理中美关系,尤其是台湾问题。■
会谈前,国际舆论普遍不看好这次见面,认为其意义也就是为谈而谈,保持一个两国领导人沟通的管道,双方谈不出什么东西。原因当然是美国在不停地打压中国,尤其是在芯片等半导体行业拉拢、施压盟友跟进对中国的断供。就华盛顿对中国的芯片限制而言,实际是把中国当敌国看待。另外,拜登在行前也放话,要同习聊两国关系的地基和红线问题,不会对中国做出根本性让步。在这种氛围下,指望双方谈出实质性成果,是不现实的。
不过,会后双方的会谈纪要显示要好于预期。从媒体发布的两人握手的新闻照片看,都笑容满面,看起来的确像一对久未谋面的老友,而不是仇敌。肢体语言已经预告了两人的会谈不会有火药味,倒像是旧友之间的促膝谈心。要是换了拜登和普京在G20见面,肯定不会是笑逐颜开,很可能是怒目相视。
根据白宫的声明,拜登把对习该说的都说到了,他要表达的重点是,美国会对中国进行激烈竞争,但要避免竞争演变成冲突,因此双方既要设立护栏,又要确立底线,这大概是拜登所言的“地基”的含义。而据王毅介绍,习也要跟拜登探寻两国正确的相处之道。显然,地基也好,相处之道也罢,台湾都是绕不过去的必谈议题。习这次对台湾问题又有新的表述,称“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前一句“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之前王毅同布林肯强调过,后两句则是习第一次说。习在这儿是要告诉拜登,美国真要建地基,最好不要虚化掏空“一中”原则,对中国打台湾牌,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
说此次“拜习会”超预期,不在于前面讲的这些——上述话题基本还是各说各话,只是气氛比较融洽或友善——而是双方有谈下去的愿望。两人责成外交安全团队持续开展战略沟通,跟进后续讨论和工作,两国财金、经贸团队将围绕宏观经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农业公共卫生和气候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并且中方同意布林肯明年初访华。要知道,在佩洛西访台后,北京对美国祭出了八项制裁,中断了中美之间几乎所有的事务性交流,其中包括两军的交流和气候问题谈判。布林肯的访华,可以看作两国剑拔弩张关系趋缓的一个明显信号。拜登政府上台快两年,华盛顿踏上中国土地的最高官员,是气候特使克里。布林肯能够访问北京,美中合作的氛围似乎又回来了。
“拜习会”让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美中关系暂时止损回稳,但它能走多远,会不会有一个小阳春出现,仍然非常不乐观。首先,美中的竞争或者对抗是结构性的,从特朗普到拜登,虽然白宫的主人可以换,但这个基调不会改变。拜登上台之初,外界曾认为他会改变特朗普时期对中国的一些鲁莽做法,比如取消对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关税,然而拜登的抗中路线走得比特朗普更远更全面。华盛顿已经锁定中国是它唯一的系统性竞争对手,投资、结盟和竞争的对华三原则主轴是竞争,兼顾对抗与合作,竞争也基本是零和博弈,接近对抗,这和北京希望的以合作为主、竞争和对抗为辅的中美关系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说,正如中国官方学者解读“拜习会”时提醒的,习讲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可能更多地还是反映出中方的美好愿景,而美方没有这种预期。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没有政治人物能够逆势而动,现阶段也没有力量可以逆转。
既如此,又如何来看待双方对会谈释出的“友善”气氛?从拜登的角度讲,有两个因素,一是他确实感受到美中对抗有失控的风险,而这对美国未必有利,因此须及时刹车;二是美国这次中期选举,民主党的表现好于预期,让他在处理美中关系时少受国内政治的牵制,假如中期选举民主党大输,拜登在内政方面基本跛脚,而他又想竞选下届总统,就只能更强硬地打抗中牌。但共和党掌控众议院还是对拜登形成了一定的牵制,共和党比民主党更反中,拜登能否抵制共和党要求对华采取更具对抗性政策的压力,是个未知数,从他无法或不愿劝阻佩洛西访台一事看,很可能抵制不了。
同时,美中关系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是,美国的台湾政策法出台后拜登如何处理台湾问题。该法已在9月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通过,由于中期选举而临时搁置,明年1月新的国会启动后,普遍认为通过毫无悬念。鉴于该法很多条文挑战“一中”原则,等于实质上承认台湾主权独立,北京势必会做出激烈反应。从中方的通报看,拜登在同习的会谈中承诺不支持“台独”、“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华盛顿能否兑现这些承诺,是一个观察指标。如果拜登不能兑现承诺——他大概率兑现不了——两国关系将会进入更危险的对抗。
事实上,从习要求拜登对之前承诺的“四不一无意”说到做到看,中方认为他做不到,或者无诚意做到。站在北京的角度,华盛顿迄今所做的对中国的打压和围堵,都违背了“四不一无意”承诺,却在美国的抗中“政治正确”下“堂而皇之”地进行。此次会谈,拜登在原有的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的基础上,又增加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加上前述的“三不”,有人把它概括为新的“七不四无意”。可是,大概除“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是华盛顿真不想出现的之外,其他的在北京看来都是言行不一。
美中的问题在于互信极度稀缺,双方都怀疑对方意图。善意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当美中领导人各自在国内渡过了政治议程,获得新的“授权”时,他们的自信增强,相对更会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对方,从而表达的政策话语也相对积极正面,有利于化解各自的疑虑。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相对中国强势,同时美国政治体制中领导人更多受到不同利益集团影响,不像中国的政治体制中领导人基本一锤定音,因此,要改善美中关系,主动权更多地在华盛顿。尽管习已对拜登表示,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但现在看来,美国总体上远谈不上对中国友好,拜登政府过往的记录基本上是说一套做一套。此种情形下,北京不会因为拜习会的气氛友好而对拜登抱有幻想,会秉持领导人倡导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来处理中美关系,尤其是台湾问题。■
相关内容
OR
+
邓聿文
■本周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拜习会”。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终于在时隔10年后面对面谈了三个多小时,根据中方的介绍,二人的会谈用的是同传,可见对双方来说,确实有许多事情需要讨论。
会谈前,国际舆论普遍不看好这次见面,认为其意义也就是为谈而谈,保持一个两国领导人沟通的管道,双方谈不出什么东西。原因当然是美国在不停地打压中国,尤其是在芯片等半导体行业拉拢、施压盟友跟进对中国的断供。就华盛顿对中国的芯片限制而言,实际是把中国当敌国看待。另外,拜登在行前也放话,要同习聊两国关系的地基和红线问题,不会对中国做出根本性让步。在这种氛围下,指望双方谈出实质性成果,是不现实的。
不过,会后双方的会谈纪要显示要好于预期。从媒体发布的两人握手的新闻照片看,都笑容满面,看起来的确像一对久未谋面的老友,而不是仇敌。肢体语言已经预告了两人的会谈不会有火药味,倒像是旧友之间的促膝谈心。要是换了拜登和普京在G20见面,肯定不会是笑逐颜开,很可能是怒目相视。
根据白宫的声明,拜登把对习该说的都说到了,他要表达的重点是,美国会对中国进行激烈竞争,但要避免竞争演变成冲突,因此双方既要设立护栏,又要确立底线,这大概是拜登所言的“地基”的含义。而据王毅介绍,习也要跟拜登探寻两国正确的相处之道。显然,地基也好,相处之道也罢,台湾都是绕不过去的必谈议题。习这次对台湾问题又有新的表述,称“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前一句“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之前王毅同布林肯强调过,后两句则是习第一次说。习在这儿是要告诉拜登,美国真要建地基,最好不要虚化掏空“一中”原则,对中国打台湾牌,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
说此次“拜习会”超预期,不在于前面讲的这些——上述话题基本还是各说各话,只是气氛比较融洽或友善——而是双方有谈下去的愿望。两人责成外交安全团队持续开展战略沟通,跟进后续讨论和工作,两国财金、经贸团队将围绕宏观经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农业公共卫生和气候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并且中方同意布林肯明年初访华。要知道,在佩洛西访台后,北京对美国祭出了八项制裁,中断了中美之间几乎所有的事务性交流,其中包括两军的交流和气候问题谈判。布林肯的访华,可以看作两国剑拔弩张关系趋缓的一个明显信号。拜登政府上台快两年,华盛顿踏上中国土地的最高官员,是气候特使克里。布林肯能够访问北京,美中合作的氛围似乎又回来了。
“拜习会”让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美中关系暂时止损回稳,但它能走多远,会不会有一个小阳春出现,仍然非常不乐观。首先,美中的竞争或者对抗是结构性的,从特朗普到拜登,虽然白宫的主人可以换,但这个基调不会改变。拜登上台之初,外界曾认为他会改变特朗普时期对中国的一些鲁莽做法,比如取消对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关税,然而拜登的抗中路线走得比特朗普更远更全面。华盛顿已经锁定中国是它唯一的系统性竞争对手,投资、结盟和竞争的对华三原则主轴是竞争,兼顾对抗与合作,竞争也基本是零和博弈,接近对抗,这和北京希望的以合作为主、竞争和对抗为辅的中美关系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说,正如中国官方学者解读“拜习会”时提醒的,习讲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可能更多地还是反映出中方的美好愿景,而美方没有这种预期。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没有政治人物能够逆势而动,现阶段也没有力量可以逆转。
既如此,又如何来看待双方对会谈释出的“友善”气氛?从拜登的角度讲,有两个因素,一是他确实感受到美中对抗有失控的风险,而这对美国未必有利,因此须及时刹车;二是美国这次中期选举,民主党的表现好于预期,让他在处理美中关系时少受国内政治的牵制,假如中期选举民主党大输,拜登在内政方面基本跛脚,而他又想竞选下届总统,就只能更强硬地打抗中牌。但共和党掌控众议院还是对拜登形成了一定的牵制,共和党比民主党更反中,拜登能否抵制共和党要求对华采取更具对抗性政策的压力,是个未知数,从他无法或不愿劝阻佩洛西访台一事看,很可能抵制不了。
同时,美中关系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是,美国的台湾政策法出台后拜登如何处理台湾问题。该法已在9月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通过,由于中期选举而临时搁置,明年1月新的国会启动后,普遍认为通过毫无悬念。鉴于该法很多条文挑战“一中”原则,等于实质上承认台湾主权独立,北京势必会做出激烈反应。从中方的通报看,拜登在同习的会谈中承诺不支持“台独”、“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华盛顿能否兑现这些承诺,是一个观察指标。如果拜登不能兑现承诺——他大概率兑现不了——两国关系将会进入更危险的对抗。
事实上,从习要求拜登对之前承诺的“四不一无意”说到做到看,中方认为他做不到,或者无诚意做到。站在北京的角度,华盛顿迄今所做的对中国的打压和围堵,都违背了“四不一无意”承诺,却在美国的抗中“政治正确”下“堂而皇之”地进行。此次会谈,拜登在原有的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的基础上,又增加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加上前述的“三不”,有人把它概括为新的“七不四无意”。可是,大概除“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是华盛顿真不想出现的之外,其他的在北京看来都是言行不一。
美中的问题在于互信极度稀缺,双方都怀疑对方意图。善意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当美中领导人各自在国内渡过了政治议程,获得新的“授权”时,他们的自信增强,相对更会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对方,从而表达的政策话语也相对积极正面,有利于化解各自的疑虑。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相对中国强势,同时美国政治体制中领导人更多受到不同利益集团影响,不像中国的政治体制中领导人基本一锤定音,因此,要改善美中关系,主动权更多地在华盛顿。尽管习已对拜登表示,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但现在看来,美国总体上远谈不上对中国友好,拜登政府过往的记录基本上是说一套做一套。此种情形下,北京不会因为拜习会的气氛友好而对拜登抱有幻想,会秉持领导人倡导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来处理中美关系,尤其是台湾问题。■
会谈前,国际舆论普遍不看好这次见面,认为其意义也就是为谈而谈,保持一个两国领导人沟通的管道,双方谈不出什么东西。原因当然是美国在不停地打压中国,尤其是在芯片等半导体行业拉拢、施压盟友跟进对中国的断供。就华盛顿对中国的芯片限制而言,实际是把中国当敌国看待。另外,拜登在行前也放话,要同习聊两国关系的地基和红线问题,不会对中国做出根本性让步。在这种氛围下,指望双方谈出实质性成果,是不现实的。
不过,会后双方的会谈纪要显示要好于预期。从媒体发布的两人握手的新闻照片看,都笑容满面,看起来的确像一对久未谋面的老友,而不是仇敌。肢体语言已经预告了两人的会谈不会有火药味,倒像是旧友之间的促膝谈心。要是换了拜登和普京在G20见面,肯定不会是笑逐颜开,很可能是怒目相视。
根据白宫的声明,拜登把对习该说的都说到了,他要表达的重点是,美国会对中国进行激烈竞争,但要避免竞争演变成冲突,因此双方既要设立护栏,又要确立底线,这大概是拜登所言的“地基”的含义。而据王毅介绍,习也要跟拜登探寻两国正确的相处之道。显然,地基也好,相处之道也罢,台湾都是绕不过去的必谈议题。习这次对台湾问题又有新的表述,称“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前一句“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之前王毅同布林肯强调过,后两句则是习第一次说。习在这儿是要告诉拜登,美国真要建地基,最好不要虚化掏空“一中”原则,对中国打台湾牌,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
说此次“拜习会”超预期,不在于前面讲的这些——上述话题基本还是各说各话,只是气氛比较融洽或友善——而是双方有谈下去的愿望。两人责成外交安全团队持续开展战略沟通,跟进后续讨论和工作,两国财金、经贸团队将围绕宏观经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农业公共卫生和气候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并且中方同意布林肯明年初访华。要知道,在佩洛西访台后,北京对美国祭出了八项制裁,中断了中美之间几乎所有的事务性交流,其中包括两军的交流和气候问题谈判。布林肯的访华,可以看作两国剑拔弩张关系趋缓的一个明显信号。拜登政府上台快两年,华盛顿踏上中国土地的最高官员,是气候特使克里。布林肯能够访问北京,美中合作的氛围似乎又回来了。
“拜习会”让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美中关系暂时止损回稳,但它能走多远,会不会有一个小阳春出现,仍然非常不乐观。首先,美中的竞争或者对抗是结构性的,从特朗普到拜登,虽然白宫的主人可以换,但这个基调不会改变。拜登上台之初,外界曾认为他会改变特朗普时期对中国的一些鲁莽做法,比如取消对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关税,然而拜登的抗中路线走得比特朗普更远更全面。华盛顿已经锁定中国是它唯一的系统性竞争对手,投资、结盟和竞争的对华三原则主轴是竞争,兼顾对抗与合作,竞争也基本是零和博弈,接近对抗,这和北京希望的以合作为主、竞争和对抗为辅的中美关系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说,正如中国官方学者解读“拜习会”时提醒的,习讲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可能更多地还是反映出中方的美好愿景,而美方没有这种预期。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没有政治人物能够逆势而动,现阶段也没有力量可以逆转。
既如此,又如何来看待双方对会谈释出的“友善”气氛?从拜登的角度讲,有两个因素,一是他确实感受到美中对抗有失控的风险,而这对美国未必有利,因此须及时刹车;二是美国这次中期选举,民主党的表现好于预期,让他在处理美中关系时少受国内政治的牵制,假如中期选举民主党大输,拜登在内政方面基本跛脚,而他又想竞选下届总统,就只能更强硬地打抗中牌。但共和党掌控众议院还是对拜登形成了一定的牵制,共和党比民主党更反中,拜登能否抵制共和党要求对华采取更具对抗性政策的压力,是个未知数,从他无法或不愿劝阻佩洛西访台一事看,很可能抵制不了。
同时,美中关系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是,美国的台湾政策法出台后拜登如何处理台湾问题。该法已在9月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通过,由于中期选举而临时搁置,明年1月新的国会启动后,普遍认为通过毫无悬念。鉴于该法很多条文挑战“一中”原则,等于实质上承认台湾主权独立,北京势必会做出激烈反应。从中方的通报看,拜登在同习的会谈中承诺不支持“台独”、“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华盛顿能否兑现这些承诺,是一个观察指标。如果拜登不能兑现承诺——他大概率兑现不了——两国关系将会进入更危险的对抗。
事实上,从习要求拜登对之前承诺的“四不一无意”说到做到看,中方认为他做不到,或者无诚意做到。站在北京的角度,华盛顿迄今所做的对中国的打压和围堵,都违背了“四不一无意”承诺,却在美国的抗中“政治正确”下“堂而皇之”地进行。此次会谈,拜登在原有的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的基础上,又增加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加上前述的“三不”,有人把它概括为新的“七不四无意”。可是,大概除“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是华盛顿真不想出现的之外,其他的在北京看来都是言行不一。
美中的问题在于互信极度稀缺,双方都怀疑对方意图。善意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当美中领导人各自在国内渡过了政治议程,获得新的“授权”时,他们的自信增强,相对更会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对方,从而表达的政策话语也相对积极正面,有利于化解各自的疑虑。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相对中国强势,同时美国政治体制中领导人更多受到不同利益集团影响,不像中国的政治体制中领导人基本一锤定音,因此,要改善美中关系,主动权更多地在华盛顿。尽管习已对拜登表示,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但现在看来,美国总体上远谈不上对中国友好,拜登政府过往的记录基本上是说一套做一套。此种情形下,北京不会因为拜习会的气氛友好而对拜登抱有幻想,会秉持领导人倡导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来处理中美关系,尤其是台湾问题。■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特别报道+ 更多
特别报道
+ 更多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