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8-19 11:19
时政

上半年31省区市财政盈余全部为负 上海还能挑大梁吗?

上半年31个省区市的财政盈余全部为负;2022年上半年,上海财政自给率最高。
房地产:上海楼市又起飞了吗?
马杰

■财政收入既是政府的“钱袋子”,也关系到普通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福祉。在新冠疫情反复和留抵退税等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增大,上半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状况如何?

通常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差额来粗略估算财政缺口。从财政缺口来看,上半年31个省区市的财政盈余全部为负,其中上海在全国各省市中缺口最小。今年上半年,除上海外,天津、海南以及宁夏的财政缺口相对较小。四川、河南、广东、湖南以及云南的财政缺口相对较大,均超过2800多亿元。



通常用财政自给率(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来衡量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程度,财政自给率越高则表明地方财政平衡能力越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海财政自给率最高,达99.5%;其次为浙江、北京以及福建等,财政自给率均超过70%;且财政自给率超过60%的省市中有8成位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普遍较低,财政自给率低于40%的省市中有7成位于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青海和西藏等财政自给率不足20%。这很大程度上或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等在8月6日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各省份收支差为负,是中国现行财政体制所决定的,原因是中央需通过分税和转移支付来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两个分配阶段的差异。“收入”仅体现了初次分配的收入,不包括分给中央政府的上划部分,而“支出”却涵盖了转移支付以及地方债所对应的支出。“如此一来,经济越落后的省份,转移支付就越多,收入低、支出高,收支净额自然为负,但不代表其财政一定紧张,更不能仅用本级收支情况来判断是否形成’赤字’。”

不过,土地市场低迷导致土地财政大幅下行,地方实际财政压力加大。罗志恒表示,土地出让收入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九成,政府通过土地出让获取收入,在列支土地整备等成本后,再将部分剩余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在房地产市场整体走弱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拖累地方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大降29.7%。

粤开证券指出,当前地方财政收支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根本缓解,疫情下消费意愿低落、地产金融风险与市场主体弱预期形成负向循环。破除这一负向循环,关键在于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东部经济大省有望发挥“稳大盘”“挑大梁”的重要功能。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表示,6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保障物流主干道、微循环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经济也是稳财源。

李克强指出,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已基本下达,各省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加大财力下沉,保障基层“三保”尤其是保基本民生支出、保基层工资发放。


来源:财政部、粤开证券研究院

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05221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2%,为1990年有数据以来同期最低水平(除2020年外),剔除留抵退税影响后,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仅增长3.3%,同样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房地产:上海楼市又起飞了吗?
2022-08-19 11:19
时政

上半年31省区市财政盈余全部为负 上海还能挑大梁吗?

上半年31个省区市的财政盈余全部为负;2022年上半年,上海财政自给率最高。
马杰

■财政收入既是政府的“钱袋子”,也关系到普通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福祉。在新冠疫情反复和留抵退税等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增大,上半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状况如何?

通常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差额来粗略估算财政缺口。从财政缺口来看,上半年31个省区市的财政盈余全部为负,其中上海在全国各省市中缺口最小。今年上半年,除上海外,天津、海南以及宁夏的财政缺口相对较小。四川、河南、广东、湖南以及云南的财政缺口相对较大,均超过2800多亿元。



通常用财政自给率(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来衡量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程度,财政自给率越高则表明地方财政平衡能力越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海财政自给率最高,达99.5%;其次为浙江、北京以及福建等,财政自给率均超过70%;且财政自给率超过60%的省市中有8成位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普遍较低,财政自给率低于40%的省市中有7成位于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青海和西藏等财政自给率不足20%。这很大程度上或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等在8月6日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各省份收支差为负,是中国现行财政体制所决定的,原因是中央需通过分税和转移支付来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两个分配阶段的差异。“收入”仅体现了初次分配的收入,不包括分给中央政府的上划部分,而“支出”却涵盖了转移支付以及地方债所对应的支出。“如此一来,经济越落后的省份,转移支付就越多,收入低、支出高,收支净额自然为负,但不代表其财政一定紧张,更不能仅用本级收支情况来判断是否形成’赤字’。”

不过,土地市场低迷导致土地财政大幅下行,地方实际财政压力加大。罗志恒表示,土地出让收入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九成,政府通过土地出让获取收入,在列支土地整备等成本后,再将部分剩余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在房地产市场整体走弱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拖累地方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大降29.7%。

粤开证券指出,当前地方财政收支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根本缓解,疫情下消费意愿低落、地产金融风险与市场主体弱预期形成负向循环。破除这一负向循环,关键在于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东部经济大省有望发挥“稳大盘”“挑大梁”的重要功能。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表示,6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保障物流主干道、微循环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经济也是稳财源。

李克强指出,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已基本下达,各省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加大财力下沉,保障基层“三保”尤其是保基本民生支出、保基层工资发放。


来源:财政部、粤开证券研究院

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05221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2%,为1990年有数据以来同期最低水平(除2020年外),剔除留抵退税影响后,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仅增长3.3%,同样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