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30 15:17
2023-08-14 10:02
政经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换个角度看拜登涉华总统禁令+ 查看更多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换个角度看拜登涉华总统禁令
+ 查看更多
曹辛:中国的反应并非过度强烈。从经贸角度来说,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可能对中美双边影响有限,或者其后果起码没那么严重。
曹辛
■上周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禁止美国资本投向中国某些敏感技术领域的行政命令,引发世界舆论关注。拜登这一行政命令的目标指向中国的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理由是这些和军事、安全领域密切相关。但令笔者有些诧异的是,中国方面的反应是一般程度的而非过度强烈,而且无实际反击行动,持续的时间也不算长。
这一微妙的现象很值得观察,它只能说明:从经贸角度来说,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可能对中美双边影响有限,或者其后果起码没那么严重。
明确界定范围意味着缩小范围
一个基本判断是,拜登的行政令规定的范围有限,主要限于高科技领域,或者如美方的解释是,局限于国家安全领域,这也就意味着,美方在这些领域的监控将会很严厉,但同时很多领域也将对中国放开。这客观上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
美国媒体介绍说: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这一行政命令正式拉开了制定规则的序幕,以禁止美国公司投资来自“受关注国家”的企业,这些企业活跃在量子计算、先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据分析,这些规则预计将不适用于所谓的组合投资,即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被动投资于公司,而是侧重于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其他公司的主动投资。
现在,这些规则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将进一步明确哪些投资是禁区。预计这些规定将在几个月后才会生效。
显然,按照这样的程序,明年开始才会制定出美国总统禁令的对华规则。
同时,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向记者通报情况时说,这项措施是“国家安全行动,而不是经济行动”。他们说,美国仍然致力于开放投资。
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研究员萨拉•鲍尔•丹兹曼(Sarah Bauerle Danzman)说,公布的限制措施比此前讨论中一些人建议的范围更窄。
美国媒体还介绍了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背景: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7 月份访问中国时,试图缓和(与华)紧张局势,她上个月在北京表示,即将实施的限制措施不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产生根本性影响。她指的就是这份拜登总统令。
这里的关键是,美国如何执行拜登对华高科技限制的禁令?
一个可能存在的情况是:由于一些技术很难在性质上给予清晰界定,这可能引发未来对华限定的范围较为宽泛,例如可用于军民两用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而这必将导致美国企业的成本上升,与技术进步隔绝,从而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而这实际上制约了美国自身。
美国舆论也介绍了专家的同一观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国际研究教授鲍尔•丹兹曼女士说,尽管美国努力使其限制措施更有针对性,但一些相关技术(其中许多也有消费用途)的性质界定不清,这意味着取缔措施有可能变得过于宽泛。
她警告说,这可能会提高企业成本,使美国与技术进步隔绝,从而最终损害美国的利益。
所以丹兹曼教授的结论是:“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将取决于执行情况。”她说,美国政府必须非常小心,不能让这一做法不断扩大,而需要找到办法,在不挑战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交流,这样就不会被新技术带来的机遇所孤立。
但无论如何,美国明确界定对华制约范围的后果只能是,缩小对华封锁的范围,例如对一般中美经贸将会放开,起码在方向上只能如此,这是常识和公理。
关键是外溢效应
拜登行政命令对中国的真正影响,在于其外溢效应,即:包括美国盟国在内,有多少国家会紧跟美国的行动?而从目前来看,外溢效应扩大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欧盟已经表示,不会立即效仿美国对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投资限制令,它表示将在年底前提出自己的意见。
欧盟委员会回应说,它正在与白宫“密切交流”,但不会立即效仿。因为正如一位欧盟外交官指出的,许多成员国对此“持保留态度,它们认为,在祭出这样的手段前需要进行合理评估,因为这可能会给业界带来重大影响”。
报道称,与美国在限制对华投资方面的态度相比,欧盟的态度更为犹疑,它担心直接的禁令会给欧盟金融市场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报道介绍说:法国和德国都试图更加巧妙地处理维持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和在关键技术上采取强硬立场之间的矛盾。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德国。
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8月10日报道,德国经济界对美国限制对华投资持怀疑态度,并担心欧盟的类似要求会带来不利影响。
德国工商大会外贸专家梅拉妮•福格尔巴赫表示:鉴于目前已经存在内容广泛的德国企业出口规定,如果再实施“境外投资审查机制”,将造成官僚化的过度监管。“因此,从资本自由流动的角度来说,欧盟也应该避免实施境外投资审查机制。欧盟应该与美国密切协调,防止美国的投资限令对欧洲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同一天的报道也称,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预测,德国企业不太会介入这场争端。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米夏埃尔•阿尔贝表示:“我预计德国企业会谨慎应对,因为在这些高度敏感的高科技领域,德国企业通常与美国伙伴有合作,或至少与美国有联系。”他说,一旦出现疑问,德国公司将可能受到美国法律的制裁。
而欧盟商会会人士告诉笔者:就德国政府拥有的工具箱来说,对德国企业投资中国或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能够施加限制的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对大型德国企业。“在目前的德国环境下,只要在华德国企业自己愿意,德国政府很难限制。”
因此,对拜登封锁中国的总统令,保持观察即可。■
这一微妙的现象很值得观察,它只能说明:从经贸角度来说,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可能对中美双边影响有限,或者其后果起码没那么严重。
明确界定范围意味着缩小范围
一个基本判断是,拜登的行政令规定的范围有限,主要限于高科技领域,或者如美方的解释是,局限于国家安全领域,这也就意味着,美方在这些领域的监控将会很严厉,但同时很多领域也将对中国放开。这客观上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
美国媒体介绍说: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这一行政命令正式拉开了制定规则的序幕,以禁止美国公司投资来自“受关注国家”的企业,这些企业活跃在量子计算、先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据分析,这些规则预计将不适用于所谓的组合投资,即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被动投资于公司,而是侧重于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其他公司的主动投资。
现在,这些规则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将进一步明确哪些投资是禁区。预计这些规定将在几个月后才会生效。
显然,按照这样的程序,明年开始才会制定出美国总统禁令的对华规则。
同时,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向记者通报情况时说,这项措施是“国家安全行动,而不是经济行动”。他们说,美国仍然致力于开放投资。
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研究员萨拉•鲍尔•丹兹曼(Sarah Bauerle Danzman)说,公布的限制措施比此前讨论中一些人建议的范围更窄。
美国媒体还介绍了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背景: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7 月份访问中国时,试图缓和(与华)紧张局势,她上个月在北京表示,即将实施的限制措施不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产生根本性影响。她指的就是这份拜登总统令。
这里的关键是,美国如何执行拜登对华高科技限制的禁令?
一个可能存在的情况是:由于一些技术很难在性质上给予清晰界定,这可能引发未来对华限定的范围较为宽泛,例如可用于军民两用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而这必将导致美国企业的成本上升,与技术进步隔绝,从而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而这实际上制约了美国自身。
美国舆论也介绍了专家的同一观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国际研究教授鲍尔•丹兹曼女士说,尽管美国努力使其限制措施更有针对性,但一些相关技术(其中许多也有消费用途)的性质界定不清,这意味着取缔措施有可能变得过于宽泛。
她警告说,这可能会提高企业成本,使美国与技术进步隔绝,从而最终损害美国的利益。
所以丹兹曼教授的结论是:“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将取决于执行情况。”她说,美国政府必须非常小心,不能让这一做法不断扩大,而需要找到办法,在不挑战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交流,这样就不会被新技术带来的机遇所孤立。
但无论如何,美国明确界定对华制约范围的后果只能是,缩小对华封锁的范围,例如对一般中美经贸将会放开,起码在方向上只能如此,这是常识和公理。
关键是外溢效应
拜登行政命令对中国的真正影响,在于其外溢效应,即:包括美国盟国在内,有多少国家会紧跟美国的行动?而从目前来看,外溢效应扩大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欧盟已经表示,不会立即效仿美国对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投资限制令,它表示将在年底前提出自己的意见。
欧盟委员会回应说,它正在与白宫“密切交流”,但不会立即效仿。因为正如一位欧盟外交官指出的,许多成员国对此“持保留态度,它们认为,在祭出这样的手段前需要进行合理评估,因为这可能会给业界带来重大影响”。
报道称,与美国在限制对华投资方面的态度相比,欧盟的态度更为犹疑,它担心直接的禁令会给欧盟金融市场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报道介绍说:法国和德国都试图更加巧妙地处理维持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和在关键技术上采取强硬立场之间的矛盾。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德国。
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8月10日报道,德国经济界对美国限制对华投资持怀疑态度,并担心欧盟的类似要求会带来不利影响。
德国工商大会外贸专家梅拉妮•福格尔巴赫表示:鉴于目前已经存在内容广泛的德国企业出口规定,如果再实施“境外投资审查机制”,将造成官僚化的过度监管。“因此,从资本自由流动的角度来说,欧盟也应该避免实施境外投资审查机制。欧盟应该与美国密切协调,防止美国的投资限令对欧洲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同一天的报道也称,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预测,德国企业不太会介入这场争端。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米夏埃尔•阿尔贝表示:“我预计德国企业会谨慎应对,因为在这些高度敏感的高科技领域,德国企业通常与美国伙伴有合作,或至少与美国有联系。”他说,一旦出现疑问,德国公司将可能受到美国法律的制裁。
而欧盟商会会人士告诉笔者:就德国政府拥有的工具箱来说,对德国企业投资中国或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能够施加限制的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对大型德国企业。“在目前的德国环境下,只要在华德国企业自己愿意,德国政府很难限制。”
因此,对拜登封锁中国的总统令,保持观察即可。■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2023-08-14 10:02
政经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换个角度看拜登涉华总统禁令+ 查看更多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换个角度看拜登涉华总统禁令
+ 查看更多
曹辛:中国的反应并非过度强烈。从经贸角度来说,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可能对中美双边影响有限,或者其后果起码没那么严重。
曹辛
■上周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禁止美国资本投向中国某些敏感技术领域的行政命令,引发世界舆论关注。拜登这一行政命令的目标指向中国的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理由是这些和军事、安全领域密切相关。但令笔者有些诧异的是,中国方面的反应是一般程度的而非过度强烈,而且无实际反击行动,持续的时间也不算长。
这一微妙的现象很值得观察,它只能说明:从经贸角度来说,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可能对中美双边影响有限,或者其后果起码没那么严重。
明确界定范围意味着缩小范围
一个基本判断是,拜登的行政令规定的范围有限,主要限于高科技领域,或者如美方的解释是,局限于国家安全领域,这也就意味着,美方在这些领域的监控将会很严厉,但同时很多领域也将对中国放开。这客观上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
美国媒体介绍说: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这一行政命令正式拉开了制定规则的序幕,以禁止美国公司投资来自“受关注国家”的企业,这些企业活跃在量子计算、先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据分析,这些规则预计将不适用于所谓的组合投资,即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被动投资于公司,而是侧重于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其他公司的主动投资。
现在,这些规则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将进一步明确哪些投资是禁区。预计这些规定将在几个月后才会生效。
显然,按照这样的程序,明年开始才会制定出美国总统禁令的对华规则。
同时,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向记者通报情况时说,这项措施是“国家安全行动,而不是经济行动”。他们说,美国仍然致力于开放投资。
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研究员萨拉•鲍尔•丹兹曼(Sarah Bauerle Danzman)说,公布的限制措施比此前讨论中一些人建议的范围更窄。
美国媒体还介绍了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背景: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7 月份访问中国时,试图缓和(与华)紧张局势,她上个月在北京表示,即将实施的限制措施不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产生根本性影响。她指的就是这份拜登总统令。
这里的关键是,美国如何执行拜登对华高科技限制的禁令?
一个可能存在的情况是:由于一些技术很难在性质上给予清晰界定,这可能引发未来对华限定的范围较为宽泛,例如可用于军民两用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而这必将导致美国企业的成本上升,与技术进步隔绝,从而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而这实际上制约了美国自身。
美国舆论也介绍了专家的同一观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国际研究教授鲍尔•丹兹曼女士说,尽管美国努力使其限制措施更有针对性,但一些相关技术(其中许多也有消费用途)的性质界定不清,这意味着取缔措施有可能变得过于宽泛。
她警告说,这可能会提高企业成本,使美国与技术进步隔绝,从而最终损害美国的利益。
所以丹兹曼教授的结论是:“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将取决于执行情况。”她说,美国政府必须非常小心,不能让这一做法不断扩大,而需要找到办法,在不挑战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交流,这样就不会被新技术带来的机遇所孤立。
但无论如何,美国明确界定对华制约范围的后果只能是,缩小对华封锁的范围,例如对一般中美经贸将会放开,起码在方向上只能如此,这是常识和公理。
关键是外溢效应
拜登行政命令对中国的真正影响,在于其外溢效应,即:包括美国盟国在内,有多少国家会紧跟美国的行动?而从目前来看,外溢效应扩大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欧盟已经表示,不会立即效仿美国对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投资限制令,它表示将在年底前提出自己的意见。
欧盟委员会回应说,它正在与白宫“密切交流”,但不会立即效仿。因为正如一位欧盟外交官指出的,许多成员国对此“持保留态度,它们认为,在祭出这样的手段前需要进行合理评估,因为这可能会给业界带来重大影响”。
报道称,与美国在限制对华投资方面的态度相比,欧盟的态度更为犹疑,它担心直接的禁令会给欧盟金融市场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报道介绍说:法国和德国都试图更加巧妙地处理维持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和在关键技术上采取强硬立场之间的矛盾。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德国。
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8月10日报道,德国经济界对美国限制对华投资持怀疑态度,并担心欧盟的类似要求会带来不利影响。
德国工商大会外贸专家梅拉妮•福格尔巴赫表示:鉴于目前已经存在内容广泛的德国企业出口规定,如果再实施“境外投资审查机制”,将造成官僚化的过度监管。“因此,从资本自由流动的角度来说,欧盟也应该避免实施境外投资审查机制。欧盟应该与美国密切协调,防止美国的投资限令对欧洲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同一天的报道也称,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预测,德国企业不太会介入这场争端。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米夏埃尔•阿尔贝表示:“我预计德国企业会谨慎应对,因为在这些高度敏感的高科技领域,德国企业通常与美国伙伴有合作,或至少与美国有联系。”他说,一旦出现疑问,德国公司将可能受到美国法律的制裁。
而欧盟商会会人士告诉笔者:就德国政府拥有的工具箱来说,对德国企业投资中国或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能够施加限制的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对大型德国企业。“在目前的德国环境下,只要在华德国企业自己愿意,德国政府很难限制。”
因此,对拜登封锁中国的总统令,保持观察即可。■
这一微妙的现象很值得观察,它只能说明:从经贸角度来说,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可能对中美双边影响有限,或者其后果起码没那么严重。
明确界定范围意味着缩小范围
一个基本判断是,拜登的行政令规定的范围有限,主要限于高科技领域,或者如美方的解释是,局限于国家安全领域,这也就意味着,美方在这些领域的监控将会很严厉,但同时很多领域也将对中国放开。这客观上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
美国媒体介绍说: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这一行政命令正式拉开了制定规则的序幕,以禁止美国公司投资来自“受关注国家”的企业,这些企业活跃在量子计算、先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据分析,这些规则预计将不适用于所谓的组合投资,即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被动投资于公司,而是侧重于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其他公司的主动投资。
现在,这些规则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将进一步明确哪些投资是禁区。预计这些规定将在几个月后才会生效。
显然,按照这样的程序,明年开始才会制定出美国总统禁令的对华规则。
同时,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向记者通报情况时说,这项措施是“国家安全行动,而不是经济行动”。他们说,美国仍然致力于开放投资。
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研究员萨拉•鲍尔•丹兹曼(Sarah Bauerle Danzman)说,公布的限制措施比此前讨论中一些人建议的范围更窄。
美国媒体还介绍了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背景: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7 月份访问中国时,试图缓和(与华)紧张局势,她上个月在北京表示,即将实施的限制措施不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产生根本性影响。她指的就是这份拜登总统令。
这里的关键是,美国如何执行拜登对华高科技限制的禁令?
一个可能存在的情况是:由于一些技术很难在性质上给予清晰界定,这可能引发未来对华限定的范围较为宽泛,例如可用于军民两用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而这必将导致美国企业的成本上升,与技术进步隔绝,从而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而这实际上制约了美国自身。
美国舆论也介绍了专家的同一观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国际研究教授鲍尔•丹兹曼女士说,尽管美国努力使其限制措施更有针对性,但一些相关技术(其中许多也有消费用途)的性质界定不清,这意味着取缔措施有可能变得过于宽泛。
她警告说,这可能会提高企业成本,使美国与技术进步隔绝,从而最终损害美国的利益。
所以丹兹曼教授的结论是:“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将取决于执行情况。”她说,美国政府必须非常小心,不能让这一做法不断扩大,而需要找到办法,在不挑战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交流,这样就不会被新技术带来的机遇所孤立。
但无论如何,美国明确界定对华制约范围的后果只能是,缩小对华封锁的范围,例如对一般中美经贸将会放开,起码在方向上只能如此,这是常识和公理。
关键是外溢效应
拜登行政命令对中国的真正影响,在于其外溢效应,即:包括美国盟国在内,有多少国家会紧跟美国的行动?而从目前来看,外溢效应扩大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欧盟已经表示,不会立即效仿美国对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投资限制令,它表示将在年底前提出自己的意见。
欧盟委员会回应说,它正在与白宫“密切交流”,但不会立即效仿。因为正如一位欧盟外交官指出的,许多成员国对此“持保留态度,它们认为,在祭出这样的手段前需要进行合理评估,因为这可能会给业界带来重大影响”。
报道称,与美国在限制对华投资方面的态度相比,欧盟的态度更为犹疑,它担心直接的禁令会给欧盟金融市场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报道介绍说:法国和德国都试图更加巧妙地处理维持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和在关键技术上采取强硬立场之间的矛盾。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德国。
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8月10日报道,德国经济界对美国限制对华投资持怀疑态度,并担心欧盟的类似要求会带来不利影响。
德国工商大会外贸专家梅拉妮•福格尔巴赫表示:鉴于目前已经存在内容广泛的德国企业出口规定,如果再实施“境外投资审查机制”,将造成官僚化的过度监管。“因此,从资本自由流动的角度来说,欧盟也应该避免实施境外投资审查机制。欧盟应该与美国密切协调,防止美国的投资限令对欧洲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同一天的报道也称,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预测,德国企业不太会介入这场争端。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米夏埃尔•阿尔贝表示:“我预计德国企业会谨慎应对,因为在这些高度敏感的高科技领域,德国企业通常与美国伙伴有合作,或至少与美国有联系。”他说,一旦出现疑问,德国公司将可能受到美国法律的制裁。
而欧盟商会会人士告诉笔者:就德国政府拥有的工具箱来说,对德国企业投资中国或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能够施加限制的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对大型德国企业。“在目前的德国环境下,只要在华德国企业自己愿意,德国政府很难限制。”
因此,对拜登封锁中国的总统令,保持观察即可。■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广告
读者评论: