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5-20 11:32
艺术风尚

等待鲜花的日子

郑静:已经成功团购到芍药的朋友们自然格外珍惜,花瓣落了都不舍得扔掉。还有朋友说,第一次听到花开的声音,因为窗外实在太安静了。
等待鲜花的日子
郑静

■因疫情封控而呆在家里满两个月后,五月中,我终于团购到了一份鲜花,很当季的芍药。可问题是,鲜花并不属于官方认证的生活必需品,可能没法通过报批。没有居委的批文,没有承接的团长,它们就有可能被阻拦在小区外面,一步之遥,鲜花就和疫情生活隔离开来。

可是这一次,没有人再去争辩,而是各自默默地想办法,让一束束的芍药进入了小区,进入了人们各自的生活之中。

春末夏初,是芍药季,每年的这个时候,总能在朋友圈里看到重重叠叠的图片,一波又一波,大家争先恐后地晒着自家芍药的美。不过在这个春天,上海的爱花人,谁都没指望能再见鲜花。家里的花瓶基本都贡献给了小香葱。那一捧捧的葱绿,陪着大家走过人间四月天。没想到,到了五月,鲜花突然也能团购了。这一切是从母亲节开始的。

五月初,各家鲜花平台开始预热,征订母亲节花束。照样的玫瑰、康乃馨配上百合,扎成隆重的花束,配着暖心的话语,可这一切都不属于上海。鲜花对于物流环节要求高,平日里配送环节稍微有耽搁,或是遇上阴雨天,花束都会受到影响。花的娇嫩程度也远比青菜萝卜来的厉害。疫情期间,快递时走时停,肉眼可见的距离拖上十天半个月都是常见的。鲜花经这么一折腾,到手恐怕也基本可以全扔垃圾筒了。

可事情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有些转机。幸福之所以会来得突然,是因为早已没了预期。当没有了奢望,任何一点希望都能让人感动。临近母亲节,不少小区里都可以团购鲜花了。而且没有其他品种,清一色都是芍药。至于购买途径,那就靠团长各显神通,加上快递跑腿的费用,十枝一份的芍药,基本要卖到百元左右,而且基本上会被秒杀,稍慢一点就被抢光了。在整天以生活必须品为保障的单调日子里,能送妈妈们或是送给当了妈妈的自己一束鲜花,这份礼物足以让人感动。作为礼物,这个价格,也完全可以接受。

在所有的礼物中,鲜花是最特殊的。平常节日里,女孩子不管是收到了巧克力,还是昂贵的奢侈品,如果没有手捧一份包装精美的鲜花,都会觉着是种遗憾。这份遗憾一方面是觉着少了炫耀的资本,另一方面鲜花确实能给人带来心理的抚慰。所以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的时候,鲜花总是最适合出现的。

医院按说是人世间伤痛最多的地方,可也是鲜花生意最好的地方。医院附近的商铺里一定会有一家鲜花店。去看望病人的时候,带上营养品,带上水果篮,还适合带鲜花。在病房里,收到鲜花的病友,也总是能收到众多羡慕的目光。

鲜花那种自然的色彩,娇美的容颜,不管大师们用工笔还是没骨技法,都没法替代它的真实存在。将鲜花一支支修剪好,插入花瓶中,就算没有任何花艺基础,也能让家里增色不少。按现在的说法,这叫沉浸式体验,整个过程就很美好,而这份美好,恰恰就是生活的必需品。它始终存在上海人的骨子里,看得见也摸得着。

上海的小菜场,是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这里时常会有一个鲜花摊头。有时候是固定摊位,有时候就是摊主推着自行车停在那售卖,有鲜切花,也有一些常见的盆栽,价格都很实惠。主妇们买完小菜,顺手再买一束鲜花回去,春节时候买银柳,夏天买栀子花,再买上一对白兰花别在自己衣襟上,这就是上海的日常,和大饼油条一样,普通地习以为常。

几年前乌中菜场改造,照旧保留了一个鲜花摊位。去年Prada搞的那场营销活动,无数的网红挤进去,就为抢一份用Prada包装纸包装的鲜花,拍照打卡。喧闹过后,附近的居民回归太平的节奏,依旧买菜买花买水果,过着小日子。

除了菜场,以往在地铁口,以及现在的大型商超,都会有一个鲜花铺子。加上各种网上鲜花平台的涌现,买花更加方便了。鲜花慢慢地从特定节日的礼品,变成习惯性的日常购买,一杯奶茶的价格,就能在网上买到一份鲜花,保持一个星期的快乐。我此前做过很多次以悦己为主题的线下讲座,问女性听众们有多少人会自己购买鲜花,每次的举手率都会超过半数。花自己的钱,让自己开心,鲜花已经成为悦己消费的重要部分。如果是作为一家之主的女主人,她开心了,就会换来的是全家开心。从这个角度来看,谁还能说,鲜花不是生活必需品?

两年前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云南花农的鲜花滞留,没法销售出去。情况稍微稳定些后,各大电商平台开始助农行动,那时候真是鲜花卖出了白菜价,一把洋牡丹十来块,还加包装加运费。大家纷纷加入助农行动,只要物流畅通,很容易实现鲜花自由。

第一次收到网上订购的鲜花后,我整理好插瓶,认真地用单反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第二天,远在美国的画家朋友,在微信上发来一张她的手稿,是她根据我的插花照片画的。她说,看到我还能悠闲地插花,就知道我在上海还很好。等疫情稳定了,她再把画带回上海送给我。一晃疫情走到了第三年,朋友还滞留在美国,没能回到上海。

前两天成功团到芍药的朋友们,自然格外珍惜。花瓣落了,都没舍得扔掉。不少人认真地数过花瓣,有的说是76瓣,有的说是98瓣,经过比对,发现因为品种差异,花瓣数量也有所不同。还有的朋友说,第一次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因为窗外实在太安静了。

至于我的那份芍药至今还在路上,团友们都在期盼着能在“520”的时候送到,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份厚礼。不知道这次许愿能否成功。■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等待鲜花的日子
2022-05-20 11:32
艺术风尚

等待鲜花的日子

郑静:已经成功团购到芍药的朋友们自然格外珍惜,花瓣落了都不舍得扔掉。还有朋友说,第一次听到花开的声音,因为窗外实在太安静了。
郑静

■因疫情封控而呆在家里满两个月后,五月中,我终于团购到了一份鲜花,很当季的芍药。可问题是,鲜花并不属于官方认证的生活必需品,可能没法通过报批。没有居委的批文,没有承接的团长,它们就有可能被阻拦在小区外面,一步之遥,鲜花就和疫情生活隔离开来。

可是这一次,没有人再去争辩,而是各自默默地想办法,让一束束的芍药进入了小区,进入了人们各自的生活之中。

春末夏初,是芍药季,每年的这个时候,总能在朋友圈里看到重重叠叠的图片,一波又一波,大家争先恐后地晒着自家芍药的美。不过在这个春天,上海的爱花人,谁都没指望能再见鲜花。家里的花瓶基本都贡献给了小香葱。那一捧捧的葱绿,陪着大家走过人间四月天。没想到,到了五月,鲜花突然也能团购了。这一切是从母亲节开始的。

五月初,各家鲜花平台开始预热,征订母亲节花束。照样的玫瑰、康乃馨配上百合,扎成隆重的花束,配着暖心的话语,可这一切都不属于上海。鲜花对于物流环节要求高,平日里配送环节稍微有耽搁,或是遇上阴雨天,花束都会受到影响。花的娇嫩程度也远比青菜萝卜来的厉害。疫情期间,快递时走时停,肉眼可见的距离拖上十天半个月都是常见的。鲜花经这么一折腾,到手恐怕也基本可以全扔垃圾筒了。

可事情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有些转机。幸福之所以会来得突然,是因为早已没了预期。当没有了奢望,任何一点希望都能让人感动。临近母亲节,不少小区里都可以团购鲜花了。而且没有其他品种,清一色都是芍药。至于购买途径,那就靠团长各显神通,加上快递跑腿的费用,十枝一份的芍药,基本要卖到百元左右,而且基本上会被秒杀,稍慢一点就被抢光了。在整天以生活必须品为保障的单调日子里,能送妈妈们或是送给当了妈妈的自己一束鲜花,这份礼物足以让人感动。作为礼物,这个价格,也完全可以接受。

在所有的礼物中,鲜花是最特殊的。平常节日里,女孩子不管是收到了巧克力,还是昂贵的奢侈品,如果没有手捧一份包装精美的鲜花,都会觉着是种遗憾。这份遗憾一方面是觉着少了炫耀的资本,另一方面鲜花确实能给人带来心理的抚慰。所以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的时候,鲜花总是最适合出现的。

医院按说是人世间伤痛最多的地方,可也是鲜花生意最好的地方。医院附近的商铺里一定会有一家鲜花店。去看望病人的时候,带上营养品,带上水果篮,还适合带鲜花。在病房里,收到鲜花的病友,也总是能收到众多羡慕的目光。

鲜花那种自然的色彩,娇美的容颜,不管大师们用工笔还是没骨技法,都没法替代它的真实存在。将鲜花一支支修剪好,插入花瓶中,就算没有任何花艺基础,也能让家里增色不少。按现在的说法,这叫沉浸式体验,整个过程就很美好,而这份美好,恰恰就是生活的必需品。它始终存在上海人的骨子里,看得见也摸得着。

上海的小菜场,是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这里时常会有一个鲜花摊头。有时候是固定摊位,有时候就是摊主推着自行车停在那售卖,有鲜切花,也有一些常见的盆栽,价格都很实惠。主妇们买完小菜,顺手再买一束鲜花回去,春节时候买银柳,夏天买栀子花,再买上一对白兰花别在自己衣襟上,这就是上海的日常,和大饼油条一样,普通地习以为常。

几年前乌中菜场改造,照旧保留了一个鲜花摊位。去年Prada搞的那场营销活动,无数的网红挤进去,就为抢一份用Prada包装纸包装的鲜花,拍照打卡。喧闹过后,附近的居民回归太平的节奏,依旧买菜买花买水果,过着小日子。

除了菜场,以往在地铁口,以及现在的大型商超,都会有一个鲜花铺子。加上各种网上鲜花平台的涌现,买花更加方便了。鲜花慢慢地从特定节日的礼品,变成习惯性的日常购买,一杯奶茶的价格,就能在网上买到一份鲜花,保持一个星期的快乐。我此前做过很多次以悦己为主题的线下讲座,问女性听众们有多少人会自己购买鲜花,每次的举手率都会超过半数。花自己的钱,让自己开心,鲜花已经成为悦己消费的重要部分。如果是作为一家之主的女主人,她开心了,就会换来的是全家开心。从这个角度来看,谁还能说,鲜花不是生活必需品?

两年前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云南花农的鲜花滞留,没法销售出去。情况稍微稳定些后,各大电商平台开始助农行动,那时候真是鲜花卖出了白菜价,一把洋牡丹十来块,还加包装加运费。大家纷纷加入助农行动,只要物流畅通,很容易实现鲜花自由。

第一次收到网上订购的鲜花后,我整理好插瓶,认真地用单反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第二天,远在美国的画家朋友,在微信上发来一张她的手稿,是她根据我的插花照片画的。她说,看到我还能悠闲地插花,就知道我在上海还很好。等疫情稳定了,她再把画带回上海送给我。一晃疫情走到了第三年,朋友还滞留在美国,没能回到上海。

前两天成功团到芍药的朋友们,自然格外珍惜。花瓣落了,都没舍得扔掉。不少人认真地数过花瓣,有的说是76瓣,有的说是98瓣,经过比对,发现因为品种差异,花瓣数量也有所不同。还有的朋友说,第一次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因为窗外实在太安静了。

至于我的那份芍药至今还在路上,团友们都在期盼着能在“520”的时候送到,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份厚礼。不知道这次许愿能否成功。■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