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4-02 08:55
艺术风尚

春日里的举杯与回想

范庭略:随着春天的色香味如期而至,回忆与欲望一同破土而出,思绪和味蕾也因此纷飞躁动起来。
立春之后,经济的春天到了么
范庭略


惊蛰结束之后,人们都在等待着春分,毕竟春寒料峭的这段日子是难熬的。

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承包了很多人全年祝贺的内容,无论是哪一个节气,朋友圈都会多了几分莫名其妙的温暖,比起各种无聊的“你好,三月!”或者“你好,四月!”更有节奏感。节气跟江南地区的物华天宝仿佛是相得益彰的,或许这种时令的安排就是人类在江南总结了多年与天气打交道之后的心得体会吧,毕竟鱼米之乡绝非浪得虚名,没有仰仗老天爷的眷顾哪儿来的那么多的新鲜物产啊。

人们对于春天阳光的鼓吹与向往可以归纳为:可以为人类提供有益的维生素D、阳光有助于钙的吸收、新鲜的空气有助于人们远离室内循环的细菌,甚至看着绿色初生的嫩芽都会让人心情更好,等等。总而言之,身处大自然会让人们可以精神焕发。

但是对于在三四月份即将放春假的美国大学生而言,春假可能是一个充满了喧闹和鲁莽的为期一周的酒精派对。随着周围朋友们的子女成年之后纷纷考入大学,这个话题似乎又成了朋友圈经常看到的话题。总之一群年轻人的父母在这里安排着各种专业公司准备进入那里的大学去读书,而在那里已经开始读书的学生的父母又开始在这里担心孩子们会在春假遭遇什么特别的不良行为。总之围城不仅在青年时期自己会遭遇,甚至围城更会在自己的子女身上遭遇,总之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年纪都会遭遇同样的问题以及不同样的结局。这就是春天吧,在这个还没有足够暖和到你可以变得更柔软或者更光滑的季节里,那些存在于各种粗粝之中的触觉,以及各种围巾羽绒服开始打五折的促销中,都让人们将继续忍耐粗糙的真实,以及那种真的不再需要围巾的期待。

但是对于习惯练瑜伽以及吃素的朋友,他们或者她们对于春天的感觉或者更加的敏感。之前贩卖焦虑的某个公众号曾经恶毒攻击中年外企女性的三大宝就是“精油+星座+瑜伽”,现在焦虑并没有因为外企的撤离而变得越来越少,反而是对于中年女性的称谓开始显得有些政治不正确了,虽然中女三大宝的说法已经不胫而走。总之更加向往身心灵生活的高度统一,几乎就是成熟中年女性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心理写照。

欣赏着路边的风景,嗅着花香然后穿越路上的坑坑洼洼以及各种障碍,似乎看上去都是个人独一无二的体验,但是这也是人生的写照。那些一起旅行的人最终会独自到达目的地,而独自旅行的人最终又很有可能跟其他人一起到达目的地,这也许就是中年的一种感悟吧。

比起沉迷于瑜伽,没有这种运动习惯的朋友或许在春天更适合去找来皮娜•鲍什在1975年为斯特拉文斯基开创的舞蹈《春之祭》影像来观看。那种走向遥远之地的感觉,让人经历一种穿越世界的的过程,观看她的舞蹈视频,感觉那种仪式感很强的舞蹈不像一场舞蹈,更像是一种发自内心、原始的生活体验,尽管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机会看到其他舞团对她的作品的现场演绎,但是在春天感受舞蹈所带来的那种没有重生的承诺,这种毫不妥协的残酷或许可以让人振奋。

今年北半球的春天是从3月19日开始的,于是各种可以将鲜花融入美食的创意开始陆续呈现。应该也谈不上是什么创意吧,毕竟都是属于专业厨师按照早期的食物在甜味以及咸味的食物中使用的一种鲜花的尝试,但是结合了春分的暖意与雨水,让厨师顺理成章地承继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展现在冷冰冰的高级器皿之中。

无论是旱金莲与土豆、番茄等南美洲的本土植物一起搅拌,还是蒲公英花切碎与豆花、风信子、金莲花一起切碎配小黄瓜和欧芹一起炖汤,又或者是朝鲜蓟与绿色刺山柑、山萝卜、欧芹加橄榄油搅拌,也可以将将紫罗兰配磨碎的热烫甜杏仁、白糖以及塔塔粉和奶油混在一起捣碎,人们依旧对花朵的色香味以及美丽充满了灵感。历史也再一次证明了春天花会开,永恒的是花飞春燕的香气,而历史也再一次证明人类在春天可以重新变成食草动物,在吃饱了淀粉之后,便可以再次大快朵颐一下绿色了。

想到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都要为一包劣质的脱水蔬菜而组团的时候,今天的人们都已经承认那不过是一个经济周期变化中的有关胃部器官的记忆。当人们随着时令的变化吃饭的时候,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人们会如何成为那些季节。我们吃着新鲜蔬菜的时候,我们也正在吃着春天,我们消耗着春天的光芒,我们吸收着春天带来的希望。如果有一天我们变成春天的时候,那么我们就是春天的光芒,我们也就是春天的希望。这样换位思考一下之后,或许会让人们更好地去理解关于春天的各种过往回忆。

对于历史是否有模式或者对于回忆是否有场景,可能当人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时候,有些周期还是会重复出现的,关于这类历史读物中的偶然沉思,人们都会引用马克•吐温的话来解释这一切:“历史不会重演,但是有时会押韵”。历史的押韵肯定要比整出一副对联下联的可能性复杂太多了。当然,在历史上同样的事情从来也不会发生两次,即便是今天的大洋彼岸。这就是历史的事实,但是如何定义同样的事情,那还是要看看它如何可以重新伟大。

不过春天似乎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后缀,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在看完著名的悲剧电影《早春二月》之后,又习惯了新闻报道中的各种城市名称之后加上的“之春”二字。从最早的布拉格之春到后来的德黑兰之春、阿拉伯之春、仰光之春,各种动荡不安的气氛跃然纸上,想想还是电影中出现的“芙蓉芙蓉二月开,一个教师外乡来”的顺口溜显得没有那么折腾。后来发现这些新闻事件命名的方法,概由1848年2月3月的那一场席卷欧洲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定义。无论是保守的普鲁士政权还是独裁的拿破仑三世政权,在试图通过一场技术和行政方法提高工人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之后,整个欧洲的革命热情就在春天开始蔓延开来,在一群引人注目的理想主义者、思想家、宣传家、愤世嫉俗者以及冒险家、机会主义者和注定要失败的英雄组成的历史故事中,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感叹到革命者“再也没有快乐自信的早晨了!”

当然春天的阵雨还会因为无情的时间而带来无尽的衰老,无论是深夜院子里面撕咬的野猫,还是偶然在熟视无睹的枯枝上看到长出嫩绿新芽的一瞬间,无情的时间,模糊的生命,一闪而过的冬天以及在春天悄然而至的凡人之箭,都预示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前几天还是棕色或者灰色的后院花园就在一个早晨长出粉红色或者黄色、紫色的花朵,植物依赖着它们对温度和阳光的环境因素,而科学家却说植物可以感知白天的长度。因为植物和人类拥有一样的生物钟,植物倒是不会熬夜,它们通过测量夜晚持续的时间来判断什么时候天才会亮。植物用叶子完成这种测试,而叶子便是植物对阳光做出反应的光学感受器,我们的光学感受器应该苹果手机吧!

春天更多时候对来自鲜花盛开的前景所感动,以及高尔夫球场硕大草坪之上的新赛季所感动。四月读书日到来的时候,出版机构又要号召大家开始多读书了。疲惫的人们或许更多去选择阅读通俗小说而远离各种鸡汤感悟,因为在通俗小说里面的毁灭性的爱情故事、投机世界的壮观景象以及各种令人困惑的谜团,成为了人们逃离平静而绝望的日常生活的应急出口。作家们通过对旧式主题的重新梳理与变体,以及用过去历史时代做背景的身临其境的故事讲述,通过扣人心弦的叙事手法描述对未来技术的壮观愿景的渴望。想起之前全民曾经在春天里面疯狂阅读加缪的书,此时更加可以体会到常销书作家的影响力要比畅销书作家更为久远而绵长。加缪通过那个医生用积极的宿命论去关注每一个人,甚至临终者。最后当记者问他如何定义正派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他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定义正派,但是他很清楚对他来说,“正派就是做好我的工作”。后来他在1942年的某篇论文里面也这样说,“攀登高峰的斗争本身就足以充实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必须想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如此看来,谁又能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呢?

我们依旧在惊蛰之后,等待着春分到来,因为那段时间一群喜欢读闲书的朋友相约要一起喝一个龙年的春酒。这一开始张罗,未曾想却惊动了美食家陈立老师。睿智的老先生在某日上午发来他为大家的春酒聚会而准备的菜单,看完之后让我忍俊不已。

六道有趣的春菜组成名为“春药”的菜单:有用胶菜的老垹头、笋的老头和蘑菇熬汤所制成的“一池春水”,还有用藤椒油花生油爆炒之后的花椒芽、煮熟的鸡蛋裹上榆林镇的筋饼制成的“蛋蛋的麻”,以及用火枪烧焦的煮熟的咸猪蹄制成的“有一腿”,还有用用韭芽、豆芽、芦蒿芽、草果芽一起在油水当中烫熟之后用潮汕鱼露做蘸料一起食用的“春意盎然”,用一斤左右的淡水鲻鱼做成鱼饭的“鱼水之欢”,最后一道硬菜是卤牛舌和糟猪舌一起装盘的“企图(寻找舌头)”。

虽然那晚众人聚首叁宅威士忌酒吧的时候,传阅菜单之后都觉得兹事体大且工程浩大,在春夜挥之不去的寒意中取杯共饮一杯威士忌,共同感受一下陈立老师那股幽默而温暖的生命力量。后来某著名干邑与陈立老师一起在杭州做了一场同名的春酒晚宴,也算是在春雨的催促下将往日的回忆与春天的欲望一起破土而出了。虽然地球已经变暖了一段时间了,如果永远都是春天,我们还会为获得生命中一个小时的抱怨而去减少一个小时的睡眠吗?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立春之后,经济的春天到了么
2024-04-02 08:55
艺术风尚

春日里的举杯与回想

范庭略:随着春天的色香味如期而至,回忆与欲望一同破土而出,思绪和味蕾也因此纷飞躁动起来。
范庭略


惊蛰结束之后,人们都在等待着春分,毕竟春寒料峭的这段日子是难熬的。

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承包了很多人全年祝贺的内容,无论是哪一个节气,朋友圈都会多了几分莫名其妙的温暖,比起各种无聊的“你好,三月!”或者“你好,四月!”更有节奏感。节气跟江南地区的物华天宝仿佛是相得益彰的,或许这种时令的安排就是人类在江南总结了多年与天气打交道之后的心得体会吧,毕竟鱼米之乡绝非浪得虚名,没有仰仗老天爷的眷顾哪儿来的那么多的新鲜物产啊。

人们对于春天阳光的鼓吹与向往可以归纳为:可以为人类提供有益的维生素D、阳光有助于钙的吸收、新鲜的空气有助于人们远离室内循环的细菌,甚至看着绿色初生的嫩芽都会让人心情更好,等等。总而言之,身处大自然会让人们可以精神焕发。

但是对于在三四月份即将放春假的美国大学生而言,春假可能是一个充满了喧闹和鲁莽的为期一周的酒精派对。随着周围朋友们的子女成年之后纷纷考入大学,这个话题似乎又成了朋友圈经常看到的话题。总之一群年轻人的父母在这里安排着各种专业公司准备进入那里的大学去读书,而在那里已经开始读书的学生的父母又开始在这里担心孩子们会在春假遭遇什么特别的不良行为。总之围城不仅在青年时期自己会遭遇,甚至围城更会在自己的子女身上遭遇,总之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年纪都会遭遇同样的问题以及不同样的结局。这就是春天吧,在这个还没有足够暖和到你可以变得更柔软或者更光滑的季节里,那些存在于各种粗粝之中的触觉,以及各种围巾羽绒服开始打五折的促销中,都让人们将继续忍耐粗糙的真实,以及那种真的不再需要围巾的期待。

但是对于习惯练瑜伽以及吃素的朋友,他们或者她们对于春天的感觉或者更加的敏感。之前贩卖焦虑的某个公众号曾经恶毒攻击中年外企女性的三大宝就是“精油+星座+瑜伽”,现在焦虑并没有因为外企的撤离而变得越来越少,反而是对于中年女性的称谓开始显得有些政治不正确了,虽然中女三大宝的说法已经不胫而走。总之更加向往身心灵生活的高度统一,几乎就是成熟中年女性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心理写照。

欣赏着路边的风景,嗅着花香然后穿越路上的坑坑洼洼以及各种障碍,似乎看上去都是个人独一无二的体验,但是这也是人生的写照。那些一起旅行的人最终会独自到达目的地,而独自旅行的人最终又很有可能跟其他人一起到达目的地,这也许就是中年的一种感悟吧。

比起沉迷于瑜伽,没有这种运动习惯的朋友或许在春天更适合去找来皮娜•鲍什在1975年为斯特拉文斯基开创的舞蹈《春之祭》影像来观看。那种走向遥远之地的感觉,让人经历一种穿越世界的的过程,观看她的舞蹈视频,感觉那种仪式感很强的舞蹈不像一场舞蹈,更像是一种发自内心、原始的生活体验,尽管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机会看到其他舞团对她的作品的现场演绎,但是在春天感受舞蹈所带来的那种没有重生的承诺,这种毫不妥协的残酷或许可以让人振奋。

今年北半球的春天是从3月19日开始的,于是各种可以将鲜花融入美食的创意开始陆续呈现。应该也谈不上是什么创意吧,毕竟都是属于专业厨师按照早期的食物在甜味以及咸味的食物中使用的一种鲜花的尝试,但是结合了春分的暖意与雨水,让厨师顺理成章地承继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展现在冷冰冰的高级器皿之中。

无论是旱金莲与土豆、番茄等南美洲的本土植物一起搅拌,还是蒲公英花切碎与豆花、风信子、金莲花一起切碎配小黄瓜和欧芹一起炖汤,又或者是朝鲜蓟与绿色刺山柑、山萝卜、欧芹加橄榄油搅拌,也可以将将紫罗兰配磨碎的热烫甜杏仁、白糖以及塔塔粉和奶油混在一起捣碎,人们依旧对花朵的色香味以及美丽充满了灵感。历史也再一次证明了春天花会开,永恒的是花飞春燕的香气,而历史也再一次证明人类在春天可以重新变成食草动物,在吃饱了淀粉之后,便可以再次大快朵颐一下绿色了。

想到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都要为一包劣质的脱水蔬菜而组团的时候,今天的人们都已经承认那不过是一个经济周期变化中的有关胃部器官的记忆。当人们随着时令的变化吃饭的时候,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人们会如何成为那些季节。我们吃着新鲜蔬菜的时候,我们也正在吃着春天,我们消耗着春天的光芒,我们吸收着春天带来的希望。如果有一天我们变成春天的时候,那么我们就是春天的光芒,我们也就是春天的希望。这样换位思考一下之后,或许会让人们更好地去理解关于春天的各种过往回忆。

对于历史是否有模式或者对于回忆是否有场景,可能当人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时候,有些周期还是会重复出现的,关于这类历史读物中的偶然沉思,人们都会引用马克•吐温的话来解释这一切:“历史不会重演,但是有时会押韵”。历史的押韵肯定要比整出一副对联下联的可能性复杂太多了。当然,在历史上同样的事情从来也不会发生两次,即便是今天的大洋彼岸。这就是历史的事实,但是如何定义同样的事情,那还是要看看它如何可以重新伟大。

不过春天似乎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后缀,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在看完著名的悲剧电影《早春二月》之后,又习惯了新闻报道中的各种城市名称之后加上的“之春”二字。从最早的布拉格之春到后来的德黑兰之春、阿拉伯之春、仰光之春,各种动荡不安的气氛跃然纸上,想想还是电影中出现的“芙蓉芙蓉二月开,一个教师外乡来”的顺口溜显得没有那么折腾。后来发现这些新闻事件命名的方法,概由1848年2月3月的那一场席卷欧洲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定义。无论是保守的普鲁士政权还是独裁的拿破仑三世政权,在试图通过一场技术和行政方法提高工人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之后,整个欧洲的革命热情就在春天开始蔓延开来,在一群引人注目的理想主义者、思想家、宣传家、愤世嫉俗者以及冒险家、机会主义者和注定要失败的英雄组成的历史故事中,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感叹到革命者“再也没有快乐自信的早晨了!”

当然春天的阵雨还会因为无情的时间而带来无尽的衰老,无论是深夜院子里面撕咬的野猫,还是偶然在熟视无睹的枯枝上看到长出嫩绿新芽的一瞬间,无情的时间,模糊的生命,一闪而过的冬天以及在春天悄然而至的凡人之箭,都预示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前几天还是棕色或者灰色的后院花园就在一个早晨长出粉红色或者黄色、紫色的花朵,植物依赖着它们对温度和阳光的环境因素,而科学家却说植物可以感知白天的长度。因为植物和人类拥有一样的生物钟,植物倒是不会熬夜,它们通过测量夜晚持续的时间来判断什么时候天才会亮。植物用叶子完成这种测试,而叶子便是植物对阳光做出反应的光学感受器,我们的光学感受器应该苹果手机吧!

春天更多时候对来自鲜花盛开的前景所感动,以及高尔夫球场硕大草坪之上的新赛季所感动。四月读书日到来的时候,出版机构又要号召大家开始多读书了。疲惫的人们或许更多去选择阅读通俗小说而远离各种鸡汤感悟,因为在通俗小说里面的毁灭性的爱情故事、投机世界的壮观景象以及各种令人困惑的谜团,成为了人们逃离平静而绝望的日常生活的应急出口。作家们通过对旧式主题的重新梳理与变体,以及用过去历史时代做背景的身临其境的故事讲述,通过扣人心弦的叙事手法描述对未来技术的壮观愿景的渴望。想起之前全民曾经在春天里面疯狂阅读加缪的书,此时更加可以体会到常销书作家的影响力要比畅销书作家更为久远而绵长。加缪通过那个医生用积极的宿命论去关注每一个人,甚至临终者。最后当记者问他如何定义正派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他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定义正派,但是他很清楚对他来说,“正派就是做好我的工作”。后来他在1942年的某篇论文里面也这样说,“攀登高峰的斗争本身就足以充实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必须想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如此看来,谁又能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呢?

我们依旧在惊蛰之后,等待着春分到来,因为那段时间一群喜欢读闲书的朋友相约要一起喝一个龙年的春酒。这一开始张罗,未曾想却惊动了美食家陈立老师。睿智的老先生在某日上午发来他为大家的春酒聚会而准备的菜单,看完之后让我忍俊不已。

六道有趣的春菜组成名为“春药”的菜单:有用胶菜的老垹头、笋的老头和蘑菇熬汤所制成的“一池春水”,还有用藤椒油花生油爆炒之后的花椒芽、煮熟的鸡蛋裹上榆林镇的筋饼制成的“蛋蛋的麻”,以及用火枪烧焦的煮熟的咸猪蹄制成的“有一腿”,还有用用韭芽、豆芽、芦蒿芽、草果芽一起在油水当中烫熟之后用潮汕鱼露做蘸料一起食用的“春意盎然”,用一斤左右的淡水鲻鱼做成鱼饭的“鱼水之欢”,最后一道硬菜是卤牛舌和糟猪舌一起装盘的“企图(寻找舌头)”。

虽然那晚众人聚首叁宅威士忌酒吧的时候,传阅菜单之后都觉得兹事体大且工程浩大,在春夜挥之不去的寒意中取杯共饮一杯威士忌,共同感受一下陈立老师那股幽默而温暖的生命力量。后来某著名干邑与陈立老师一起在杭州做了一场同名的春酒晚宴,也算是在春雨的催促下将往日的回忆与春天的欲望一起破土而出了。虽然地球已经变暖了一段时间了,如果永远都是春天,我们还会为获得生命中一个小时的抱怨而去减少一个小时的睡眠吗?

■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