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30 11:14
2023-05-24 07:57
政经
G7峰会的“旧瓶”与“新酒”+ 查看更多
G7峰会的“旧瓶”与“新酒”
+ 查看更多
叶胜舟:中方强硬回应西方的指责,但措词、层级、火力有所区别。对美、日、英最强硬,对澳、韩、欧盟更缓和,对法、德、意最温和。
叶胜舟
■5月19日-21日,七国集团(G7)在日本广岛举行第49届首脑峰会。峰会年年有,这个“旧瓶”今年装了些“新酒”,三个关键词为核不扩散、乌克兰、中国,值得回味。
核不扩散:岸田的一流外交
岸田文雄曾任多年日本外务大臣,精通外交。借助东道主之机,设置了核不扩散议题,而且把举办地放在家乡广岛,更是外交妙笔,功底极深,对历史、现状、未来均有回应。
从历史而言,二战末期,广岛、长崎是人类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两个城市,数十万民众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殉葬品。美国为早日结束反法西斯战争的轰炸具有正当性,从未向日本道歉,但这毕竟是日本国民的心结。
2016年5月27日,奥巴马在争议声中成为首位访问广岛的在职美国总统。借此峰会,不仅美国在职总统再次访问广岛,而且还和其他G7国家、欧盟领导人一起,5月19日向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的核爆慰灵碑献花圈表示哀悼,随后参观核爆纪念馆,岸田夫妇亲自解说。5月21日,出席峰会的8个全球南方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也参观了核爆纪念馆。
峰会发布《关于核裁军的广岛愿景》,指出“原子弹爆炸后广岛和长崎的人们所经历的史无前例的毁灭和极其巨大的非人道苦难”,明显影射批评美国,美国竟然还签署了这样的文件,只能理解为美国有求于日本更多了。
从现状而言,主要针对俄罗斯、朝鲜施压。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普京为牵制美国和北约入场,多次暗示威胁动用核武器。峰会联合声明重申,普京的核威胁言论、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都是危险和不可接受的”,“绝不允许俄罗斯在对乌克兰的侵略过程中威胁使用核武器、更不用说实际使用核武器”。
朝鲜自河内首脑峰会崩盘后,重启核导大跃进。峰会联合声明“谴责朝鲜以史无前例的频繁发射弹道导弹”,同时掺杂了日本的私货,要求朝鲜“立即解决绑架(日本人)问题”。
从未来而言,牵制中国的核武力建设。《关于核裁军的广岛愿景》指责中国快速扩张核武库不透明且不愿意对话,“给全球和地区稳定带来了担忧”。美、英、法以本国已提高核武力透明度为由,要求其他拥核国家公布核武力数据,主要也是针对中国。
5月22日,中国外交部予以反驳,强调中国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的核武器国家”,“这是最有实际意义的透明”。
岸田这一系列高明、成功的外交手段,一箭四雕,相当漂亮,可载入日本史册。既是对家乡和国民极好的心理慰籍,又为盟主和盟友们锁定共敌、强化团结;既淡化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作为施害者的罪恶,又增添国际社会对日本作为受害者、和平爱好者的认同。峰会期间,《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的民调显示,岸田支持率均上升9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5%、56%,为他解散国会提前进行大选奠定了民意基础。
日本继续利用美国、西方对俄中的不满,摆脱和平宪法第九条的约束,加速实现“国家正常化”。5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岸田为封面图片,并配发长篇独家专访,标题一语中的,指出岸田正在使日本“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日本外务省提出“反对意见”后,《时代》只更改了网络版的报道标题,但纸质封面和报道内容没有改变。
美国大哥没有完全被日本小弟带节奏。拜登在广岛核爆纪念馆签名簿上的留言,白宫没有公布,而是日本共同社公布;G7首脑集体与核爆幸存者面对面交流内容,美日都未公布;美方提出不接受在纪念馆内采访的要求,于是日本政府不允许媒体随行进入纪念馆,纪念馆的窗玻璃都贴上白色遮挡物,以免室外的媒体拍到里面场景。
岸田长期提倡“无核武世界”,遥不可及,更多是安抚人心。拜登竞选总统时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当选总统后不了了之。2022年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讨论最终文件草案时,美国反对敦促拥核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既有日本的阻挠因素,也有美国本身因素,不愿接受使用大杀器的任何束缚。
即使日本也存在拥核的可能性。无论是核技术储备还是核原料储备,日本都是公认的核门槛国家,坦率地说,只要愿意,一个月内就能造出核武器,缺的是正当理由。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强国,对日本有强大的约束力。日本拥核的最大希望就是,台海战争爆发且美国败于中国,作为报复中国的强硬手段,放手核武装日本制衡中国。当然,这种拥核和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一样,都是非法的。
乌克兰战争:支援F-16战机
泽连斯斯多次呼吁美国和西方提供战机,拜登顾虑俄强劲报复和乌战失控,一直未松口。这次峰会最大的变化,就是拜登改变原有的立场,5月19日明确告诉G7其他领导人,同意盟国向乌克兰提供美制F-16战机并培训乌军飞行员。5月21日,又当面告诉泽连斯基这个决定,交换条件是乌克兰承诺F-16战机不能进入俄领土。
英国首相苏纳克与泽连斯基会面后透露,将与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合作,为乌军训练F-16飞行员,其实美国已经提前为乌军培训部分飞行员。荷兰对援乌F-16战机最积极有两个原因:马航M17在乌东地区被导弹击落,认定是俄罗斯干的;早期的F-16A/B库存最多,正好少花钱升级换代。
峰会的另一个新意是实质安排战后乌克兰的恢复和重建,“致力于满足乌克兰恢复重建的需求”,“确保俄罗斯支付乌克兰的长期重建费用”,计划今年6月在伦敦举行乌克兰重建会议。重申继续冻结俄罗斯的主权资产,用于赔偿造成乌克兰的损失。
峰会重申“致力于按照国际法追究负有(战争)责任者的罪责”,新意体现在强调“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机制的努力”,显然是针对国际刑事法院3月17日发布对普京的逮捕令,暗示要追究普京的战争罪。
峰会发表《有关乌克兰的声明》,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动摇”,再次承诺“提供乌克兰所需的财政、人道主义、军事和外交援助,无论需要多长时间”,强调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须包括俄罗斯军队和军事装备“完全和无条件撤出”乌克兰领土。
峰会决定在制造、建筑、运输、商业、能源、钻石等领域,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伤害性不大,更多是象征性作用。同时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网开一面,默许只要“不以任何方式作为其国家的代表出现”,不反对参加国际体育比赛。尽管乌克兰不愿意,这为两国运动员明年以本国奥委会名义参加巴黎奥运会扫清障碍。
5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广岛与泽连斯基会面时,再次表示了反战,认为战争是“一个人类的问题,一个人类价值观的问题”,声称“我非常理解你本身和乌克兰公民的痛苦”。巴西总统卢拉公开批评美国通过武器援乌“鼓励”战争,对俄罗斯立场的理解更多。泽连斯基未与他会面,巴方声称,泽连斯基未按约定时间出现,赴其他约了,却未提前告诉巴方。
国际政治中未必有多少正义,而是利益决定敌友,实力决定地位,泽连斯基的态度与选择,清晰折射这个原则。战争初期乌克兰一败涂地,他非常急切和谈,反而普京磨蹭;抗住第一波打击后,普京急于和谈,反而泽连斯基笃悠悠,开价更高,拖住西方继续打下去。
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持中立与平衡。其中最有分量的中国与俄罗斯关系最密切,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官宣“中俄关系上不封顶”,但泽连斯基没有公开批评,反而指望中国劝说俄罗斯;印度分量其次,泽连斯基见面并试图争取;对实力更逊一筹的巴西,明显更冷淡;而如梵蒂冈这样的中立小国,泽连斯基会见时不客气地指责,“没有站在受害者一边、保持中立就是在偏袒俄国”。
只要不发生核战争,俄乌战争拖延越久,最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所以说美中乐见拖延。俄罗斯没有冬季反攻,乌克兰拿到这么多军援,至今没有春季反攻,说明打了15个月双方已尽显疲态。只有到选举年时,欧盟多国选民受不了,自由也要,面包更要,才会倒逼拜登、泽连斯基妥协,这也是普京死撑的如意算盘。
中国挑战:不脱钩与去风险
G7曾因俄罗斯加入而升为G8,但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被踢掉。中国没有兴趣,也不会被邀请参加G7,但影响力无所不在,近几年始终是G7的主要议题之一,本届峰会也不例外。
2018年4月,特朗普认为已与金正恩直接沟通、朝核危机缓和,无求于中国,开打酝酿已久的贸易战,并迅速衍生到科技战、外交战、金融战、舆论战、信息战、文化战等,中美关系急转直下。
2022年1月,拜登上任后,不断试探中国底线,重新定位美中关系,“竞争”始终处于首位,而且是为争夺霸权的全面、战略性竞争。经过一年磨合,最新的共识是中国与美国、西方不能脱钩,因为代价、难度、分歧都太大。
今年3月,布林肯、耶伦、沙利文演讲为中美竞争设置“护栏”,表明不脱钩、去风险的新战略。本届峰会前、中、后,拜登、苏纳克、朔尔茨、岸田、米歇尔、冯德莱恩等纷纷表态,与中国“不脱钩”。
岸田在峰会记者会上确认,“我们一致认为,G7同意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以便在全球问题上展开合作。”由此判断,如无新的重大利益冲突,拜登政府任期内中美关系已探底。
“去风险”主要限定在军事、经济、高科技等安全领域,用美国人的新话术描述,就是“小院高墙”(small yards with high fences)。峰会发布了经济安保的声明,声称重要矿物、半导体、电池等战略物资上“强化供应链”,减轻依赖特定国家(即中国)的风险。苏纳克在峰会后记者会上直言,“中国对当代全球安全与繁荣构成最大挑战”。
美国依然掌握G7、西方和世界的话语权,频繁指责中国“经济胁迫”。峰会宣布创设“应对经济胁迫的协调平台”,作为对抗中国利用贸易施压“胁迫外交”的新框架,成为G7未来的外交方针之一。
G7是富国俱乐部,本届峰会参加国有记录以来最多,固然是岸田柔软的外交手腕,更是正面回应中国持续扩大的影响力。5月20日第二次扩大会议,邀请八国参加,分别是:印度、澳大利亚(Quad成员国)、韩国(美国亚洲安全体系核心成员国)、巴西(G20主席国)、印度尼西亚(东盟主席国)、越南(承接中国产业链的主要替代国)、库克群岛(太平洋岛国论坛主席国)、科摩罗(非洲联盟主席国)。日本宣布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卫生领域提供75亿美元援助。
峰会联合声明针对中国的部分比预期更缓和,G7在乌克兰议题上空前团结,但在中国议题上分歧明显。彭博社报道,虽然美国游说其他盟国对中国更强硬(例如AI),但德国等欧洲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婉转的做法。峰会重申“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继续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以此牵制中国不会单方面改变现状。
由于拜登提前回国与国会协商解决债务危机,原定G7峰会后在澳大利亚举办的Quad峰会被取消,5月20日晚改为在G7峰会期间举行,四国声明对东海和南海局势“表达严重关切”,重申“强烈反对凭实力和胁迫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
中方强硬回应西方的指责,但措词、层级、火力有所区别。对美、日、英最强硬,因为这三国通常冲在最前线。5月19日,中国外交部抨击“美国才是胁迫外交的始作俑者”;5月20日,向日方提出正式交涉抗议,因为日本是主办国且紧随美国;5月21日,中国驻英大使馆批评苏纳克的言论,“纯属鹦鹉学舌,是完全违背事实的恶意诽谤。”
对澳、韩、欧盟更缓和,因为阿尔巴尼斯接任总理后中澳关系缓和,尹锡悦比朴槿惠、文在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走得更远,但中方目前反应非常温和,避免将韩国进一步推向美日的怀抱。
对法、德、意最温和,并无火药味十足的言辞,因为指望马克龙、朔尔茨继续实施“欧洲战略自主”,意大利续签“一带一路”协议。
5月21日,拜登在峰会后记者会上说,美中关系“很快解冻”。首先指5月25日至26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访美出席APEC贸易部长会议,将分别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谈判代表戴琪。同时暗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恢复访华也将提上议事日程,今年11月旧金山APEC会议,中美元首都有足够动力单独会谈稳定双方利益,需要两国外长提前协商相关议程和立场。
中国已经大到打不垮,除非自己垮。■
核不扩散:岸田的一流外交
岸田文雄曾任多年日本外务大臣,精通外交。借助东道主之机,设置了核不扩散议题,而且把举办地放在家乡广岛,更是外交妙笔,功底极深,对历史、现状、未来均有回应。
从历史而言,二战末期,广岛、长崎是人类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两个城市,数十万民众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殉葬品。美国为早日结束反法西斯战争的轰炸具有正当性,从未向日本道歉,但这毕竟是日本国民的心结。
2016年5月27日,奥巴马在争议声中成为首位访问广岛的在职美国总统。借此峰会,不仅美国在职总统再次访问广岛,而且还和其他G7国家、欧盟领导人一起,5月19日向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的核爆慰灵碑献花圈表示哀悼,随后参观核爆纪念馆,岸田夫妇亲自解说。5月21日,出席峰会的8个全球南方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也参观了核爆纪念馆。
峰会发布《关于核裁军的广岛愿景》,指出“原子弹爆炸后广岛和长崎的人们所经历的史无前例的毁灭和极其巨大的非人道苦难”,明显影射批评美国,美国竟然还签署了这样的文件,只能理解为美国有求于日本更多了。
从现状而言,主要针对俄罗斯、朝鲜施压。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普京为牵制美国和北约入场,多次暗示威胁动用核武器。峰会联合声明重申,普京的核威胁言论、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都是危险和不可接受的”,“绝不允许俄罗斯在对乌克兰的侵略过程中威胁使用核武器、更不用说实际使用核武器”。
朝鲜自河内首脑峰会崩盘后,重启核导大跃进。峰会联合声明“谴责朝鲜以史无前例的频繁发射弹道导弹”,同时掺杂了日本的私货,要求朝鲜“立即解决绑架(日本人)问题”。
从未来而言,牵制中国的核武力建设。《关于核裁军的广岛愿景》指责中国快速扩张核武库不透明且不愿意对话,“给全球和地区稳定带来了担忧”。美、英、法以本国已提高核武力透明度为由,要求其他拥核国家公布核武力数据,主要也是针对中国。
5月22日,中国外交部予以反驳,强调中国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的核武器国家”,“这是最有实际意义的透明”。
岸田这一系列高明、成功的外交手段,一箭四雕,相当漂亮,可载入日本史册。既是对家乡和国民极好的心理慰籍,又为盟主和盟友们锁定共敌、强化团结;既淡化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作为施害者的罪恶,又增添国际社会对日本作为受害者、和平爱好者的认同。峰会期间,《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的民调显示,岸田支持率均上升9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5%、56%,为他解散国会提前进行大选奠定了民意基础。
日本继续利用美国、西方对俄中的不满,摆脱和平宪法第九条的约束,加速实现“国家正常化”。5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岸田为封面图片,并配发长篇独家专访,标题一语中的,指出岸田正在使日本“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日本外务省提出“反对意见”后,《时代》只更改了网络版的报道标题,但纸质封面和报道内容没有改变。
美国大哥没有完全被日本小弟带节奏。拜登在广岛核爆纪念馆签名簿上的留言,白宫没有公布,而是日本共同社公布;G7首脑集体与核爆幸存者面对面交流内容,美日都未公布;美方提出不接受在纪念馆内采访的要求,于是日本政府不允许媒体随行进入纪念馆,纪念馆的窗玻璃都贴上白色遮挡物,以免室外的媒体拍到里面场景。
岸田长期提倡“无核武世界”,遥不可及,更多是安抚人心。拜登竞选总统时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当选总统后不了了之。2022年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讨论最终文件草案时,美国反对敦促拥核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既有日本的阻挠因素,也有美国本身因素,不愿接受使用大杀器的任何束缚。
即使日本也存在拥核的可能性。无论是核技术储备还是核原料储备,日本都是公认的核门槛国家,坦率地说,只要愿意,一个月内就能造出核武器,缺的是正当理由。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强国,对日本有强大的约束力。日本拥核的最大希望就是,台海战争爆发且美国败于中国,作为报复中国的强硬手段,放手核武装日本制衡中国。当然,这种拥核和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一样,都是非法的。
乌克兰战争:支援F-16战机
泽连斯斯多次呼吁美国和西方提供战机,拜登顾虑俄强劲报复和乌战失控,一直未松口。这次峰会最大的变化,就是拜登改变原有的立场,5月19日明确告诉G7其他领导人,同意盟国向乌克兰提供美制F-16战机并培训乌军飞行员。5月21日,又当面告诉泽连斯基这个决定,交换条件是乌克兰承诺F-16战机不能进入俄领土。
英国首相苏纳克与泽连斯基会面后透露,将与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合作,为乌军训练F-16飞行员,其实美国已经提前为乌军培训部分飞行员。荷兰对援乌F-16战机最积极有两个原因:马航M17在乌东地区被导弹击落,认定是俄罗斯干的;早期的F-16A/B库存最多,正好少花钱升级换代。
峰会的另一个新意是实质安排战后乌克兰的恢复和重建,“致力于满足乌克兰恢复重建的需求”,“确保俄罗斯支付乌克兰的长期重建费用”,计划今年6月在伦敦举行乌克兰重建会议。重申继续冻结俄罗斯的主权资产,用于赔偿造成乌克兰的损失。
峰会重申“致力于按照国际法追究负有(战争)责任者的罪责”,新意体现在强调“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机制的努力”,显然是针对国际刑事法院3月17日发布对普京的逮捕令,暗示要追究普京的战争罪。
峰会发表《有关乌克兰的声明》,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动摇”,再次承诺“提供乌克兰所需的财政、人道主义、军事和外交援助,无论需要多长时间”,强调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须包括俄罗斯军队和军事装备“完全和无条件撤出”乌克兰领土。
峰会决定在制造、建筑、运输、商业、能源、钻石等领域,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伤害性不大,更多是象征性作用。同时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网开一面,默许只要“不以任何方式作为其国家的代表出现”,不反对参加国际体育比赛。尽管乌克兰不愿意,这为两国运动员明年以本国奥委会名义参加巴黎奥运会扫清障碍。
5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广岛与泽连斯基会面时,再次表示了反战,认为战争是“一个人类的问题,一个人类价值观的问题”,声称“我非常理解你本身和乌克兰公民的痛苦”。巴西总统卢拉公开批评美国通过武器援乌“鼓励”战争,对俄罗斯立场的理解更多。泽连斯基未与他会面,巴方声称,泽连斯基未按约定时间出现,赴其他约了,却未提前告诉巴方。
国际政治中未必有多少正义,而是利益决定敌友,实力决定地位,泽连斯基的态度与选择,清晰折射这个原则。战争初期乌克兰一败涂地,他非常急切和谈,反而普京磨蹭;抗住第一波打击后,普京急于和谈,反而泽连斯基笃悠悠,开价更高,拖住西方继续打下去。
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持中立与平衡。其中最有分量的中国与俄罗斯关系最密切,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官宣“中俄关系上不封顶”,但泽连斯基没有公开批评,反而指望中国劝说俄罗斯;印度分量其次,泽连斯基见面并试图争取;对实力更逊一筹的巴西,明显更冷淡;而如梵蒂冈这样的中立小国,泽连斯基会见时不客气地指责,“没有站在受害者一边、保持中立就是在偏袒俄国”。
只要不发生核战争,俄乌战争拖延越久,最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所以说美中乐见拖延。俄罗斯没有冬季反攻,乌克兰拿到这么多军援,至今没有春季反攻,说明打了15个月双方已尽显疲态。只有到选举年时,欧盟多国选民受不了,自由也要,面包更要,才会倒逼拜登、泽连斯基妥协,这也是普京死撑的如意算盘。
中国挑战:不脱钩与去风险
G7曾因俄罗斯加入而升为G8,但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被踢掉。中国没有兴趣,也不会被邀请参加G7,但影响力无所不在,近几年始终是G7的主要议题之一,本届峰会也不例外。
2018年4月,特朗普认为已与金正恩直接沟通、朝核危机缓和,无求于中国,开打酝酿已久的贸易战,并迅速衍生到科技战、外交战、金融战、舆论战、信息战、文化战等,中美关系急转直下。
2022年1月,拜登上任后,不断试探中国底线,重新定位美中关系,“竞争”始终处于首位,而且是为争夺霸权的全面、战略性竞争。经过一年磨合,最新的共识是中国与美国、西方不能脱钩,因为代价、难度、分歧都太大。
今年3月,布林肯、耶伦、沙利文演讲为中美竞争设置“护栏”,表明不脱钩、去风险的新战略。本届峰会前、中、后,拜登、苏纳克、朔尔茨、岸田、米歇尔、冯德莱恩等纷纷表态,与中国“不脱钩”。
岸田在峰会记者会上确认,“我们一致认为,G7同意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以便在全球问题上展开合作。”由此判断,如无新的重大利益冲突,拜登政府任期内中美关系已探底。
“去风险”主要限定在军事、经济、高科技等安全领域,用美国人的新话术描述,就是“小院高墙”(small yards with high fences)。峰会发布了经济安保的声明,声称重要矿物、半导体、电池等战略物资上“强化供应链”,减轻依赖特定国家(即中国)的风险。苏纳克在峰会后记者会上直言,“中国对当代全球安全与繁荣构成最大挑战”。
美国依然掌握G7、西方和世界的话语权,频繁指责中国“经济胁迫”。峰会宣布创设“应对经济胁迫的协调平台”,作为对抗中国利用贸易施压“胁迫外交”的新框架,成为G7未来的外交方针之一。
G7是富国俱乐部,本届峰会参加国有记录以来最多,固然是岸田柔软的外交手腕,更是正面回应中国持续扩大的影响力。5月20日第二次扩大会议,邀请八国参加,分别是:印度、澳大利亚(Quad成员国)、韩国(美国亚洲安全体系核心成员国)、巴西(G20主席国)、印度尼西亚(东盟主席国)、越南(承接中国产业链的主要替代国)、库克群岛(太平洋岛国论坛主席国)、科摩罗(非洲联盟主席国)。日本宣布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卫生领域提供75亿美元援助。
峰会联合声明针对中国的部分比预期更缓和,G7在乌克兰议题上空前团结,但在中国议题上分歧明显。彭博社报道,虽然美国游说其他盟国对中国更强硬(例如AI),但德国等欧洲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婉转的做法。峰会重申“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继续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以此牵制中国不会单方面改变现状。
由于拜登提前回国与国会协商解决债务危机,原定G7峰会后在澳大利亚举办的Quad峰会被取消,5月20日晚改为在G7峰会期间举行,四国声明对东海和南海局势“表达严重关切”,重申“强烈反对凭实力和胁迫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
中方强硬回应西方的指责,但措词、层级、火力有所区别。对美、日、英最强硬,因为这三国通常冲在最前线。5月19日,中国外交部抨击“美国才是胁迫外交的始作俑者”;5月20日,向日方提出正式交涉抗议,因为日本是主办国且紧随美国;5月21日,中国驻英大使馆批评苏纳克的言论,“纯属鹦鹉学舌,是完全违背事实的恶意诽谤。”
对澳、韩、欧盟更缓和,因为阿尔巴尼斯接任总理后中澳关系缓和,尹锡悦比朴槿惠、文在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走得更远,但中方目前反应非常温和,避免将韩国进一步推向美日的怀抱。
对法、德、意最温和,并无火药味十足的言辞,因为指望马克龙、朔尔茨继续实施“欧洲战略自主”,意大利续签“一带一路”协议。
5月21日,拜登在峰会后记者会上说,美中关系“很快解冻”。首先指5月25日至26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访美出席APEC贸易部长会议,将分别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谈判代表戴琪。同时暗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恢复访华也将提上议事日程,今年11月旧金山APEC会议,中美元首都有足够动力单独会谈稳定双方利益,需要两国外长提前协商相关议程和立场。
中国已经大到打不垮,除非自己垮。■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2023-05-24 07:57
政经
G7峰会的“旧瓶”与“新酒”+ 查看更多
G7峰会的“旧瓶”与“新酒”
+ 查看更多
叶胜舟:中方强硬回应西方的指责,但措词、层级、火力有所区别。对美、日、英最强硬,对澳、韩、欧盟更缓和,对法、德、意最温和。
叶胜舟
■5月19日-21日,七国集团(G7)在日本广岛举行第49届首脑峰会。峰会年年有,这个“旧瓶”今年装了些“新酒”,三个关键词为核不扩散、乌克兰、中国,值得回味。
核不扩散:岸田的一流外交
岸田文雄曾任多年日本外务大臣,精通外交。借助东道主之机,设置了核不扩散议题,而且把举办地放在家乡广岛,更是外交妙笔,功底极深,对历史、现状、未来均有回应。
从历史而言,二战末期,广岛、长崎是人类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两个城市,数十万民众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殉葬品。美国为早日结束反法西斯战争的轰炸具有正当性,从未向日本道歉,但这毕竟是日本国民的心结。
2016年5月27日,奥巴马在争议声中成为首位访问广岛的在职美国总统。借此峰会,不仅美国在职总统再次访问广岛,而且还和其他G7国家、欧盟领导人一起,5月19日向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的核爆慰灵碑献花圈表示哀悼,随后参观核爆纪念馆,岸田夫妇亲自解说。5月21日,出席峰会的8个全球南方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也参观了核爆纪念馆。
峰会发布《关于核裁军的广岛愿景》,指出“原子弹爆炸后广岛和长崎的人们所经历的史无前例的毁灭和极其巨大的非人道苦难”,明显影射批评美国,美国竟然还签署了这样的文件,只能理解为美国有求于日本更多了。
从现状而言,主要针对俄罗斯、朝鲜施压。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普京为牵制美国和北约入场,多次暗示威胁动用核武器。峰会联合声明重申,普京的核威胁言论、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都是危险和不可接受的”,“绝不允许俄罗斯在对乌克兰的侵略过程中威胁使用核武器、更不用说实际使用核武器”。
朝鲜自河内首脑峰会崩盘后,重启核导大跃进。峰会联合声明“谴责朝鲜以史无前例的频繁发射弹道导弹”,同时掺杂了日本的私货,要求朝鲜“立即解决绑架(日本人)问题”。
从未来而言,牵制中国的核武力建设。《关于核裁军的广岛愿景》指责中国快速扩张核武库不透明且不愿意对话,“给全球和地区稳定带来了担忧”。美、英、法以本国已提高核武力透明度为由,要求其他拥核国家公布核武力数据,主要也是针对中国。
5月22日,中国外交部予以反驳,强调中国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的核武器国家”,“这是最有实际意义的透明”。
岸田这一系列高明、成功的外交手段,一箭四雕,相当漂亮,可载入日本史册。既是对家乡和国民极好的心理慰籍,又为盟主和盟友们锁定共敌、强化团结;既淡化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作为施害者的罪恶,又增添国际社会对日本作为受害者、和平爱好者的认同。峰会期间,《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的民调显示,岸田支持率均上升9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5%、56%,为他解散国会提前进行大选奠定了民意基础。
日本继续利用美国、西方对俄中的不满,摆脱和平宪法第九条的约束,加速实现“国家正常化”。5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岸田为封面图片,并配发长篇独家专访,标题一语中的,指出岸田正在使日本“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日本外务省提出“反对意见”后,《时代》只更改了网络版的报道标题,但纸质封面和报道内容没有改变。
美国大哥没有完全被日本小弟带节奏。拜登在广岛核爆纪念馆签名簿上的留言,白宫没有公布,而是日本共同社公布;G7首脑集体与核爆幸存者面对面交流内容,美日都未公布;美方提出不接受在纪念馆内采访的要求,于是日本政府不允许媒体随行进入纪念馆,纪念馆的窗玻璃都贴上白色遮挡物,以免室外的媒体拍到里面场景。
岸田长期提倡“无核武世界”,遥不可及,更多是安抚人心。拜登竞选总统时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当选总统后不了了之。2022年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讨论最终文件草案时,美国反对敦促拥核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既有日本的阻挠因素,也有美国本身因素,不愿接受使用大杀器的任何束缚。
即使日本也存在拥核的可能性。无论是核技术储备还是核原料储备,日本都是公认的核门槛国家,坦率地说,只要愿意,一个月内就能造出核武器,缺的是正当理由。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强国,对日本有强大的约束力。日本拥核的最大希望就是,台海战争爆发且美国败于中国,作为报复中国的强硬手段,放手核武装日本制衡中国。当然,这种拥核和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一样,都是非法的。
乌克兰战争:支援F-16战机
泽连斯斯多次呼吁美国和西方提供战机,拜登顾虑俄强劲报复和乌战失控,一直未松口。这次峰会最大的变化,就是拜登改变原有的立场,5月19日明确告诉G7其他领导人,同意盟国向乌克兰提供美制F-16战机并培训乌军飞行员。5月21日,又当面告诉泽连斯基这个决定,交换条件是乌克兰承诺F-16战机不能进入俄领土。
英国首相苏纳克与泽连斯基会面后透露,将与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合作,为乌军训练F-16飞行员,其实美国已经提前为乌军培训部分飞行员。荷兰对援乌F-16战机最积极有两个原因:马航M17在乌东地区被导弹击落,认定是俄罗斯干的;早期的F-16A/B库存最多,正好少花钱升级换代。
峰会的另一个新意是实质安排战后乌克兰的恢复和重建,“致力于满足乌克兰恢复重建的需求”,“确保俄罗斯支付乌克兰的长期重建费用”,计划今年6月在伦敦举行乌克兰重建会议。重申继续冻结俄罗斯的主权资产,用于赔偿造成乌克兰的损失。
峰会重申“致力于按照国际法追究负有(战争)责任者的罪责”,新意体现在强调“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机制的努力”,显然是针对国际刑事法院3月17日发布对普京的逮捕令,暗示要追究普京的战争罪。
峰会发表《有关乌克兰的声明》,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动摇”,再次承诺“提供乌克兰所需的财政、人道主义、军事和外交援助,无论需要多长时间”,强调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须包括俄罗斯军队和军事装备“完全和无条件撤出”乌克兰领土。
峰会决定在制造、建筑、运输、商业、能源、钻石等领域,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伤害性不大,更多是象征性作用。同时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网开一面,默许只要“不以任何方式作为其国家的代表出现”,不反对参加国际体育比赛。尽管乌克兰不愿意,这为两国运动员明年以本国奥委会名义参加巴黎奥运会扫清障碍。
5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广岛与泽连斯基会面时,再次表示了反战,认为战争是“一个人类的问题,一个人类价值观的问题”,声称“我非常理解你本身和乌克兰公民的痛苦”。巴西总统卢拉公开批评美国通过武器援乌“鼓励”战争,对俄罗斯立场的理解更多。泽连斯基未与他会面,巴方声称,泽连斯基未按约定时间出现,赴其他约了,却未提前告诉巴方。
国际政治中未必有多少正义,而是利益决定敌友,实力决定地位,泽连斯基的态度与选择,清晰折射这个原则。战争初期乌克兰一败涂地,他非常急切和谈,反而普京磨蹭;抗住第一波打击后,普京急于和谈,反而泽连斯基笃悠悠,开价更高,拖住西方继续打下去。
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持中立与平衡。其中最有分量的中国与俄罗斯关系最密切,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官宣“中俄关系上不封顶”,但泽连斯基没有公开批评,反而指望中国劝说俄罗斯;印度分量其次,泽连斯基见面并试图争取;对实力更逊一筹的巴西,明显更冷淡;而如梵蒂冈这样的中立小国,泽连斯基会见时不客气地指责,“没有站在受害者一边、保持中立就是在偏袒俄国”。
只要不发生核战争,俄乌战争拖延越久,最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所以说美中乐见拖延。俄罗斯没有冬季反攻,乌克兰拿到这么多军援,至今没有春季反攻,说明打了15个月双方已尽显疲态。只有到选举年时,欧盟多国选民受不了,自由也要,面包更要,才会倒逼拜登、泽连斯基妥协,这也是普京死撑的如意算盘。
中国挑战:不脱钩与去风险
G7曾因俄罗斯加入而升为G8,但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被踢掉。中国没有兴趣,也不会被邀请参加G7,但影响力无所不在,近几年始终是G7的主要议题之一,本届峰会也不例外。
2018年4月,特朗普认为已与金正恩直接沟通、朝核危机缓和,无求于中国,开打酝酿已久的贸易战,并迅速衍生到科技战、外交战、金融战、舆论战、信息战、文化战等,中美关系急转直下。
2022年1月,拜登上任后,不断试探中国底线,重新定位美中关系,“竞争”始终处于首位,而且是为争夺霸权的全面、战略性竞争。经过一年磨合,最新的共识是中国与美国、西方不能脱钩,因为代价、难度、分歧都太大。
今年3月,布林肯、耶伦、沙利文演讲为中美竞争设置“护栏”,表明不脱钩、去风险的新战略。本届峰会前、中、后,拜登、苏纳克、朔尔茨、岸田、米歇尔、冯德莱恩等纷纷表态,与中国“不脱钩”。
岸田在峰会记者会上确认,“我们一致认为,G7同意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以便在全球问题上展开合作。”由此判断,如无新的重大利益冲突,拜登政府任期内中美关系已探底。
“去风险”主要限定在军事、经济、高科技等安全领域,用美国人的新话术描述,就是“小院高墙”(small yards with high fences)。峰会发布了经济安保的声明,声称重要矿物、半导体、电池等战略物资上“强化供应链”,减轻依赖特定国家(即中国)的风险。苏纳克在峰会后记者会上直言,“中国对当代全球安全与繁荣构成最大挑战”。
美国依然掌握G7、西方和世界的话语权,频繁指责中国“经济胁迫”。峰会宣布创设“应对经济胁迫的协调平台”,作为对抗中国利用贸易施压“胁迫外交”的新框架,成为G7未来的外交方针之一。
G7是富国俱乐部,本届峰会参加国有记录以来最多,固然是岸田柔软的外交手腕,更是正面回应中国持续扩大的影响力。5月20日第二次扩大会议,邀请八国参加,分别是:印度、澳大利亚(Quad成员国)、韩国(美国亚洲安全体系核心成员国)、巴西(G20主席国)、印度尼西亚(东盟主席国)、越南(承接中国产业链的主要替代国)、库克群岛(太平洋岛国论坛主席国)、科摩罗(非洲联盟主席国)。日本宣布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卫生领域提供75亿美元援助。
峰会联合声明针对中国的部分比预期更缓和,G7在乌克兰议题上空前团结,但在中国议题上分歧明显。彭博社报道,虽然美国游说其他盟国对中国更强硬(例如AI),但德国等欧洲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婉转的做法。峰会重申“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继续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以此牵制中国不会单方面改变现状。
由于拜登提前回国与国会协商解决债务危机,原定G7峰会后在澳大利亚举办的Quad峰会被取消,5月20日晚改为在G7峰会期间举行,四国声明对东海和南海局势“表达严重关切”,重申“强烈反对凭实力和胁迫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
中方强硬回应西方的指责,但措词、层级、火力有所区别。对美、日、英最强硬,因为这三国通常冲在最前线。5月19日,中国外交部抨击“美国才是胁迫外交的始作俑者”;5月20日,向日方提出正式交涉抗议,因为日本是主办国且紧随美国;5月21日,中国驻英大使馆批评苏纳克的言论,“纯属鹦鹉学舌,是完全违背事实的恶意诽谤。”
对澳、韩、欧盟更缓和,因为阿尔巴尼斯接任总理后中澳关系缓和,尹锡悦比朴槿惠、文在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走得更远,但中方目前反应非常温和,避免将韩国进一步推向美日的怀抱。
对法、德、意最温和,并无火药味十足的言辞,因为指望马克龙、朔尔茨继续实施“欧洲战略自主”,意大利续签“一带一路”协议。
5月21日,拜登在峰会后记者会上说,美中关系“很快解冻”。首先指5月25日至26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访美出席APEC贸易部长会议,将分别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谈判代表戴琪。同时暗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恢复访华也将提上议事日程,今年11月旧金山APEC会议,中美元首都有足够动力单独会谈稳定双方利益,需要两国外长提前协商相关议程和立场。
中国已经大到打不垮,除非自己垮。■
核不扩散:岸田的一流外交
岸田文雄曾任多年日本外务大臣,精通外交。借助东道主之机,设置了核不扩散议题,而且把举办地放在家乡广岛,更是外交妙笔,功底极深,对历史、现状、未来均有回应。
从历史而言,二战末期,广岛、长崎是人类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两个城市,数十万民众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殉葬品。美国为早日结束反法西斯战争的轰炸具有正当性,从未向日本道歉,但这毕竟是日本国民的心结。
2016年5月27日,奥巴马在争议声中成为首位访问广岛的在职美国总统。借此峰会,不仅美国在职总统再次访问广岛,而且还和其他G7国家、欧盟领导人一起,5月19日向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的核爆慰灵碑献花圈表示哀悼,随后参观核爆纪念馆,岸田夫妇亲自解说。5月21日,出席峰会的8个全球南方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也参观了核爆纪念馆。
峰会发布《关于核裁军的广岛愿景》,指出“原子弹爆炸后广岛和长崎的人们所经历的史无前例的毁灭和极其巨大的非人道苦难”,明显影射批评美国,美国竟然还签署了这样的文件,只能理解为美国有求于日本更多了。
从现状而言,主要针对俄罗斯、朝鲜施压。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普京为牵制美国和北约入场,多次暗示威胁动用核武器。峰会联合声明重申,普京的核威胁言论、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都是危险和不可接受的”,“绝不允许俄罗斯在对乌克兰的侵略过程中威胁使用核武器、更不用说实际使用核武器”。
朝鲜自河内首脑峰会崩盘后,重启核导大跃进。峰会联合声明“谴责朝鲜以史无前例的频繁发射弹道导弹”,同时掺杂了日本的私货,要求朝鲜“立即解决绑架(日本人)问题”。
从未来而言,牵制中国的核武力建设。《关于核裁军的广岛愿景》指责中国快速扩张核武库不透明且不愿意对话,“给全球和地区稳定带来了担忧”。美、英、法以本国已提高核武力透明度为由,要求其他拥核国家公布核武力数据,主要也是针对中国。
5月22日,中国外交部予以反驳,强调中国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的核武器国家”,“这是最有实际意义的透明”。
岸田这一系列高明、成功的外交手段,一箭四雕,相当漂亮,可载入日本史册。既是对家乡和国民极好的心理慰籍,又为盟主和盟友们锁定共敌、强化团结;既淡化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作为施害者的罪恶,又增添国际社会对日本作为受害者、和平爱好者的认同。峰会期间,《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的民调显示,岸田支持率均上升9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5%、56%,为他解散国会提前进行大选奠定了民意基础。
日本继续利用美国、西方对俄中的不满,摆脱和平宪法第九条的约束,加速实现“国家正常化”。5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岸田为封面图片,并配发长篇独家专访,标题一语中的,指出岸田正在使日本“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日本外务省提出“反对意见”后,《时代》只更改了网络版的报道标题,但纸质封面和报道内容没有改变。
美国大哥没有完全被日本小弟带节奏。拜登在广岛核爆纪念馆签名簿上的留言,白宫没有公布,而是日本共同社公布;G7首脑集体与核爆幸存者面对面交流内容,美日都未公布;美方提出不接受在纪念馆内采访的要求,于是日本政府不允许媒体随行进入纪念馆,纪念馆的窗玻璃都贴上白色遮挡物,以免室外的媒体拍到里面场景。
岸田长期提倡“无核武世界”,遥不可及,更多是安抚人心。拜登竞选总统时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当选总统后不了了之。2022年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讨论最终文件草案时,美国反对敦促拥核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既有日本的阻挠因素,也有美国本身因素,不愿接受使用大杀器的任何束缚。
即使日本也存在拥核的可能性。无论是核技术储备还是核原料储备,日本都是公认的核门槛国家,坦率地说,只要愿意,一个月内就能造出核武器,缺的是正当理由。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强国,对日本有强大的约束力。日本拥核的最大希望就是,台海战争爆发且美国败于中国,作为报复中国的强硬手段,放手核武装日本制衡中国。当然,这种拥核和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一样,都是非法的。
乌克兰战争:支援F-16战机
泽连斯斯多次呼吁美国和西方提供战机,拜登顾虑俄强劲报复和乌战失控,一直未松口。这次峰会最大的变化,就是拜登改变原有的立场,5月19日明确告诉G7其他领导人,同意盟国向乌克兰提供美制F-16战机并培训乌军飞行员。5月21日,又当面告诉泽连斯基这个决定,交换条件是乌克兰承诺F-16战机不能进入俄领土。
英国首相苏纳克与泽连斯基会面后透露,将与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合作,为乌军训练F-16飞行员,其实美国已经提前为乌军培训部分飞行员。荷兰对援乌F-16战机最积极有两个原因:马航M17在乌东地区被导弹击落,认定是俄罗斯干的;早期的F-16A/B库存最多,正好少花钱升级换代。
峰会的另一个新意是实质安排战后乌克兰的恢复和重建,“致力于满足乌克兰恢复重建的需求”,“确保俄罗斯支付乌克兰的长期重建费用”,计划今年6月在伦敦举行乌克兰重建会议。重申继续冻结俄罗斯的主权资产,用于赔偿造成乌克兰的损失。
峰会重申“致力于按照国际法追究负有(战争)责任者的罪责”,新意体现在强调“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机制的努力”,显然是针对国际刑事法院3月17日发布对普京的逮捕令,暗示要追究普京的战争罪。
峰会发表《有关乌克兰的声明》,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动摇”,再次承诺“提供乌克兰所需的财政、人道主义、军事和外交援助,无论需要多长时间”,强调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须包括俄罗斯军队和军事装备“完全和无条件撤出”乌克兰领土。
峰会决定在制造、建筑、运输、商业、能源、钻石等领域,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伤害性不大,更多是象征性作用。同时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网开一面,默许只要“不以任何方式作为其国家的代表出现”,不反对参加国际体育比赛。尽管乌克兰不愿意,这为两国运动员明年以本国奥委会名义参加巴黎奥运会扫清障碍。
5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广岛与泽连斯基会面时,再次表示了反战,认为战争是“一个人类的问题,一个人类价值观的问题”,声称“我非常理解你本身和乌克兰公民的痛苦”。巴西总统卢拉公开批评美国通过武器援乌“鼓励”战争,对俄罗斯立场的理解更多。泽连斯基未与他会面,巴方声称,泽连斯基未按约定时间出现,赴其他约了,却未提前告诉巴方。
国际政治中未必有多少正义,而是利益决定敌友,实力决定地位,泽连斯基的态度与选择,清晰折射这个原则。战争初期乌克兰一败涂地,他非常急切和谈,反而普京磨蹭;抗住第一波打击后,普京急于和谈,反而泽连斯基笃悠悠,开价更高,拖住西方继续打下去。
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持中立与平衡。其中最有分量的中国与俄罗斯关系最密切,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官宣“中俄关系上不封顶”,但泽连斯基没有公开批评,反而指望中国劝说俄罗斯;印度分量其次,泽连斯基见面并试图争取;对实力更逊一筹的巴西,明显更冷淡;而如梵蒂冈这样的中立小国,泽连斯基会见时不客气地指责,“没有站在受害者一边、保持中立就是在偏袒俄国”。
只要不发生核战争,俄乌战争拖延越久,最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所以说美中乐见拖延。俄罗斯没有冬季反攻,乌克兰拿到这么多军援,至今没有春季反攻,说明打了15个月双方已尽显疲态。只有到选举年时,欧盟多国选民受不了,自由也要,面包更要,才会倒逼拜登、泽连斯基妥协,这也是普京死撑的如意算盘。
中国挑战:不脱钩与去风险
G7曾因俄罗斯加入而升为G8,但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被踢掉。中国没有兴趣,也不会被邀请参加G7,但影响力无所不在,近几年始终是G7的主要议题之一,本届峰会也不例外。
2018年4月,特朗普认为已与金正恩直接沟通、朝核危机缓和,无求于中国,开打酝酿已久的贸易战,并迅速衍生到科技战、外交战、金融战、舆论战、信息战、文化战等,中美关系急转直下。
2022年1月,拜登上任后,不断试探中国底线,重新定位美中关系,“竞争”始终处于首位,而且是为争夺霸权的全面、战略性竞争。经过一年磨合,最新的共识是中国与美国、西方不能脱钩,因为代价、难度、分歧都太大。
今年3月,布林肯、耶伦、沙利文演讲为中美竞争设置“护栏”,表明不脱钩、去风险的新战略。本届峰会前、中、后,拜登、苏纳克、朔尔茨、岸田、米歇尔、冯德莱恩等纷纷表态,与中国“不脱钩”。
岸田在峰会记者会上确认,“我们一致认为,G7同意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以便在全球问题上展开合作。”由此判断,如无新的重大利益冲突,拜登政府任期内中美关系已探底。
“去风险”主要限定在军事、经济、高科技等安全领域,用美国人的新话术描述,就是“小院高墙”(small yards with high fences)。峰会发布了经济安保的声明,声称重要矿物、半导体、电池等战略物资上“强化供应链”,减轻依赖特定国家(即中国)的风险。苏纳克在峰会后记者会上直言,“中国对当代全球安全与繁荣构成最大挑战”。
美国依然掌握G7、西方和世界的话语权,频繁指责中国“经济胁迫”。峰会宣布创设“应对经济胁迫的协调平台”,作为对抗中国利用贸易施压“胁迫外交”的新框架,成为G7未来的外交方针之一。
G7是富国俱乐部,本届峰会参加国有记录以来最多,固然是岸田柔软的外交手腕,更是正面回应中国持续扩大的影响力。5月20日第二次扩大会议,邀请八国参加,分别是:印度、澳大利亚(Quad成员国)、韩国(美国亚洲安全体系核心成员国)、巴西(G20主席国)、印度尼西亚(东盟主席国)、越南(承接中国产业链的主要替代国)、库克群岛(太平洋岛国论坛主席国)、科摩罗(非洲联盟主席国)。日本宣布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卫生领域提供75亿美元援助。
峰会联合声明针对中国的部分比预期更缓和,G7在乌克兰议题上空前团结,但在中国议题上分歧明显。彭博社报道,虽然美国游说其他盟国对中国更强硬(例如AI),但德国等欧洲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婉转的做法。峰会重申“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继续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以此牵制中国不会单方面改变现状。
由于拜登提前回国与国会协商解决债务危机,原定G7峰会后在澳大利亚举办的Quad峰会被取消,5月20日晚改为在G7峰会期间举行,四国声明对东海和南海局势“表达严重关切”,重申“强烈反对凭实力和胁迫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
中方强硬回应西方的指责,但措词、层级、火力有所区别。对美、日、英最强硬,因为这三国通常冲在最前线。5月19日,中国外交部抨击“美国才是胁迫外交的始作俑者”;5月20日,向日方提出正式交涉抗议,因为日本是主办国且紧随美国;5月21日,中国驻英大使馆批评苏纳克的言论,“纯属鹦鹉学舌,是完全违背事实的恶意诽谤。”
对澳、韩、欧盟更缓和,因为阿尔巴尼斯接任总理后中澳关系缓和,尹锡悦比朴槿惠、文在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走得更远,但中方目前反应非常温和,避免将韩国进一步推向美日的怀抱。
对法、德、意最温和,并无火药味十足的言辞,因为指望马克龙、朔尔茨继续实施“欧洲战略自主”,意大利续签“一带一路”协议。
5月21日,拜登在峰会后记者会上说,美中关系“很快解冻”。首先指5月25日至26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访美出席APEC贸易部长会议,将分别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谈判代表戴琪。同时暗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恢复访华也将提上议事日程,今年11月旧金山APEC会议,中美元首都有足够动力单独会谈稳定双方利益,需要两国外长提前协商相关议程和立场。
中国已经大到打不垮,除非自己垮。■
相关内容
OR
+
广告
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